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北洋军阀史话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北洋军阀史话

第50章

书籍名:《北洋军阀史话》    作者:丁中江
    《北洋军阀史话》章节:第5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南京组府时,推举黎元洪为副总统,也是黄兴的建议,其目的即在调和武汉,不过武昌首义的志士甚多,仅让黎元洪一个人做副总统,在武昌方面看来是不公平的。当时黎元洪下面的革命同志中,最重要的有一位孙武,他对策划起义,贡献很大,起义前一天,孙武试验炸弹,不幸爆发被炸受伤,举义后孙武是军务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孙武由武昌到了上海,因为他和黎元洪接近,所以对黄兴很不好,由于和黄不睦,言谈之间,自然对上海方面的革命同志也不好。陈其美对孙武的印象便非常不佳。临时政府筹组时,孙武希望做陆军部次长,可是陆军部总长是黄兴,黄既然不欢喜孙武,自不会拉他作次长。于是孙武便被摈弃,就因此使得武汉和宁沪之间更形貌合神离。

当临时政府的人事尚在磋商时,有一天,于右任去找黄兴,恰巧这天胡汉民、宋教仁都在黄处,黄见到这位西北革命领袖、《民立报》的主持人,便笑着说:“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谈组织政府的人选,你有什么意见?我们大家不妨交换一下。”于表示有一件事必须注意,就是在政府人选中,应该多容纳武昌首义的革命同志。不幸于的意见并未被黄完全采纳。当时孙中山先生甫由国外返国,对于组府人事黄兴意见最被尊重,黄认为已经公举黎为副总统,武昌方面应该满意了,所以各部次长多由海外归国同志出任。至于章炳麟(太炎),原本是提名他为教育部长,未被各省代表会同意,遂告落空。章是个学问家,但个性很怪,他参加革命一心想做一个国师,想象戏台上的诸葛亮或是刘伯温,不料南京临时政府组成后竟没有他的份,遂使他也站到武昌方面。由于武昌不满南京组府的人事,而浙江的陶成章也与武昌接近,因此浙江一部分革命同志亦倾向武昌,使宁汉之间的裂痕更加扩大。

同盟会在革命时期一直是个秘密组织,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才决定改为公开组织,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理,黄兴、黎元孙为协理,宋教仁、胡汉民、马君武、刘揆一、平刚、张继、李肇甫、汪兆铭、居正、田桐为干事。实际责任由宋教仁负责。

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的观念多是“排满”的狭义民族主义,所以革命成功后,部分革命党员以为目的已达,过去结合的因素消失,加上组府的人事问题,革命的其他意见,因此分化的作用便随之发生。章炳麟的光复会本是同盟会的一个支系,辛亥光复后,同盟会主急进,章派主缓进。南京政府成立后,章即脱离同盟会,民国元年1月3日先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来张謇一派的预备立宪公会因同以江浙人士为中心之故,遂与章之中华民国联合会合并,组成统一党,以注意民生采用社会政策、发展国民经济等十一项为政纲,由章炳麟、程德全、张謇、熊希龄为理事,汤寿潜、唐绍仪、汤化龙等为参事。另一方面孙武因不满黄兴,乃约湖北临时参议员刘成禺、张伯烈等组织民社,以拥黎为号召,主张“进步主义,以谋国利民”为宗旨,发起人有黎元洪、蓝天蔚、谭延闿、王正廷、王鸿猷、孙武、张振武、吴敬恒、刘成禺、宁调元、张伯烈、汪彭年等。这个民社可说是以湖北人为中心。

章炳麟有学问,古怪,是个大胆敢说的人,孙大总统对他很优容。在南京组府时,章有一信给孙大总统,请戒饬左右,孙中山先生以章素好诋诃,不以为意。章遂再上一书云:“……武昌倡义,曾不二月。南北肃清,首发难者不敢居功,而况吾侪鼓吹之士?……仆亦尝与人言,孙君今日莅中国而总群黎,非复曩日秘密结社时也,宜屏去幸人,委心耆秀,东西从者三数浮浪之人,一律资遣归国,无令杂处,然后搏精一志,劳来四民,南方虽弱,足勉自成就,尝传达其言于汪兆铭……箴规不听,不得不着之报章……仆虽浅拙,亦尝涉历世变,死生之分,一系于执事耳。”孙大总统对这位狂妄的国学大师不以为忤,还聘为总统府的枢密顾问,其聘函典雅可诵,有谓:“执事目空五蕴,心殚九流,撷百家之精英,为并世之仪表,敢奉国民景仰之诚,屈为枢密顾问。庶几顽懦闻风,英彦景附,昭大业于无穷,垂型范于九有。伫盼高风,无任响往,急惠轩车,以慰饥渴。”从这封聘函可以看出孙大总统的豁达大度,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开国领袖。

