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亮剑生存法则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亮剑生存法则

第3章 保持本色,活出棱角

书籍名:《亮剑生存法则》    作者:方军
    《亮剑生存法则》章节:第3章 保持本色,活出棱角,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1.坚持做个不盲从的人

  李云龙在战场上头脑异常清醒,更可贵的是,一旦经过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他会坚持到底。仍以与日军川崎大队的遭遇为例,战场上对抗上级的命令,仗打胜了无功,稍有闪失就可能掉脑袋,但李云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主张。

  李云龙是个大老粗,但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所以他是一个活得明白的人。

  爱默生曾经说过:“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个不盲从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容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的确,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正确,就要勇于坚持下去,而不必在乎别人如何去评价。美国的威尔逊在最初创业时,只有一台价值50美元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米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做生意赚了点钱,于是就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当时,在美国从事地皮生意的人并不多,因为战后人们一般都比较穷,买地皮建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很少,地皮的价格也很低。当亲朋好友听说威尔逊要做地皮生意,都强烈地反对。而威尔逊却坚持己见,他认为反对他的人目光短浅,虽然连年的战争使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可美国是战胜国,经济会很快进入大发展时期。到那时买地皮的人一定会增多,地皮的价格会暴涨。于是,威尔逊用手头的全部资金再加一部分贷款在市郊买下很大的一片荒地。这片土地由于地势低洼,不适宜耕种,所以很少有人问津。但是威尔逊亲自观察了以后,还是决定买下了这片荒地。他的预测是,美国经济会很快繁荣,城市人口会日益增多,市区将会不断扩大,必然向郊区延伸。在不远的将来,这片土地一定会变成黄金地段。

  后来的发展验证了他的预见。不到三年时间,美国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扩展,大马路一直修到威尔逊买的土地的边上。这时,人们才发现,这片土地周围风景宜人,是人们夏日避暑的好地方。于是,这片土地价格倍增,许多商人竞相出高价购买,但威尔逊不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后来,威尔逊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一座汽车旅馆,命名为“假日旅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从此以后,威尔逊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馆逐步遍及世界各地。

  坚持一项并不被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一旦这样做了,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美国人曾经必须靠个人的决断来求取生存。那些驾着马车到西部开发的拓荒者,遇到事情时并没有机会找专家来帮忙解决问题。不管是遇到紧急情况或任何危机,他们也只能依靠自己。印第安人来攻击的时候,没有警察,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想安顿家庭,没有建筑公司,完全得靠自己的双手;生病时,没有医生,他们便依靠常识或家庭秘方;想要食物,更是靠自己去耕种或猎捕。这些人,每当遇到生活上的各种问题,都得立即下判断,做决定。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做得很好。

  现在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专家的时代。由于人们已十分习惯于依赖这些专家权威性的看法,所以便逐渐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以至于不能对许多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坚持信念。这些专家之所以取代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因为人们让他们这么做的。

  有许多小儿科医生会告诉父母如何喂养、抚育和照顾孩子,也有许多幼儿心理学家告诉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经商时,有许多专家会告诉人们如何使生意成交;在政治上,人们投票很少是因为个人的选择,大部分人是盲从某些特定团体的意见;就是人们的私生活,有时也要受某些专家意见的影响。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家。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哈洛·达斯,对顺应群体与否的问题十分关切。他在1955年的毕业生典礼上,以《成为独立个性的重要性》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无论人们受到多大的压力,使他不得已改变了自己去顺应环境,但只要他是个具有独立个性气质的人,就会发现,无论他如何尽力想用理性的方法向环境投降,他仍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资产——尊严。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是人类具有的神圣要求,是不愿当别人的橡皮图章的表现。随波逐流,虽然可得到某种情绪上的一时满足,但人们的心灵定会时时受到它的干扰。

  李云龙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没有独立的思维方法、生活能力和自己的主见,那么生活、事业就无从谈起。众人观点各异欲听也无所适从,只有把别人的话当参考,按着自己的主张走,一切才处之泰然。

  2.只有一条路属于自己

  李云龙因为指挥了一次漂亮的歼灭战很受粟裕将军赏识,慧眼识珠的粟裕亲自下令提升团长李云龙为副师长。一般人都会为此感到高兴,但李云龙不是一般人,他的回答是:要是看得起咱就给个师长干,与其当什么副师长,还不如接着****的团长。如此“不识抬举”,他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李云龙只适合干正职,不适合干副职。

