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宠文网 > 外国小说 > 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终章 社会设计的基本元素

书籍名:《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作者:笕裕介
    《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章节:终章 社会设计的基本元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基本元素1:社会设计的原点是“人”


2001年,我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参与了许多商业设施、酒店等“人聚空间”的设计。同年9月,我因为一家酒店的新项目去纽约出差,恰逢“9·11”事件发生。在21世纪的开端遭遇如此骇人的事件,且不是通过视频,而是在世贸中心附近目睹它的发生,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现在回想起来,这可能是我进入社会设计领域的起点。

这一经历让“世界”“社会”这样的概念在我的心中有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含义。当时我无法立刻回国,而是滞留在了酒店里。美国、世界还有日本会怎么样?带着茫然和不安,我的脑海里闪过了无数的念头,从国家、宗教,到人生观、生死观、战争、灾害,等等。今天回过头来看,那几天我完全忘了工作,而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我沉浸在了对这些“大问题”的思考中。

纽约的经历让我对国家、地区、城市、村落等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社区”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产生了兴趣。我决定报考工学院的硕士课程。在那里我认识了山崎亮(Studio-L公司代表、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教授),和他的相遇促成了issue+design的诞生。当时山崎刚刚成立了设计事务所,主要活跃在景观设计领域。虽然我在广告界的专长和他不同,但是我们对于“设计”有着许多共鸣,经常逃课到学校附近的韩国餐馆促膝长谈。日本地方城市、离岛、山区的人口减少带来了各种问题,设计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应该有着很大的潜力。这一点在国外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可在日本还是没有被开拓的领域。issue+design就这样诞生了。

社会设计的起点是“人”。这是issue+design运营至今我个人最大的感触。我实际参与社会设计的起点是遇到志同道合的山崎,育儿手账项目的起点是在工作坊遇到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技能标识贴”项目的起点是遇到神户市的公务员,《福井人》的起点是在东京遇到来自福井的年轻人。这些相遇对我来说既是项目创意的种子,也是让这些创意的种子生根发芽,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动的土壤,因此不是简单用“相遇”两个字能概括的。

更进一步说,社会设计从人开始,并以人为终结。社会问题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在参与一些社会问题的讨论时,我经常感到讨论完全是就事论事,而忽略了“人”这一要素。当我们沉浸在对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考中时,会忘了“在为谁做”而逐渐远离初心。就好像当你四处徘徊时,会忘了你究竟是从哪里出发的。

社会设计是为了“人”的设计,只有时时回到“人”这个原点上,才能赋予社会设计生命。我们的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进行访谈。没有比在访谈中听到的“声音”更能给我们启示的东西了。因此,社会设计的解决方案取决于你遇到的“人”,被访谈的对象、参加项目的学生、给予指导的大学老师、志愿者等。和许许多多人的相遇赋予社会设计各种创意和灵感,并不断地改变着项目的前行方向。因此,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有接纳这些偶遇,并去实现改变的力量和灵活性。

社会设计项目的原点一定是“人”。在项目的各个阶段给予启发和灵感的是人,将对社会问题的“解答”付诸行动、传递给社会的也是人。社会设计因人而动,从人到人,循环往复,来完成一个个项目。



基本元素2:积极的态度


issue+design的第一个项目“设计在地震灾害后的作用”,采用了将工作坊和竞赛相结合的独特方式。工作坊围绕解决地震灾害临时避难所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创意,经过两次评审,选出获奖者。我们希望能够借此机会鼓励年轻人参与社会设计,因此我们以大学生和跨领域、学科的参与者为招募对象,一共募集到了21个小组、42名参与者。

第一轮评审需要淘汰一半参与者,根据得分,很快就确定了前8名的小组。可是剩下的两组却很难取舍。有5个小组实力相当,仅根据起初设定的原创性和实用性的标准很难分出优劣。在这5个小组中,有一组的成员是两名大学一年级的女生。她们的方案在5个小组中完成度是最低的。可是从预设的第一次评审标准来看,她们得分很高,因此进入了第二轮。

这些参与者并不是从事企划和创意的专业人员,更不用提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了,参与者当中没有谁能够立刻拿出优秀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在工作坊的进程中将充分的时间留给组织方和参与者进行交流互动,耐心指导,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有所启发,让他们将各自心中的观点外化,进而以企划的方式加以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生的反应大概有两种:“Yes,and...”和“No,but...”。前者的逻辑是“好的,那我们就……”,而后者的逻辑是“虽说如此,但是……”。前面提到的方案完成度低却通过了评审的大一女生组合就是典型的第一种的反应。她们当初的想法是解决女性在地震灾害临时避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此,我们建议她们去调查一下阪神大地震时的相关资料,她们确实这么做了,通过细致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帮助她们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视角之后,她们又通过反复的访谈和实地考察,终于将项目的主题确定为“避难所内女性如何预防性侵”,并围绕这一主题制作了自己的方案。

