宠文网 > 财主底儿女们 > 第11章(一)

第11章(一)

书籍名:《财主底儿女们》    作者:路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蒋纯祖到乡下,到这个石桥场来已经一年。这里离重庆两百里,离王定和的纱厂所在的地方七十里,是有名的产米区,就是说,是大地主们的王国。石桥场肮脏、狭窄、丑陋,连它的周围差不多有一两千个家庭,有些已经破落,大半是贫穷得无以为生。在这片秀美的、富饶的土地上,有无数的那种叫做人家的阴湿的地窖和穴洞,经常地发生着殴斗、奸淫、赌博、壮丁买卖、凶杀、逃亡……。唱着哥老会的江湖的悲歌。在这些地窖和洞穴中间,矗立着大小地主们的被树丛围绕着的古旧的碉楼和庄院。



  在这里,有过激烈的斗争;现在开始了另一个斗争。从往昔的时代留下来的人物,以教书为生,在这片土地上悄悄地生活着;好像是很偶然地,他们和新来的青年们遇在一起了。蒋纯祖最初在小学里教书,后来,因为地主们撤台,董事会不再存在,就成了这个小学的校长了。实际地支持着这个小学的,是张春田,从往昔遗留下来的人物之一。张春田八年前从上海跑回成都,六年前又从成都跑回石桥场:他卖掉了一部分田地,创立了这个小学。但他自己并不教书,并且不担负任何名誉。他的岳母抽鸦片,妻子迷恋赌钱,他的家庭很糟。他是人们常常在乡场里遇到的那种愤世嫉俗的人,他甚至是有点玩世不恭的人,假如人们不知道他的历史和他的忧郁的希望的话。他整天地坐茶馆;从他的这个堡垒里,他以最恶毒的方式轰击他的故乡。



  蒋纯祖最初认为他是故意如此,后来明了,这一切就是他的生活。蒋纯祖最初认为他是根据着什么一种理论的,因为孙松鹤曾经说过,他是无政府主义者,但后来知道,他是决不信奉什么理论的。他极端地仇视理论。



  另一个往昔的时代留下来的人物,王静贤,大家叫他为王老先生,经常地读着古书,他的眼睛快要瞎了。这位老先生不再懂得现代《明卦适变通爻》、《明象》、《辨位》、《略例下》、《卦略》等,但希望得极鲜明,他无比地崇奉着青年。他的友情最初使蒋纯祖异常的惊喜——中间经过了一些忧郁的色调——到了最后,就成为他,蒋纯祖的最严肃、最深刻的回忆了。这种友情,在蒋纯祖,是以他的那种好胜心和宗教般的狂热开始的,因为孙松鹤使他知道了这位老先生的历史。王静贤最初和他说故事。在第一次的谈话里,老人便一见如故,对蒋纯祖表露了他的对现代的渴望。蒋纯祖送了他两本新的杂志,期待着效果。第二天他把杂志带来了,要蒋纯祖讲给他听。蒋纯祖,在热情中,整整地讲了一个上午,最后依然要他亲自看一看。但由于不懂、不习惯,他永远没有看。以后总是如此。老人极其谦虚地要求蒋纯祖和孙松鹤讲解那些哲学的、社会的、政治的问题。老人不知道现代的人物,他无限地崇拜着他的那个时代的那些人物;另一方面,张春田则什么也不崇拜。老人有时怯懦而怕事,这在最后表现了出来。他是那样的单纯,容易受伤;往昔的残酷的创伤,差不多整个地把他摧毁了。



  蒋纯祖来到孙松鹤这里,最初注意到的,是张春田的往昔的学生赵天知——从这个名字,蒋纯祖体会到一种嘲笑和刁顽。赵天知的全部的经历,的确是充满了对这个社会的那种嘲笑的、刁顽的——猛烈的性质。他是穷苦的农家的儿子,是一个瘦小的青年,他的经历是可惊的。他在蒋纯祖来到前的一个月才从远方跑回来。他结过两次婚,两次都非常的奇特,他并且多次地从敌人的刺刀下逃生:仅仅是这个,已经使蒋纯祖非常的希奇了。他是猛烈的、狡猾的、放纵的人。孙松鹤批评他胡涂,在这个圈子里,只有孙松鹤如此严厉地对待他,差不多大家都喜爱他,那些女同事们对他特别的好,因为他忠实、乐天、驯良。那些女同事们都敬畏孙松鹤和蒋纯祖,她们觉得,前者是冰冷的、高超的人,后得是骄傲凌厉的、高超的人:她们的感觉在一切时候总近于真实。



  那种理想主义式的高超的个性,那种负荷着整个的时代的英雄的性质,那种特殊的忧郁病,对于平凡的生活,造成了冰冷的感觉。赵天知在这两者中间作着调和。他尊敬孙松鹤和蒋纯祖,但他爱另外的人们。



  乡场上的生活,头绪是非常复杂的。整个的是非常的忧郁的。蒋纯祖的那种英雄式的梦想,很难适应这一切。在他的周围;有朴素的,优秀的乡下女儿,他看得出她们的好处世纪60—70年代。创始人是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有革,但不需要这种好处;有庸俗的乡场贵族的男女,他简直不知道他们怎么配是他,蒋纯祖的敌人;有昏天黑地的地主,他无法在他们身边坐五分钟;有一切怪诞的人,一切不幸的生活,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忍受。但都市生活的豪华的门已经对他紧闭,因为无限地蔑视那一切,他就在这个田园里做着悠远的、忧郁的梦了。



