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

进阶:稳上10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的选题公式

书籍名:《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    作者:吕白
    《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章节:进阶:稳上10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的选题公式,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运用快速达到10万+阅读量的方法,你能在热点事件里迅速找到话题点。但是这时你可能又会发现,每个事件可以选取的写作角度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同一个热点事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写作,最终取得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

例如,前面提到的鹿晗、关晓彤公布恋情事件,恋情公布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在时间上已经滞后了,几乎没有内容优势,这是下策;从事件切入分析两人公布恋情之前的种种蛛丝马迹,挖掘背后的原因,让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是中策;而鹿晗和关晓彤都是公众人物,公布恋情本身也是话题事件,巧用、活用主人公的话、行为或者回应作为噱头,为自己的写作内容服务,既能吸引用户点击阅读,又不落俗套,这才是上策。

这里其实就蕴藏着爆款文章的“秘密”,由此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如何写出稳上10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

在过往的热点话题文章里,有些写作角度让人拍案叫绝,阅读量也十分可观,而另一些则无人问津。例如2015年,有一部特别火的电影叫《夏洛特烦恼》,男主角夏洛前去参加自己曾经暗恋的校花秋雅在豪华酒店的隆重婚礼,在为她献上祝福时,面对周围事业有成的老同学,发现只有自己一事无成,心中泛酸,遂借着几分酒意大闹婚礼现场,甚至惊动酒店方拨打了110。而夏洛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梦里重回高中,报复了羞辱过他的老师,追求到了心爱的女孩,让失望的母亲重展笑颜,甚至成为知名作曲家、音乐人,一连串事件在不可思议中迅速发生。这部影片结合了“逆袭人生”和“爱与梦想”,在精神上满足了大多数生活还不太顺意的年轻人,故而火爆一时。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根据这个热点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从什么角度切入?

当时有很多文章都结合了这个热点,并且从什么角度写的都有。比如,有人写“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整篇文章都在反思过去,警醒读者,建议慎重选择人生;有人写“怀念青春”,列出了很多校园时代的场景,整篇文章都在怀念青春的美好;有人写“珍惜眼前人”,分析了女主角马冬梅的各种优点,最后升华出一个正能量的结尾,告诉读者身边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文章都在结合热点,但是都不温不火。为什么呢?可能大家也意识到了,就是角度不够特别,不够吸引大家的眼球。

某知名公众号结合这个热点也写了一篇推文,结果刷爆了全网,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夏洛特烦恼〉:为什么男人总想搞自己的初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角度是不是很特别?试问,如果读者是女生,难道不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会对初恋情人念念不忘吗?如果读者是男生,是不是马上会产生话题共鸣?

爆款文章,一般都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新主题,或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又或者能够高屋建瓴,特别有思想见地。这篇《〈夏洛特烦恼〉:为什么男人总想搞自己的初恋》就属于第一种情况。你可能会好奇,这种有创意的角度,是怎么想出来的?是因为天赋吗?还是灵光乍现?其实都不是,好的创意和角度不是偶然,完全可以根据一套方法构思出来。

我做自媒体4年,看过的爆款文章上万篇,分析过的爆款文章也有几千篇。在分析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们有很多共同点,而通过深入研究后,我发现竟然可以总结出一个爆款文章公式。

我的爆款文章公式就是选题的十大元素表。其中包括三大情感:爱情、亲情、友情;五种情绪:愤怒、怀旧、愧疚、暖心、焦虑;两大因素:地域和群体。

这十大元素虽然简单,却价值不菲,是初学者打造10万+阅读量的必备武器,也是职业写作者多篇爆款文章的写作秘籍。并且它们除了可应用在写文章上,拍广告和电影时也同样适用,还屡建奇功。

那在写作过程中,究竟该如何使用十大元素表呢?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例子。2017年,在微信刚推出“不常联系”和“朋友圈3天可见”新功能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阅读量很快涨到10万+,最后成为100万+的爆款,题目叫《偷看朋友圈这件事,要被微信拆穿了》。结合爆款公式,我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能够成为爆款的亮点。

文章开头的第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林霖的微信很可能会躺在她前任的‘不常联系’的名单里,然后她的前任可能会把她连同一组人一起按下,下一步,清理删除。”

通过第一段文字,大家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切入点是“前任”,放在文章开头,就把很多读者对“前任”那种爱而不得的美好的遗憾勾出来了。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最抓人心,并且世代传颂,在开头灵活运用爱情元素中的“前任”,就把读者的兴趣引出来了。

再看后面一段:“我以为朋友的衡量标准,不是以我们多久聊一次天、朋友圈点几次赞决定的。而是每次需要你,找你的时候,你都像往常一样,对着我嘘寒问暖,对着我骂骂咧咧——你个小崽子,终于想起老子来了。说吧,几点的车,我去车站门口等你。”

和前一段不一样,这一段是写友情的,写出了朋友之间那种相互关心的情感。真正的友情不依靠金钱和地位,拒绝功利和契约,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朋友可以让彼此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活用情感元素中的“友情”,可以引发更多年龄层的读者的共鸣和感动。