社会设计的唯一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如果对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过分执着,就不可能设计出有用的东西。为此我们必须牢记一点,那就是不放弃任何可能性,为可能性而“动”。在没有品尝食物之前就做出“估计很难吃”结论的人,必须是对美食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也就是足迹遍布社会问题丛林的人。我们对于社会问题的丛林里隐藏了什么并不知晓,不试一下就不知道,不调查一下也不知道,这是社会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比“No,but...”更值得提倡的是“Yes,and...”。与其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抱着消极的态度,不如积极地做一番探寻,这样才有可能开拓出一条道路。

我们对项目的参与者及工作伙伴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这种积极的态度。在设计面向社区居民的工作坊时,我们会特别注意如何能鼓励参与者以这样的态度来参与。我也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怕难、嫌麻烦,而是要始终充满好奇心。虽说如此,有时候我们还是会因为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发生各种问题而发脾气,让身边的同事和家人提心吊胆……(对不起)

积极向上、快乐,无论是对社会设计还是做其他的事情来说,都是最好的态度。



基本元素3:量和质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寻找各种可能性,所有的流程细节都有很高标准的话,工作量必然会增大。社会设计就像建造金字塔一样,是从基础开始累积的行为,而最后的产出只是社会设计金字塔顶端的部分而已。

在丛林探访、体验与倾听的过程中收集的信息是金字塔最底层的基础。为了让基础不崩塌,让上层牢固地累积起来,我们要尽可能将大量的信息没有缝隙地排列在一起,搭建能够支撑上层的牢固基础。主题图几经修改,团队成员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拿出新的方案,直到满意为止。就像一层一层地修建金字塔一样,社会设计需要完成大规模的基础工作,才能有所产出。其中,大部分都是需要耐心的重复性工作。

收集足够数量的数据,倾听很多声音,创意的量比质更重要,在本书第一部分所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为了打下金字塔的基础。“数”和“量”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这个原则是你即使在社会设计领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以后还是需要遵守的?调查是否充分?访谈数量够不够?我们需要时常自问自答,才能抓住每一次可以改善的机会。因此,耐心地调查、验证、提出创意、制作样品的重复过程是必要的。

坚持不懈的细致工作所获的经验值会对“质”产生直接影响。一个美食电视节目组织了一场电饭锅和柴烧土锅煮米饭的对决。比赛使用的电饭锅是以对米的蒸煮过程进行完美分析后得出的数据为基础制作而成的,而另一边则是煮米饭的名人采用传统方法来煮饭。使用的大米是鱼沼产的日光米,评委是种植鱼沼日光稻米的农户。

电饭锅数据分析的细致严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用柴烧土锅的方式煮米饭听上去很好吃,但是要和如此缜密的数据分析相比,应该很难胜出。

没想到,评审结果是柴烧土锅完胜,得票数比电饭锅多了3倍。稻农们评价说:“差别真的很小,可就是差那么一点。”这个差别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推测,但无法断言。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说厨师所拥有的“经验”是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数据库,而他们有能够活用这一经验的技术,根据当天的情况和环境,凭直觉在瞬间做出判断。而这是电饭锅做不到的。

社会设计始于人,也用于人。社会设计需要提供给社会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夸赞“好吃!”的解决方案,是共鸣,是笑颜。为了能够充满自信地拿出解决方案,大量的基础工作不能懈怠,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设计。



基本元素4:专业能力和最优化能力


我一直对自己缺少一技之长而感到自卑。细腻的图案设计、高难度的研究、流畅的发表,我都很难做到。工作之后之所以选择到研究生院深造,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自卑心理。然而在推进社会设计的过程中,我逐渐想通了,没有一技之长可能是件好事,它可以帮助我从不同领域、不同知识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有一次我去金泽出差,到达后已经错过了饭点,就和同行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一家她推荐的回转寿司店。这家店里的寿司用料是日本海的各种丰富海产。虽然是回转寿司,但大部分客人都直接向吧台后面的寿司厨师点菜,可以说价廉物美。不仅优惠套餐的种类丰富,也可以单点,我一面和寿司师傅聊天,一面品尝美食。这时,同行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句让我很意外的话:“你是我见到的最会点寿司的人,太神奇了!”

据她的观察,我首先仔细研究了店里的菜单,从中先找出包括我和她都想吃的寿司种类的套餐,然后看肚子是否还有空间单点几个特别想吃的寿司品种。这么做不仅控制了成本,而且非常适合这家寿司店的出品形式。如果按照她平常的方法点单,最后结账要多花1.5倍的钱。她评价说:“这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和你工作时的风格是相通的。”她还将之称作“最优化”。

“最优化”对设计来说也许意义重大。举例来说,无法坐人的椅子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但不应该出现在设计的世界里。设计的另一端一定有使用者,因此必须追求实用性和创造性之间的平衡,找到这两者之间的最佳着力点,也就是“最优化”。

社会设计会有许多居民和支持者的参与,需要设计者认真地对待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和想法。最优化的设计产品应该成为与项目有关的众人想法的最大公约数。