  他在上海的一个团体里认识了孙松鹤。孙松鹤严峻,克己,蒋纯祖认为他是这个时代感情。这是严肃而明确的,但这里面不是没有那种从不自觉的样式开始的冲突的,因为他,蒋纯祖,觉得应该有更高,更强烈的东西。在这里他辩护了自己的弱点。面对着全世界,他养成了一种英勇的,无畏的性格。他觉得假如他坏,别人就不会更好;他很有那种渗透到别人的深处去的能力。但即使在这样想的时候,他心里的某些圣地,他的一些神圣的导师们,那些偶像,是没有被动摇的,它们只有更光辉。他的这种个性很使孙松鹤惊动。但他们很能互相理解,特别因为他们都坦白而诚实——在最大的限度上讲,他们的友情,是像赵天知和他的先生张春田的友情一样的动人——在最大的限度上讲。



  孙松鹤,在别的事情惨痛地失败了以后,从他的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些钱,到这个乡下来,企图干一点实际的事业。他只是想经验一下这种生活,并赚一点钱,以便将来扶助流亡的、贫病的朋友。蒋纯祖是根本不能做生意的,他却能做一点点——然而只是一点点。在他,因为读书、思索,还是最重要的,所以赚钱的事,不得不是勉强的、次要的了。他雇了一个工人,事务上面他请赵天知料理。在这个乡间,面粉的销路是颇好的,但因此面粉厂就很多。到了一家资本雄厚的面粉厂在水力最大的地点开设起来的时候,孙松鹤便完全失败了。到了最后,大家的处境非常恶劣,赵天知闹出无数的事情来,一切便不得不抛弃了。而在孙松鹤本人,这就成了他的理想的最大的挫败:人们往往是到了事后才明白现在的一切的意义的。



  石桥场的生活,到了后来,才被看出一种内在的气魄和壮烈的样式来,在当时,人们是非常的苦恼。没有一件事情是被良好地应付下来的;有很多斗争识,但不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例如此花是红的。,是胜利了,然而是悲惨的。一切是无次序,无计划的,因为大家的性格和见解是那样的不同。但大家,在这样的时代,是结合得那样紧。



  一切都牵联到另一面,即他们的乡场仇敌的那一面。首先这批人是张春田和赵天知的宿命的仇敌,后来便成了这个自然地形成的集团的可怕的仇敌了。石桥场算是繁华的,逐渐地被上级的党政机关注意了起来;那些仇敌们,那些乡场的公子哥儿们,便和上级机关结合了起来。这首先是因为税收,兵役等等的关系。这些公子哥儿们,多半曾经在城里鬼混过一些时候,回来的时候,就穿着西装,他们自己称为洋服;带着一种豪气在街上昂着头行走:这种情形,是小地方所特有的。在偏僻的乡场里,这种庸俗的,人面兽身的样子,是特别刺眼的;蒋纯祖第一眼看见他们,便确信他们是这个地面上的最脏的东西和最卑鄙的物类了。他们的服装的样式和质料总是最好的,但无论如何你总觉得不相称——异常的丑恶。尤其是那些带着高跟鞋和口红回来的地主的女儿们。在大城市里面的这种卖淫,大家是不大觉得的,在乡下,一切就两样了。连同着一个扭着屁股走路的小旦(这是一个高大的汉子)一起,蒋纯祖们称他们为石桥场的文化。



  这些乡场的新兴贵族们,办了中心小学,另外办了石灰窑,小的煤矿,和面粉厂。斗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张春田占领了一个茶馆,他们占领了另一个。张春田攻击中心小学的校长何寄梅是某个地主的儿子:攻击石灰窑主人周国梁在城里偷东西;张春田连祖宗八代都骂到,显然骂人很使他快乐。



  两个学校中间有房产的纠纷。张春田的学校和临近的石灰窑有地皮的纠纷。一九三九年夏秋,中心小学的校长何寄梅得到了乡公所主任的位置,张春田的小学的董事会被颠覆,仇恨就入骨了。同时发生了另外很多事情。最痛苦的是贫穷。张春田的田地卖光了。



  蒋纯祖到姐姐的地方借钱的时候,正是争斗最凶,大家最窘迫的时候。蒋纯祖的健康损坏了。但不管他怎样痛苦,他仍然突然地有乐观的、辛辣的、嘲笑的心情。这就是他的性格的最动人的地方。会到妹妹和陆积玉,他觉得很感动。



  他,蒋纯祖,久已觉得他丧失了一切了,但突然地他觉得他得到了一切;虽然时间很短促,他有快乐的、辛辣的、嘲笑的心情。他觉得,经历生活,看见、并感觉各样的生活,是有益的,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他记得,去年,从城里出发到石桥场来的时候,他是抱着如何悲凉的心情。



  想起那一切,想起那个高韵,他都要战栗。有一些时候他觉得那一切是完全的丑恶,另一些时候他又觉得它们是完全的光明,美好。因为人类是要生活下去的,时间使一切消隐、突出、晦暗、或显出光辉。他怀念高韵,有着渴慕的、凄伤的、温柔的心情;但他又冷酷地批评,并诅咒她。他确信她必定要灭亡,他等待着她的灭亡。在最初的半年,他确实只是为这而生活的。激厉人们的,往往不是什么抽象的、理论的、理智的东西,而是这个人间的各种实际的热情。



