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新宋-十字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新宋-十字

第79章

书籍名:《新宋-十字》    作者:阿越
    《新宋-十字》章节:第79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吕惠卿当下转过话题说道:「在白水潭待了十余日之后,我现在更坚定地支持丞相以前提出来的编撰《三经新义》的想法了。」

「哦?」王安石不置可否。

「相公,变法之要,在于得人。朝中官员老朽,皆不可持,故此我们应当把目光投向年轻士子。

「石越已经走在前面,当我们还在讨论《三经新义》之时,『石学七书』已大行于世;当我们还在议论着经义局、三舍法之时,白水潭学院已隐然执天下学术牛耳。

「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能尽快置立经义局,推出《三经新义》,培养出一批支持新法的青年,新法就不会有人亡政息的一天。

「而若能用《三经新义》取士,更会不断地给我们补充了解丞相思想的新官员,对新法的执行,非常有利。

「就是对丞相本人来说,也几乎是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的伟绩。」吕惠卿把他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

王安石点了点头,道:「知我者吉甫也。我个人荣辱不足道,不让新法人亡政息,才是要务。」

吕惠卿见王安石支持他的主张,便顺着思路继续说道:「创办经义局,非但是培养人才,更可争夺士子之心,可以让天下人明白,相公之主张,才是儒家正统,才符合先王之道。

「我以为可仿效白水潭学院,创办《经义局月刊》,每月刊发我们的见解,以争取士林的认可与支持,此外,更可以太学为依托,让国子监创办《国子监月刊》,解说新法与新学要义,此皆争取士林支持之良策。」

在这之前,王安石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可能性,吕惠卿这番话,令他听得目瞪口呆,好一会才回过神,叹道:「吉甫,真奇才也,我以前竟没有想过,石越可以做的东西,原来我们也可做得。」

「相公谬赞了,您公务繁多,虑不及此也是难免。我从家乡抵京,倒是有点旁观者清了。」吕惠卿笑着谦虚了几句。

「既然如此,除了《月刊》之外,我们也可以来办一份报纸,难道只有桑充国能办报纸么?」

思路一旦打开,王安石立即就往更深一步想了。

这也正是吕惠卿想要说的,于是他笑道:「《月刊》是阳春白雪,用来争取士林之道德支持;报纸则是用来影响清议,解释新法,各地执行新法得力的情况、取得的成绩,我们都可以透过报纸说出来,让百姓知道我们的成绩,让他们理解新法,让反对者无话可说。」

「善,甚善!」王安石不禁站起身来,踱至窗前,想了一会,说道:「报纸的名字便叫《皇宋新义报》!这件事可着陆佃去办。」

「《皇宋新义报》,好,好名字。」吕惠卿拊掌笑道,「不过,此事还有为难之处。」

「有何为难之处?」

「《月刊》还可由朝廷出钱,然报纸由朝廷出钱,只怕会有争论。」

「官办报纸,有何不可?没有人规定报纸只能民办。」王安石不以为然。

吕惠卿担心的却不是这个,「若是官办,自然是翰林院主办,断没有国子监主办的道理,若是翰林院主办,只怕麻烦更多。」

吕惠卿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学士们未必都听话。

王安石却笑道:「吉甫,谁说我让国子监主办了?中书门下省主办,翰林院也无话可说。」

吕惠卿这下倒真是佩服王安石了,中书省要办报纸,虽然没有先例,但是别人的确也不好去抢。

石越当真没有想到,王安石多了个吕惠卿,气象就完全不同了。

创办经义局、《经义局月刊》、《国子监月刊》,让人根本提不出半分反对的理由。

王安石亲自指定的一班人,从此天天开始聚集经义局,编修《三经新义》,希望有一天让这本书成为「全国公务员考试的惟一指定教材」。

石越从心里面就反感这种指定惟一教材的做法,明清八股取士,其实八股文的形式并不足以为害千古,真正为害千古的,是所有经文的解释,都必须来自于朱熹的理解,这样才是严重束缚读书人的思想。这一点石越知道得很清楚。

而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取士,也算是其始作俑者。

虽然反对,但是想要正面辩论,以王安石、吕惠卿对经义的了解程度,石越根本不是对手,他也不会自取其辱。

至于和皇上谈论统一思想的害处,那实在是对皇上要求太高了。

赵顼绝对不会反对统一思想,实际上,自有人类以来,几乎所有的人类,都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的思想。

好在《三经新义》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编成的,所以石越还有时间去想对策,何况这也不是最出乎石越意料的事情。

