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第24章 红光紫电太后生,倾城倾国入掖庭(2)

书籍名:《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作者:黄云鹤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章节:第24章 红光紫电太后生,倾城倾国入掖庭(2),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病逝,高祖元宏亲政,年已23岁,此时元宏已出落成才华横溢的开明君主。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此番记载虽有些溢美之词,但应足以说明,此时的孝文帝元宏已非其前辈所能比拟,已没有胡族落后的思想存在,已成为活脱脱的封建化的汉化君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元宏亲政后,继续完成冯太后未竟的事业,继续实行封建化和汉化政策,来完成拓跋部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和拓跋部的汉化,加速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

  元宏实行改革的第一项措施便是迁都。北魏当时的首都平城,原来是适应拓跋部早期经济特点而选择的。此时北方农业经济已经恢复,拓跋部民已由游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所以,中原更适合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另外,平城是鲜卑拓跋贵族的建国根据地,这里拓跋贵族守旧势力较强,旧风俗习惯保留的也较浓厚,    “移风易俗,信为困难。”元宏欲发展北魏大业,推行汉化,必须离开此地,定都中原。他日思夜想,决定迁都洛阳。然而,迁都绝非易事,它必将遭到拓跋贵族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他决定以伐齐为名,乘便徙都。他说服在拓跋贵族中较有影响的元澄。

  ~天,元宏将元澄召入宫内,屏退众人,语重心长地对元澄道:“爱卿,你难道真以为朕要伐齐么?朕思国家肇兴北土,徙都平城,地势虽固,但只便用武,不便修文,如欲移风易俗,必须迁都中原。朕欲借南征名目,就势移居,卿意以为如何?”

  元澄听罢高祖一番话,欣然道:“陛下欲卜宅中土,经略四海,这是周汉兴隆的规制,臣亦极愿赞成!”

  高祖见元澄赞成迁都,心里很高兴,但其他旧臣如何呢?想至此,不仅皱眉道:“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如何是好!”

  元澄道:“陛下此言差矣,非常事业,原非常人所能晓,陛下果断圣裁,想彼亦无能为了。”

  高祖笑道:“任城原不愧子房也。”

  遂于太和十七年(493年)率军声言南伐。适值秋季,阴雨连绵,寒气袭人。高祖自著戎服上马,执鞭挥麾。行至洛阳,众人皆不愿再南行,高祖乘势道:“若不愿南伐,朕便定都于此。因此次大举南来,震动远近,若一无成功,如何示后?今不南伐,而迁都于此,庶不至师出无名。卿等如赞成迁都,可立左首,否则立右。”

  安定王拓跋休等均立于右,南安王拓跋桢进言道:“天下事欲成大功,不能专徇众议,陛下诚撤回南伐,迁都洛邑,这也是臣等所深愿,人民的幸福。”

  群臣无奈,只好同意迁都。第二二年,遂将都城迁于洛阳。

  迁都后,高祖元宏又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如禁胡服,鲜卑族索发左衽,衣着皆适用于游牧骑射,如妇女服装为夹领小袖,此时一律改服汉族服装。禁止使用鲜卑语言,并下诏道:“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改鲜卑姓:鲜卑姓多为复姓,与汉族姓名有显著差别,如姓拓跋,姓丘穆陵、步六孤等,孝文帝一律下诏改为单姓,如拓跋改姓元,步六孤改姓陆等。并下令胡汉通婚,他自已带头纳汉族大姓崔、卢、李、郑及李冲女为妃嫔,并替五个弟弟娶汉族高门之女为妻。孝文帝这些强制性的汉化政策,无疑加速了拓跋族发展的速度。

  孝文帝改制以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北魏历史进入繁荣鼎盛时代,胡太后便出生在这安定时代,并渡过了她的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稳定与安逸,在胡太后性格形成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她没有经受战乱之苦,不知安定之可贵,更不知道饥馑之苦楚,故其执政后,不思进取,任情挥霍,最终导致国败人亡。

  《二)