  他记得他怎样来到石桥场:那是一个晴朗的、美丽的秋天早晨。前一夜他是焦躁地在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度过的,住在一家'鸡鸣早看天'里面。从城市里面逃亡出来,他觉得这脏臭的'鸡鸣早看天'是最高贵的。这种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第二天黎明他出发了,阳光、田野、一切都使他兴奋。他把他的目的地理想化了。当他看到了腾着灰蓝色的烟气的、房屋稠密的、在坡地里微微倾斜着的石桥场的时候,是多么兴奋。接着有美丽的、异常动人的景象。当他和他的担行李的案子走下斜坡来的时候,他所突然看到的那种景象,他永远不能忘记。



  最初他耽心不能遇到孙松鹤。他迅速地走过秋日的稀疏的林木,看到了耕牛、家禽、草堆粪池、和一个站在草堆边给婴儿哺奶的女人——太阳在秋日的发香的林木中照耀着,他不可遏止地有喜悦的情绪。他迅速地走下山坡,听见了水流声,看见了在阳光中飞溅着的巨大的瀑布。瀑布投奔下去,在石桥场的左端形成了澄碧的河流。水波在阳光中发闪,两岸有林木。左边有美丽的浅谷和突然形成的断岩。他很喜悦,但不大注意,因为耽心这喜悦会落空。但在走到有名的,古老的石桥的边缘上的时候,他听见了儿童们的嘹亮的、整齐的歌声。唱的是义勇军进行曲,这是特别地美。他站下看见一只小船从潮湿而阴暗的断岩那边,从深黑的林木中划了出来,接着又是一只。重要的是阳光照耀着,重要的是儿童们的嘹亮的欢乐的歌声。他从未想到他会在这里遇着这个,这是意外的幸福。他听惯了另一种歌声,这里是完全相反的一种,他觉得他正在找寻的。特别是,他意识到,除了他的沦落的、昏热的生活以外,这里是一种完全清新,充满了希望的生活:一切人都比他,蒋纯祖生活得好,同时他有希望照样生活得好。



  他飞快地沿着河边跑过去了。他站了下来,小船划近来,歌声继续着。他看见都是一些衣裳破烂的孩子,他异常的感动。他看见两个朴素的年青女子坐在第一只船的船头上,用手捞水,唱着歌。于是突然地他发现了孙松鹤,他叫了起来。



  他们分别了两年,中间经过这么大的变动,现在又见面了。这是为一切动乱的、壮烈的时代所特有的伤痛和欢喜。孙松鹤非常快乐,在快乐中单纯得像小孩。孙松鹤跳到岸上来,小孩注视着他们,歌声停止了。



  在上海的时候,蒋纯祖还是刚刚开始走上他的道路:现在他带着成绩和朋友重新见面了;在短促的寂静中蒋纯祖感到这个,这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荣耀。他永远不能忘记他此刻的心情。



  上岸的时候,孙松鹤替他的朋友们和蒋纯祖作了介绍。最初的印象是偶然的、特殊的、然而固执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蒋纯祖立刻感到,这些人们是美好的,但和他自己距离得很远。大家顺着肮脏而狭窄的坡路爬上石桥场。是冷场的日子。女教师们领学生离去,孙松鹤和瘦小的赵天知并排走着,兴奋地向蒋纯祖讲述他们的情形。但他的话无论如何不能改变蒋纯祖的在河边所得的最初的印象:蒋纯祖觉得他是意外地来到光明的、宽阔的地方了。他们走过倾斜的街道,然后从另一边出镇,从小路走到孙松鹤的面粉厂去。蒋纯祖听见了水流声,看见了大片的秋季的荒凉的田野,觉得幸福。



  懒散的、粗糙的、衣裳破污的张春田走出面粉厂来,在孙松鹤介绍的时候,冷淡地向蒋纯祖点头。然后他活泼地笑着——带着一种夸张的神气——向孙松鹤说,他已经和某某谈过了。对于他的突然的活泼,蒋纯祖感到希奇。由于某种缘故,蒋纯祖对于孙松鹤的生活感到不满。



  显然是由于他已经感觉到了孙松鹤周围的人们和他,以及和他的理想的距离,他觉得,孙松鹤在这些人们里面生活;他不能满意。在这种自私的苛求里,显然是有着女互嫉的。他们一同到那个叫做一线天的茶馆里去喝日茶。蒋纯祖希望和孙松鹤单独谈话,但张春田用他的出色的吹牛、咒骂、谐谑占去了全部的时间。



  蒋纯祖注意到,张春田在说话的时候异常的活泼。在吹牛的时候他捶桌子和向对方耳语;他不停地向孙松鹤耳语。在咒骂的时候他异常急剧地盼顾,显然希望使别人听到。他有谐谑的、快乐的、可笑的表情,他的小眼睛是仁慈的。特别在注视赵天知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欢喜的、仁慈的。他向蒋纯祖笑了多次,但未说话。邻座是一大群农人,另外的一桌是一个商人——其中有一个异常的肥胖。其余的桌子空着。张春田和赵天知离开了一下。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蒋纯祖向孙松鹤,问到他们。显然是由于蒋纯祖的异常的态度,孙松鹤下颔打颤,注视蒋纯祖很久。



