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白垩纪禁区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白垩纪禁区

第424页

书籍名:《白垩纪禁区》    作者:金属裂纹
    《白垩纪禁区》章节:第424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既然恐人是尖头人扶植的傀儡,那么在能源不足的情况下,放弃半机械军团,优先供给自家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再宽容的奴隶主,也不会视奴隶的生死高于自身的安危。
        倪晓菲秒懂:“也有这种可能!”
        东方白发散思维,忽然看向倪晓菲:“那么,尖头人半途停火,会不会是耗尽了剩余的能量?那些摆在仓库里的尖头人,会不会是因为没有能量才搁在在仓库里不动?按这个思路走,好像所有的东西都能解释得通!”
        倪晓菲:“是说得通,但是你有证据吗?”
        “没有!”东方白摊手,“我又不是警察,有没有证据重要吗?”
        倪晓菲眨着大眼睛反问:“不重要吗?”
        原本严肃的话题,迅速被这对狗男女带歪。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一月中旬,鲲鹏号终于恢复正常,舰体如预料的一样,整整缩水一圈。
        这本是件好事,可北都却在鲲鹏号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意见。
        北都原本的计划,是把低空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统统清理一遍,还地球一个朗朗乾坤。
        可是随着鲲鹏号的停摆,另一种声音逐渐出现,认为彻底清理轨道垃圾不止有风险,而且根本没有必要,残骸本身可以视为地球的贴身防护,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敌舰靠近地球。
        能起多大作用不好说,肯定有效就是了。
        所以,有必要保留残骸云,甚至有计划地加强残骸云。
        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只把体积比较大的残骸清掉就可以了,将来可以把卫星隐藏其中,甚至可以在残骸云里暗藏伏兵,等将来再次开战,这些布置在残骸云里的暗手,就是对付敌人的奇兵。
        想法确实很好,也得到了部分大佬的赞同,但实施起还仍有不少问题。
        最麻烦的,就是不知道残骸中究竟隐藏着多少敌人,为此,但凡体积稍大一点的残骸,都必须予以摧毁。
        而且必须在摧毁残骸的同时,控制碎片的分布范围,达到受控摧毁的效果。
        这是因为残骸云大多分布在赤道上空,保留残骸云,等于人为破坏低空轨道的空间环境,对人类发射航天器有极大的影响,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航天器的发射问题,必须提前预留航天器的发射窗口。
        这就对航天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火箭的发射必须精确到秒;卫星的变轨必须严格路线;飞行的速度必须分毫不差!
        只有将所有的一切都做到极致,才能将航天器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系统工程,北都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最后正式命名为“天障计划”。
        毫无悬念,这个光荣的任务又落到了鲲鹏号身上。
        没办法,除了鲲鹏号,全人类也找不出说第二艘太空战舰。
        幸好麻烦的只是计划本身,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设计和制造,前者耗费的时间更长,精力更多,而到了具体环节,只要严格按照图上标准按部就班就好了。
        所以,落到鲲鹏号上的担子并不重,花了半个月时间,挨个残骸云飞上一遍,把所有看不顺眼的残骸全部清理一遍,该炸的炸该毁的毁,没费什么力气,就完成了北都安排的任务。
        如果只是单纯完成计划,最多三五天就够了,可每到一片残骸云,都得先查一查有没有隐藏的敌人,清除残骸的过程中,还得留意能源舱的踪迹,所以才耽误了这么久。
        东方白已经做好再战一场的准备,可不论哪个残骸云,都只能找到少量零散的敌人,不成规模不说,还都早就死得透透的。
        没有敌人是件好事,可如此一来,十一号残骸的偷袭更显诡异,就像敌人早就知道鲲鹏号的行踪,提前把幸存的尖头人集中过去,故意打鲲鹏号的埋伏。
        可敌人怎么可能提前知道鲲鹏号的行动计划?如果说只是个巧合,那敌人的判断也未免太精准了吧?
        白垩纪禁区

第552章  初具规模
        东方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倪晓菲听,大妹子想了想说:“也不是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鲲鹏号从月球飞到地球,需要整整两天时间,而且为了节约燃料,用的是最佳路线,除了脱离月球的时候加了一会儿速,就只有靠近残骸运的时候适当减速,其他时间都是惯性飞行。
        只要敌人观察到鲲鹏号的位置,算出战舰的目的地并不困难。
        至此,袭击事件告一段落,不管原因怎么样,东方白都没心思继续追究下去。
        但鲲鹏号的行动,却在蓝星国际社会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众所周知,洲际导弹的发射过程,是先脱离大气层,在大气层外飞一会儿之后,再重新进入大气层,一般来说,这玩意在加速推进阶段的射高在150至400公里之间,恰好是轨道垃圾的重灾区。
        换句话说,满天的轨道垃圾,对导弹的升空入轨有极大的威胁,在导弹脱离大气层后,很可能因碎片撞击而毁。
        这特么不就是飞来横祸么?
        明明可以清理干净的轨道,却故意放在那儿不管,间接废掉了所有核大国的远程打击能力,这特么能忍?
        为此,以米方为首的几大势力,纷纷发表措词强硬的抗议,强烈反对北都的不作为。
        对此,北都只有一句话:有没有能力是我自己的事,你行你上,不行别特么BB!
        当然了,发言人代表北都的体面,肯定不能用这种毫不掩饰的方式说话,但话里的意思是一样的。
        咳嗽,战前北都就从来不怵米方,眼下今非昔比,北都怎么可能怂?
        说句不好听的,回一句话已经很给面子了,如果不是米国佬还有点家底,搞不好北都连话都懒得多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战时联合正府已经初具规模,除中、毛外,另有数国积极加入。
        为了避免刺激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北都在命名问题上做出了一定让步,放弃战时联合正府的说法,改称战时联合同盟。
        按各方达成的协议,同盟本质上是个只存在于战争期间、结构松散的临时联邦,战后自动解散,只保留协调机构,处置联盟的遗留问题。
        不过松散的只是体制,在对抗入侵的问题上,所有成员国必须无条件服从联盟指挥部的调遣。
        战时联盟不是福利机构,不存在只享受待遇,不尽义务的好事,但为了拉拢骑墙派,壮大联盟的声势,北都和毛子同样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具体点说,就是把加入联盟的成员分成三六九等。
        正式成员如中、毛,权力多义务也多,是绝对意义上的中坚力量,联盟的绝大多数事务,都由正式成员承担。
        其次是预备成员,义务与正式成员相当,但权力不如正式成员,必须在转正之后,才能获得剩余的权力。
        比如逐步开放史前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观察国,他们名义上是同盟的一分子,但不需要对联盟尽任何军事上的义务,只需要向联盟提供各种资源。
        相应的,观察员国的待遇也非常之低,除去名头之外,再无其他权力,算是以资源换取联盟的武力保护。
        用一句老话来形容,就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出乎北都的意料,愿意成为联盟观察员的国家居然还不少!
        其实也不奇怪,毕竟不是所有国定都有巨大的战争潜力,有能力对抗入侵,并且坚持到现在的都是大国,而且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例如庞大的人口、成熟的军事体制、全套的军工体系、适当的动员机制,引外,还要有要极强的民族凝聚力。
        只有在危难面前团结一致,而不是从底层逐渐向上崩溃,才能在逆境之中咬牙支撑,哪怕承受巨大的牺牲,也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那些观察员国算盘打得确实很好,似乎提供了资源,就能心安理得的享受联盟保护,但北都怎么会留下如此严重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