分析到这里,大家有没有看出来,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写这个热点,却只有我写的这篇文章阅读量超过了百万?这是因为我用了三大情感中的爱情和友情两个元素来组合。热点是基础,是吸引读者点击并阅读的第一动力;而爱情和友情这两个情感元素,一个是内心最细腻的阵地,一个是生活中最可靠的存在,它们是使读者深入阅读、分享并转发的关键因素。

当你发现一个热点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选题十大元素表寻找灵感或者方法。写作其实就像做菜,只加盐进行调味,肯定是不够的;如果再加一些姜、葱、大料,菜吃起来就会格外香。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写热点的时候,在其中融入一些情感因素,才会使文章更饱满、才会让读者有感觉。

“热点+情感”、“热点+情绪”的组合搭配是爆款文章公式的基础款,只要灵活运用,突破10万+的阅读量不难。

除了把情感和情绪元素组合起来,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其他元素,如《买不起iPhone8的公务员》便是完美地将热点和群体两大元素结合起来,成为文章“爆点”的成功案例。

有段时间,我们通过采访发现公务员群体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每天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享受生活。他们其实很辛苦,收入也不高。于是我们特别想写写这个群体,改变大家对公务员的刻板印象。可是如果直接就这么写的话,会比较平淡,需要选择一个更好的角度。恰逢当时苹果手机iPhone8上市了,所以我们就写了一篇题目为《买不起iPhone8的公务员》的文章,之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和新华社等官方微信媒体转载,阅读量甚至突破了百万,成为一个很好的把热点和群体相结合的案例。

这篇文章成为爆款后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在行业交流的微信群做分享时,有人问我:“吕老师,《买不起iPhone8的公务员》这篇文章火爆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有什么能借鉴的经验呢?”

于是我针对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关于选题的十大元素中的“群体因素”。

“热点+群体”的组合也是爆款文章的常用搭配。群体拥有独有的整体感,即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一种总体意识。在这种意识下,群体成员会认为群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盘散沙。如果你是一个公务员,你对公务员群体会有一种整体感觉,这种整体感觉越强,维护群体整体形象的态度就会越坚决。巧妙借用这种群体特性,从群体现状切入所写的文章能更容易地获取群体的认同感,打造出10万+的阅读量。

典型的当代群体特性有很多,比如“程序员”:之前火爆全网的“网传穿搭指南”,引起网友热议转发的就是一群程序员穿着格子衬衫拍照的图片。再比如外卖小哥、教师这种以职业划分的群体;父母、爷爷、奶奶这种以血缘划分的群体;白羊座、狮子座、天秤座这种以星座划分的群体……我们都能够清晰地总结出他们的群体特性。

除了“热点+群体”这种用法,你还可以融入一些地域元素。可能很多人都看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爆款文章,讲的是作者的岳父得了流感,辗转各个医院之间治疗,可惜最终去世的经历。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甚至文章里提到的医生也亲自发言表态,一时间留言区里都是读者的长篇感慨,表述了他们在大城市生活的种种不易。以下为文章部分内容:

女儿:“姥爷怎么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

妈妈:“姥爷生病了,在医院打针。”

女儿:“姥爷是我最好的朋友,姥爷给我吃巧克力。妈妈怎么哭了?”

文章逐日记录了“岳父”从流感到肺炎、从门诊到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仅29天时间就与家人阴阳两隔的经历。其中涉及就诊、用药、开销、求血、插管、人工肺(ECMO)等信息,许多医疗知识不用说读者了,就是作者本人也是第一次接触。

7:40,车在大道边的空旷处停下,准备“烧纸”。我一下车就被冰封了,脸如刀割,呼出的空气遇到口罩就结冰,冻得鼻子发痛。

路边停了七八十辆车,把4条车道占了2条,都是来送岳父的同事和朋友。看了这阵式,我想岳父在家有点脾气也是正常的。寻思自己走的时候,不会有这么多的人。

把骨灰盒请下车摆好。道边一辆厢式货车的门突然打开,大家开始往下卸东西。小的有纸手机、纸电脑、纸元宝,大的有纸别墅、纸车子。车子上还特意画了岳父喜爱的路虎车标。特别是一匹红色纸马,如真马大小,风起马毛飘扬,风落马毛带雪。

30多分钟,各种仪式做完,开始点火。火光冲天,这“烧纸”可比南方一叠一叠小纸钱烧起来有气势多了,纸房子、车子、小马化为灰烬,希望岳父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潇洒自由。

100多位亲朋,和我们一起在东北也难见的寒流中,与岳父道别。

1月27日(星期六)

“圆坟”后,我和夫人从佳木斯飞回北京。

过去一个月,就像在噩梦中奔跑,一刻也不能停。想从梦中醒来,却摆脱不了命运。

回到家,吃饭时岳母突然问了一句:“你爸真的走了吗?”