  '都是很好的人!'孙松鹤有些严厉地说,沉默了。



  这时那些乡场人物——那些声势汹涌的公子哥儿们走了进来,孙松鹤脸上有凶恶的表情。这些公子哥儿们显然是在找人。张春田走进来,从他们中间挤过来。赵天知走进来,向这些家伙看了一眼——蒋纯祖注意到,他的眼光有些可怕——立刻便坐到邻座的乡民们中间去了。他和乡民们谈话,不停地用他的那种眼光看这些公子哥儿们。



  '好久不见了呀,何寄梅!'张春田大声喊,看着他们,未坐下。



  '早上还见到!'何寄梅淡漠地说,这是一个瘦长的没有下巴的人,穿着新的西装。



  张春田异常得意地笑了起来。



  '过来,我有话说!'他招手,坐下来。何寄梅走近,他站了起来。



  '大家都是自己人:你近来还卖屁股吧?啊!''放你妈的屁!'



  张春田活泼地笑,用一个奇特的逻辑敏捷地回答了他。'你的那张嘴,你的那张嘴!'何寄梅大叫,迅速地向外走去。



  孙松鹤严厉地皱眉了。张春田用力看着他,然后笑了。'要整他们!整他们!天知,过来!'



  赵天知过来,欢欣地笑着。



  '要整他们,啊!'张春田重复地说,仁慈地看着赵天知。显然他希望别人赞同;他找来了这个赞同者。人们常常看到,年老的、孤独而失望的人们热切的希望别人赞同;他们明白他们的意见对别人是没有意义的,但他们迫切地希望赞同。张春田并未年老,但人们很容易看出来生活是怎样的摧毁了他的雄心、热情、和精力。特别在面对着年青的、严刻的孙松鹤的时候,青春不能复活,他就嘲笑青春,而在他的内心深处,是有着爱慕、忧伤、失望——特别在这种时候,他迫切地希望别人的赞同。孙松鹤不能赞同他的这些毫无意义的骂人的杰作,于是他就找来了赵天知。他的那种激动的、严肃的、希望的声调感动了蒋纯祖,蒋纯祖笑了。



  '你不晓得这批混蛋,要整!要整!'张春田向蒋纯祖说。



  王静贤,听说孙松鹤来了朋友,找到茶馆里来了。他驼背、矮小,咬着长的烟杆;进门便笑着鞠躬。孙松鹤告诉他说,蒋纯祖是来教书的,他仔细地听着,含着不变的笑容,同时咬着烟杆。



  '荣幸,荣幸!我就叫他们预备房子!——以后要多多的请教!乡下,生活太寂寞!'老人谦恭地说。



  蒋纯祖有些局促,但觉得快乐。在这个天地里,他是遇到这些善良的人们,受到这种欢迎了。最初的印象,对于他,好像是一个天启,他激动地告诉自己说,这个寂寞的乡间,将是他的生活、工作、死亡的场所。……孙松鹤告诉他说,在这两年内,他一直没有停过脚;他是因为他的生活里面的某一个空前的失败才到这个乡下来的。蒋纯祖问他这个失败是什么,他不肯说;显然这是最大的隐秘和最大的痛苦。蒋纯祖晚上才知道,这个'空前的失败',是指政治活动的挫折而言。在此刻,血痕还是新鲜的,孙松鹤是处在大的痛苦中,违背他的坚强的理智,他觉得一切都是空虚的,经历着对死亡的恐怖。晚上,喝了酒以后,坐在灯光昏暗的面粉厂里,听着水声,孙松鹤告诉蒋纯祖说,他'失恋'了,想到了生与死的问题。



  蒋纯祖明白这个失恋并不是一般的失恋,他思索着。他发现了孙松鹤对他的态度的变化。在上海的时候,孙松鹤严肃的启导他,对他相当的冷淡,从未向他提过感情的问题。他认为这是由于生活境遇的变化,和他,蒋纯祖的变化,因为他,蒋纯祖,和在上海的时候完全相反,已经在精神上站在比朋友优越的地位上了——他觉得是如此。



  对于孙松鹤,这是很简单的:他现在孤独了,需要一个朋友,他极其激动地欢迎了蒋纯祖,他们原来是用另外的眼光相看的,他们原来是并不顶熟悉的。但那种叫做理想的东西,和他们各人心里的痛苦的创伤,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了。在河畔的那最初的一瞥里,他们便感到这个了。



  然而孙松鹤是严谨的人,他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过他的过去的工作,现在也只简略地提了一点点。蒋纯祖完全明白了,有些惊动,看着他。孙松鹤说,他近来想到了生与死的问题。他说,死去的人,是不能复活的了。于是他们沉默。'对不对?'孙松鹤问,在严重的心情里,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不能回答的。但蒋纯祖竟然回答了,由于他的雄心,他回答说:死去的人,是能够复活的。



  '你带了书来没有?'



  '带了不多。'



  '听说你弄音乐。你怎样?'



