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未来版图:全球聪明公司的科技创新趋势和商业化路径

宠文网 > 外国小说 > 未来版图:全球聪明公司的科技创新趋势和商业化路径

前言 新兴科技重塑商业未来

书籍名:《未来版图:全球聪明公司的科技创新趋势和商业化路径》    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未来版图:全球聪明公司的科技创新趋势和商业化路径》章节:前言 新兴科技重塑商业未来,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自2010年开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选出50家公司,作为科技创新的代表。这份榜单的名字略有变化,在2013年之前,它叫“全球50大创新公司”;2013年,它叫“全球50大颠覆公司”;2014年至今,它叫“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

如何定义“聪明”的公司?听起来很难。但当你看到一家聪明的公司时,你就知道了。当这样的公司将一项真正创新的技术商业化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市场中领导者的地位得到巩固或被别的公司所取代。竞争者们必须重新定义或重新思考他们的战略。

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编辑们汇编这个榜单时,最关注的就是这点。这份榜单并不清点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或雇佣的博士,也不考察公司的大小和名气。而是会问,这个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没有做出将会重新定义其所在领域的重大创新。

每年,都会有新的公司入选。例如,2014年改变所在领域的最重大创新发生在Illumina。它将DNA测序的价格降低到将改变医疗业务的水平。2014年,小米(MI)凭借颠覆式的打法迅速成长,因此位列2015年榜单的第二名。这也是榜单为公司排位以来,中国公司获得的最高排名。2017年,排名第一的公司是GPU的生产商英伟达,这是因为该公司生产的芯片极大地推动了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进步。

同时,每年也都有公司会落选,离开榜单。有些公司落选是因为对其所在行业的整体前景的影响力在下降。例如,在“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以下简称TR50)诞生之初,生产生物燃料的公司占据了榜单的许多位置,但随后这些公司则逐渐缺席。这个领域的公司普遍未能将生产扩大到可与常规燃油相竞争的规模,虽然其技术仍有潜力,但它目前对于能源或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影响还很小。

在有些情况下,个别企业失去了其远见,导致不再能入选TR50榜单。其中一个例子是2012年的Netflix。2011年,Netflix入选是因为它在已有的电子邮件订阅DVD业务上,添加了视频点播服务。Netflix公司已经颠覆了实体影像出租店的商业模式,并巧妙地防止自己被视频流技术颠覆。但在  2011年,该公司试图把视频流部分从其DVD业务中分割出去,做出了一个有严重问题的决策,引得公众嘲笑,并且在醒悟过来之前损失了数以十万计的订阅用户。突然之间,Netflix公司就无法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命运了,更不用说对整个娱乐产业产生影响。

同一年,TR50的常客亚马逊也没有入选。从2011年到2017年,亚马逊只有那一年缺席了榜单。如果当年的TR50的产生流程提前几个月,亚马逊很可能会入选。不过,执行力的缺失最终让这家科技巨头缺席。当年,亚马逊发布的Kindle  Fire初看起来像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威胁到iPad  在平板电脑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消费者对该设备的日常体验越来越多,他们最初的兴趣和满意就逐渐变成失望。虽然亚马逊发布了补丁,称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用户关心的问题,但推出的这个产品表明,在2012年,在将云计算和消费类电子结合起来这件事情上,亚马逊仍然是一个挑战者,而不是一个领导者。

在2011年到2017年的7年时间里,共有195家公司入选TR50的榜单,其中有63家公司至少入选了2次,23家公司至少入选了3次。IBM(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各入选了7次,7年之间无一缺席。如果把谷歌和Alphabet算作一家公司,它也入选了7次。亚马逊和Facebook各入选了6次,在入选次数排名中并列第四。在中国公司中,入选次数最多的是腾讯(Tencent),一共5次进入榜单,和苹果并列。

从入选榜单的公司体量来看,从2011年到2014年,上市公司在榜单中的比例低于40%。但是从2015年开始,上市公司的比例显著增加。在2017年的50家入选公司中,有28家上市公司,占比56%。这说明,创新可能在向大公司集中。

在国家方面,五大洲都有公司入选,虽然比例并不平衡。北美洲依靠美国,占据了榜单的大多数。欧洲和亚洲基本处于旗鼓相当的地位。不过最近两年,得益于中国技术公司的崛起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亚洲的公司数已经超过了欧洲。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阿根廷电子商务公司Mercado  Libre首次入选,填补了南美洲的空白。

