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宠文网 > 外国小说 > 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书籍名:《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作者:笕裕介
    《社会设计:用跨界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章节:社会问题,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应对年轻人的自杀倾向


日本人的自杀人数从1998年到2011年,连续13年超过5万人。自杀死亡率在日本人死亡原因中排名第7位,是交通事故死亡率的4倍。日本人的自杀率(按人口比率)是德国、美国的2倍,英国的4倍,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与自杀关系密切的抑郁症、躁郁症患者急剧增加,2008年患者总数已逾百万,10年间竟然翻了一倍。日本人的“心”和日本经济一样,仿佛被无尽的黑暗所包围。

近年来,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中患抑郁症并最终引发自杀行为的问题日益增多。为此,神户市政府花大力气研究解决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并从2012年起启动了相关项目。



访谈

通过缜密的问询,把握问题架构


“心病”从何而来?


自杀,这可以说是各种社会问题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了。解决这个问题究竟要从何下手呢?采用什么方法呢?我们感到很棘手。尽管如此,我们能做的事情自始至终只有一件,那就是认真细致地倾听来自当事人的声音。从中总结问题所在,进一步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把能做的事情认真做好。

我们首先对40名当事人进行访谈。这其中包括因为得抑郁症休息了1年2个月后复职的40岁男性,有3名下属患了抑郁症的50岁中层管理人员,被精神分裂症折磨了6年的24岁女性患者,妻子自杀身亡的32岁工薪族,等等。访谈的对象,或者是自己患病,或者是身边的人患了病。一个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的人,究竟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有了何种感受,她/他又是如何思考、行动的呢?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了以下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线索的事实。

事实一:没有人会因为单一原因而患上心病,走上不归路。这背后一定有多种原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最终演变成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事实二:抑郁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病症。患抑郁症的人和没有患抑郁症的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病因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在体验、积累的精神压力。

事实三:结婚、生育、升职、圣诞节等,看上去快乐幸福的事情也会因为其带来的变化而引起精神压力,累积后导致心理疾病。

事实四:抑郁症患者因为焦虑而倾向于对许多事情轻易下结论,这些结论往往具有危险性。



向前辈学习

已有的研究资料是获得设计灵感的宝库


四种原因的叠加导致自杀


除了对当事人进行访谈以外,我们还访问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致力于解决自杀率居高不下问题的非营利机构,并查阅了以往的研究报告。我们从中发现了两项极有价值的研究。

第一份资料来自针对自杀问题的非营利法人“生命链”(http:  //lifelink.or.jp/hp/top.html)。生命链对遭遇亲人自杀的305位当事人进行了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们走向自杀的历程。这一研究发现,导致自杀的原因平均为3.8个。这份调查报告成为我们通过访谈发现的解决方法的有力佐证。以下是该项研究对不同职业自杀危机历程的分析。

工薪族

1.工作岗位变化→过劳+职场人际关系→抑郁症→自杀

2.升职→过劳→工作失败→职场人际关系→自杀

3.职场欺凌→抑郁症→自杀

经营者

1.生意失败→生活艰难→多重债务→抑郁症→自杀

2.看护家庭病弱成员引起劳累→事业进入低谷→过劳→身体疾病+抑郁症→自杀

3.失业→找工作失败→创业→事业无成→多重债务→生活艰难→自杀

无业人员

1.身体疾病→离职→失业→生活艰难→多重债务→抑郁症→自杀

2.连带债务→破产→离婚+对未来生活的不安→自杀

3.性暴力受害者→精神疾病→失业+失恋→自杀

4.育儿疲劳→夫妻不和→抑郁症→自杀

5.家暴→抑郁症+离婚→生活困难→多重债务→自杀

6.身体疾病+家人离世→对未来生活的不安→自杀

学生

1.校园欺凌→成绩不好+与老师难以相处→升学苦恼→自杀

2.与父母关系紧张→闭门不出→抑郁症→对未来生活的不安→自杀



将精神压力数值化的“社会再适应量表”


另一项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姆斯及其他学者一起提出的诊断精神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社会再适应量表”。虽然这是一项早在1967年进行的研究,但在今天仍然充满了启示。“社会再适应量表”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抽选出43项可能造成精神压力的事件,对其造成的精神负荷进行定量调查。根据该项研究,如果一个人在过去一年内所经历的精神负荷选项合计超过200分的话,那么其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在50%以上;如果总分超过300分的话,那患病的可能性在80%以上。