  '很难说清楚……'蒋纯祖说,笑了一笑。



  '自然,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抓住一点什么……不会感到这种……空虚。'孙松鹤笑,他的下颌打颤。



  '不然。我现在还不能证实,我是不是已经完全毁灭,……我告诉你罢,我弄得一塌胡涂,为了一个女人,接到你的信,我逃到乡下来的!'蒋纯祖说,激动起来了。



  这种谈话,它所使用的和日常的生活相冲突的深刻的字眼,以及它所带来的矜持的情绪,造成了一种痛苦的、羞耻的感觉,使蒋纯祖脸红。当他说:'我现在还不能证实我是不是已经完全毁灭'这句话的时候,他意识到他是虚伪的。他觉得这是对严肃的人生的一种离奇的侮辱。当他激动起来的时候,他获得了解脱,谈话活泼了。



  '我想证实我是不是已经毁灭了,这是很简单的!'他热情地说,伏在桌上,看着朋友。'我是单独一个人从上海逃到南京,又从南京沿江北逃出来的,在路上我有可怕的经历!到南京的时候,正是失陷前两天的样子,我找不到一个人,我想我应该冷酷,那也可以说是生与死的问题!'他热情地笑,于是他详细地向孙松鹤叙述。在这种时候,他的表现的能力是非常的强的。他讲到武汉,讲到音乐,讲到恋爱的心情,讲到道学的思想——讲到黄杏清和傅钟芬。随后他讲到高韵,王颖,张正华;他比较这一切人。'我做着这个梦一直到重庆,我不再承认一切传统和一切道德,我需要自由,我觉得我是对的。于是我忘记了从南京逃出来,在旷野里所遭遇,所抱负的一切——我心里首先是有一个最冷最冷的东西,随后就有一个热得可怕的东西,在冷的时候我简单地看到生与死,我觉得自己有力量,在热的时候我溶解了,于是我感到,在我的身上是有着怎样沉重的锁链,渐渐地我变成孤独的了,最可怕的是,所谓自由,便是追求虚荣和享乐,我开始了。我从我的姐姐们骗到一些钱……是的,我突然觉得我讲自己像讲着别人,这是可笑的!'他说,笑了两声,凝视灯火,沉默了。他听见了窗外的深沉的水流声。



  '你说吧!'孙松鹤说,抽着烟。



  '这里多么静,多静啊!'蒋纯祖说,抓起一只烟来;'当人们不再相信一切传统的时候,人们便得当心自己;最可笑的,是对革命,对自己的轻信;还有可笑的,是我们都从书本里得到一切:自由是书本式的自由,恋爱是书本式的恋爱,道德又是书本式的道德——几乎我的一切动机,都是从书本里找到根据的,高尔基的那篇小说你看过吧,那是说,一个姑娘引他到草原里去,实际的一面是很简单了。他却要照骑士文学的方式去做,那个姑娘假装晕倒了——大概是这样,他却拿帽子去弄水,企图先救醒她,然后再说:我爱你——他弄水回来的时候那个姑娘却坐在那里看着他,不再理他了,多少年以后,那个姑娘成了母亲,他们在一只轮船上遇到。于是;他们互相感谢……这是一种,我的又是一种,题目也可以和这篇小说一样,叫做幸福……我有钱,我便开始了,但又不是资产阶级式的——你知道戏剧界的情形吧?'他笑着问,以便休息一下。



  '不知道。'



  '那里面一大半是投机家,一大半是掮客!'于是他猛烈地攻击戏剧界,'我一看到那些革命,那些艺术,那些文化的时候,我简直要发抖……当然,自己的弱点是完全暴露了!但我的生存是和他们全然不相干的!我不在他们里面生,也决不在他们里面死,正如我不在粪缸里面生,也决不在粪缸里面死!对于人生的不同的见解,一个追求虚荣的女人,放荡而黑暗的生活,这一切使我永远不能解脱了!你有过恋爱的经验吧?'他问,企图使朋友说一点话。



  '没有。'



  蒋纯祖激动地、羞怯地笑了一笑。



  '那是一种多么痛苦,多么昏乱的生活啊!这里……是这样的静!'



  '怎样呢?'孙松鹤忧郁地问。显然的,蒋纯祖的这种强烈的性格,震撼了他,他希望得到一个结论。



  '我说得太多了……你,怎样的问题?'



  '没有什么,'孙松鹏几乎是冷淡地说。他很久地沉默着,抽着烟。他想,蒋纯祖,能够表现出这一切震动和诱惑来,必不会理解他的孤独和空虚。他看出来,蒋纯祖的热情在这里是特别华丽的,而对于他,最痛苦的,是单调地重复着的、冷淡的、空漠的那个生与死的问题。他问自己,假如他已失去了一切——由于自己的或别人的错误,这都一样——假如一切已成为命运的某种不幸的谬误,假如时代遗弃了他,他也不再感觉到时代的话,主要的,假如他已被断定是毫无价值的话,他是否还值得生存:他必需这样问自己,因为他每一分钟都感觉到这些。人生的另外的一些方面,是他决不去想到的;多年的那种为一个目的而生存的生活,把他训练得如此的严肃,单纯。现在,那个目的失去了,所以是'生'与'死'——一切是简单的,然而可怕。



