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打工在东汉末年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打工在东汉末年

第116章

书籍名:《打工在东汉末年》    作者:圣鲁哈杰
    《打工在东汉末年》章节:第11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徐庶看着陈琳的疑惑,把身子又向前靠了靠“吏部大人,如果刘备登上了九五之尊,他会容忍大都督这种威胁的存在?尤其是他又打算把位让给不及十岁的刘禅,吾料主公很快就会对大都督下手了”

九五之尊?陈琳听了更是一愣一愣的“嘶,文和这到底怎么回事?”徐庶的一番言论把贾诩说得羞愧起来,头一歪叹着气说“哎,当初我只想到,刘辨死后如果主公还想继续以汉室的名义下发命令,那么就只有拟假诏,于是在把刘辨送到曹操那的时候,我让刘辨写下了一封诏书,内容就是日后如果刘辨不能上朝,或者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先死了,那么就由主公继续担当摄政王。但如今听元直所言,既然刘辨死了,那么刘宏一脉,应该说是正宗的皇室血脉便断了,主公按照现在的情况和身体状况又怎么会甘心于一个摄政王,登上九五之尊是迟早的事,后面的便是元直所言”

的确,在抛开陈琳和刘备没有矛盾的情形下,贾诩的计划是非常完美的,甚至即使现在光从整个天下来看,贾诩的计划都是十分完美的,可偏偏众人都担心着时陈琳,想起诸葛亮方才那欲言又止的样子,恐怕也就是想提醒这个事情。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我看主公有让诸葛亮辅佐新主的意思,虽然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并不好,可是作为人臣,又不得不说,主公是不会听下官的,还烦请吏部大人在听完后,能向主公大人说说,诸葛亮之才确实可为相国,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诸如此类的若以孔明之才可尽情发挥,可如今是群雄纷争,孔明所学乃盛世治国,非乱世治国,这怎么行得通?”

陈琳听了徐庶的话,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在三国鼎立的时候,蜀国虽然比其他两国的经济效益都要好,可就是打不过别人,原来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并不是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多智而近妖。

徐庶一言未尽,外面响起了抠门声“主上,张飞将军即将到襄阳了,您看我们是否要出城迎接?”徐庶一听没对“你是说只有张飞一个人?”

门外想起了声音“是的”

徐庶、贾诩、陈琳脸色同时一变,他们知道刘备准备动手了。

正文  第八十九章  登基风云(下)

(更新时间:2007-8-2  20:02:00    本章字数:4903)

第八十九章

按照路程和脚力来说张飞要到达襄阳,至少也都还应该有个十来天,可如今张飞的到来只能说明刘备并不是那么简单,他需要张飞回来震慑群臣,也就是说早在刘备找贾诩之前,他心中就已经有了定数,看来贾诩这摄政王的想法并不能满足刘备的私欲。

正如陈琳三人的猜测,刘备这次回来是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自己登上帝位,既然他已经达到了齐桓公的位置,为什么就不能达到周文王的位置,这便是他的想法。这时他招张飞回来,是有一个原因,也就是震慑,刘备想告诉那些不安分的人(原刘辨的朝臣,或者在刘备心中不安分的人,也许包括了陈琳以及荀或),如果你想坏他刘备的好事,那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和两大征西部队相抗衡。

陈琳离开了徐庶的家之后,才有时间看看张辽给他的信,这信是出自于赵云的手笔,说实话这么久没看到赵云,陈琳心中还是挺挂念的,刘备不让他回来的原因,陈琳心中还是很清楚,因为比之赵云,刘备更放心张辽和高顺“孔璋兄敬启,云此次未回实乃憾事,只是君命不可违,云亦只有听而从之,孔璋兄风采依旧否?听闻孔璋在荆州大破袁曹联军、威慑江东孙家,吾心倍感激动,惜不知你用何法破之,他日兄定当述于某听。后面的内容,云希望孔璋兄能独阅。诸葛孔明,大智之人,吾心甚佩之,屡次化危机于谈笑之中,然其之志以吾观之,非愿行良、平之志,且做秦斯之迹,斯何人?虽忠亦奸,杀苏立亥,附和奸臣,唯恐其之利有损,此种人应多加防范,以备不患。另,陈子烈、魏文长、徐文向、孟子庆实乃干才,吾想多留他们在身旁些时日,一来云也有几个心腹大将,二来也有几个能说话的,孔璋兄是知道我性格的,法先生虽然才比天高,可满嘴的儒家经典,听多了云之头也会晕。最后孔璋兄还应该注意一件事,益州的将臣主公并没有扼杀几人,而是尽数带回了荆州,其中不乏严颜、雷铜、冷苞、吴兰、傅肜等将领,以及费祎、蒋琬、杨仪、董和、董允、李恢、秦宓等文臣,可谓阵容强大,云不知主公意欲何谓,只请孔璋兄小心才是,言罢至此,云字”

看完赵云的信,陈琳已经可以完全确定,刘备是想登基了,他叫这批人来不是为了其他的,而是为了换掉那些朝中不忠于他的人,而另一方面,这些请降的人过来就得到如此的重用,是谁也会感激万分,对刘备肝脑涂地自然也就不在话下。现在对陈琳来说,只有等待,等待着自己的计划成功,等待着和刘备正式决裂的日子。。。

