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宠文网 > 哲学心理 >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了解员工是缺失性需要,还是成长性需要

书籍名:《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作者:赵育宁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章节:了解员工是缺失性需要,还是成长性需要,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2016年的时候,一个民营企业家在网络上抱怨如今的员工缺乏上进心,所有的人都只考虑薪水的多少,使得公司招工越来越困难,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可即便是这样,民营企业也不具备多少吸引力。他在网络上号召人们应该强化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应该注重自我价值的释放和提升,而不是专注着“要钱”。

这些话说出口之后很快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人都批评这个民营企业家只顾着自家企业的发展,顾着降低成本,却没有想过普通员工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要求员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无疑是不现实的。

在这次大讨论中,其实凸显出了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老板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下属,应该如何去引导下属,而归根究底还是应该去探索员工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说法,每个人都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具有索取倾向的缺失性需要,后面一种则是奉献倾向的成长性需要。

在很多时候,老板容易混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或者说他们可能从未关注这些需求之间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在吸引和引导员工方面犯下错误。很多老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自己以高薪聘请一些高端人才时,对方却宁愿待在薪水更低的公司里上班;当自己期待着给员工提供一个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时,对方却明确表示自己需要获得更高的报酬。许多老板都会在“提供一张支票”还是“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上犹豫,那么老板究竟应该如何去满足员工的需求呢?应该如何采取激励性的管理措施呢?

主要还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如果员工在面试时,一开始就谈论薪水和待遇,那么就证明这个员工对于物质奖励更为看重,可能也迫切地需要通过更高的薪水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比如员工会直接说“我的工资大约是多少”“贵公司的奖金分配制度是怎样的”“公司是否有股权分配制度”。

这种员工一般只对自己获得的报酬感兴趣,至于公司的发展状况,至于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或者公司准备安排自己做什么事情并不是很在意。此外,这样的人往往是新人,或者面临的工作压力大。

2007年的时候,有位管理学家做了一项市场调查,让人们讨论自己工作的最大目标是什么,结果在参与的几百个人当中,有92%的人明确表示自己就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获得一份高薪水,薪资是考虑的第一要素。

接着,管理学家又发起了一项讨论“自己看重目前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在调查中,有多达98%的人表示自己之所以被目前的工作吸引,就是因为对薪水还比较满意。

当管理学家进一步调查之后发现,这些接受调查的人大都才工作几年时间,而且家庭负担比较重,他们希望解决自己物质上的困难。

如果员工明确表态希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希望公司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那么证明这些员工可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很可能有过成功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工资和奖金的诱惑力比较有限,相比于物质上的满足,他们更加看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更加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应聘时,他们会反复强调这几点:“能说一说公司在未来十年的规划吗”“我希望了解一下公司在这个领域内准备投入多少精力”“你究竟看中了我身上哪一点”“你希望我在公司里做什么”“工作氛围怎么样”“我可以了解一下贵公司的企业文化吗”。他们也更加在意自己的发展空间,“我希望获得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我希望公司未来能够给我更多的支持”。

这一类员工往往更加看重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企业过去和现在的发展情况想要有更深的了解,对于企业制订的规划也很感兴趣。他们也非常在乎管理者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的,这一点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在辨别不同需求的员工时,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有自己的方法。许多企业家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喜欢美化自家公司的待遇,喜欢给应聘者描述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喜欢向应聘者展示公司的优势,对他们来说,将公司描述得越好,相关的招聘工作越好做,因为对于应聘者的吸引力一定会更大一些。

可是贝佐斯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却采取了“非美化”的策略,这是一种反直觉的招聘模式,其基本原则就是告诉应聘者在亚马逊工作并不轻松快乐,反而会非常苦,待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没有人会轻松胜任内部的工作。如果员工愿意接受挑战,愿意将其当成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自然会主动前来应聘。

“非美化”策略使得亚马逊在早期招聘时举步维艰,毕竟当时的亚马逊发展规模很小,前景也并不明朗,此时如果强调工作很困难,无疑会吓跑很多有意向的应聘者和人才。可是随着亚马逊的发展和扩张,随着亚马逊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接受来自亚马逊的挑战,而且相比于其他公司的员工,亚马逊的员工进入职场之后至少不会对公司怀有错误的期待,不会有什么心理落差,他们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明确知道即将面对什么,他们更愿意迎接挑战。而正是因为如此,亚马逊很快聚集了世界上最出色的一批工程师,他们对于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规划也有着更高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状态也能反映出员工的基本需求是什么,比如很多员工只愿意发挥出80%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获得的工资正好对应了这80%的付出,换句话说,这些付出与自己获得的利益以及得到的尊重程度是对等的,既然如此,在工资固定的情况下,在获得的尊重不高的前提下,自己没有必要去付出更多。而有的员工在工作中,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会全力以赴,都会尽心竭力地去做,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一次努力最终都是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做铺垫。这两种差别就决定了谁是缺失性需要,谁是成长性需要。

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面对不同需求的员工时,老板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于缺失性需要的新员工,物质激励是最佳的激励方式和引导方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老板和员工,招聘者和应聘者之间可以直接讨论工资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成长性需要的员工,最好的方法就是精神上的引导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