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大秦工程兵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工程兵

第一百六十七章 信息革命

书籍名:《大秦工程兵》    作者:远征士兵
    《大秦工程兵》章节:第一百六十七章 信息革命,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树皮一收拢,沈兵就让兵士们把它剁碎。
        用的是短斧,放在锯下的圆木段上剁,就像剁水饺馅似的。
        兵士们还以为这是为了练他们的力道,所以个个都剁得欢。
        直到沈兵将这些剁碎的树皮全都装到大木桶里用石灰水泡着,他们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魏呴有些好奇的问了声:
        “校尉,这些树皮”
        沈兵也不好明说。
        因为这是他头一回造纸,虽然知道流程但不确定能否成功,于是只回了句:
        “我自有妙用。”
        沈兵打定了主意,万一要是做不成就胡编一个借口混过去。
        接着沈兵还投了些同样剁成小块的破布、麦梗、赤藤还有鱼网进去搅在一块。
        接着就开始制浆。
        制浆这过程实际上跟制藤甲的原理差不多,目的就是将其杂质去掉只留下纤维。
        区别在于藤甲要的是整段可编织盔甲的纤维而造纸要的是碎、短、小能打成浆的纤维。
        这个过程耗时最长,古人有一种耗时长的土法制浆方法:
        将稻草等剁碎浸泡灰水后,再将其一坨坨的拍在向阳的石板上。
        然后让它经受自然风吹、日晒、雨淋以及、氧化等过程,几个月后它就成浆状了,再搓打兑水便可以制成草纸。
        此法虽然方便也不耗劳力,但时间过长,沈兵等不了那么久。
        更快的方法就是用蒸煮高温的方式使其木纤维分散而不是结成块。
        这有些像现代用的高压锅,煮的时间久了那什么猪瘦肉、鸡肉等便一夹就碎,然后捣烂烤去水分就是肉松
        造纸要的也是这效果,将那些依旧结成块的树皮木纤维煮碎成浆。
        这时间虽然快上许多却依旧还要十几天。
        确切的说应该是十六天。
        先蒸煮八天,然后乘木纤维还未化开、碎开时将树脂、泥、沙等杂质洗掉这能提高纸的品质和色质。
        然后再泡石灰水接着煮,煮它个七七四九天这句划掉,那是炼丹用的。
        日夜不停的蒸煮十五、六天就差不多了。
        这时就进入下一步:将蒸煮好的原料放在舂米的石臼里捣烂。
        再把捣烂的东西放在木桶里看情况兑点水搅啊搅,搅啊搅搅成糊状。
        这是为了让短小的木纤维充分交错在一起,这样制出的纸厚度更均匀、更有张力。
        此时本应该还有个漂白的过程,这可以让纸看起来更舒服。
        但沈兵的要求没那么高,于是这一步直接省略。
        最后把这糊状的浆往抄板上刷一层,或晒或烘,干了后揭下就是一张纸了。
        还别说,晒纸、揭纸时沈兵还是蛮紧张的。
        原因是他想了这么多天还是没想出什么好的借口,而且其中还让兵士轮流看着火,又是煮又是洗的折腾这么许久,说是闹着玩的有点说不过去。
        这要是失败了可是有损他这个校尉的威望啊!
        早知道就不应该这么高调而应偷偷的弄,到时就算失败了也没多少人知道。
        不过沈兵还是很幸运。
        那纸干了后往下一揭虽然中间断了一截而且纸质还发黄,但还是成形了。
        这可把沈兵给高兴坏了,总算是有纸用了。
        魏呴看着沈兵手里的一张纸片发愣,他有些不明白沈兵折腾了那么久制出的这东西有什么用。
        沈兵也不多说,拿起笔来沾了点墨就在纸在划了几划沈兵不敢写字,开玩笑,在古人面前写毛笔字那还不是班门弄斧吗?
        或许是因为木纤维不够紧实,墨汁很快就扩散开。
        沈兵暗道,下次制浆应打得浓一些。
        魏呴看着这一幕就愣了:
        “校尉,此物居然可以写字?”
        沈兵回答:
        “不然你道我花这些功夫弄这东西作甚?”
        “你来试试?”
        说着沈兵又揭下一张纸,这回因为有经验揭下了整张的。
        魏呴应声接过笔,稍一迟疑就一通挥洒,写的却是屈原的九歌。
        不想魏呴这武将居然也有这采。
        那写得是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灵活舒展沈兵一脸尴尬偷偷的把自己试笔的那张卷成一团塞进袖里。
        过了好一会儿,魏呴才畅快的收了笔,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叹道:
        “此物甚好,便如那丝帛一般”
        “不,属下以为比那丝帛更好。”
        “尤其此物还是由树皮所制,那岂非”
        想到这里魏呴便瞪大了眼睛望向沈兵。
        沈兵点了点头,大造纸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造纸术这东西表面看起来只是会使写字方便、廉价。
        但其实细究起来远没有那么简单,它的出现甚至比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性都有过之无不及。
        原因是古时因为没有合适的记载字的载体,便极大限制了信息、知识的传播和学习。
        比如农家想要将沈兵水车、翻车的制法详细记载下来并传播出去,那就要将字和图片尽量简化。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竹简上书写的难度和时间。
        字和注解要是一多,仅仅只是水车的制作只怕都要一袋竹简了。
        即便是这样,许应那也要数十人连夜赶制,再数月之久才够将论农制好分发到全国。
        而且图简化后还有一个问题:艰涩难懂。
        即便是看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仅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而已。
        这也是当时有许多人要亲自到沈兵的工兵营里现场学习的原因。
        就算有人学会了,想将制法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依旧会有简化的问题,于是往往传个几代就因为信息越来越少而失传了。
        但有了纸之后就不一样了。
        纸有轻便、易携带、廉价、记载信息量大等优点。
        于是可以将制作过程详细的记载下来,只要你愿意,要多详细就多详细。
        后人看到这制法后就能一步步跟着做,于是很容易就能学会。
        于是知识和技术便能轻易完成空间和时间传播空间指在同一时期的广度,时间指时间跨度。
        所以,造纸术绝不仅仅只是弄出一张纸这么简单,而是一次信息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