  狂傲归狂傲,在李云龙的本色表现中我们却看到,诚如他所言,他不适合干听别人指挥的副职,他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这样的路对一个人来说有时候只有一条。

  面对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人们很容易迷失自己,在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也就同时走上了做人与做事的歧途。在这么多的人生诱惑面前保持本色很难,但只要做到了保持本色,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

  当你面临多项选择时,要做出正确的决定显然更难。这里只须把握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认清自己的真面目,因为路有千条,也只有一条属于自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足矣。

  话说有一只兔子长了三只耳朵,因而在同伴中备受嘲讽戏弄,大家都说他是怪物,不肯跟他玩;为此,三耳兔很悲伤,经常暗自哭泣。

  有一天,他终于做了决定把那一只多出来的耳朵忍痛割掉了,于是,他就和大家一模一样,也不再遭受排挤,他感到快乐极了。

  时隔不久,他因为游玩而进了另一座森林。天啊!那边的兔子竟然全部都是三只耳朵,跟他以前一样!但由于他已少了一只耳朵,所以,这座森林里的兔子们也嫌弃他,不理他,他只好怏怏地离开了。从此,他领悟到一个真理:只要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错!

  这个寓言提醒了人们,凡事不要盲目地和别人相比,不同于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长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你自己。

  从某个角度来看,地球上每一个人都不如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你知道你的举重比不上张国政,掷铅球比不上白利·欧布莱恩,打篮球比不上姚明,110米跨栏想与刘翔比肩更是不可能,这些事情你知道得很清楚。但你不应因为比不上他们而产生自卑感,使你的人生黯淡无光,也不该只因为某些事情无法做得像他们那么有技巧,而觉得自己是块废料。

  不如人的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一种:我们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们这样做,毫无疑问地,只会带来次人一等的感觉,所以我们觉得忧虑、不如人,因而下个结论说我们本身有毛病。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接受了“我应该像某某人”或“我应像其他某一个人”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并没有“其他每一个人”的通用标准,况且“其他每一个人”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你身为一个人,不必与别人比较高下,因为地球上没有人和你一样:你是一个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变得“像”某一个人,没有人要你去“像”某一个人,也没有人要某一个人来“像”你。

  上帝并没有创造一个标准人,也没有在某人身上贴标签说“这个才是标准”人,他使人类有个别独特之分,犹如他使每一片雪花有个别独特之分一般。

  不要过分关心别人的想法:你过分关心“别人的想法”时,你太小心翼翼地想取悦于别人时,你对于别人真正或是假想的不欢迎过分敏感时,你就会有过度的否定反馈、压抑以及不良的表现。

  无论何时,你不断有意地监视你的举止、言词、态度时,你一样会显得抑郁并且神经过敏。

  过分谨慎也使你无法好好表达,它只会闭塞、限制、抑止你创造性的自我,而使你给别人以一个不良的印象。

  使别人对你产生良好印象的方法是:绝对不要有意地“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好印象,绝对不要为了有意构想的效果而行动或不行动,绝对不要“猜疑”别人对你有什么印象或别人如何评论你。

  爱默生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论自信》中写道:“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之中,他一定会在某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本色。虽然广大的宇宙之间充满了好的东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否则他绝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什么和知道些什么,而这都是他必须去尝试求取的。”对此,伊笛丝·阿雷德太太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

  伊笛丝·阿雷德太太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太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胖得多。伊笛丝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她总是对伊笛丝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亲总照这句话来帮伊笛丝穿衣服。所以,伊笛丝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非常害羞,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笛丝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对她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伊笛丝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伊笛丝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会令她更退缩到她的壳里去。伊笛丝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伊笛丝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伊笛丝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她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道理了,伊笛丝开始想自杀。

  后来,是什么改变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

  她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之间,伊笛丝才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丝后来回忆道:“在一夜之间我整个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使我吓坏了。可是我每发言一次,就增加了一点勇气。今天我所有的快乐,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结果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詹姆斯·高登·季尔基博士说:“保持本色的问题,像历史一样的古老,也像人生一样的普遍。”不愿意保持本色,即是很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

  归根结底说起来,成就都与本人的实际潜能有关。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你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比,自己的路只能靠自己去走,不论好坏,你都得自己创造自己的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乐器。