我愣了一下。衣架上挂着岳父的衣服,家里仿佛还有他的影子;微信里有他的语音,仿佛还嚷嚷着要再去泰国吃榴梿。

但又一想,确实是走了。

女儿还不能理解死亡,大喊:“我要姥爷给我吃巧克力。”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

感谢在这段日子里支持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和领导!很幸运此生与你们同行。

这篇文章就是用到了“中年群体+北京地域”的因素,从而引起大众的共鸣。其实,不仅是看病难这个热点,还有很多类似的选题都可以这么用。之前还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在北京有2  000万人假装生活》,同样是用了“北京”这个地域因素+“北漂中产”这个群体因素。文章部分节选如下:

北京终归是北京人的北京。

如果说北京还有那么一点烟火味的话,那么这烟火味属于那些祖孙三代都居住在这个城市的老北京人。这烟火味是从老北京人的鸟笼子里钻出来的,是从晚饭后那气定神闲的芭蕉扇里扇出来的,是从出租车司机那傲慢的腔调里扯出来的……

老北京人正在努力为这个城市保留一丝生活气息,让这个城市看起来,像是个人类居住的地方。

老北京人的这点生活气息是从基因里传下来的,也是从屁股下面5套房子里升腾起来的。当西城的金融白领沉浸在年终奖的亢奋中时,南城的北京土豪会气定神闲地说,我有5套房;当海淀的码农们敲完一串代码,看着奶茶的照片,幻想自己成为下一个刘强东的时候,南城的北京土豪会气定神闲地说,我有5套房;当朝阳的传媒精英签完一个大单,站在CBD(中央商务区)落地窗前展望人生时,依旧会听到南城土豪气定神闲地说,我有5套房。

没有5套房,你凭什么气定神闲?凭什么感受生活气息?凭什么像北京大爷一样逗鸟下棋、听戏喝茶?

在北京,没有祖产的移民一代,注定一辈子要困在房子里。十几年奋斗买一套鸟笼子大小的首套房;再花十几年奋斗换一套大一点的二套房,如果发展得快,恭喜你,可以考虑学区房了。

好像有了学区房,孩子就可以上清华、上北大,但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孩子依旧买不起房。那时候,孩子要么跟父母一起挤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要么从头开始,奋斗一套房。

北京中产确实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群体,因而这个话题也的确制造了很多爆款文章。自媒体行业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京中产,平均每月焦虑3次,每次养活一批10万+。”所以很多公众号特别爱写这类话题和策划这样的主题活动,例如新世相策划的“逃离北上广”,成为经典的营销案例。

2016年7月8日,公众号新世相推送了图文消息:“我买好了30张机票在机场等你: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内容摘要是:“没有犹豫的时间了,你拎着包来,我就送你走。”以下为文章部分内容节选。

今天,我要做一件事:就是现在,我准备好了机票,只要你来,就让你走。

现在是早上8点,从现在开始倒计时,只要你在4小时内赶到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机场,我准备了30张往返机票,马上起飞,去一个未知但美好的目的地。

现在你也许正在地铁上、出租车上、办公室里、杂乱的卧室中。你会问:“我可以吗?”瞬间能抉择,才是真的自己。

4小时后,你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你可以改正现在的生活,去旅行、去表白,去想去却没去的地方,成为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

只要你有决心,我就有办法。就趁现在,我们出钱,你出时间和勇气。新世相请航班管家支持,一起邀请你。

自己的主,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

通过简短的推文表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活动的规则非常少,用户理解起来毫不费力,且活动的可参与性极强。

从活动曝光开始,一个半小时后公众号的图文阅读量达到10万+,3个小时后,阅读量超过百万,公众号粉丝数上涨10万。与此同时,在微博上该活动也进入热搜,“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的话题阅读量也达到了552.3万。

如此简洁清晰的活动规则背后,却藏着很多可以撬动用户参与意愿的玄机,其中用户情感上的认同是活动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活动从用户群体特征出发,直戳群体软肋,直达群体内心,并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平台让他们去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给了读者更多的勇气与激情。因此,“群体特征”法则不仅适用于撰写文章,而且适用于策划活动,因为这个群体始终没变。

受中国地大物博的影响,同一地域内的用户群体具有相似性,不同地域的用户群体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媒体的热点事件和不同的地域特色结合,能够迸发不一样的火花。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北京中产”,还有以煤炭生产为主业的山西“煤老板”、人均身高1.85米的“山东好汉”、什么东西都吃的“广东仔”、“hu”“fu”不分的“福建人”等,都是爆款文章常常提及的典型地域群体特征。例如“黄一刀有毒”公众号推送的《你可能对福建人一无所知》《浙江人真真真真真不容易》《印度人真是把我吓到了》等文章的阅读量都突破了10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分析一篇文章,是视觉志写的《谢谢你爱我》,它把十大元素表中的多种元素都组合在了一起,阅读量达到了5  000万,当时人民日报等许多知名公众号都转载了,几乎刷爆整个朋友圈。这篇文章特别有参考价值,它的表现形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用一些图片,配以一些简单的文字说明,描绘出很多感人的场景。以下为文章部分内容节选:

我们都如此期待被爱

被别人爱,被这个世界爱

以至于520、521这样的日子

都被赋予了“我爱你”的意义

……

被人爱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