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将各种精神压力的表现定义为“环境的变化”。因此,除了离婚、失业、负债等人生中的坎坷以外,结婚、生子等喜事也作为精神压力的来源被数值化。市面上流行着各类抑郁症的自我诊断工具,但是这些工具大多数都是基于本人的主观判断,比如“有时会感到沮丧”“我觉得很幸福”等。与之相比,社会再适应量表将有可能引发精神压力的原因数值化,从而做出有效的客观判断。

社会再适应量表美国版



选择立足点

专注于力所能及之事


把自杀倾向消灭在初期阶段


我们通过对当事人及专家进行访谈,然后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的成果就是在63页上总结描绘的从抑郁症到自杀的旅程图。通过制作旅程图,我们发现了从抑郁症到自杀的过程,是由于日常生活累积的各种精神压力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我们以旅程图为基础,反复琢磨我们能做什么,也就是项目主题。

经过慎重思考,我们决定将项目主题定为“把自杀倾向消灭在初期阶段”。日本人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引发精神压力的要素,累积成为心病。平均3.8个精神压力要素的反复叠加最终导致自杀。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如果能在精神压力的要素还没有累积到足够危险的程度之前采取适当的对策,不就能挽救生命了吗?

我们也访谈了防治自杀电话热线的工作人员、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当事人和有关专家,共同探讨了针对这些人群能够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但是,最终我们选择了将自杀倾向的早期干预作为我们的项目主题。在时间和其他限制条件容许的范围内,这一主题是我们有信心做到,并能对“自杀,抑郁症”这一庞大的社会问题有所贡献的。



将精神压力外化


针对“把自杀倾向消灭在初期阶段”这一项目主题,我们以“将问题(精神压力)外化”和“根据不同问题提供不同对策”为基础激发创意。“问题外化”是心理疗法的一种方式,多用于治疗精神病症,通过将产生精神问题的原因置于当事人的外部,来重新认识患者面临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而是问题本身”,由此引导出应对问题的新办法。有许多患者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都通过这一方式开始发生转变。

我们以精神压力累积尚处在早期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人为对象,帮助他们理解自身承受压力的实际情况和危险程度。此外,在引发抑郁症、自杀的精神压力成因中,有些可以通过现实的对策加以解决。为被债务困扰的人群提供法律咨询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为此,我们也根据引起个人精神压力的不同原因提供相应建议。



创意


当代日本版“社会再适应量表”


我们决定充分利用“社会再适应量表”的研究成果。不过,1967年和现代人精神压力的成因不尽相同。此外,美国社会也与日本的现状有所差异,我们无法把它直接拿过来用。为此,我们根据日本人的生存现状,在43项重大事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项目,制作成当代日本版的“社会再适应量表”。此外,为了计算出各个项目给个人精神所带来的负荷等级,我们以神户市的1200名市民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从所有项目中选出近6个月来经历过的事件,并将各项事件所造成的精神压力分成10个等级来打分(精神压力最大的状态为10分)。

从这项调查中演算得出的就是这张现代日本版“社会再适应量表”。第一位“配偶、恋人离世”相应的分值为82.4,也就是说调查对象给出的分数平均是8.24分。此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患心理疾病可能性超过80%的人数占了问卷调查对象总数的26.5%,日本人的心灵已被黑暗所笼罩。

当代日本版社会再适应量表



创意设计产品


压力山大网:为年轻人设计的网站


为了吸引年轻人使用当代日本版社会再适应量表,我们开设了一个网站。地方政府通常都不擅长和年轻人打交道。对于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政府部门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只有在办理搬家、结婚等手续时才和政府部门发生非常有限的交集。政府部门投递到各家各户的宣传资料基本上没有人阅读。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有限手段之一就是网站。

项目组成员就如何让日本版社会再适应量表通过网站加以应用的企划进行了讨论。我们在创意过程的早期就开始将企划落实到具体形式,并邀请神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公务员、精神科医生及目标对象中的年轻人多次进行测试。我们根据得到的意见,对企划不断进行改良,最后的创意产出就是被命名为“压力山大”的网站(http://stressmountain.jp)。