  胡家之女是如何得以上嫁天子,进入宫掖的呢?这多亏她的姑母。她的姑母出家为尼,经常进入皇宫宣经讲道,为她的侄女铺好了通往后宫之路。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拓跋部所建立的胡汉联合政权,从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起,佛教便成为国教。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中经三国、西晋及十六国时期,长期的战乱,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广大人民处于战乱的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对现实表现出软弱无力和无可奈何,必然会对美好的来世生活充满幻想。佛教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让人们忍受现实生活中遭受到的一切苦痛,来换取来世的幸福。统治阶级也正是利用佛教的这一点,把佛教作为缓和阶级矛盾或民族矛盾以巩固其统治权力的一种有效工具。

  北魏作为入主中原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统治者为达到长治久安和统治文化比较发达的汉族人民,就在精神上,利用佛教来统治。从拓跋珪建都平城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百年间(398—495年),北魏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6  478座,僧尼78  258人。可见佛教在北魏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佛教得到进一步传播。孝文帝元宏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每与名德沙门,谈论往复”。他的继承人世宗宣武帝更笃信佛教,他“笃好佛理,每年常从禁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标明义旨”。皇帝如此,上行下效,后宫之中,上至皇后、皇太后,下至宫女、宦官,大都笃信佛教。这些人到寺庙中听僧人讲经布道有诸多不便,所以常请一些有名望的僧尼,到后宫为皇上、皇后、嫔妃及宫女们讲经。

  在世宗元恪时,洛阳城内有个姓胡的尼姑,这就是胡太后的姑母。她不仅人长得端庄标志,而且口才极好。道行高深,善于宣扬佛法,闻名于洛阳城。高门大族纷纷请她入府,讲授佛法。高皇后也是个佛教徒,听说此事,便派人将胡尼召入后宫,为皇后及众嫔妃们讲法。高皇后及众嫔妃见胡尼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佛法讲得通俗易懂,众人很是喜欢,便约她常来后宫讲法。时间一长,胡尼便与上至皇后,下至宫女、太监等众人都混得很熟。胡尼是个非常善于心机,极会巴结奉承之人,她见后宫众人享受荣华富贵,犹如人间天堂,便想将自己那漂亮的侄女送入后宫,自己也好与皇家拉上关系,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她想:要办成此事,必须有皇帝身边的人帮助,同时还不能让高皇后阻拦,她思谋多曰,终于想出个妙计。

  一天,胡尼奉召入宫讲经,借机便与宫中的一位受宠太监清谈起来,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起佛法,并不时地唠上几句家常。太监望着胡尼道:

  “师父貌美倾城,何以出家为尼呢?”

  胡尼叹息道:“贫尼自幼盯病缠身,父母便为我许下此愿。也许是我与佛主有缘吧。”

  太监又问道:“师父府居何地,家中尚有何人?”

  胡尼见机会到了,便接言道:“贫道家居长安,父母已亡,现有兄长名讳国珍,在朝中为官。家兄有几个侄女,个个都貌美无比,尤其是长女,美若天仙,简直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美人,她不仅人长得美,而且诗琴书画及女工样样精通,人又温柔贤惠,善解人意,是兄嫂心头肉。媒人不绝于庭,家兄不忍嫁之,不知何人有此艳福,能娶得我家侄女。”

  小太监听说胡尼有如此美貌动人的侄女,便说:“何不送入宫来,奉献给皇上?”

  胡尼假惺惺地说:“小门小户,如何敢高攀皇家?况且,皇上不知小女,又无人作伐,怎能冒昧地将小女送到宫中呢?”

  小太监笑笑说:“这有何难,皇上是怜香惜玉之人,你家侄女若能入宫,定会受宠。今天我若帮得此忙,日后可别忘了我啊!”

  胡尼见小太监答应帮忙,便感谢道:“多谢公公承全,侄女若得侍圣上,乃我胡家之福分,公公的大恩大德,岂能忘记。”

  小太监又神秘地凑到胡尼耳边,小声对胡尼说:“此事万万不能让皇后娘娘知道,否则就无望了。”

  胡尼点头示意,二人便散了。

  小太监觉得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此事,他便找到几个在皇上身边说得上话的太监、宫女谈及此事,众人出于好奇,也愿意成全此事,于是众人开始轮番向皇帝进攻。他们一有时机便向皇帝讲胡家之女如何如何美,如何如何识书达理,贤惠善良等等。世宗早些时候曾听说胡国珍之女在出生之时,有红光紫电出现,心觉惊奇,又听说此女美若天仙,早已心有所动,现在众太监、宫女又说及此女如何漂亮,便勾起他的情肠,他决定将胡女召入后宫。