中华民国的临时参议院是在国民元年1月28日上午8时正式成立,议员到会的有17省38名议员。孙大总统致祝词,然后黄兴、蔡元培、居正、马君武相继演说。最后推选林森为议长,王正廷为副议长。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先生和17省代表所组成的参议院之间,始终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古老的中国,根本就没有国旗,及至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后,清朝才制定国旗,当时决定以“黄龙旗”作为大清帝国的国旗。龙是个抽象的东西,封建时代它代表皇帝,而黄色则是清朝的代表色,“朕即国家”,所以黄龙为清国旗是很合理的。可是龙只在中国有象征意义,对西方各国则毫无意义,外国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动物?加上早期的黄龙旗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国旗在世界国旗史中还没有,三角形旗上的动物又是大家从来未见过的动物,洋人不知龙为何物,只好叫它是一个“有爪之蛇”!

武昌起义时,革命军所用的旗帜是代表十八行省的“铁血十八星旗”;后来又改为代表汉(红色)、满(黄色)、蒙(蓝色)、回(白色)、藏(黑色)的五色旗代表五个民族。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的正式国旗。孙大总统却坚决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他提请参议院复议的咨文中曾列举如下的理由:

“贵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本总统认为未可遽付颁行。清国旧制,海军以五色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礼。五色旗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且既云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天日之旗为汉族共和党(注:即同盟会的前身兴中会)人用之于南方起义者十余年,乙未年陈皓东身殉此旗。……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大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

临时参议院认为青天白日旗仅是同盟会一个党派所制定,不能代表全国,而五色旗已经为武昌革命军所采用,就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因此该院仍然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而将青天白日旗改为海军军旗,并将武昌革命军初期所用的十八星旗规定为陆军军旗。

兴中会早期曾用过红、蓝、白三色旗,红色象征“流血以求自由”,蓝色代表“公正平等的天空”,白色说明“人心皎洁而互爱”。三项意义表示“自由、平等、博爱”。这个三色旗不久即为青天白日旗所取代。

卅、北方的革命活动

革命军中虽多数存在妥协意念,可是还有一部分是坚决主张把革命向北方推进。第一次是在辛亥十月初九日(11月29日),北方革命同志准备在北京发动军事行动,由于杨度和汪兆铭的疏通,据说袁世凯已答应响应。其计划是于初九日晚由革命党在北京鸣炮,并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诸处发难,袁则命禁卫军第四标由西直门以南进攻西华门,并命其长子袁克定率三千兵攻东华门以响应革命党。到了九日晚革命党人依计划发动于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各任一路以进攻天安门、东华门、西华门。这时果然见到一支军马来迎,革命同志以为是袁克定来接应,不料竟是军警探谍,四面包围,捕去同志李汉杰等十余人,这第一次举义便失败了。

十月十一日,汪兆铭于天津意大利租界寓所成立中国同盟会京津保支部,汪任支部长,并组织暗杀队,汪自为队长。汪和武昌首义的同志没有什么连系,武昌方面这时已派了胡鄂公为鄂军政府驻北方全权代表,主持北方革命。汪既以同盟会北方支部长为号召,而革命同志很多不满意汪和袁勾结,所以和胡鄂公商量,成立鄂军代表办事处于天津,分设北京、天津、保定、通州、石家庄总指挥处。十月二十四日又在天津英租界小白楼组织北方革命协会,这时汪兆铭已去上海。十月二十八日革命同志在任邱、雄县揭竿而起,被当地驻军击溃,殉难志士有耿世昌、冯杰、戴国栋、李启明、郑玉成、罗子云、刘长雄、马荣华、赵世铎等百余人。这是第二次举义。

十一月十四日(即民国元年元月二日)滦州驻军三营宣布独立,举第二营营长王金铭为滦军都督,第三营营长张建功为副都督,第一营营长施从云为滦军总司令,白毓昆为参谋长,先后通电致袁世凯,表明共和主张。电文:

“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势如奔涛,足见人心之所向,非兵力之所可阻也。全国人民望共和政体  ,甚于枯苗之望雨。诚以非共和难免人民之涂炭,非共和难免后日之革命。我公身为总理,系全国之总代表,决不能以一人之私见,负万民之苦心,况刻下停战期迫,议和将归无效,全国人民奔走呼号,惊惶之至,而以直省为尤甚,是以陆军混成四十协官兵等,驻扎直省,目睹实情,不能不冒死上陈,有渎尊听。查前奏之信条内,开有军人参政之权,刻下全体主张共和,望祈我公询及刍荛,不弃鄙拙,速定大局,以弭乱事而免惨祸,实为至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