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隋末我是帝王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隋末我是帝王

第67章

书籍名:《隋末我是帝王》    作者:海员
    《隋末我是帝王》章节:第6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呵呵,真是初生牛犊呀,主公得一良材矣!”

说罢,转而脸色变得有些难看,盯着耿询诘责道:“耿志崖,你是只看到天下的眼前,确实没有看透以后,只看到百姓似乎安居乐业,却有没有想到这表面平静的水面之下还有汹涌的激流在伺机而出?当今皇上圣明那是显然,可是下一位皇帝还会是圣主在位吗?不错,朝廷修了那么多的粮仓,到了饥荒之时便可从容应对,委实应该算是一件大善政!哈哈,志崖,可还记得开皇十二年大旱,关中大地饿莩遍野,那时候京城的永丰仓可是存有粮米无数,可是朝廷是怎么做的,志崖还记否?乱世方用峻刑,此时可是乱世,嗯?若不是当今天子得位不正,担心有人效仿,又何来严刑峻法一说?”

耿询料不到徐茂功竟然是伶牙俐齿、侃侃而谈,丝毫不打哏,把自己驳得哑口无言。

开皇十二年,关中大旱,饿死民众无数,朝中有人建议永丰仓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以安民心。

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做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行动,既没有开放永丰仓,也没有不理不管,而是率领着几十万观众百姓来到了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就食,足足待了半年多才返驾回京城,也亏中原一带粮产富足,就这样也是吃的各个州郡叫苦连天不已。

说起刑律来,那更是让耿询哑口无言。

《开皇律》制定之初,就有人反映对于官员的定刑太重,恐有伤天子好生德行,单是十几年了,随着皇帝年纪越来越老,猜忌之心愈来愈重,加上几个皇子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而明争暗斗,朝中官员几乎是人人自危,说话都是小心斟酌,生怕被“侯人”听到去告密失罪。

仅是杨勇那场大动作,便已经显示出这位从前朝周室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天下的皇帝有了严重的警戒和猜忌之心,从由着杨约大肆杀戮便可见一斑了。

凡是自己的地位来路不正的当权者,自己总会担心轻易得来的权势会突然失去,担心有人效仿自己当年的行为再来一次,这是一种通病,即便是什么“圣王”也是在所难免的。

“志崖啊,你还年轻,有些东西暂时看不清楚,这没有关系,你是主公的徒弟,日后就要处处想到怎样才能为自己的老师谋利,只有主公好了,你的才华才能得到天下人的赏识,呵呵,‘天下第一才子’的弟子可不能给师傅丢人呀!”

耿询红着脸,连连作揖,说道受教,心里却是发狠心要做出一番大事来,好教徐老道看看。

********************************************************************************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天灾人祸不断,终于酿成黄巾农民大起义。

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东汉王朝却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天下群雄割据,战乱不休。

至建安四年夏,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曹操则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等州郡,并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曹操只有数万兵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易攻难守,且后方很不巩固,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南阳的张绣仍与曹操为敌,所以总体作战形势利袁而不利曹。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

八月,曹操率军进据黄河北岸重镇黎阳,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带,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留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令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以防止袁军渡河南下,此为第一道防线。

九月,曹操还许昌,置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为第二道防线。

十二月,曹操复还官渡,亲自坐镇,严阵以待袁军来犯。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

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

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

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

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

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袁绍下令退军阳武,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

九月,曹军出击,但战斗不顺。

当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十有二三为伤兵,只好退回营垒坚守。袁军见此,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使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命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向袁军还以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也针锋相对,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他立刻派大将徐晃、史涣截击,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

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谋臣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予采纳。

恰这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敌审配扣押,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

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心意,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扮着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到达乌巢后,即围住粮屯放火,及至天明。

淳于琼才见曹军兵少,于是出垒迎战,曹操挥军冲杀,袁军抵挡不住,被迫推回营垒坚守。

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命张合阝、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诉我!”

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

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阝、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仓惶逃往河北。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

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第三卷  第五十五回  吏治天下

如果说民众是国家的根本,那么庞大的官吏阶层则是介于百姓和国家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这个作用可以是缓和、激化中的任何一种。

纵观历史上的那多次革命,虽然几乎每一次都是以农民起义的战争形式来建立新的政权机构,但是依旧可以在这汹涌澎湃的海洋中感受到“起于厮,止于斯”的尴尬和无奈。

上位者治理天下八方,即使日理万机,也无法事事亲历亲为,所以只能依靠自己的官吏队伍来具体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意志。

当然,为了能够限制和约束这些实际的掌权者,尽力避免发生违抗上位者意愿、违反普遍认可的传统道德理念、违背事件本身的原有之意,从而产生危害社会,进而富集累加,逐渐侵蚀国家统治基础,甚至更深一步引起新的革命,未雨绸缪之际,上位者也同时为官吏们制定了一些准则----刑法律例。

民众百姓从事农工商,为这个社会生产最宝贵的民生资源和财富,供养着上位者和各级行政官吏,而后者则组织民间力量,完成上位者下达的各种徭役,并负责调和社会最底层的矛盾冲突。

这才是理想的国度。

然而,这只能是理想而已,这样的情形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何其短也!

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破坏式的反抗,革命的意义和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最终倒霉的还是百姓平民,屹立不到的仍旧是换汤不换药的官吏阶层。

因此,历朝历代的官吏相沿成习,为了追求最大的私利,罔顾国法,铤而走险。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天下不是自己的,即便倒了一个皇帝,已就会有另外的君主来任用他们,自己的利益没什么太多的损失。

“千里做官只为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县官不如现管”等等,类似的官场流言无不表明同一个意思----人治国家,实乃吏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