。。。那一年是二零零年六月初,张飞在杀了尚书丁管和校尉伍孚之后,终于把反对刘备登基的声音消除了。但仅此还不足以让刘备完全放下心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接连以摄政王的身份先后罢免了董承、吴子兰、种辑、伏完四人的官职,至此朝廷内的大臣人人自卫,不敢再多言多语,怕某一日灾祸就会从天而降。而父亲对这时的事,并不在意,每天仍旧去他的荆州书院,教书授学,当然大都督的身份在刘备回到襄阳的时候,就被撤了,所以那时的父亲又和以前一样,按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失业的打工仔。

后来又过了半个月,刘备终于登基了,改二零一年为长兴元年,国号为襄,自命为襄明帝,刘禅为太子。然后就各封其职,大司马设为空缺,管宁和邴原各自担任司徒和司空,加上大司马称为三公;梁习、荆越、陈到、公孙瓒、张机、张松、华歆、司马朗、田丰分别为大司农、大鸿胪、卫尉、太仆、太常、少府、光禄勋、廷尉、宗正,这九人和在一起便是九卿,即三公九卿。诸葛亮和陈群为左右丞相,钟繇为太傅、高顺为执金吾、贾诩为尚书。。。父亲在这场封赏中只不过得到了著作郎的闲职、而陈宫陈先生也好不到那去,主记而已;接着关羽封为了护国大将军,黄忠为征北大将军、赵云为征南大将军、张飞为征西大将军、张辽为征东大将军、马超为镇军大将军、司马懿为辅国大将军、马腾为建威大将军;又封文聘、魏延、姜叙、吴懿为东南西北四镇军将军;吕岱、徐盛、马岱、鞠义为东南西北四安将军;关平、陈武、阎行、张绣为东南西北四平将军;还封费祎、李恢、蒋琬、董昭、杨修、庞统、董和、张翼为司金、典农、荡寇、虎贲、立武、立节、羽林、绥南中郎将;关兴、张苞、张虎、高珲、于凌、马休、马铁、陆逊继补上西园八校;接着又封庞德、于禁、严颜、李催、郭汜、霍俊、沙摩柯、冯习、吕虔、孟达、张济为常设骠骑、车骑、卫、征虏、奋威、建威、武卫、建武、荡寇、昭德、昭武将军;。。。直到最后封苏飞为校事;事后,明帝和众多大臣一起商议,还决定了件事,那就是为了树立一个标榜以及一扬国威,明帝把黄忠、赵云、张飞、张辽、马超封赏为五虎上将,又把贾诩、诸葛亮、法正、司马懿、徐庶、庞统封赏为六狐智士。。。

就在明帝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父亲以前一场针对袁绍和曹操的阴谋才开始慢慢启动,黄忠见袁绍已经不把他故意制造的混乱放在心上,便估计差不多是时候听到袁绍和曹操血战的时候了,果然,先是袁绍原谅了袁尚的行为,转而要求他只要配合自己把曹操击溃,袁绍可以考虑把世子的位置让给他,不管这是不是计,袁尚从这话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正好高丽棒子的军队也开了过来,袁尚当下二话不说就把部队向青州开过去。多了袁尚这份战力,袁绍是越打越轻松,而曹操则开始有点后悔没听郭嘉的话,就在捶胸顿足之际,郭嘉来到了青州,一起来的人还有曹纯,看到这两个人曹操自然是激动万分,尤其是见到郭嘉,尽管曹纯来那么就一定有虎豹骑,但曹操并不舍得用上他们,所以有没有虎豹骑都是一样,但郭嘉来了就不一样了,在曹操心中,他就像父亲,永远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麻烦。不过显然这次郭嘉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曹操又想让郭嘉回去好好休息,一方面又想能够战胜袁绍,从而稳定中原的霸主地位,于是他说出了一句对郭嘉的催命话“悔不听奉孝当日之言,才招致今日之难,恐奉孝病体有恙,汝且回之,操欲与袁绍一决雌雄”

。。。郭嘉本来是想劝曹操回军的,但方才的一句话让郭嘉明白,如果他不能帮助曹操战胜袁绍,那么又怎么对得起曹操对他的真情真意?郭嘉沉默了半晌突然眼睛一亮高兴的对曹操说“主公,如今之势确实是败局已定,但主公是否还记得在荆州我们曾猜测过陈宫的去向?”

曹操一下来了兴致,想让郭嘉回去的事骤然抛到脑后“奉孝的意思是。。。?”

郭嘉解着曹操的惑“主公,属下认为,到目前为止黄忠都还没有出现的唯一解释是,他想等我们和袁绍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发动攻击,而且那时他的目标肯定会是袁绍,而非我军。这一点或许袁绍也明白,所以他并不是急着于我军一场定输赢,而是选择慢慢的消耗我军有生力量,相信主公也发现了,这么久以来即没有看到文丑的军队,也没有文丑军团的消息,其实这并非是袁绍想对我军展开包围,或者是突袭,他是想留着这支军队,以防黄忠突然陈兵在邺城之下,甚至我们还可以认为文丑军团早就离开冀州,去了并州埋伏在一个黄忠到邺城的必经之路,那么如此说来在我军面前的敌人最多也就五万人,与我军实则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