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第3章 政界巨擘——指点江山,他们改变了历史的进程(3)

书籍名:《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作者:院萍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章节:第3章 政界巨擘——指点江山,他们改变了历史的进程(3),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康熙皇帝

  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孙中山

  1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智慧化身。

  2历代朝野都对诸葛亮有很高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他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诸葛家族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

  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三访其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成了刘备的主要辅佐之臣。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平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诸葛亮随刘备在川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的部下和益州的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受任丞相、录尚书事。223年(章武三年),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

  建兴五年(227年)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诸葛亮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年)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口),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

  不久之后,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

  诸葛亮虽然没能实现统一国家的夙愿,但通过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国家统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聪明才智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出师

  诸葛亮墨迹《远涉帖》传说诸葛亮曾拜水镜先生为师。学业到期后,水镜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出一道考题,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出师。”

  弟子们急了,有的大呼:“庄外失火!”有的谎报:“家里死了人,得赶紧回去!”水镜先生概不理睬。只有诸葛亮,早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鼾声大作,搅得考场不得安宁。水镜先生很生气。午时三刻快到了,诸葛亮一觉醒来,听说先生出了这么个考题,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这么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学费,快还我三年学费!”

  水镜先生见诸葛亮这么辱骂他,气得浑身打颤,喝令他滚出水镜庄。

  诸葛亮哪里肯走,水镜先生就命令几个弟子,把他赶出庄去。

  诸葛亮一出庄子,哈哈大笑起来。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镜庄,跪在先生面前,双手捧起棍子说:“刚才为了应付考试,万不得已冲撞了恩师,弟子愿受重罚。”

  水镜先生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真的可以出师了。”

  诸葛亮七擒孟获

  孟获是蜀汉建宁郡(今云南曲靖)人,是当地彝族的首领,刘备死后,与豪强雍闾起兵反蜀。

  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亲自率兵南下平叛,结果很快就击败了雍闾的武装,雍闾也在战斗中被斩。雍闾死后,孟获收拾了雍闾的残部,继续与蜀汉大军周旋。诸葛亮知道,孟获在当地土着中很有威望,如能将其收服,那将对稳定南方的混乱局面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于是诸葛亮决定对孟获展开“攻心战”,他下令士兵与孟获交战时一定要设法活捉他,而且不得对他无礼。过了没多久,孟获果然在一次战斗中被抓获了。诸葛亮很客气地接待了他,并带他去参观蜀军所布的营阵。他见孟获东张西望,一脸好奇的神态,便笑眯眯地问他:“你看这样布阵如何?”孟获被俘后本来很惶恐,现在见诸葛亮满面春风,全无敌意,便老实不客气地答道:“以前不知贵军虚实,所以吃了败仗。现在有幸看到了贵军的营阵,觉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能放我回去,下次一定能打败贵军!”诸葛亮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了一番,也不辩驳,便挥挥手让手下人将孟获放了回去。过了没多少日子,孟获率兵袭击蜀军,又一次兵败被俘,但他对诸葛亮表示自己兵败另有客观原因,他心里仍不服气,诸葛亮便再次将他放了回去。

  孟获被释放以后,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再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三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诸葛亮劝他,见孟获还是不服,又放了他。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王安石——千古一相

  国籍:中国

  朝代:宋代

  出生地:今江西临川

  生卒年:1021—1086

  身份: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苏轼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梁启超

  1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动富国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2王安石变法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但其中许多变法措施,如保甲法和免役法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现在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的一个小官吏家庭里。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

  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主抓“理财”和“整军”两大方面,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另外,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成果颇丰。其诗作不仅数量多,且自成一家,在开创宋诗局面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其散文语言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在措词与语气上也极具特色;其词作数量虽不多,但艺术性很高,且开创了词坛豪放的先声,对后人影响巨大。在内容上,王安石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王安石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点金成铁

  王安石一生写了大量诗文,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诗人以“噪”衬“静”,益显其静;用“鸣”托“幽”,逾显其幽,这两句诗把静景写活了。但王安石看后,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改为“一蝉不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把诗句改得韵味全无,无怪乎当时的诗人黄庭坚讪笑他“点金成铁”。

  王安石改诗

  王安石手迹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王安石乘船停泊镇江对岸的瓜洲时所作,写好后很快就流传开来,不少人为这首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诗击节赏叹。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绿”字,将形容词用作动词,把春天来到时江南的一派勃勃生机极其巧妙而逼真地勾画出来,使抽象的文字成了一幅极其传神、富有动感的图画,把人们带进了美妙的艺术境界。后来,有人发现了这首诗的草稿,发现总共只有二十八字的《泊船瓜洲》,竟有很多处进行过修改,其中那个最为人称道的“绿”字,竟然前后修改了五次,先是“到”字,后来在一旁写了“不好”两字,又改“到”为“过”,大概是觉得“过”仍嫌死板,复又改为“入”字,但“入”字显然也不称心,又再次被改为“满”字,“满”字当然没有“绿”字好,最后还是被改掉了。可以想见,在这张涂得乱七八糟的诗稿上,王安石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

  明月与黄犬

  据说,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在政务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有一天,他看到广东有个秀才写的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他看了第一、二句,点头称赞;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来:“明月”怎么会叫,“黄犬”岂能卧于花心,必然是少年学子乱弹琴。于是,进屋把这两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好,既用了原韵又切合实际,同时诗味又比较浓。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去宰相职务。真是无官一身轻,王安石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来到潮州,偶然同当地的一位老秀才谈起这件事。老秀才捻须笑笑说:“大人有所不知,在我们这一带,有种小鸟叫明月鸟,常在夜晚鸣叫;又有一种小虫,色黄,形体依稀若犬,民众习惯称它叫黄犬虫,夜晚喜欢蜷息在花心里。”说得安石面红耳赤。王安石感到内疚,想起几年前乱改那位秀才写的“明月诗”,完全是因为自己无知而铸成的失误。后来,王安石还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并当面表示了歉意。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王安石《上时政疏》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湘潭

  生卒年:1893—1976

  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代表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

  ——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

  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邓小平

  1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对中国近代历史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3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崇敬。

  毛泽东故居——韶山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他诞生在湖南湘潭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

  1913年,毛泽东考取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毛泽东中学时代就具有远大抱负,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因此,他很得学校教师杨昌济、徐特立等的钟爱和赞赏。

  毛泽东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随后他被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当时报酬非常低,生活也十分拮据。毛泽东随后参加了新文化运动。他常常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条件广泛地阅读书籍,也正是在这里,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毛泽东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的13位代表代表着中国57名共产党员,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宗旨。那时,毛泽东担任湖南共产党组织负责人。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