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白垩纪禁区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白垩纪禁区

第364页

书籍名:《白垩纪禁区》    作者:金属裂纹
    《白垩纪禁区》章节:第364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当最后一段顺利合拢,东方白亲自体验整条滑道的效果,先穿全套河豚装甲,再脱掉河豚,只穿生物装甲,最后再把一只标准物资箱推下去。
        不管人还是物,抵达终点时的速度都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直达基点的交通线圆满完工,几个人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把月宫基地储备的物资清点一遍,凡是需要送进基点的,全部运向舰坑。
        上面一个人搬起来送进入口,下面一个人及时接应,整个过程轻松无比。
        对舰内的运输系统是建立起来了,但对外只能走缆索,那玩意的承重极限是八吨,就目前而言,足够了。
        按说,再造个对外的系统才更加完善,但眼下没那个需要,东方白也不想浪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总要给其他人留一点发挥的余地吧?
        接到月宫基地上报的消息,北都大喜过望,立刻命令第二批研究人员出发,一齐送上月球的,还有为月宫号准备的大批物资。
        物资中的大头是氧气、然后是食品,最后才是食品设备。
        十多个人,外加特遣三队主动帮忙,仍然花了小半天,才把这批物资送进孤峰号。
        徐飞亲手打开气瓶,空气充满生活区为了尽量减少运输压力,运抵孤峰号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加大氧气比例的“混合空气”。
        以为随便抽点空气,装进钢瓶就能送上月球?
        大错特错,送上太空的每一克物资,都必须精打细算,哪怕空气也不能例外。
        混合空气也不是随便用的,如果生活区的气压与海平面持平,那氧气就太多了,敢在这种环境生活,氧中毒肯定没跑。
        所以必须适当降低气压。
        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就是这样。
        举两个类似的例子,航天服内的气压相当于海平面的百分之四十,但航天员呼吸的不是普通空气,而是纯氧。
        还有就是饱和潜水呼叫的氦氧混合气体,其中,氦气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八,氧气只占百分之二,但是因为压力特别高,百分之二的氧气已经足够潜水员呼吸。
        所以,比例很重要,但气压同样很重要。
        测定舱内气压,测定环境辐射,检测是否漏气,直到确定基点环境没有任何问题,徐飞才带头脱下月面服,解除生物装甲之后,顿时一身轻松。
        他拍了拍手说:“都过来一下!”
        众人聚拢而来,徐飞把东方白拉出来说:“这位是东方白,我的副手,大家认识一下,其他人都不用我介绍了吧?”
        “不用了!”几个研究员笑着回应。
        “房间我就不分配了,我讲讲下一步的安排。”徐飞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拿出一副手绘的战舰平面图,舰尾的破洞特别扎眼,“画的不好,大家多担待!”
        他在舰尾点了一下:“我们目前在这里。”
        说着又在战舰的左舷后侧点了一下:“这里是三号能源舱,我认为,我们必须尽快抵达这里,重新启动熄灭的反应炉!”
        众人一听,顿时愕然。

473  基础科技
        付晓光当场提出反对意见:“徐组,我承认你对这艘战舰非常了解,但你说过,它已经有二百万年的历史了,我不认为,经过这么久的时光摧残,它的反应炉还能点燃,而且点不燃不可怕,怕的是点燃了又控制不住,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办?”
        “对啊对啊!”其他人纷纷出言赞同,就连东方白,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他不想怀疑谁,可这事儿听起来,确实太不靠谱。
        徐飞并不着急,耐心地等大家安静下来,才微笑着说:“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我已经检查过了,战舰的情况比想象中好得多,只要反应炉完好无损,重新启动不是问题。”
        大家都把不相信写在脸上,徐飞继续解释:“亚特人的冷聚变反应炉,不是托卡马克系统,它非常安全,有一系列安全机制重重限制,启动之后只有两种可能,一,成功启动;二,启动不成功,绝不会因为启动失败而失控。”
        众人面面相觑,都觉得徐飞的话跟讲故事一样,实在太不严谨。
        “徐组,能详细说说冷聚变反应炉的工作原理?”
        “对啊对啊,能不能说说它有哪些安全措施?”
        “它用什么燃料?是不是提前准备一些?”
        “冷聚变和咱们的反应堆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回路结构?”
        “它的输出方式是什么?电吗?”
        “反应炉上有什么负载?如果启动成功,没负载会不会出问题?”
        “徐组”
        “徐组”
        众人七嘴八舌,从浅入深一大堆技术问题,听得徐飞一个头两个大。
        都说两个女人相当于一百只鸭子,这些搞研究的,执着起来比一百只鸭子更吵人。
        从本质上说,这些研究人员个个约等于技术宅,一说到和技术有关的东西,最重要的一项要求就是用词严谨,而不是天马行空随口胡诌。
        徐飞也想解释,可他是孤峰号的舰长,不是能源舱的维修员,属于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典型,越解释越说不清楚,只能无视研究人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你们问的这些问题,我全都不知道!”徐飞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我只了解大致上的情况,不了解技术细节,再说了,如果我什么都知道,直接说出来不就完了,用得着把你们叫过来研究战舰吗?”
        不软不硬地顶了一句,在场的技术人员都有点愣神,再缺情商,听了这话也知道不该继续追问,现场总算安静下来。
        “不过”徐飞微笑着卖了个关子,“有一个问题我能回答!”
        他看向提出问题的女研究员:“反应炉的输出方式不是电,而是光,或者说,光是亚特人的技术基础,相当于电对于人类!”
        光?
        研究员们又是一阵骚动,人类对电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对光也有相当程度的涉,比如X光、激光、红外光等等。
        可像用电一样用光
        大家脑子里浮现一台机床,光柱一照,轮轴飞转,迅速将工件加工成需要的形状不不不,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固定工件之后,一道光束落下,迅速将胚料雕琢成预定形状。
        或是光驱动飞行器,启动引擎,屁股后头强光一闪,飞行器腾空而起这个好像差点。
        亦或是光能计算机,数不清的光束在两层电路板间高频闪烁,犹如一片光束的丛林。可当镜头拉远,才发现那只是一片不到指甲大小的芯片。
        研究人员脑洞大开,东方白也想起了恐人的传送光束。
        当然了,恐人那个不止和光有关系,还涉及空间问题,不管哪一样,都远远超过人类目前的水平。
        不知道孤峰号会不会带给人类一些惊喜。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一个个问题雨点一样抛出来。
        徐飞赶紧叫停:“我对亚特人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没你们想的那么深入,你们这些问题太深奥了,我全都答不上来。”
        “怎么会?”众人异口同声。
        随着接触的增多,徐飞的身份早就不是秘密,大家怎么会相信这种托词?
        徐飞很无奈,指着付晓光勾勾手指:“你,对,就是你,站起来!”
        付晓光照办,徐飞问:“你觉得,你对电是不是特别了解?”
        “那当然!”付晓光毫不犹豫地说。
        “那除了电灯电视电话这些日常应用之外,你还知道什么?十二相发电机的结构,知道吗?”
        付晓光顿时语塞,老老实实地摇头:“不知道!”
        发电机的原理他很清楚,可十二相发电机连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电机内部的结构了。
        徐飞扯扯嘴角:“我和你们一样,对光的了解只停留在日常生活层面,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是知道也说不清楚,所以,你们别再问了。”
        付晓光还是不死心:“那你都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