  3.保持本色的人才能做到忠于自己

  忠于自己,也就是积极地评价自己。就拿李云龙来说,不管在别人眼里他有多少毛病,他都始终自我感觉良好,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这让他显得很自负,甚至有时候有点霸道,但这也让他看问题做事情高度自信。

  其实有时我们过分压抑自己,会使我们迈向另一条岔路。一个人的错误永远犯不完,人生的负担你想多重就有多重,应该像李云龙那样努力在个性张扬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生活中,许多人喜欢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完美没有几个人能追求到,于是就有了遗憾,有了痛苦,有了失落感。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生活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你才能够拥有不断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成功者总是这样认为:“我喜欢我自己。我就是我。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包括我的出生、我的生长,我因为我就是我而庆幸。无论我生在什么时代,我都不愿成为别的什么人,而只愿成为自己。”正是这种凡事向前看的思考方法,才会使人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当然,这种善于自我肯定的思考方法,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它也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懈地修炼而来的。人们不仅从有所成就的父母那里继承,还会从优秀的老师、前辈、朋友那里得到鼓舞和勇气,受到启示。在接受长期教育的基础上,才成为有自信心的人。

  并不是缺点使人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性显得失败。狄更斯的小说里有不少过度矫情的地方;莎士比亚的戏剧里也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但人们读他们的作品时,没人会注意这些缺点,这些作品之所以会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是因为它们的优点十分显著,以至连缺点都变得不重要了。人们爱自己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种种优点,而不是缺点。

  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优良品质上,培养优点,克服弱点,认识到你的一生都是在前进,在开发自我。有了这种认识,然后加以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并自我实现。

  遗憾的是,生活中总有些消极的情绪影响我们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精神病理学家巴纳德·赫兰博士曾对那些少年犯做过如下评述:“初见他们时常给人以独立心极强的印象,富于反抗,对父母、教师、警察等象征某种权力的人怀有嫌恶感,并对一切都表示不满和不服。然而在他们过度防御的坚实盔甲下面隐藏的却是一颗极其柔弱易碎的心灵。实际上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希望依赖某个人。”

  当我们犯下一些错误或是失去生活中的某种机会时,总是习惯于向别人抱怨。要知道,这种向别人诉说你不喜欢自己的地方,只能是加强你继续对自己的不满,因为别人对此几乎总是无能为力的,至多只能加以否认,可你又不会相信他们的话。向别人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自己给予自己一个积极而且比较客观的评价,才有利于你的进步。

  有了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你就会懂得真正的自我不在于形式的表现,而是种内心的强大力量。诺贝尔******获得者鲍尔奇曾经受托为一个晚宴确定宾客座次,要使所有有身份的人都感到满意,这件事确实会令人为难,即使对一个专业的礼仪公司来讲也不大好办。而鲍尔奇运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去做这件事。在宴会前,他告诉大家,请宾客自便,喜欢坐在哪儿就坐在哪儿,他说:“真正重要的人都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人,而在乎的人都是不重要的。”

  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是具有个性的存在”,此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应该享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平等权利。”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宰相波洛涅斯这样说:“最最重要的是忠于你自己。你只要遵守这一条,剩下的就是等待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万物自然地流逝;倘若果真有必要忠于他人,也不过是不得不那样去做。”

  4.特立独行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一个八路军独立团的团长,率领成千上万人马攻打日军占领的一座县城,却是为战友报仇并夺回自己新婚的妻子。李云龙的胆大妄为是出了名的,但正是靠这种胆大妄为、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他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现代社会,要参加激烈的竞争,最忌讳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随大流,虽然这样看上去比较保险,不会损失你的一分一毫,但是,人走我随,亦步亦趋,将永无成功之日,只会被现实所淹没。只有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你才能够离开别人走熟的途径,闯入一个新的境界。

  古希腊有一个“戈迪阿斯之结”的故事:

  凡是来到弗里吉亚城的朱庇特神庙的外地人,都会被引导去看戈迪阿斯王的牛车。人们都交口称赞戈迪阿斯王把牛轭系在车辕上的技巧。

  “只有很了不起的人才能打出这样的结。”其中有人这样说。

  “你说得很对,但是能解开这结的人更加了不起。”庙里的神使说。

  “为什么呢?”