  似乎是,假如是他来到石桥场的河边,看到蒋纯祖在上午所看到的那一切的话,他是不会得到蒋纯祖所得到的那种光明的、兴奋的、快乐的印象的。他会觉得孤独,他会觉得:他的青春已经为那个目的而失去了,现在那个目的也失去了,所以他再不能得到那欢喜的、愉快的、青春的一切了。在这些日子里,有时他正面地临对着那种空虚,他冷漠地想到,他的生命——这吃着饭、走着路、谈着话的,是他的生命——会突然地消失,于是一切存在,他,孙松鹤不再存在。这种单纯的感觉的重复,唤起了恐惧的印象,于是有一张脸孔在他的眼前浮显了出来。这是一个被绑赴刑场的囚犯的面孔,他不十分知道这是他过去曾经看见过的,或是是从他的幻想产生出来的,然而一切都十分明确:这个囚徒看来是昏厥了,在他的面前吹着尖利的喇叭,在他的后面拥着无数的看客——他的同胞们。他是被两个兵士架着,他呆钝地看着灰沉的天空,他的腿飘摇着。但在走出城门的时候他叫起来了,因为他的鞋子掉了。他请求慢一点,以便让他穿好鞋子。他显然有些慌乱,不理解,但显然他感觉到鞋子:鞋子,应该穿在脚上,这是从生下来便如此的。这一点对于孙松鹤是特别重要的。兵士吼叫起来,说,马上就完了,还穿鞋子?这一点对于孙松鹤也是特别重要的。在吃饭的时候,在失眠的夜里,或是在看书的时候,总是最初有恐惧的,警告的情绪,然后这张死白的面孔出现,它说了:鞋子,鞋子!



  在另一些时候,孙松鹤对他的失落了的青春感到伤痛。他记得白朗宁的一些诗歌。过去的某些时候,用白朗宁的诗歌的讲法是,假如他,孙松鹤抛过花束去,对方必定会报以微笑的;假如他伸出手去,在月光下面,是要开放美丽的花朵的。他记得,五年前他离开某一个城市的时候,那个纯洁的、年轻的、充满诗意的少女再不能矜持了,在他的行李已经打好的时候跑到他的房里来,眼里有泪水,以颤抖的声音问他能不能够不走。他记得他说要走。木船在深夜里离开了城市,在美丽的河上悄悄地向下飘流,他,孙松鹤,在船头上看星光,……他只能又一次用他的责任和使命来安慰他自己。现在他常常想起这些。他觉得,在这个时代里,荣誉、声名等等是很容易落到一个稍微有一点点才能的青年的头上去的,他的有些朋友就是这样地迅速地爬上了显赫的位置,在他的最近的不幸里,对待他最冷酷的,也就是他们。荣誉好多次落到他的头上来,但是他,对待自己是这样的严肃,从它走开了。



  现在,能够安慰他的是,他为它而尽忠的那一切,这个民族所要求的那一切,是仍然存在着,并且要存在着,直到永远。最大的苦恼是,他觉得这一切已经遗弃他了;假如一切是抽象的,那么他永不会被遗弃,但一切是通过人的生活而实现的:他的显赫的朋友们对待他如此的冷酷。这种遭遇可能使人自杀,这种遭遇使那些热情的利己主义者走向另外的道路;孙松鹤曾经想到自杀,现在还经验着死亡的恐怖。显然的,蒋纯祖的来临,是一个拯救。



  孙松鹤明白地,冷静地告诉蒋纯祖说,他常常想到那个囚徒;他夜里不能睡眠,屋外的怒吼般的水声使她恐惧;他不满意张春田和赵天知,他是孤独的。



  孙松鹤激动起来,告诉蒋纯祖说,几年前,他离开了一个纯洁的女子,在那个夜里,沿美丽的河流而下,他在船头上看星光。



  这个简单的故事迷惑了蒋纯祖,他觉得这是那样的美,那个女子是那样的美,正是他所渴望的。他有些妒嫉,并且有些扰乱,他兴奋地笑着,急切地希望说下去。



  '蒋少祖现在怎样?'孙松鹤问。



  '我已经想过了。'蒋纯祖说,但兴奋地笑着,继续想着孙松鹤的那个美丽的故事;他不能理解,心里有着这个美丽的记忆,孙松鹤何以还会想到生与死。'在最近的激烈的心情里,尤其是面对着一切实际的问题,我有些同情他。'他说到蒋少祖,严肃地说'你觉得怎样?'他问。



  孙松鹤在动摇的地板上急剧地徘徊着,使整个的房间震动。



  '几十年来,不知多少人如此!'他严厉地说,显然他对蒋纯祖不满——虽然说不出什么。



  '是的,但是更可恶的,是投机!'



  '投机不成,就出卖!'孙松鹤同样严厉地说。孙松鹤猛烈而严厉,好像火焰。



  蒋纯祖沉默了,他觉得孙松鹤的这种严厉,是对于他,蒋纯祖的一种警告。蒋纯祖第一次遇到这种锋芒,它一直刺到他的心里,使他战栗。



  孙松鹤推开了窗户。水流声更大,冷风吹进来,使灯火摇闪。蒋纯祖敬畏地看着他。






  渐渐地蒋纯祖对石桥场的一切完全熟悉了。



  人们常常计划他们的生活,在这些计划最初形成的时候,人们觉得自己有力量,生活是美丽的。但这些计划很少能被逐步地完成。人们只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渴望;在实际的过程里时常有变动、怀疑、放弃,因为生活是艰苦的。在这些变动、怀疑、和放弃里,有些人就追到最根本的问题上面去了。有时候放弃了一切真实,追到虚伪的问题上面去了,好像是,只有虚伪的问题,是最严重,最深刻的。于是,到了最后,门打开,人们临对着虚无。