最让石越吃惊的事情,是王安石提请皇上,中书门下省,要创办机关报《皇宋新义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诞生,石越不太明白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是自己对这个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有了一丝成就感,还是政敌越来越聪明带来的忧虑感,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这件事没有人说得清楚。

石越惟一可以确定的是,王安石要创办《皇宋新义报》,其目的绝非为了促进言论自由与新闻监督,而是明显地要利用巨大的行政资源来影响舆论,攻击反对者,以求顺利地推行新法。

《皇宋新义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其影响绝对不会比《汴京新闻》要低。

「丞相,石越对于办报纸一定很在行,既然中书省想办《皇宋新义报》,朕以为就让石越主编如何?」

赵顼对于办《皇宋新义报》倒并不反对,但是他所提出的建议,却未免让王安石哭笑不得。

「陛下,臣以为石越在中书省检正三房公事,事务繁忙,又要顾及白水潭学院诸事,恐无暇脱身。

「臣推荐许将、彭汝砺、许安世三人为编辑,陆佃为主编,必然不负陛下所托。」王安石从容答道。

他举荐的三个编辑,全部是状元,其中许将更是文采出众,深受赵顼器重,曾经免试为知制诰〈注六〉,三日三迁;而彭汝砺也是深受王安石器重,做过国子直讲〈注七〉,为人正直敢言;许安世则是陆佃的学生,陆佃又是王安石的学生。

如此阵营,赵顼自然照准。

而《皇宋新义报》单单是三个状元做编辑,就已炫目,当时的状元,在老百姓眼中,便是和天上的文曲星相比,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五日,晴,《皇宋新义报》创刊,首发十万份,其中由驿站送往全国各路府州军县官员的报纸占两万份,汴京卖掉八万份,超过《汴京新闻》,成为大宋第一大报。

做为官方报纸的《皇宋新义报》,影响力远远超过《汴京新闻》,虽然模仿《汴京新闻》的体例,但是这份报纸的特殊身分,无疑使它具有了官方喉舌的意义。因此对报纸的控制权,同样会牵动许多人敏感的神经。

在《皇宋新义报》创刊三天之后,已经身为经义局编撰的王雱,被任命为《皇宋新义报》副主编,成为《皇宋新义报》的太上编辑。

因为《皇宋新义报》完全是一个新生的机构,而且不涉及具体的政务,因此王雱并无回避的必要。

虽然冯京提出宰相子侄最好回避,但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

注一:脚店,兼卖酒食的小酒店。

注二:有奇,有零、有余。

注三:酒博士,旧时指卖酒的人或酒家的侍者。

注四:天章阁侍讲、同判司农寺,兼知军器监事。

侍讲,职官名。为帝王讲授文史经书,汉时虽有「侍讲」之称奇$%^书*(网!&*$收集整理,但未以为官名。唐始置侍讲学士,宋兼置侍讲。元、明、清三朝,翰林院俱有侍讲学士及侍讲。

司农,职官名。主管钱粮,历代沿置。「同判司农寺」,官名,约相当于宋朝司农寺的副首长。宋朝前期,司农寺判寺事设两人。

兼知,意即同时担任「知军器监事」这个官职。「兼」是连接词,「知军器监事」为官名。

注五:《六合本原》、《王霸之辩》、《义利之辩》。

六合,是指上下和东南西北。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后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间。

王霸,王道与霸道。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后泛指登基为帝,统治天下。

义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孔子。

钱穆的《论语新解》认为,这两句的大意是「君子所了解的在义,小人所了解的在利」;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则认为是「君子了解礼义,小人了解利害」。

义利之辩在儒家学说当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讨论道德行为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是「义利之辩」。

道德行为的基础是人们的利害关系,对人们有利的,才是善或义的;义利之辩,是现实生活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注六:知制诰,职官名。

知制诰是隶属于中书门下的舍人院的官员,掌草拟外制〈即一般官员的任免及其他制词诏令〉,在宋朝,需要通过考试合格才能担任。

知制诰同时还经常兼领其他职务:一,当学士院翰林学士缺员时,兼草拟内制。二,兼任其他在京职务。

注七:国子直讲,职官名。辅佐国子监博士讲授经术。

第二章  《西京评论》

而石越则被突如其来的事务给忙疯了。

王韶不断地要钱、要粮、要兵器、要衣服,冬天就要到来,将士们没有御寒衣物,这怎么行?

此外,一方面要和文彦博这个跛脚老头子沟通,一方面要小心处理与王安石的关系,还要去军器监这个名义上的下属机构,和吕惠卿打交道,石越一天里,差不多有半天时间是在马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