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高难度谈判

宠文网 > 哲学心理 > 高难度谈判

争强好斗与言辞犀利之间的区别

书籍名:《高难度谈判》    作者:克尔德.詹森
    《高难度谈判》章节:争强好斗与言辞犀利之间的区别,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有的谈判者在谈判中态度强硬、言辞犀利,会被谈判对手误以为是争强好斗的谈判者。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差别。争强好斗是一种谈判者自我选择、自我认同的结果,争强好斗的谈判者颐指气使、擅长挑衅、没有诚信可言。他们专门利用别人的弱点展开攻击,从而导致合作关系破裂,在他们那里吃了亏的谈判对手,总是会心存不满,伺机报复。

而言辞犀利的谈判者则不是这样,他们虽然态度比较强硬,说话时比较直来直去,但是他们在谈判中还是愿意向谈判对手坦言自己的真实意图的,他们不像争强好斗型谈判者那样习惯于使用单向沟通方式,而是希望与谈判对手建立双向沟通,因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在谈判中营造出一种不安、焦虑的氛围,也不希望被对手误解。

他们希望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并且努力博取对方对他们自己、对他们的意图,对他们所代表的公司的信任感。

但是,请记住,无论是争强好斗型谈判者,还是言辞犀利的谈判者,他们的主要目的都是相同的,即在谈判中获取最大利益,分得最大的那块蛋糕。

有的谈判者会错误地将那些言辞犀利、态度诚恳、说话不拐弯抹角的谈判对手视为争强好斗型的谈判者,特别是当这些谈判对手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带有否定、批判意味或包含了额外要求时,这种误解就会更深了。

一旦谈判者有了这样的误解,他们对待对方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会变得更有攻击性,于是,谈判就此陷入了僵局。而如果谈判者在出现误解后,能与对方认真地谈一谈,也许对方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已经让人产生误解,进而做出调整,双方就能此以为基础,继续推进谈判,直至达成互利共赢合作关系。

直来直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是坦诚的一种表现,却不是万能的。能否产生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目的,还要取决于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方式及对方在当下的心态,稍有偏差就会适得其反,引发对方的焦虑与不安。

在谈判中,要表达负面信息,特别是带有否定意味的信息时,最好给对方一个缓冲,先告诉对方做出这个决定的背景、原因或目的,然后再将核心信息传达给对方,比如,“我希望我们双方都能从这次合作中获利。尽管我们的谈判不是事事都非常顺心,但是我们还是决定与你们合作。我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我们能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认为怎么样?……这就是我们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小结


争强好斗


·基本特征:在谈判中处于强势,态度强硬,单向沟通,为了给对方施压而耍心机、耍手段,隐藏真实意图和需求,所达成的合作协议对后续执行有着严格规定,对违反协议的行为给予严惩,破坏合作关系。

·作为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时:为了在谈判中击败对方,迫使对方做出妥协让步;为了制造不安、高压的谈判氛围;为了速战速决,让对方措手不及;为了利用对方的坦诚;为了以牙还牙,还击对方的攻击;为了报复对方;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势态度。

·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时:当谈判者感觉到不安时,为了自我防卫、自我保护或者为了与对方硬碰硬;当谈判者从对方身上获取的信息非常少时。

·可能带来的风险:双方都可能对谈判结果不满意;只有短期利益而没有长期利益;吃亏一方会伺机报复;损害商业信誉;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关系恶化。

·能采取的措施:保持沉默;暂停谈判;事先做好在谈判中假装满足对方的部分要求的准备;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改进措施;建立双向沟通;不要天真地轻信对方。

注意区别争强好斗型谈判者与言辞犀利的谈判者。



妥协让步


来看一个例子:

买家说:“非常抱歉,我们不能买你们的产品,你们报价太贵了。”

卖家回答:“价格方面还能再降一点点吧。”

买家:“能降多少?”

卖家:“再降低3%。”

买家:“这价格还能再降吧?”