在社会设计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注意以下三个平衡。

首先是理论与感性的平衡。当收集数据,对之进行理论分析的时候,我经常会从这些数据中跳出来,由此发现创意的种子。反过来,对一些“觉得不错”的想法,我一定会进行理论验证。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整理思路,连接成新的思考回路,进一步提高创意的质量。

其次是抽象(创意)和具体(形式)之间的平衡。创意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要将其制作成看得见的东西,来提高项目的具体性。在具体化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创意存在的缺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思考,重复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如果失去了这个平衡,那么就可能制作出创意不错却不实用的商品,或者看上去很酷却没有任何新价值的空间。

最后是主观和客观的平衡。设计者对于项目需要深度投入,从对项目的热情中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同时,我们也需要具有冷静客观地俯视项目整体情况的视角。“工作坊讨论得很热烈,但是这个方法对居民来说真的是最佳方案吗?”“企划很有趣,可是成本是否合适?”我们需要对自己和身边的团队成员抛出这些严格的问题。如果确定需要修改,那么我们要有返回原点的勇气。反过来也是如此。因为工作太忙,我们的热情会被逐渐消磨,变得只顾追求效率。“时间资金都不够,没有别的办法。”“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当一味追求效率的自己出现时,另一个对项目充满热情的自己就需要出场,来给自己和团队打气,“有没有漏听的声音?”“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等。

从事专业工作的人也在不断地向社会输出最优化的方案,而我的“一技之长”就是从缺少专业性的角度去“俯瞰”有着各种专长的人所拥有的视角。团队成员给我的评语是“有建立优秀团队的嗅觉”,“用起人来一点都不客气”。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社会设计的项目就不可能实现。而我能做的也许就是在社会设计产出的最优化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基本元素5:做减法的设计


《做减法的设计》(森本武著,JDC出版社)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出版于1994年,曾经一度脱销,后来于2010年重出了增订版。这本书提出,设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类回归到“原来的生活方式”,包括使用停止、减少、缩小、省略、放弃等意识的设计行为。可以说这本书对经济增长、商业主义、扩大主义至上的“做加法的设计”提出了警示。

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我特别赞同:“想要画出好的作品不能单纯依靠画笔,也需要“削减”“擦去”等做减法的创造行为。”这本书的第1章、第2章中多次出现了“集中”“选择”“决定”等字眼。社会设计也是如此,做减法的创造行为非常重要。

首先,在开始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大脑清零,恢复到一张白纸的状态。每个人都从媒体报道、人际关系中获取了一定数量的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可是这些知识有时候也包含着傲慢与偏见。因此我们要先把头脑中的固定观念删除,有了一个打扫干净的空间之后再开始项目。无论是在社会问题的丛林中漫步、倾听,还是去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我们是在已经着色的纸上画图,那就无法表现出新的图景。即使是对相关社会问题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也不一定能产出好的创意。这是社会设计的有趣之处。正因为如此,谁都可以打开社会设计之门,立即尝试行动。

“做减法的创意”最能在选择项目主题时得到体现。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利根川进所说的,决定不做什么非常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对实现高质量的项目来说不可或缺。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想做的事情、有兴趣的事情、好玩的事情,在其中选择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其余的都放下。能否做到做减法的设计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对于我来说,如果无法取舍,就会停下脚步,不再继续往前走。当遇到选择困难时,我会重新回到访谈阶段,也许会追加一些新的访谈。也就是说,决定取舍的声音的“量”还不够。

“做减法”在将创意具体化的过程中也会有所体现。“改变社会”“助力地区发展”这些雄心壮志非常重要,但是在执行自己的项目时,要抑制“做大”的情绪,瞄准自己确实能够实现的目标。育儿手账项目是在岛根县海士町和栃木县茂木町这两个地方开始的。海士町总人口为2300人,后者也是只有1.5万人的小地方。通过和两地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我们在对现有育儿手账的使用情况进行验证的阶段就开始参与,目标就锁定在这两个地区的用户,想方设法地让妈妈们用得满意。我们相信,只要能在这两个地区获得成功,就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突破。半年后我们的项目扩大到了32个地区,一年后扩大到了92个地区,两年后更是顺利扩大到了158个地区。如果没有起初小范围的成功,就不会有后面的发展。

每年冬天,我都会去北海道或者青森爬雪山,享受山间滑雪的快乐。一开始是被尚未被踏足过的、蓬松的新雪所吸引,现在更让我入迷的是滑雪前爬山的过程。在渺无人烟的山中背着行囊、穿着滑雪靴爬山,身体中积累的汗水如浆般溢出,烦恼和各种邪念也随之蒸发,完全忘却了工作,身心都回到了空白状态。这不就是对自己做减法的行为吗?当身心皆疲之时,只要去爬一下雪山,一切都会有好转,能够更诚实地听取其他人的声音,判断力也随之提高。

今天,我们每个人和我们所在的组织、社会都背负着太多的事情,都需要一个能够调整和恢复机能的做减法的设计。个人如此,日本社会如此,有着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地区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