  蒋纯祖的第一个计划是读书,读社会学的、哲学的、艺术的、古典的东西。随即他有创作的渴望,他又开始作曲。他的进步很快。直到现在为止,他是崇拜欧洲的艺术的,即崇拜人们称为古典作品的那些东西的。他对他的祖国的东西,无论新的或是旧的,都整个地轻视。这种轻视,一半是由于他不懂,不关心,一半是由于那些东西的确是非常的令人难堪。他在这种心情里走得很远了,某一天,他忽然想到,他已经受了欺骗,因为他新生活的地方,不是抽象的,诗意的希腊和罗马,而是中国。



  这个思想带来了一种严重的情绪。他想,对于诗意的,辉煌的生活,他已经懂得:它们只是在历史的光辉里才成为诗意的,辉煌的。他想,人们只能把现世的存在当做永恒的存在,用不着去寻找往昔的幽灵。蒋纯祖问自己:为什么,在失望的时候,他要到往昔去寻找幽灵?是不是在现在,在此刻,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拯救他?



  '我的目的是什么?'



  他回答说,他的目的是为那个总的目的而尽可能的工作,并且工作得好;是消灭一切丑恶和黑暗,为这个世界争取爱情、自由、光明。一切能够帮助这个目的的实现的,一切能够加强他的力量的,他要,否则就不应该要。他不应该像过去几个月所做的那样。为了个人的雄心,而回到内心去;他应该走出来,并且冲过去。



  最初几个月,他渴望带着他的成就光荣地回到城里去。击碎他的一切仇敌。这是最大的引诱,他为这而生活。但现在,由于频繁的怀疑,由于生活的痛苦,由于那些令人战栗的认识,他对这个秘密的雄心已经冷淡了。在那种猛烈的努力之后,他突然感觉到厌倦了,最初,对照着那个尚未死灭的雄心,这种厌倦是带着诗意的感伤的;后来,这种厌倦伴随着纯粹的淡漠,他又恐怖起来,觉得他的生活的热情已经消失了。就在这种不时的发作里,他反省了他的生活和热情。这里不是他所理想的那个热情,这里是个人的实际的热情:为雄心而生活,为失恋而生活,为将来的光荣而生活。但现在他,虽然不觉得这些是可恶的,却对这些冷淡了。孙松鹤说,他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做人而生活,蒋纯祖觉得这是真理。但他随即又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这个说法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他永远不能征服他的个人的热情。现在他冷淡、厌倦、因为他发现了,他的雄心,仅仅是为了回到城里去做一次光荣的征服,是丑恶的。因为,变做一个绿的苍蝇去嘲笑蛆虫,是丑恶的。



  这种个人的热情的消失,就等于生活的热情的消失。怀疑是良好的,但常常是有毒的。目前他仍然渴望做事,但不再能肯定自己的目的。在怀疑的狂风暴雨里,有一些夜晚极可怕地度过去了。他想他应该为人民,为未来工作,但在这中间他看不到一点点联系。他想过一种真实的生活,但他不能知道这种生活究竟是什么。他想这是结婚,'但这是荒谬的!'他想。



  蒋纯祖只感觉到个人的热情,他不知道这和大家所说的人民有怎样的联系。他每天遇到石桥场的穷苦的、疲惫的、昏沉的居民,在这些居民里面,每天都有新的事件发生,但总是不幸的那一类,他只是感到伤痛、凄凉,那是,用老太婆的话说,凡是有人心的人都要感觉到的。他竭力思索他们——他的邻人们在怎样地生活,但有时他和他们一样的穷苦,疲惫、昏沉,他不能再感觉到什么。



  但就是因为这个,他冷淡了光荣和雄心。有一天他偷摘田地里的包谷,被发觉到了,那个年老的乡民向他说,耕种田地,是不容易的。他走开了,整天痛苦得战栗。他想,为什么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耕种田地的艰难?为什么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被侵害的农民们的痛苦?他想,他是属于先生们的一类,他是可以撒威风的;在儿童的时候,一件偷窃的行为可以算不了什么,但现在不同了。然而为什么,大家都不感觉到自己每天在进行着的劫掠和偷窃?



  他想他幸而没有再回到城里去,那里是,所有的先生们聚在一起,分享光荣。



  当他成了石桥小学的校长的时候,他便决心整顿全局,把一切工作都进行得彻的。这以前他是完全不过问事务的,他只知道学校很贫穷。他最初对张春田很不满,因为张春田在每次对学生讲话的时候,都向学生要钱,而此外就绝不向学生说什么。先前的校长是一个不相干的地主,随后是王静贤。王静贤无论如何要把这个位置让给蒋纯祖,蒋纯祖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未怎样冷静地考虑,就答应了。石桥小学的校长,到了他的手里便成为一个实际的,重要的存在了。同时也就了解了张春田的苦衷。他开始明白,在学生中间有一大半是家里颇为富有的,虽然他们穿得那样穷酸;然而他们不肯缴钱。因为各方面的破坏,他们的家长都怀着观望的态度:假如中心小学也可以不缴钱的话,他们早就把儿女们送去了。另一些学生,是穷苦的,因为无形中可以免费读书,他们就对这个学校抱着天真的,忠诚的感激;他们的家长也如此。张春的的田地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在春季的一次危机里,他的一个山头,连同着那上面的树木,以最贱的价钱出卖了。整整一个学期,教员们每个人只能得到一百块钱,然而大家无话可说。唯一的一个校工,一个很有风趣的青年人,他除了吃饭以外什么报酬也得不到,然而他说,他要跟着张先生,一直到死。



