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

招远“全能神”案的犯罪嫌疑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

书籍名:《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    作者:张蔚
    《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章节:招远“全能神”案的犯罪嫌疑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讨论邪教类型的犯罪心理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邪教的性质和利用人最基本的趋利避害心理来控制信众达到私人目的,否定现实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特征,在明确这些之后,邪教类型的犯罪心理就会更加便于理解。

邪教类型的犯罪是群体犯罪,所以处在“教主”位置上的行为人和信众的心理是有差异的,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犯罪心理特征:

首先,缺乏正常的情感寄托。按照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恐惧使人更加需要亲近,在个体面对充满孤独感和恐惧的情况时,邪教成员适当地接近,释出善意,就会让人慢慢变得没有办法去拒绝这种好意和心理感情的寄托,从而更加远离应该真正亲近的亲人,而投身在自己所相信的“宗教事务”之中。

其次,偏执错误的认知。处在“教主”位置上的行为人会因为对于事物偏执错误的认知而产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极大偏差,多数情况下会进一步塑造自己成为神的角色,而吸引缺乏信仰心理的个体跟随,一旦形成群体,信众的个性化就会被磨灭,慢慢形成在群体中对于处在“教主”位置上的行为人的盲目崇拜和狂热。

再次,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和自恋型,执着于自己的臆想,有超强的控制欲。西班牙学者佩佩·罗德里格斯(Pepe  Rodriguez)在其著作《痴迷邪教:邪教的本质、防范及处置》一书中指出,一些研究表明,邪教犯罪人身上普遍具有性格偏激、人格不健全、焦虑、压抑、忧郁、孤独、缺乏亲情、对未来恐惧等特点,而且邪教犯罪人鲜少寻求必需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复次,易受暗示性。文化水平偏低,读书少,知识不全面,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蚀,对科学观点表现出难以接受的姿态。调查还发现,一些邪教信仰者本身就患有心理疾病,其中以受暗示性程度最高的癔症病人为最多。

又次,易盲从性。阴国恩与戴斌荣在他们刊载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论文《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与转化邪教信仰者》中认为,邪教犯罪人多数呈现心灵空虚状态,相信命运和神灵对世间万物起着决定作用,相信有神秘力量主宰人生。他们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被人利用,形成群体,拉人入教,以此行为填补心灵空虚和逃避现实中遇到的挫折。

最后,复合型的犯罪动机,邪教犯罪作为一种群体犯罪,其动机很复杂,因为各种犯罪动机的集中和混合造成了难以分辨的情况。一般我们可以看到和理解的邪教犯罪中的动机有治病、寻求心灵安慰、敛财、对权力渴望、希望出人头地和与众不同等,所以邪教类型的犯罪心理的动机是复合型的。

看完这些,再来看招远“全能神”的整个案件,就会比较好理解邪教类型犯罪心理的整个转化和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