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新宋-十字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新宋-十字

第93章

书籍名:《新宋-十字》    作者:阿越
    《新宋-十字》章节:第93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所以改良青苗法,如果摊上一个好的地方官,则一切都好,若是地方官平庸无才,那么只能说聊胜于无。」

石越默然良久,才说道:「南方已是如此,北方只怕更加复杂。」

不料司马梦求却笑道:「那却未必。」

「为何?北方可是比南方更穷。」

「北方虽穷,但北方也有有利之处。

「一是北方人情淳朴,欠钱不还之事要少,风险自然小得多。

「二是青苗钱利息低,北方三等户以下,都愿意借,甚至客户也愿意借,借的人比南方要多,利润反比南方高。

「三是因为钱庄收息多少,始终是考核地方官政绩的重要一条,地方官员也很主动地把那些富户召集起来,合伙开钱庄。而地方官为了从钱庄中多收息,又会允许这些钱庄借钱给商人牟利,从中抽取税金,当作青苗税钱缴纳,当成自己的政绩。所以北方实际上并不比南方执行困难。

「钱庄自开办以来,借钱给商人为本,然后谋利,这种事情地不分南北,各处都有。依学生看来,亦是有利有弊。

「其利则是钱庄利润变大,商人愿意开设,有利于《青苗法》之推广;其弊是学生担心这些钱庄本金有限,最后反而没有钱借出做青苗钱。

「这种事情,在某些地方已经发生,但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钱庄则只要有利可图便可,根本不顾穷人借不到钱。

「《青苗法》因此名存实亡,生产需要资金的农民,还是不得不去借高利贷,改良青苗法之所以朝野一片平静,玄机便在于此。不过以学生所见,这样的事情现在还只是少数地方的现象。」

「然则,纯父可有何良策?」

石越虽然觉得资本追求最大利润根本是正常现象,但是青苗法积极的一面如果断送,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让太多农民破产,而社会工业化程度又无法容纳这么多劳动力,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引发社会的动乱。

从这个意义上讲,石越希望青苗法能够切切实实解决农民的一些问题。

但是让民间资本有效地流入农业生产当中,这个难题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司马梦求苦笑道:「我又能有何良策可言,本来越是穷县越是需要青苗钱,可在某些地方,结果却是越是穷县钱庄越是不愿意借出青苗钱,反倒是富县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真要解决,还得靠地方官吏的良心与能力。或者在钱庄法增加一条,农民满足贷款条件而钱庄不放贷者,可以向官府申诉求助!

「不过依学生来看,这些都是细节,实则王相公变法的路子,整个就走错了,这完全是一个死连环。

「王相公变法便真能成功,财政岁入真能大增,亦不足以解决大宋的问题。」

他这话实在是惊世骇俗之论,就算是石越,也不曾对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

不过,石越对于司马梦求的建议,也不敢断然下结论,金融方面的事情,石越并不是行家里手,这样的一条条令加进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暂时难以评估。

「那么纯父的高见是?」

石越和潘照临对望一眼,并不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司马梦求慨然说道:「大宋之弊,在于冗官冗兵。要解决二者,首先就要澄清吏治,不澄清吏治,消除冗官,就不足以宽养民力,不能宽养民力,就不能厚培国本,不能厚培国本,就不足以显耀武功。王相公变法,背道而驰,焉能成其大道?」

这个道理,石越和潘照临,甚至苏轼、范纯仁都曾看到,也不算稀奇。

当下石越问道:「我观王相公变法,虽然重开源不重节流,重法令不重人事,颇有不如人意处,但似乎还不足以言背道而驰?何况王相公执政以来,亦曾力求消除冗兵,亦不能谓其见不及此。」

司马梦求淡淡一笑,说道:「我当为石大人一一言之。」

「王相公削减禁军,自是事实,然而西北军费所需,数以亿万计,此处削减所得,彼处十倍花掉,又何足道?

「而冗官之势,四年以来,愈演愈烈。

「如嘉佑年间,推恩者数十人,治平间三百人,而如今则四、五百人。官员们一个个求田问舍,为子孙谋,谁来谋国?

