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官场达人张之洞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官场达人张之洞

第21章 心系南疆,执掌帅印 (1)

书籍名:《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官场达人张之洞》章节:第21章 心系南疆,执掌帅印 (1),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法国的图谋

  早在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也就是张之洞上任山西巡抚的第三个月,法国军队就攻占了越南河内。越南是中国的邻邦,也是中国的藩属国。越南被侵略,中国有责任和义务出兵御敌。可是,面对称霸世界的近代化军队,中国那带有冷兵器色彩的古典主义军队远远不是其对手。就在40年多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在20多年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在本土的每一场保卫战中,无一不是惨败于英法等列强联军。

  就是因为远远打不过人家,清政府才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然而,法军的胃口似乎很大,他们的野心远远不止于侵占中国,早在19世纪50年代末,他们就两次进攻越南,但遭到了越南军队的奋勇抵抗,未能得逞。

  法军是一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军队。咸丰十一年(1861年),法军将侵略中国的主力部队撤向越南,并迅速占领了南圻(越南南部)。随后,法军又继续向北圻(越南北部)推进。

  光绪六年(1880年),原法国议员茹费理担任内阁总理,他上台之后,加紧了侵越战争,企图在不久的将来,占领整个越南,然后图谋中国。

  出工不出力

  法国人的意图就是这么明显,他们认为越南北圻,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军事基地,一旦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他们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

  面对法军咄咄逼人的吞并态势,面对越南政府的不断请求,被法军打怕了的清政府,还敢派兵出战吗?清政府派兵了,但派出的兵只驻守在云南、广西两省与越南交界的地方,并未入越作战,他们是出工不出力。

  侠义之师

  在越南境内,早已有一支中国军队,但他们是一支在咸丰年间反清的黑旗军。反清失败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1837—1917年,广西钦州人)于同治六年(1867年),率领三百余众进驻保胜(越南老街),屯垦安民,深受当地群众拥护,他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两千余人。

  同治十二年(1873年)年底,法军进攻越南河内等地,刘永福应越方要求,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在河内西郊大败法军,斩法军将领安邺等数百人,乘胜收复河内。次年,越南国王授予刘永福三宣副提督之职,让他管理宣化、兴化、山西三省。

  刘永福在越南作战勇敢,他的黑旗军也是一支侠义之师,可他不是朝廷的人,他的队伍也就那么一点儿人,不足以抵抗法军的全线进攻。

  张之洞的主张

  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法国攻占越南河内,远在中国山西担任巡抚的张之洞就坐不住了。他向来忧国忧民,主张抗战,而朝廷主管外交和军事大权的恭亲王和李鸿章,总是认为中国兵力太弱,无法与法国劲旅抗衡,因此主张妥协求和的政策,并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接受法国有损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卖国投降的方式,换取中越边境暂时的安定。

  恭亲王和李鸿章的妥协求和政策,遭到了满朝文武特别是清流党的强烈指责和抨击。

  在对待侵略者的立场和态度上,张之洞向来坚决和强硬。于是在三月十八日,他一连向朝廷上了两道奏折,在第一道《越南日蹙,宜筹兵遣使先发预防折》中,他明确指出:法国图越窥滇,蓄谋已久,兵势已成,中国断无坐视不管之理,应急作防御。

  在这道奏折中,他还提出了十六条御敌之策和“守四境不如守四夷”的观点,并保举广西布政使徐延旭(?—1884年,山东临清人)和云南布政使唐炯(1829—1909年,贵州遵义人)统兵备战。

  徐延旭和唐炯都是张之洞的亲戚。徐延旭是张之洞的姐夫鹿传霖的儿女亲家,唐炯则是张之洞二夫人唐氏的弟弟,因此有人议论他不该举贤唯亲。但张之洞一向举贤不避亲,何况李鸿藻、张佩纶、陈宝琛等人也都保举徐、唐二人。

  在当时情况下,徐、唐二人是统兵备战的最佳人选。一方面,他们都在越南边陲任职,熟悉越南地形和敌情;另一方面,他们都有着多年从军作战的经验,并屡建军功。特别是唐炯,他还同太平军名将石达开打过硬仗,亲手捕杀“号军”首领刘义顺。从这两方面说,张之洞举荐徐、唐二人并不为过。

  在第二道《请重臣驻粤筹办越事片》中,张之洞指出抗法援越,防务重点应在两广,他建议朝廷调令素有威望和作战经验的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执掌总帅印。朝廷对张之洞的奏折表示赞赏,但在对待法国的立场上还是摇摆不定,只是依他所奏,分别提拔徐、唐二人为广西和云南巡抚,令其统兵防御。