  “因为戈迪阿斯不过是弗里吉亚这样一个小国的国王,但是能解开这个结的人,将把全世界变成自己的国家。”神使回答。

  此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阿斯打的结子。各个国家的王子和政客都想打开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根本就不知从何着手。戈迪阿斯王死了几百年之后,人们只记得他是打那个奇妙结子的人,只记得他的车还停在朱庇特的神庙里,牛轭还是系在车辕的一头。

  李云龙的最大性格特点是独立独行,不管别人怎么说,坚信自己的判断和主张。在很多决定事情成败的“大事”上,坚持自我反倒成为致胜的关键。有一位年轻国王亚历山大,从隔海遥远的马其顿来到弗里吉亚。他征服了整个希腊,他曾率领不多的精兵渡海到达亚洲,并且打败了波斯国王。

  “那个奇妙的戈迪阿斯结在什么地方?”他问。

  于是他们领他到朱庇特神庙,那牛车、牛轭和车辕都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原样。

  亚历山大仔细察看这个结。他对身边的人说:“过去许多人打不开这个结,都是陷入了一个窠臼,都认为只有找到绳头才能将结打开,我不相信,我不能打开这个结。我也找不到绳头,可是那有什么关系?”说着,他举起剑来一砍,把绳子砍成了许多节,牛轭就落到地上了。

  亚历山大说:“这样砍断戈迪阿斯打的所有结子,有什么不对?”

  接着,他率领他那人马不多的军队去征服亚洲。

  没有人能够因仿效他人而获得成功。哪怕他是仿效一个伟大的成功者。成功不能从抄袭、模仿中得来。成功是必须经过创造完成的。一个人一旦丧失自我,他就会失败。

  生存的道理也是这样,比如选择职业,我们身边的每种职业,都有可以改进的余地。有创造力的人,永远不怕没有用武之地。

  有一位叫刘耀庭的人就有一绝——为小提琴诊断看病,经他的手给以“针刺”,小提琴立刻变得音色美妙,令世人称奇。刘耀庭的这手绝活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他大学毕业分到北大荒一个农场工作。他学的是中文,搞过美学。后来,他开始沉湎于对小提琴的起源和发展,研究三百年来世界音乐界对小提琴美妙音色的来源和各种争议。之后他开始作动态研究,从刮削琴体的各个部位入手,探寻琴板厚薄与音色之间的关系。时间长了,琴板刮削之后显露出的一道道清晰而又神奇的纹理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试探着改变某些木纹结构,结果一种奇特现象发生了,相关的琴音发生变化。经过多次摸索,他终于把握住了琴板木纹和琴声之间关系的规律,练出了一手通过改变纹理纠正琴音的绝技。

  刘耀庭的绝技引起音乐界的注意,他被请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有几位专家教授想亲眼看看他的“针刺疗法”。他们随意将一把小提琴递给他,只见他对琴背部的木纹做一番细致观察之后,就诊断出这把琴音色的毛病。他手握一把小钢锥,在缜密的木纹之间确定穴位,然后进行“针刺”,轻轻敲打。几番功夫下来,被“针灸”过的小提琴的音色即刻变得优美起来,犹如换了一把琴似的,把专家们惊得目瞪口呆。他的技艺堪称“神州一绝”,自然为他赢得了成名的机遇,从此他在音乐界成了奇人、名人。

  刘耀庭就是在一个冷门中钻出成绩,形成绝技,在这个领域中创造出无人匹敌的独到优势,成了难得的人才。自然,这绝技也就成为赢得机遇的资本。可见,从捕捉成功机遇的角度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冷门上建立优势是十分容易出成果的。

  李云龙、亚历山大、刘耀庭这样的人从来不担心自己的主张或计划没有先例可援,虽然年纪轻轻,阅历不多,不一定会为人所尊重。但他们相信凡是能够将自己的创造力奉献给世界的人,凡是敢用自己的思想,敢用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行事的人,最容易获得成功并被人们所接受。

  5.理直气壮地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亮剑》中有这样的描写:李云龙的部队打了胜仗以后,心安理得地享受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东西。有一次,他们作为先头部队歼灭敌人后,把缴获的大量物资封存。有一支兄弟部队想接收这批物资,被李云龙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用他的话说,“有能耐自己去缴获,那才是汉子。”由此,李云龙的部队成了有名的“两头冒尖”的部队:打仗“嗷嗷叫”,享受战利品也是“嗷嗷叫”。

  为了付出而要求回报,在李云龙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看看我们身边,有的人偏为此吃不香、睡不着,想方设法为自己张罗一个假面具戴上,让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迷住了自己的双眼。其实有时候,实实在在地就是最简单的。