「王相公立置将法,每将下面各有部队将、训练官一、二十人,诸州又自有总管、钤辖、都监、监押,设官重复,平增冗官又是数以百计;为推行新法,诸路增置提举官凡四十余人,各自开府又衙,费用又增。〈编按:总管、钤辖、都监、监押都是地方武官。〉」又国初供奉三班〈注二十六〉不过三百人,天禧间增至四千二百多,现在则达一万一千多。景德年间大夫之官不过三十九人,如今达二百三十,增加七倍。

「朝奉郎以上景德年间不过一百六十五人,现在是六百九十五,五倍于彼时。承议郎由一百二十七人增至三百六十九人,奉议郎由一百四十八人增至四百三十一人,冗官之势,有增无减。

「而朝廷厚待士大夫,各项赏赐,曾无止尽。便是王相公再能理财,所得亦不足以偿所出……」

司马梦求把这些数字一一说来,如数家珍,显是平时非常留心。

吴从龙等人不知端详,倒也罢了,石越和潘照临却听来惊心。

宋代一个官员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石越是亲身体会的。俸银之外,有春衣、绫、绵、冬绢及粟,还有随身仆人的衣粮,还有薪、蒿、炭、盐,还有所谓的「增给」、「赡家钱」、「马钱」、「茶酒厨料」……名目繁多,连石越自己都记不过来。〈编按:赡家钱即为养家钱。〉每年郊天,皇上生日,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生日,更是各有恩赐。国家从百姓那里聚敛来的钱财,就这么被所谓的「百官」们吸取了很大一部分。〈编按:郊天,即在郊外祭天。〉当然不能说这些冗官是王安石的过错,但是王安石变法,完全没有抑制冗官的增长,却也是事实。

司马梦求顿了顿,又说道:「本朝苛税,七倍于唐,百姓之苦,谁人知之?天下之财输于京师,而地方不能自留钱财用于建设。朝廷养兵养官之费,占岁入十分之九。不除冗官冗兵,又谈什么宽养民力,谈什么厚培国本?如今国家之事,乱无头绪,立即仓促用兵,更是急功近利之极。」

说到这里,石越算是明白了司马梦求的大概思路。

此人虽然算是才华出众,对国事有着深刻的见解,但同样是那个时代的人物,他的见识,不过是以范仲淹的见解为基础。

石越和潘照临对望一眼,就知道对方和自己想的一样,不由莞尔。

除冗官,冗官是那么好除的吗?

王安石未必是见不及此,很可能是范仲淹的失败,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他不愿意一个人挑战整个官僚阶层罢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真是想要解决大宋的问题,这个顽疾,石越不能不面对!

「总有一天,我要面对这个问题的。」

不过历史在这个问题上,给石越的经验却并不多。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不是现在他要面对的。

他笑着中止了司马梦求的话题:「事有轻重、缓急,很多事情,虽然按理要那么做,可是真正实行起来,却需要多走一点弯路,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你可明白?」

司马梦求本来正想继续说自己对冗官的看法,提出一揽子强硬措施消除冗官,听到石越不轻不重这么一说,不由呆了。

司马梦求细细地咀嚼着这句话,试图理解石越的意思。

一直听着司马梦求说话的范翔,这时却微微笑道:「石大人,您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

石越笑着看了这个青年一眼:「哦?」

「我们要去一个地方,面前有巨石挡道,仓促间不能踢开。这时候花点时间去准备工具,召集人手,一起来搬开巨石,比起用莽夫之勇,一味蛮干,要有用得多。」范翔打了另一个比喻。

「哈哈……仲麟真是聪明之人。」石越笑道。

司马梦求豁然明白,抱拳说道:「学生受教了。」

陈良在旁边补充道:「如果在准备工具的同时,行有余力,还可造一架马车,这样在搬开巨石之后,可以加快上路,把时间补回来。」

石越微微点头,「正是如此。」又对司马梦求说道:「冗官冗兵,仓促间难以解决。之前多做些有益于大宋的事情,待到时机成熟,再去动它们不迟。

「纯父多有干才,须能耐下心来,静待时机。当今天子圣明,英杰之士,正是大有为之时。」

司马梦求点头称是。

严肃的话题既然说得差不多了,当下众人就慢慢放开。

司马梦求喜欢说些他游历各地时所见的风俗习惯、地方民情、官吏贤愚之类,和潘照临倒是颇有共同话题。

而吴从龙等人显然去过的地方不多,吴从龙对秦汉晋唐以来的官制礼仪,显见非常熟悉,常能引经据典,说上一番,不过他为人方正拘礼,和范翔恰好性情相反。

范翔思维灵活,什么事情都是一点就通,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市井百姓,各种趣闻轶事,他信口道来,倒如同自己家后院的事情一般清楚。

而陈良此人,竟然是精通刑名钱粮诸般庶政,实在出乎石越意料之外。

诸人交谈颇为相得,而吴从龙和范翔又是刻意巴结,卖弄学问,席间气氛活跃,笑声不断,直到天色渐暗,这才发现时间流逝之快。

石越与宋人交游,见过的名士才子,不知凡几,但当时读书人,无不书生气甚重,谈得几句话,往往就往琴棋诗画引,其中高材之士,也不过谈谈历史上的典故经文,以证其博。

石越心里对这些现象,实在有一种厌烦之意,因此他平时倒更喜欢和沈归田这样的小吏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