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哈佛经典谈判课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哈佛经典谈判课

改变不容易,但不改变也很难

书籍名:《哈佛经典谈判课》    作者: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
    《哈佛经典谈判课》章节:改变不容易,但不改变也很难,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改变是困难的。改变有时很慢,有时也会在一瞬间发生。不论哪一种方式,改变往往都伴随着成长的阵痛。我在荷兰过圣诞的经历就同时包含了这两种改变。

我过光明节  [2]  ,但我在美国长大,所以圣诞节也是我的文化基因。不过,我成长环境中的宗教气氛并不浓烈,所以圣诞节对我来说只意味着一些确定的还有点俗套的东西。

雪橇驯鹿鲁道夫有一个红鼻子。吝啬鬼在圣诞精灵的开导下变得乐善好施。圣诞老人和他的驯鹿住在北极,精灵在那里做礼物。12月24日的圣诞节前夜,驯鹿会拉着圣诞老人的雪橇送出礼物,孩子们在12月25日圣诞节早上醒来就能看到它们。

对我来说,这些事情都像是4枚25美分硬币加起来等于一美元一样,毫无疑问。

然后,我搬到了国外。

12月5日,荷兰人会庆祝自己的圣诞节——圣尼古拉斯节  [3]  ,他们会在这一天交换礼物。然而,他们的圣诞老人既没有雪橇,也没有驯鹿,只骑着一匹有黑色斑点的白马。他也没有精灵,只有名叫“黑彼得”的仆人们。这些仆人看起来很像非洲黑奴(当然这只是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来看)。最令我震惊,也最令我难以接受的或许是,在荷兰,圣诞老人是从西班牙来的。

西,班,牙。

他每年都从西班牙来到这里——坐着汽船来。

这是一种足以冲击我的文化基因的落差。圣诞老人怎么能不住在北极呢?这就像是在说,美国的首都不在华盛顿特区,或者,瑰丽壮美的大峡谷不在亚利桑那州。“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圣诞老人住在北极不就是这样的真理之一吗?

我分享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改变是突兀的,感受是痛苦的,而且很难逃避。让我们来面对现实。圣诞老人住在哪里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实。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事实”。除此之外,圣诞老人也不属于我自己的文化传统。然而尽管如此,我仍然难以接受圣诞老人从西班牙来。

与我的艰难适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在荷兰的年幼侄女们却不动声色地大大改变了她们对圣诞节的看法。直到去年冬天,这些小女孩还在满心欢喜地给圣诞老人写信,在里面列出她们心仪的所有礼物。但是今年冬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她们开始问一些戳破原有信仰的问题。

“房子那么多,圣诞老人一个晚上怎么跑得过来呢?”她们想知道。

“圣诞老人是从烟囱里进来的,可是有些房子没有烟囱,他怎么进去呢?”

这样的追问持续了大约一个星期后,其中一个九岁的孩子突然宣布:

“我知道,”她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

就是这样,转瞬之间,她就永远地告别了一个有圣诞老人的世界。



旅行者知道你是一位终身学习者


对我的侄女来说,跨过这条门槛的意义要超过对一项新技能的掌握。小家伙学会系绳结之后,他也会跨过类似的门槛。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表明,他们思考,理解意义,解释他们所处世界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他们向简单远离了一大步,同时向复杂迈进了一大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转变。

你比我的小侄女们年长,你可能比我年长,也可能没我年长。无论怎样,你都在成长和学习。我们都在成长和学习,不论你此刻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跟你认识的所有人一样,你也受制于一个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你是一个半成品。

你可能会想,你停止“成长”已经很久了。也许它发生在你成年之后,或是在你走出校门之后,或是在你拿到驾照的那一天,或是在你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或是在你最小的孩子离开家的时候,或是在你50岁、60岁、70岁或者80岁生日的时候。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在你人生的前20年,你的变化更为明显,但是不论你年龄几何,这个法则永远有效。

你永远是一个半成品。

就是这样。



一体两面的旅行


我们时代的发展趋势是要同时关注我们旅程的两个方面,把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旅程和我们在内心世界的旅程重新结合起来。旅行者告诉我们,人类的经验不只存在于外部世界或内心世界——它们同时存在。保持本心就是要同时接受这相对的两面(甚至是看似矛盾的两面),并且想方设法把它们结合起来,不能遗漏任何一个。

大体上说,我们都没有从这样的视角看待我们的生活。我们大多只看重外部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对很多人来说,至少在西方世界,内心世界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我们过度深陷于外部世界那些所谓的重要事情。对于那些确实看重内心世界的人来说,他们又有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以为内心世界的旅程就是全部。他们认为,只有内心世界的生活才是我们唯一的真我,其他的都不重要。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方式,你都会遗漏掉一半的生活。

内心制胜法认为,我们在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体验共同造就了我们。四大成员没有比促变者更重要,也没有比促变者更不重要。促变者并不是人性中唯一重要的东西。这是一个七位一体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我们内心世界的成长和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稍后会继续讨论这一点。现在,我们先来进一步讨论关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体验的分裂。



我们看重外部世界的旅程


你可能听说过“旅程就是目的”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在说,你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只要你活着,你就会改变。而且,这些变化发生在两个层面,一个是你的外部世界,一个是你的内心世界。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你就会更加关注外部世界里发生的事情。上面这条格言提醒你还要注意内心世界的旅程。

我们共同的倾向是用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成功和失败来评判我们的生活。这一模式非常简单: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当我们实现目标时,我们就达到了“目的”。你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当你终于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达到了目的!你希望建立自己的非营利组织。当你第一次开门办公时,你就做到了。你希望在10年内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当你最终获得那个头衔时,你会觉得你实现了梦想。你在准备有关离婚的文书,当法庭判决寄来时,事情就画上了句号。你戒烟。你比怀孕以来减重了10斤。你的目标达成了,你做到了!

在外部世界,你的旅程将包括一些可识别的里程碑。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它们会有所不同。下面是学员在工作坊提供的一些他人可以看到的生活经历。

在阅读下面这些事项时,你可以问自己:我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是什么情况?事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找工作;丢掉工作;获得晋升;退休

选择职业;接受教育;改换职业

与家人共同生活;搬出去;搬回来;再次搬出去

清醒期;沉迷期;恢复期

健康状况良好;患病;完成治疗

单身;有配偶;有配偶和孩子;再次单身;新的恋情;新的婚姻

开始一个新项目;实施项目;完成项目;开始别的项目

信任阶段;不信任阶段

很少的钱;获得财富;失去财富;再次获得或失去财富生孩子;收养孩子;不孕;有了继子(女);分享孩子的监护权;流产;选择不要孩子;终止妊娠;成为祖父母;失去孩子

这些经验(以及其他许多未列出的里程碑)都是我们用来标记时间和度量生活的方法。它们告诉我们事情进展如何,让我们知道目前的情况是否理想。

这意味着,事实上,我们没有把旅程当作目的。我们认为实现目标才是目的。

我们用这些事情来判断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前进还是后退。通过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判断现在是顺境还是逆境。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事实。这些经历部分地显示了我们的生活是在走上坡路,还是在走下坡路。然而,它们所显示的肯定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