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宠文网 > 哲学心理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恶心因素

书籍名:《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作者:朱利安.巴吉尼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章节:恶心因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探索人们对这项练习中的那些情境会有什么反应时,早先的调查中最有趣的事情是,对这些故事产生强烈情绪反应的人,通常很难给他们的感受提供一种解释或者理由。根据史蒂芬·平克的说法,这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感并没有像植根在心智演化过程中那样,深深地植根在理性中。他说道:“有些简单的感觉给了人们强有力的道德感,他们在行为发生后努力去识别这些感觉。道德感可能与道德判断没什么关系,人们可以用快乐或者痛苦这样的词语来判定他人。道德感不是从我们称为道德情感的神经心理学与器官的进化方向中产生的。”

将道德态度植根在情绪的基础上,其危险性显而易见。这意味着这一“恶心因素”可能导致我们去声讨某些行为或某些人,而缺乏很好的理由。例如,想想印度种姓制度下贱民的命运。虽然歧视贱民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但实际上,许多贱民还是不被允许触碰等级高的人;他们不能在同样的水井中饮水,在公开场合也必须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坐着。有些地区的居民认为,接触到贱民的影子都会被视为玷污,并且需要来一场净化仪式。从直觉上来看,这种禁令也许没什么错,却很难用理性之光来正名。

然而,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简单地假设情感在道德推理中完全没有地位。实际上,有些哲学家宣称,认为道德判断什么都可以涉及,就是不涉及情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艾尔辩称,道德判断无非是一种情感态度的表达。他否认道德判断从事实上正确的可能性。“谋杀是错误的”不是或对或错的陈述,而是更加类似于“谋杀——哎呀!”这样的感叹句。

即便我们无法接受这种极端的“情感主义”,我们还是很容易发现情感在正确的道德推理中起到的作用。比如说,同情被视为恰当的道德中的重要的组成成分。施行者如果能够从受害人的情感立场去设想自身,那就很难想象残暴的大屠杀还会发生。实际上,哲学家乔纳森·格洛弗曾经说过,最近这一世纪的许多残暴行为可能就是因为人们的道德情感被割弃。

虽然如此,认为我们将道德判断仅仅植根在“恶心因素”还是不足以让人信服。史蒂芬·平克,在《白纸一张》(The  Blank  Slate)一书中这样写道:“有正当理由的道德立场与直觉之间的差异在于,我们可以用前者给出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感是正当的理由。”



最后的陈词


提倡哲学自我检查的一个困难在于,许多人没抓住重点所在。你问一个人相信上帝的理由是什么,他就假设你要说服他上帝不存在;你追问一个人理性思考的能力,他会猜想你在想方设法说他很蠢;你质疑禁忌的理性根据,他们会假定你要全部推翻它们,并且假定你在鼓吹乱伦、恋童癖、亵渎死亡这些行为。

如果你从不考虑不可想象的事情有可能是正确的这种可能性,思考不可想象之事就没什么意义。所以,你真的需要开放这种可能性,即承认某些禁忌如果合理的话,我们可能会过得更好。如果社会规范并没有威胁到任何人或事的话,对社会规范的怀疑主义不过是空泛的矫揉造作。但是真正的重点在于,开放我们的思想,宽容那些可憎之物,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的偏见将妨碍我们找到正当的理由。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哲学家如其所是地对待世界。像往常一样,他说这话到底什么意思,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他似乎是在表明,深入地探究我们的观念与价值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去改变它们,而是要去理解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