  邱吉尔说:“没有人希望做个失败者,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争取胜利。”其实不仅有责任,而且有权利去争取胜利。只要我们在以正确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就没有必要为了胜利而内疚,更没有必要假装不自私。因为每个人辛勤地耕耘都是为了要有所收获,而付出也理当得到回报。

  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人,他们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生活上严谨自律,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在领导眼里往往也算是很听话的人,在群众中形象也是公认的好。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却总是吃亏。也就是说,遵守规则的人并没有得到奖励,而违背规则者却获利甚丰。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却很普遍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久而久之,反倒成为正常现象。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这与其羞于争取自己分内利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

  好多人耻于在单位、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争取自己的利益,总是千方百计借显示利他精神或装出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来掩饰内心潜藏的自私。在他们的感觉里,被大家认为“有利他的精神”,甚至比赢得一定利益更加重要。

  老实人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他们认为,自己去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道德标准。而误以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为就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去争取利益。而且谁也没有必要假装自己不自私,其实每个人都很自私,无须采用不必要的手段来证明它不存在。

  每到年终,老刘的单位都要搞一次大张旗鼓的“评优活动”,被评上“优”的人不仅可以获得一份很丰厚的奖品或奖金,而且连续三年获此殊荣的人便可长一级工资,自然是人人都很关注这一时刻。而这次评优的这几天,老刘却想方设法找个理由不参加科里的评议和选举,因为老刘平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有目共睹,而且能力强、人缘好,所以这些“优秀”、“先进”之类的荣誉总能轻易落到他头上。可老刘却越来越不愿再“闪亮登场”了,一来荣誉老是被自己一个人把着,未免显得自私;二来“优秀”的名额有限,有自己的便没别人的,光是点奖品、奖状倒也罢了,现在又跟长工资挂起了钩,大家谁不在意?自己怎好意思老不给其他同事机会呢?前两次获得了荣誉之后,同事们都会鼓动他“表示,表示”,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刘的“好运”是大家“捧场”的结果。老刘干脆借故不要参加评选,免得有人不想再投自己的票又碍于本人在场不好意思不投。

  老刘的问题就在于对待利益的态度不对头,因为对他而言,争取利益是自私的表现,赢得了利益会让他觉得“不好意思”。然而,类似于老刘的这种“不自私”的“道德之举”,却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大概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就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争之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第一,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平凡人,我们要活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肚皮咕咕叫的问题。如果你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分的房子未分,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害。

  第二,对自己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老实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作积淀。如果你羞于争利,就等于是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这样少登一个台阶事实上很可能就相当于少登了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台阶。无疑,这对老实人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要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而从对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不自私”的做法其实是助纣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正所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实际上,老实人只讲独善其身,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这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所以我们说,属于自己的利益,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去争取,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公正法则的维护。你没有必要去努力地扮演所谓“大公无私”的好人,也大可不必过分理睬那些带着酸葡萄口气的同事们,如此,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成功。

  6.绝不做忍气吞声的窝囊废

  有一个规律在战场上往往看得更明显:凡是打仗顶呱呱,能打硬仗、狠仗的军人,平常的时候也大多不是什么善茬。像善打仗与性格鲜明同样出名的李云龙、丁伟、魏和尚等人,让他们遇事忍气吞声比登天还难。

  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竞争中,公司里做事有时候也跟战场上有相似之处,无论大小公司,总会有自己的顶头上司,除非做自己的老板,跟上司是铁哥们、铁姐妹也还罢了。如果是初进公司,公司人事还不很通,学历耀眼三分,还有比较突出的工作能力、心胸豁达的上司认为自己有可用之材,也许会大力提拔;小心眼的上司却对工作突出的下属耿耿于怀,怕这些毛头部属一不小心“功高盖主”,抢了自己的风头,阻碍了自己的仕途。于是,就时不时地使个绊子,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将他人的业绩揽到自己的头上,让你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刹时灰飞烟灭,个人在公司里的价值似乎也荡然无存,除了心寒,你还能有什么?

  小田从毕业时所进的公司跳出来后,在一家刚成立的咨询公司做业务。三个多月做下来,小田形容自己是巨石下的小草,拼命挺直身子,在公司里挣扎活命。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做成的客户,汇报到老板那里都变成顶头上司的业绩,顶头上司原本是凭借骄人的工作经历被招进公司直接做客户总监,仅比小田早进公司两个多月,据说客户总监在小田进公司前的业绩平平,小田进公司后,才有了点“高歌猛进”的意味,而老板完全不知道这其中有小田的成绩。小田与朋友们说起这些事,最常用的一个词是“郁闷”。如果不是就业形势不乐观,小田可能已经开始寻找下家公司了。可是现在,难道只有忍耐吗?

