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第25章 艺界风流——追求完美,他们是最执着的一群人(1)

书籍名:《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作者:院萍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章节:第25章 艺界风流——追求完美,他们是最执着的一群人(1),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国籍:中国

  朝代:东晋

  出生地:今山东临沂

  生卒年:321—379,另作303—361

  身份:书法家

  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太宗李世民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晋书·王羲之传》

  1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2王羲之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3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王羲之手迹《丧乱帖》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召举为官,王羲之都婉言辞谢。后为征西将军瘐亮参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在此地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自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王羲之的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羲之病逝,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

  写字换鹅

  王羲之有一个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宋代马远《王羲之玩鹅图》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着,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着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入木三分

  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

  话说有一家店铺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这家店铺哪来的好木板?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

  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天,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拢来看。老先生说:“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啊!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戒珠的故事

  据说王羲之有一颗心爱的明珠。这颗明珠不光是好玩,可以用来观赏,王羲之还经常双手摩挲它,用来增强书写时的腕力。

  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恼,是谁偷去了呢?经常在他身边的,除了一个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没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对这位和尚冷淡起来。这位和尚发现主人对他有怀疑,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

  后来,家人在宰杀白鹅时,发现明珠在大白鹅的肚子里。原来,是大白鹅不小心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错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和尚,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畅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兰亭集序》

  梅兰芳——戏剧表演大师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生卒年:1894—1961

  身份:京剧大师

  代表作品: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梅兰芳的表演使我为我们的舞台和一般西方舞台上的表演感到惶恐谦卑,因为这是一种以令人迷惑而撩人的方式使之臻于完美的、古老的而正规的艺术。

  ——美国着名剧评家罗伯特·利特尔

  梅兰芳已经长逝了。然而他的美妙的艺术永远保留在唱片和影片中,永远为人民大众所宝爱;他的爱国精神,永远给我们以教育,梅兰芳不朽!
  />  ——丰子恺

  1梅兰芳是着名的京剧大师,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他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2梅兰芳不仅是影响最为巨大的京剧大师,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3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表演艺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表演方法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4梅兰芳于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但童年时并未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相貌也很平常,两只眼睛有些近视,眼皮总下垂。眼睛既不能外露,又不能正视,显出无神的样子,见了生人还不会说话。因此他姑母用八个字形容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七岁的梅兰芳在住家附近一个私塾就读,初时因为读书不太用心,成绩自然不好。

  《俊袭人》剧照开始学戏是梅兰芳八岁时,请来教戏的是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朱先生按照教青衣传统的方法,先教他唱《二进宫》。谁想四句极普通的老腔,教了很长时间,他总是不能上口,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这孩子没有希望,就对他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说罢竟拂袖而去,再也不来教他了。梅兰芳成名后,有一次爷俩又见面了。朱先生很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我那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梅兰芳笑着说:“您快别说了,我受您的益处太大了,要不挨您这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发奋苦学呢!”

  梅兰芳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3年梅兰芳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上海滩,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贵妃醉酒》剧照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梅兰芳还是个有民族正义感、有良知的表演艺术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9·18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域,他先后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表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抵抗侵略的决心。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港和上海,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鬼子演出,为了自己家人的生活和接济京剧界同仁,他靠出卖丹青度过了艰难困顿的岁月,成了中国京剧界抗敌的表率。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在北京去世。着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生死恨》剧照梅兰芳趣事两则

  一

  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早年演出《妻党同仇报》时,在剧中扮演一个童养媳,由于经验不足,在台上竟一再忘记台词。他急中生智,一忘词就一直哭,边哭边想。因为剧中童养媳孤苦无依,求告无门,成天以泪洗面。梅兰芳动情的哭声,使在场观众大受感染,也报以同情的眼泪,终于在台上台下泪雨交织中,把这一“苦戏”演完。

  二

  有一次,京剧大师梅兰芳和昆曲大师俞振飞合作演出《断桥》,演至白娘子幽怨地向许仙说“冤家啊”时,梅兰芳指尖点向俞振飞的额头,不料用力过猛,俞振飞不禁往后一仰。梅兰芳一惊,立刻双手搀扶俞振飞,才避免当场出丑。由于这几个动作非常切合剧中白娘子和许仙之间又爱又恨的情绪,台下观众都以为是故意设计的身段,而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这些动作就成了演《断桥》的固定身段了。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坛宗师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湘潭

  生卒年:1864—1957

  身份:画家

  代表作品:《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

  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毕加索

  我们从贝多芬身上认识了德国,从雨果身上了解了法国,而中国让世界记住的仅仅只是长城和秦俑。艺术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类似齐白石那样有代表性的符号。

  ——余秋雨

  1齐白石是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2齐白石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从文人画家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用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得到了传统文人阶层与广大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赞,从而确立了齐白石在画坛上的历史性地位。
r  />  3齐白石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芬香、生活气息,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

  齐白石作品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习古人真迹,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可以说,这本书为今后齐白石终身追求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如饥似渴地用半年时间把这本画谱一幅一幅地全部临摹下来,又细心地装订成十六本。经过这次大规模、正规地临摹,齐白石无论从技法还是艺术性上,其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将这些绘画技法用于雕花工艺时。

  虽然齐白石雕花技艺已颇负盛名,可他依然入不敷出。为了补贴家用,齐白石利用自己的手艺做一些小玩意到杂货铺去售卖,闲时还为乡邻画些佛像什么的,由于他的画既有文人的些许韵味,又离百姓的生活很近,所以深受欢迎。以至于后来找他画画的人比雕花的还要多。1889年,齐白石的一位远房本家建议他去学画人像,这位本家认为画人像比画神像有出息,齐白石动心了。自此,27岁的齐白石先后拜师于颇有才学的私塾先生胡沁园和陈少藩。这之前,齐白石一直都是自己琢磨怎么画的,从此,算是走上他一生为之不懈追求的绘画艺术生涯。师承这两位老师,是齐白石涉足画坛的重要开端。

  三十七岁,齐白石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齐白石与梅兰芳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