  胡国珍亦正在为女儿发愁,求婚的人络绎不绝,都被自己回绝,女儿已到出嫁年龄,当年术士赵胡所说之事,还没有半点迹象,这该如何是好?难道就这样等下去,贻误女儿青春大好年华吗?正在此时,忽见府上来了两名太监,手中拿着皇帝的圣旨。胡国珍不知是福是祸,急忙迎了上去。一个年长些的太监高声道:“胡国珍接旨啊f,,

  胡国珍急忙跪下接旨,那个太监打开圣旨,高声读道:“皇帝诏日:宣胡国珍之女明日入宫,不得有误。”

  胡国珍大吃一惊,真是喜从天降。他领旨后,给两位太监一些银两,两位太监回去复旨了。

  两位太监走后,胡国珍急忙跑到夫人房间,大声喊道:“:夫人,夫人,好事来了,女儿的好事来了!”

  胡夫人不知发生何事,问道:“何事使夫君如此高兴?”

  胡国珍说:“刚才圣上下诏,让我们的女儿明天入宫,看来赵术士的话要实现了,我们快有好日子了。”

  胡夫人淡淡地说:“这有什么可喜可贺的,后宫之内,佳丽三干,有几个能得到皇上恩宠的,哪个不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一生的。”

  胡国珍道:“夫人此言差矣。我们的女儿非同寻常女子,上苍将她降到人间,就是为了与圣上匹配的,难道夫人忘了女儿出生时的吉兆了,这可是干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胡夫人道:“女儿的富贵之兆怎能忘记,只是我有些舍不得,女儿一旦‘入宫,见一面都很难啊!也不知女儿是否愿意。”

  胡国珍道:“夫人快去问问女儿,也好早些做做准备。”

  胡夫人来到女儿的绣房,见女儿正在凭窗抚琴,便笑着对女儿说:“乖女儿,今天皇上下诏,宣你明日入宫见圣上,不知女儿愿意否?”

  胡氏女脸色绯红,轻声说道:“这有何愿意不愿意,皇上有旨,何人敢抗旨不遵呢?”

  胡夫人见女儿如此说,知道女儿心里同意,便说:“时间仓促,娘为你做些准备去。”    母亲走了,胡氏女面露喜色,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自己从小就幻想有朝一日,进入那富丽堂皇的皇宫,成为六宫的主宰,吃、穿、住都是天下最好的,并有众多宫女、仆人侍奉自己,那该是多么荣耀自豪啊!也不枉费我这张美丽如画的脸,也不白来世上一回啊!没想到机会真的来了,虽然后宫之内粉黛如云,但凭我的美貌、智慧和才艺,定会博得皇上的欢心和宠爱。只要进得后宫,一切都会实现。她一边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一边为明天入宫做准备。

  第二天,胡氏女在太监、宫女的陪伴下,走进巍峨壮观的皇宫,来到正殿,见自己思慕已久的皇帝陛下威严地端坐在御座之上,胡氏女飘然下拜,轻肩朱唇地说道:“民女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鸸啼鸣,世宗杲呆地望着这如花似玉的美女,半天也没回过神来。身边的太监轻声提醒道:“陛下,陛下,人还跪着呢。”

  世宗如梦方醒,连忙说道:“美人免礼平身,近前令朕观看。”

  胡氏女站起身行,轻挪金莲,飘飘落在世宗面前,抬起头来,令世宗仔细观看。这哪是人间女子,分明是仙女下凡嘛,但见那胡氏女:

  其形也翩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齿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夕卜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

  世宗直盯盯地看着美人,恨不得立即搂到怀里,一亲芳泽,云雨一番。胡氏女被世宗看得脸色绯红,羞怯得低下头,显得更加妩媚动人。世宗立即下旨道:

  “封胡氏女为承华世妇(妃嫔的一种称号),速送到后宫。”

  太监和宫女急忙上前。搀扶胡承华,来到后宫早已为她准备好的房间,安置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