  类似小田情况的职场人士有很多,尤其是在那种管理还未踏上正轨的小公司打工,大多数人都是忍气吞声或是一跳了之。很少有人去和自己不平等的遭遇做抗争,最后遂了“大尾巴狼”上司的愿,为他们的职业经历又加了一笔“财富”,自己却又风餐露宿继续承受找工作之苦。

  忍气吞声固然是职场中人棱角磨圆的表现,但胆气却是职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放任抢你业绩的上司继续压榨后来人,或是在将来的公司你的上司又一样抢你的业绩,你又能跳槽到何时呢?其实最经济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地抗争,利用和老板直接对话的机会汇报自己的工作,多提对公司发展有价值的建议。这样你的业绩显而易见,更没给那些小心眼的上司留下可乘之机。

  生存也需要“强势”的做人态度,也需要适时“亮剑”,这样,你的上司也就不会无原则地随便打你的主意了。

  7.干什么事情不要想着干给别人看

  打鬼子当拼命三郎,无论战绩多么辉煌,李云龙也觉得只不过该那么干;为给被土匪打死的魏和尚报仇,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端了土匪的老窝,他也觉得那没什么,就该那么干。“做应该做的事”是李云龙做事的信条。所以,他从来不用“尊重上级”、“埋头苦干”、“认真负责”之类的假面来装饰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李云龙式的人物太少了,而为了让别人看而做事的人太多了,但最终却让自己成了一个一事无成、受人鄙视的双面人。

  有些人经常会用“认真”来掩饰他的“无能”,遇到这种人,旁人是不忍心拆穿他的,毕竟他很“努力”,就算有人不小心而拆穿了他,他也会很无辜地对你说自己只是在“勤能补拙”。

  阿成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担任经理职务,待遇和福利也相当不错,只是他一年三百六十天,除了春节假之外,就没有休假过半次。他的朋友不理解,以为是公司的老板过于黑心,把员工都当成了机器人,便建议阿成应该和老板“理论理论”,可是阿成却不那么想,因为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投入简直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老板看出阿成对工作的负责,也知道他几年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便试图强迫他休假。有一次,老板将他叫进办公室,口头嘉奖他为公司打拼的辛劳,然后给了他一张一个月的假单和两张洛杉矶的来回机票,希望他能暂时放下工作,好好地出国去放松放松。

  阿成面对老板的盛情美意虽然有十二分的感动,但却并没有接受这次休假,他对老板说:“您的一番美意,我一定会用美工刀把它刻在心里,但是,我怕如果在我休假的这个月期间,公司的业绩因此而下降,那就是我的责任和罪过了,因此,请恕属下难以接受这个长达一个月的假期。”

  以常人的眼光看来,阿成处处为公司着想,简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员工,而阿成的朋友却都骂他傻,问他为什么不接受这么好的度假机会,难道只是担心公司的业绩会下降吗?还是另有隐情?阿成扫了一眼周围的朋友,然后字正腔圆地对大家说道:其实我真正担心的,并不是公司的业绩会下降,而是,万一公司在我一月的休假期间,业绩不降反升,那么不就说明了我的工作能力有问题吗?我的经理职位,岂不就等于做到了尽头……

  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他如此卖命地工作,只是想掩饰自己的无能与平庸,听起来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像阿成这样的人物在我们的周围也随处可见,只是表现的方式和“认真”的程度不同而已。

  这种人看来的确很热心工作,但由于他很热心,所以他会病态地攻击不工作的人,而发展为一种扭曲的现象。陷入“工作第一症”的怪圈里,即过度专心地投入工作,连周日休假也持续工作,一旦工作中断,就茫然不知所从,成为人们眼中的“工作狂”。其实“工作狂”们除了怀疑自己的能力之外,还有可能隐藏着其他复杂的心理,比如说心理不平衡、对现实不满等原因。

  由此可见,认真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有能力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你的能力不够强,你也没有必要去拼命地伪装自己,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自作聪明地竭力掩饰,反而会弄巧成拙。

  加班是每一个人都曾经遇到过的事情,偶然一次的加班,能够体现你的工作热忱,提升你的工作业绩,也能给你的老板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但是经常性的加班则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好处,工作的包围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麻木,周围的同事也会对你的“努力”渐渐地觉得习以为常,相对也就忽视了你的工作成绩;另外,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又怎能保证生活的天秤不失平衡?