在国家分布上,美国的公司每年都占据榜单的大半,不过优势正在放缓,从名额的80%下降到60%。总体来说,榜单中的国家组成多样性正在增加。中国公司的数量也在显著增加,从2013年的2家到2017年的9家。入选的中国公司既包括百度、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华为(HUAWEI)这样的巨头,也包括小米这样的大型未上市公司,还包括滴滴出行、旷视科技、大疆(DJI)等初创企业。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常常把公司分成生物医学、能源材料、计算机与通信(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与数字媒体(包括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交通运输(包括城市交通、太空探索等)。除此之外,还有两家投资机构因为革新了投资理念和模式,也进入了TR50榜单。

自2011年以来,交通运输领域入选的公司数量基本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尼桑、丰田(Toyota)、奥迪(Audi)等汽车制造商,滴滴出行等出行服务公司,甚至是SpaceX这样的航天制造和服务提供商,都曾入选。互联网与数字媒体公司的数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迅速下降,这一趋势符合移动互联网红利结束的时间点。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与通信类型的公司数量快速增长。大量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在2016年和2017年出现,而亚马逊、苹果、腾讯和百度等老牌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入人工智能的浪潮。生物医学领域的公司数量也比较稳定,不过子领域却有明显的变化,从早期的制药和基因测序,到后来的基因治疗,再到最近的基因编辑。

三大技术领域的行业焦点

我们通过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了生物医学、能源材料以及计算机与通信这三大领域入选公司的入选理由、专利申请和新闻报道等信息,总结出了2011年到2017年入选TR50的企业的研究焦点,希望可以借此分析行业变化的趋势。

生物医学领域的行业焦点

2011—2017年生物医学领域的公司研究焦点

在生物医学领域,基因组测序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所以一直在TR50榜单中稳定地占据份额。基因测序公司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公司致力于基础研究,并把全基因组测序的价格压到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这类公司的代表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著名测序公司Illumina。这家公司自2013年以来,从未缺席过TR50榜单。早在2013年,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仍需将近1万美元。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编辑部已经预测,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必将降至1000美元。而这一价格是一个临界点,意味着医保系统已经可以部分覆盖基因测序的成本,从而让这一技术进入临床医疗市场。

现在看来,这一目标已经基本达到。2017年,Illumina再次入选TR50榜单,理由是公司推出了一种新机器Nova  Seq,据说只需两天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多达48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将DNA测序成本降低到100美元。

随着基因测序成本的下降,一些公司开始将其应用于市场中。23andMe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基因测序服务,也把“消费基因测序”的概念传播开来。但是直到最近几年,公司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于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进入TR50榜单。在此期间,公司还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周旋,终于获得了针对健康性状检测的许可。截至目前,23andMe已经为超过100万人提供了基因测序服务。

除了消费基因测序外,基因测序还被用于研发新型诊断技术中。就在2017年12月4日,Counsyl从高盛和Founders  Fund等多家机构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融资。Counsyl早在2015年就进入了TR50榜单。当时,美国有3.6%的夫妇在产前会使用Counsyl的产前基因检测服务,以检测潜在疾病,并提供健康管理和相关预防措施。

生物医学领域的另外两条重要的主线是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技术。这两种技术都旨在修改人类的基因组,从根本上治愈某些复杂的遗传疾病。只不过基因疗法往往通过基因载体(如病毒)来把基因运载到基因组里,而基因编辑则采取更高效精准的方法修改致病基因。虽然理论上,基因编辑比传统的基因疗法更安全,但是基因疗法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所以逐渐在2015年、2016年开花结果。Spark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家致力于治疗遗传疾病的生物技术创新公司,以开发一种全新的私人化的精确治疗法来治愈原先难以治疗的基因性疾病。Spark试图研发的遗传疗法可以治疗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这种疾病的患者从一出生就会逐渐失去视力,并最终在中年时完全丧失视力。2015年年底,Spark公布了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的疗法SPK-RPE65的三期临床结果。在临床试验中,这一疗法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因此,Spark也入选了2016年和2017年的TR50榜单。2017年10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初步批准了Spark的基因疗法,成为2017年度最重要的生物医学新闻之一。

2012年夏天到2013年年初,3个不同的研究组(Jennifer  Doudna/Emmanuelle  Charpentier,张锋,以及George  Church)分别发表论文,阐述了CRISPR/Cas9在动物和人类细胞内的作用机理,打开了基因编辑的研究和应用大门。2013年,张锋成立了基因编辑公司Editas  Medicine,该公司于2016年上市并入选当年的TR50榜单。虽然基因编辑在理论上很有优势,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很新的技术,加上临床领域技术应用本身就需要很长的研发和试验周期,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基因疗法在临床市场中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