为了让日本版社会再适应量表简单易懂,我们选择了“山峰”作为模型。人的精神状况就像山一样,通过山的变化来表现精神压力的危险程度。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以让人们通过视觉来把握内容的网站。

从50个项目中选出自己在过去6个月经历过的相关事件。随着精神压力等级量值的增加,山峰的形状也会不断变化。当等级量值上升到危险状态时,山体膨胀,动物们四处逃窜,山顶开始冒烟,这一喷发意味着精神压力的积累引起了“精神崩溃”。

对照完成所有项目之后,就可以获得有关精神压力指数、患抑郁症危险度(分成50%以下、50%~80%、80%以上三个阶段)、精神压力主要成因(财务、工作、家庭生活、个人生活的哪个领域有精神压力)、各项成因的精神压力程度,以及应对方法的建议。通过精神压力的外化来了解引起精神压力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认识其危险程度。

接下来,网站会根据测试者的精神压力成因提出对策。这些对策共有14个类别。测试者如果有债务,网站会建议他找相关法律专家咨询;如果有酗酒问题,网站会建议他适当饮酒的方法;如果失业,网站会建议他找就职介绍所。此外,我们还准备了“如何与精神压力和平共处的8个建议”,这些建议对所有人都适用。最后,如果测试结果显示精神压力的危险程度很高,网站就会向测试者介绍神户市精神健康中心的热线,以及如何找心理医生问诊。

压力山大网站的页面1

压力山大网站的页面2



创新

越严重的问题越需要用“有趣”的方法来解决


“认真”与“有趣”之间的平衡


“压力山大网”是由神户市政府部门提供的严肃话题。但是,在制作过程中,我们用心考虑如何能让它变得比较“有趣”。验证自己的精神压力情况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此外,如果不能让用户口口相传,那么它的使用率就无法提高,无法为更多的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于是我们在精神压力的测试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加入了动漫元素。比如离婚就是在山峰上加了一个“×”,如果选择“调换工作”,就会有一辆新干线穿越而过。这些虽然只是些小游戏,但也能让测试者的心中产生小小的期待:接下来又会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跑出来呢?我们希望能够让了解自己精神压力的过程尽可能变得愉快。不过这绝不意味着测试的内容会随随便便。我们对细节严加把握,试图获得“严肃”与“有趣”之间的平衡。



广泛宣传

了解你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网站上线的同时,在神户市中心的三宫地区出现了下页图中的宣传广告。广告一共制作了5个版本,内容是将从参与测试的市民那里了解到的精神压力成因,用关西本地方言以独白的形式来进行表现。每一段独白都会让看过的人得出同一个结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然而,5个版本其实都来源于精神压力重度累积,精神崩溃危险度超过80%的人。这个广告不仅是为了吸引用户来使用网站,更是为了向市民宣传抑郁症就在你的身边,包括你自己在内,谁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神户地铁站三宫站内的宣传广告

我们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使用这个网站,尽早意识到自己精神压力的危险程度,远离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案例3  改良日本的育儿手账设计

r  />(日本各地,2010年)



社会问题


育儿手账如何适应当代的育儿需求?


育儿手账是日本特有的育儿保健体系中的一项内容。育儿手账历史悠久,早在1942年就首先以孕妇手账的名义发行。当时孕妇死亡率很高,政府提出应该加强母婴的健康管理,这在当时的日本算得上是先进的理念了。之后,孕妇手账随着法律修订又增加了预防接种和健康管理记录等内容,并于1966年更名为“母子健康手账”。该手账的目的是提高母亲对育儿保健的认知和自主管理母子健康的意识,因此在全世界都受到关注。

从1942年到2010年,日本婴儿死亡率从8.55%下降到0.23%,孕妇死亡率从0.966%下降到0.041%。日本的医疗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另一方面,育儿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幼儿入园困难、产科小儿科医生不足、产后抑郁症等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此外,育儿环境的贫富差距也非常严重,有经济上无法自立前的生育、单亲家庭等,在艰苦的环境下生育、抚养孩子的女性数量有所增加。在当今的育儿环境下,育儿手账的功能不应仅仅局限于体检和预防接种记录。我们的项目就是从这个想法开始的。



设计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