  某机关老黄,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他家离办公室有一公里路,经常能听到他家孩子叫他吃饭的声音。大热天,别人都到楼下乘凉去了,只有他家的灯光是亮着的,他总是在那里写着永无止境的报告、材料、发言稿。而且字斟句酌,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数字。

  上级总是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干,有前途。”

  可是他干了几十年,一点变化也没有。一个科长当了10年,而且还有当下去的可能。而他的许多下级却纷纷升上去了。为此,他很苦恼,更想不通。

  像老黄这样的老实人不在少数,一天到晚忙着“加班”,对周围的人都不去熟悉和了解,当然别人也就不了解他更想不起来推举、提拔他了。

  每天把自己埋在工作里的人,和一个只知读书,不懂应用的书呆子也没什么区别,就算领导相信他的工作能力,也会怀疑他的办事能力,又怎么放心地委以大任呢?

  而且,正常人的生活总要分为工作、家庭和余暇三部分。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这三方面的时间,借此获得身心的平衡和稳定。一旦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某一方面而又没有得到满足时,这三方面的平衡便会立即崩溃。

  虽然有时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人,常常能成为一个好的能干的职工,但这种人作为一个上级是不太合适的,这种人不太适合做管理人、调度人的工作。他对普通人的需要和愿望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及时满足大家的各种欲求,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往往得不到正常的升迁。

  看来,保持自己的本色,追求实实在在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可以简单做到的事,因为生存、发展的压力让你有太多的理由隐藏真实的自己。但是,尽管现实生活离李云龙那代人纵横的战场和所处的时代都有一定的距离,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仍然是我们摆脱烦扰、活出自我价值的最佳出路。

  8.墨守陈规的人总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李云龙打算攻打日军特种部队所在的县城,按说这样大的行动必须向上级请示。但李云龙从来就不是个墨守陈规的人,用他的话说,什么事都要向几百里之外的上级请示,好多事根本就干不成。

  确实,干大事的人从来不会让“陈规”、让想当然的思维方式束缚自己的手脚。

  天津“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当它的分店开到深圳时,却受到了冷遇。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开展促销活动,始终只能热闹一阵,难以吸引众人持续钟情于它。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做了一次深入的市场调查,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好,而是深圳人对“狗不理”的名称太敏感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经营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换上“喜相逢”的匾额。此后,店里一改往日的冷清,门庭若市,效益也节节攀高,势不可当。

  企业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墨守陈规就注定一事无成,突破思维定式的困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拥有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

  墨守陈规就是将自己绑缚在定式思维的框框里,不敢有所突破。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货物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团表演时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因为它们自幼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固定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东西。后来,幼象长大了,力气也增加了,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定式思维。长大后的象其实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存留至长大,它习惯地认为铁链“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

  那么,人类又如何呢?人类也因未摆脱“墨守陈规”的偏差习惯,只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不敢有所突破,终于白白浪费掉大好良机。

  在印度洋上,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11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当时11个人惟一的生存希望是天降雨水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几天过去了,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他们的周围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岛。渐渐地,10个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了,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觉不出海水的苦涩,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甜、又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当人们化验这海水时发现,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实际上,这里的海水是可口的泉水。

  生活中,我们也常犯类似的错误,把一些习惯做法奉为金科玉律,一点也不敢有所违背,结果我们也就掉进了“习惯”的陷阱里,明明可以做好的事情,却碍于习惯不敢想也想不到要去做,就像故事中的那些船员一样,守着甘甜的泉水,却渴死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其实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别用你的习惯认知去解决问题,试着用变通的眼光去把握一切,这样做会使你发现很多隐藏的机会。

  墨守陈规将永远落后于人,那么多王子、武士都没能解开戈迪亚斯死结,是因为他们都犯了墨守陈规的错误,在他们的习惯认知里,绳结只能一点一点地用手解开,却没有想一想是否还有其他的解结方法。而亚历山大大帝却要比他们高明得多,他挣脱了惯性思维的束缚,建立了自己的行动规则,也正因为拥有这种魄力,亚历山大才能成为一名征服者。

  千万别让定式思维控制了你,你必须学会突破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