  蒋纯祖现在明白了这个学校的各方面,他明白事情是很棘手的。然而在周围的这些友爱的,动人的表现里,他相信自己,和张春田一起,一定不会失败。他的第一个措施是逼出那些富有的学生们的学费来。在这一件事上显然他比张春田高明些,就是说,充满着年青的热力,凶狠些;但这凶狠也带来了某些恶果。他召集了全校的三百个学生,首先问大家对这个学校满意不满意;他说,假如大家认为没有道理,这个学校就从明天起关门。学生们回答说:满意。于是他就开始讲述张春田的家庭状况,和张春田出卖田地的故事。他讲得异常的动人,有些学生哭了。于是他说,真正缴不起学费的学生,当然不提,能够缴得起的,他已经调查了,这里有一张名单,如果一个星期内还不缴来,就开除。他说,这些有钱而不肯缴的,连累大家都不能读书,是石桥小学的罪人,大家应该起来打倒他们。



  在这里,对照着张春田的站在台上向学生们要钱的疲惫的、颓唐的样子,是出现了一个年青的、煽动的、辛辣的英雄了。张春田向他说,这样做是会惹出麻烦来的,但他不听。他说,假如这件事办不到,他就辞职。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补缴了学费来的,一共有八十几个人,没有补缴的,有四十几个,于是他毫无犹豫地贴了布告,开除这四十几个。他注意到,这四十几个家庭都是真正有钱的,同时是在乡场上地位特殊的。



  第二天,这四十几个仍然来上课,他鼓动学生们把他们赶了出去。于是他们的家长陆续地来到,有些声明他们是这个学校的债权人,有些表示他们和县里有关系,假如不让他们的子弟继续上学,问题就不顶简单。和这些顽固的人们说道理是一件痛苦的事,蒋纯祖最初还客气,后来蛮得非常冷淡,非常乖戾了。一个年青的绅士气势汹汹地问他,为什么有些人不要缴学费,有些人又要缴,是不是石桥小学拿了什么地方的津贴?他回答说,他有钱,高兴津贴谁就津贴谁。那个绅士拍桌子,于是他们吵起来了。



  第二天他发觉学校里的有些东西被偷去了,或者被破坏了。他发现学校门口有用粉笔写的字:'打倒蒋王八!'和'石桥小学已垮台,女生出来打花排。'晚上,后院的一个教室被什么人放火烧着了,幸亏发觉得早。这种积极的捣乱和破坏继续了很久,接着是从外面来的,更凶狠的破坏。蒋纯祖,这个辛辣的英雄,第一着就落到狼狈的处境里去了。但他仍然干下去。现在是轮到他来向整个的石桥场挑战,和整个的石桥场搏斗了。在这里,是有着英雄的自我感激的情绪的;他现在觉得,石桥场,这里的这些不幸的生灵们需要他,他也需要他们。从热情的思索里不能得到的这种联系,这里就得到了。孙松鹤支持他的政策,但不赞成他的这种赤膊上阵式的豪气。张春田同情他,但讥讽他。王静贤开始有些怕他了。赵天知则整个地赞成他,说:痛快!痛快!



  赵天知在身上带着一把锋利的刀。他时常把这把刀拿给蒋纯祖看,并告诉蒋纯祖说,敌人如果从上面来,就应从下面去扑击,等等。在这里,这个年青人带着一种善良的,嘲弄的性质,表演了凶险的人生。春季的时候赵天知和女教师吴芝蕙发生了恋爱。他们双方都有着那种乡场式的赤裸的放任。很快地,吴芝蕙怀孕了。于是她离开了学校,回到家里去。她的家庭是颇为富有的,因此是凶恶的,因为,在乡场里面,必需离奇地凶恶,才能获得,并保全一份财产。吴芝蕙是愚笨,无知,贪吃的女人,她是被《金瓶梅》一类的书教育起来的。她回到家里去以后,赵天知就烦恼起来,开始对这个女人做着严肃的思索了。他决心娶她。



  他请万同华参谋这件事,请万同华去替他探望他的爱人。万家姊妹,万同华和万同菁,是这个环境里的优秀的存在。在一切东西里面,只要有一件高贵的,人们便爱这个世界了。万同华冷静、严肃、磊落、万同菁羞怯而简单,她们都是朴素的女子,她们相互间的感情是动人的。她们是张春田的学生;她们的人口繁杂的家庭正在迅速地分裂、改变,一个流氓的哥哥统制着一切,她们的寡妇的母亲受欺,她们这一房是家族中间最穷苦的。在这一切里面,万同华得到了严格的训练,她在年纪极轻的时候便懂得了她的命运的孤苦和人生的艰难。假如没有张春田,她是不能够受到教育的。现在,她的诚实、勤劳、克己、使她在家族里面获得了被尊敬的地位:她的母亲、妹妹、和弟弟,无形中被她保护着了。在这个世界上,她得到了一种自由,她无比地爱护着她的这种自由。妹妹的读书是由于她的力量,以后,妹妹的婚事,也是由于她的力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