卖家:“那就降低5%,再低我就做不了主了。”

卖家在这个谈判中一再做出妥协,其实对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一种行为,一再妥协容易被对方解读成还能再让步。

而且卖家在让步时,没有要求对方付出一定代价,是一种单方面的让步。他这种一再让步其实毫无必要,既没有维护自己的合理权利,也没有向对方提出相应的要求。也许是谈判时对方营造的氛围让他感觉到压力太大了,导致他丢盔弃甲而逃,屈服于对方提出的所有要求。

谈判最后,为了避免与对方讨价还价,卖家找了个托词,说再降价自己就没有决定权了。但是他又在谈判中使用了“还能再降”这类词,对买家来说,这个词既可以解读成还有降价空间,也可以看出卖家的一种不确定和不自信。卖家做出的这一系列单方面让步,在买家看来,都是可以再进一步压价的信号,买家会认为既然这么容易就能降价5%,那说明还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单方面妥协会导致恶性循环:做单方面妥协的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让步,直到满盘皆输,让对方拿走所有利益为止。



连锁反应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卖家犯了一系列错误:

首先,他没有正确理解对方说价格太贵的真实意图。他没有认真思考一下,所谓太贵是与什么相比太贵了?如果太贵了,那多少价格是合理的?对方有没有仔细计算一下成本收益比?

其次,他没有与对方讨论整个成本投入,而是与对方纠缠在价格问题上。他关注的仅仅是价格问题,而没有思考过诸如交货时间、质量标准、特约条款、产品性能等其他问题,而这些因素决定了产品成本。

最后,他说自己对更多降价没有决定权,在对方看来,这意味着如果能与他的上级进一步谈判,就会获得更多降价空间。

如果卖家能在讨价还价时说“要是你们能付20%预付款,我们就可以再降价”,那么整个谈判的走向就会完全不同了。在满足对方的要求时,要求对方付出相应的代价,既不会影响到其谈判地位,也不会让对方察觉到自己的不安和焦虑。在对方看来,这种要求对价的行为反而是一种愿意深入对话、坦诚开放的谈判态度。



妥协让步,作为一种没有事先计划好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形中:


谈判者害怕发生冲突,对谈判感到不安,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急于从谈判中逃离。

谈判者想通过妥协让步,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诚意。但实际上,妥协并不能帮助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反而会让对方利用,让对方有机可乘。

在谈判中,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不要轻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轻易更改自己事先计划好的目标。如果在谈判中选择妥协让步,就很有可能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妥协让步,从而失去谈判的立场与目标。

如果在谈判中觉得不安、焦虑、压力太大时,可以暂时叫停谈判。只要感觉到压力大到无法理性思考时,不用顾及谈判的时间、地点、场合,应该果断叫暂停。不必为这种叫停感到不好意思,或者寻找借口,只需要说“不好意思,我想休息五分钟”就好了。

在暂停休息时,你会发现自己逐渐冷静下来,原本的不安和焦虑都消失了,就能更理性地判断眼前的形势,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事先没有计划好的妥协让步存在以下风险:


一味妥协让步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提高谈判能力与水平,还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由于谈判者处于压力中,无法对眼前形势和整个大局做出理性判断,也无法判断出一旦做出妥协让步,会面临什么严重后果,导致谈判者一味让步,最终损害到自身利益。

对方会利用这一点加大攻击力度。一旦妥协让步,在对方看来,就有可能存在更大的让步空间。因此,妥协并不会让对方就此收手,反而会激发对方更强势的进攻,对方会得寸进尺,想要得到更多利益。

一味妥协会让谈判者失去公信力。对方会认为一味妥协的谈判者非常善变,不可信任,并且进一步认为这样的谈判者给出的谈判条件也是不可信任的。

对方会认为自己处于强势,而一味妥协退让的一方处于劣势。于是对方就会自我膨胀,将谈判目标定得非常高,远超过可接受的范围,谈判就此陷入僵局。而妥协一方在对方的强势攻击下,事先既定的谈判策略全部失效,事先既定的谈判目标也无法实现了。



事先没有计划好的妥协让步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单向沟通。妥协让步的一方对谈判对手的要求不加质疑就全盘接受,不要求对方解释,也不要求对方证明。对方无须对自己所提的要求做详细说明,哪怕这个要求摆明了仅仅是一种试探,妥协让步的一方也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不要求对价就做出了单方面的妥协让步。

妥协的一方完全没有设法找理由拒绝对方的要求,也没有企图在谈判中保持双方谈判地位的平等,而完全是听之任之的态度。

谈判很快就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