  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法军攻占越南首都顺化,威逼越南当局签订《顺化条约》,从而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九月,法国内阁总理任命孤拔为远征军总司令,率兵5000人于冬月进攻驻扎在越南山西的清军,中法战争正式爆发。

  值此危难之际,恭亲王和李鸿章依然坚持妥协求和,不敢言战。  

  张之洞急死了!冬月初一,也就是在中法战争爆发之前,他一连给朝廷上了三道奏折。

  在第一道《法畔已成,敬陈战守事宜折》中,他指出法国的野心昭然于世,欲阻止其侵华,唯有一战,他特地拟定了17条战守事宜,并提了三条建议:  

  第一,立即派兵入越,协助黑旗军与法军决战,并招安黑旗军刘永福,委其实职和军械。

  第二,利用法国与其他列强之间的厉害矛盾,同英、德、美及日本等国交涉,呼吁国际社会来制约法国的侵略行为。

  第三,立即在天津、烟台、旅顺、广州等要塞加强防守,并调李鸿章、左宗棠、丁宝桢、鲍超等实力派战将守护要地,然后立即购买船炮军火,与法军决一死战!

  在第二道《法患未已,不可罢兵折》中,他深入地分析了敌我心理和战局优劣:“如果法军见我军确斗志昂扬,其必将有所畏惧。我军应集中优势兵力,打防御战和持久战。因为法军劳师远征,我军只要拖上一年半载,他们必然垮掉。如果我们忽而言战,忽而罢兵,那么将帅无所适从,士兵人心涣散。到那时,别说只有法国图谋我大清,恐怕东西洋各国都对我大清心怀不轨啊(恐东西洋各国皆将生心矣)。因此,我军必须‘乘已战之局,借刘团(刘永福)之助,就陆战之便’,与法军决一死战,将其赶出越南,永固疆土!”

  在第三道《越事关系大局,请断自宸衷片》中,他强烈表达了对朝廷游离软弱、恭亲王和李鸿章力保和局、慈禧不肯用兵的不满:“恭亲王如此妥协,其他朝臣和疆臣就可想而知,如果事事顾虑,势必陷入处处受制的不利局面。法军狼虎无厌,我军若一再妥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请求皇太后整军决战,只要我们上下一致,必将取得抗法援越的伟大胜利!”

  张之洞的这三道奏折,既是声讨侵略者的檄文,也是召唤清王朝抗法援越的号角!特别是他的主战言论,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强烈响应,清流党人邓承修当即联络了20多位京官联名上疏指责恭亲王和李鸿章的妥协求和之策,并奏请朝廷依张之洞所奏,积极御战。

  随后,40多位御史也联合起来参劾李鸿章。与此同时,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左宗棠和驻英公使曾纪泽也纷纷奏请主战。年过七旬的老将左宗棠恳切地指出:“法军劳师远征,必难持久,我沿海各省长期办理海防,已有准备,江浙的海防则声势更强。因此,我们不必惧怕法军。再说,还有我这个老骨头在呢。我年纪虽然大了,可我有统兵出征的经验,况且我的部将都骁勇善战,关键时刻,我能亲临战场,指挥作战!”

  转和为战

  张之洞的主战言论,满朝文武的强烈响应和左宗棠的铁骨铮铮,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攻势,直接攻破了当权者慈禧以及妥协求和派恭亲王和李鸿章的心理防线。特别是慈禧,在看过张之洞的那几道奏折后,她的底气足了,骨头硬了,脊梁直了。

  挺直了腰杆后,她喃喃自语:“张之洞,你这是把我架在火炉上烤啊?我一个女人家,哪有心思管打仗啊?不过,你是对的,你说服了我,这仗非打不可!不打,大清的江山就不会稳固,大清的江山一旦不稳,那我慈禧也就跟着玩完了。”  

  那就打吧,不打又能怎么办呢?于是,  慈禧作出了一个十分难能可贵的决定:转和为战,抗法援越!

  朝廷的阴谋

  光绪十年(1884年)二月,就在慈禧决定转和为战时,法军向越南北圻发起猛烈的进攻,驻守在越南山西的广西巡抚徐延旭和驻守在越南北宁的云南巡抚唐炯不战而退,山西和北宁两镇失守。

  但黑旗军的表现可圈可点。光绪九年(1883年)四月,也就是在法军攻占山西和北宁之前,法军占领了越北南定省,企图进犯广西,刘永福率领他的黑旗军,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司令李维业以下数百人,从而破灭了法军进犯广西的企图。这一仗影响深远,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令法军闻风丧胆,刘永福也被越南政府授予三宣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