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白垩纪禁区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白垩纪禁区

第386页

书籍名:《白垩纪禁区》    作者:金属裂纹
    《白垩纪禁区》章节:第386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对太空战舰来说,体积绝对不能算正义,但没有适当体积的战舰,绝对称不上真正的太空战舰。
        所以,杀九号必须有行星或者战舰的支持,而鲲鹏号,却有机会变成一艘真正的、可以脱离行星远航作战的太空战舰!
        不过,想达到这样的水平,不止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足够的时间,而这恰恰是眼下最大的问题。
        动力装甲也是改进的重点,只用了两天半,利用史前技术打造的河豚二型装甲就已面世。
        时间有限,装甲的基础部分基本不动,也没时间动,改造集中在武器系统上。
        原本笨重的电磁步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款与突击步枪尺寸相仿,造型略带科幻色彩的新型无托电磁步枪。
        新式步枪长度缩短三分之一,重量削减一半儿,但威力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弹匣和电池整合在枪托里,存弹量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一枪多能,即机枪、步枪、精确步枪三枪合一。
        顺便说一句,超级电池也被月研组改进了一下,能量密度提高16。
        因为这一次的对抗目标是半机械军团,新式步枪扩大口径,最大可发射12.7毫米弹药,威力超过任何一款12.7毫米枪械。
        子弹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不管哪一种口径,都增加了质量和径比,突出穿甲能力。
        由于发射方式不同,同等威力下,电磁步枪的后坐力比传统枪械低得多,可新式步枪缩短了枪管,管内加速度大幅度提高,结果就是后坐力翻着跟头往上涨。
        中低口径还没什么,12.7毫米简直就是噩梦,一枪打出去,射手都有种撞断了肩骨的感觉,压根儿不敢满功率发射,更不敢连续射击,哪怕在枪托上加了缓冲层也不行,必须使用多级缓冲的办法,才把后坐力降到可以忍受的地步。
        电磁手枪也被月研组搞了出来,但是电磁技术搁在手枪上稍嫌笨重,体积都快赶上小型冲锋枪了。
        另外还有一种基于亚特技术的强光手枪,听起来跟强光手电似的,实际上是激光武器,体积界于步枪和手枪之间,满功率可用于作战,低功率可以客串切割机,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备用武器。
        最让人惊喜的,是月研组成功制造出传说中的“光剑”!
        其实这东西早在战前就已经造出来了,名曰“层流等离子束”,但那玩意的体积大得惊人,根本不可能握在手里劈砍。
        如今不同了,有改进版超级电池和史前技术的双重支持,技术人员终于造出了可以握在手里的光剑,“剑身”粗细可调,长度可变,一块电池最多可以使用四十分钟。
        这种光剑有形而无质,不能像电影上那样格挡交击,是个不小的缺憾。
        开玩笑,两道等离子束,最多就是互相干扰,像真剑一样撞击还能挡回去,那成什么了?根本不科学好不好!
        这东西看起来很好用,但攘穿力和切割力惊人的好,没经过专业训练,很容易误伤自身,月研组只是造出了样品,没打算装备部队,结果让东方白一顿软磨硬泡,硬是磨到手里,算是第一个吃上螃蟹的人。
        其他特遣队员直接羡慕死了,强烈要求全面装备光剑。
        那可是光剑啊,还有比这玩意更拉风的装备吗?这要是穿上全套的动力装甲,照张像发网上去呵呵,米国人看见还不得疯啊?
        徐飞虽然没当场拒绝,但是考虑到安全因素,设置了一场特殊的考核,必须手持低功率光剑完成一整套特定动作,再模拟实战,完成一系列考验,全程不伤及自身,才能拥有装备光剑的资格。
        老徐想方设法增加难度,可在没有战斗的时候,特遣队员每天都以训练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训练,驻孤峰基地的所有特遣队员全部通过考核。

502  精益求精(二)
        实话实说,光剑这东西拉风度爆表,可实用性确实差点,持续时间绝对是个硬伤。
        但事无绝对,战士们很快摸索出一种节电战术,简单点说就是挥动光剑的时候不动开关,只有在即将劈中目标的时候,才突然推动开关释放等离子束,完成切割后马上关闭。
        使用这个办法,光剑的持续使用时间在幅度增加,两个小时基本没问题。
        为此,月研组还将光剑的开关改为按压式,而且是那种环柄式按压开关,战士们只需要在即将劈中目标是握紧一些,就能顺利打开等离子束,劈完之后放松一点立即关闭。
        另外,相关人员还根据战士们的反馈,加长握柄,并将重心调至顶端,挥舞劈砍更加顺畅。
        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从接到警报,到完成所有武器的改进方案,仅仅用了两天时间。
        又过了一天,重型武器系统的生产方案出炉,北都迅速分派任务,全国的机械生产厂家全面动员。
        人类最精密的加工设备,其精度也达不到月研组的最低要求,但只生产毛坯,也能给月研组节约大量时间。
        而且精加工并不需要月研组亲自动手,只需要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纳米平台进一步雕琢,就能得到合格的零件。
        当然了,原材料也是决定成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月研组虽然掌握了大量特种合金,甚至超级合金的配方,但实验配方的工业化没那么简单,短时间内没办法大量生产,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用差一点的替代材料顶上。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必须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否则连未来都没有,还谈什么发展说什么进步?
        发出警报后第六天,鲲鹏号再次抵达月球,接受月研组的全面改造。
        同日,月研组的几位专家,在持续观察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新型穿越点的数学模型,经过反复的动态模拟得出结论,穿越点需要整整三个月才能达到成熟期,最晚不超过三个半月。
        得到了相对准确的畸变时间,北都立刻调整现阶段的准备工作,工业体系全面向新装备倾斜。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  众号【】  看书还可领现金!
        北都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有原因的。
        为了对付半机械军团,军方公开了部分资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讨论,甚至把当初俘虏的尖头人都奉献出来,用来实验各种轻武器的杀伤力。
        结果发现,战士们手里的步枪机枪,不比烧火棍强到哪儿去,小口径基本没用,打上去只能让尖头人脑袋晃一晃;中口径稍强,但也就是偏上一偏;就连127毫米重机枪也没什么用处,除非直接命中尖头人的脑袋,才能让它们晕上一小会儿。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它意味着军方装备的绝大多数枪械,都不能对半机械军团产生伤害。
        将普通弹更换为加量装药的特种弹,结果稍有改善。
        换成电磁步枪,效果更加明显,8毫米已经可以打出眩晕效果,127毫米弹药有百分之七十的几率击晕目标。
        常规轻武器基本没有作用,这对军方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能在这个时候得到消息,同样是军方的幸运。
        毕竟,军方装备的单兵武器不止是枪械,还有大量火箭炮、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等等,还有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新战术,而不是开战之后,面对敌军的冲锋,才发现手里的枪械根本没用。
        为止,全面换装电磁步枪的呼声不绝于耳。
        如果有可能,北都也想全面换装,可步枪这玩意单价不高,但当不住装备的数量多啊,就算北都不惜工本,也不可能在区区两个月里装备全军。
        再说了,如今纳米平台都在协助月研组制造飞碟,一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哪有多余的工夫生产超级电池?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不就是电么,咱们没有电池,不是还有电网么?
        一群搞技术的凑到一起,硬是把用电池的步枪,改成了插电版,作战时只要扯几根电缆,或者带一辆发电车,就能附近的战士提供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