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11开始

宠文网 > 都市言情 > 2011开始

第226章 王雪梅的大动作

书籍名:《2011开始》    作者:辛老七
    《2011开始》章节:第226章 王雪梅的大动作,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年终总结大会结束,消息陆陆续续传出去后,兴邦集团的员工们振奋了。
        不为别的。
        就为启动上市计划。
        虽然还只是个计划,什么时候能上市还没影子呢。
        但依旧不影响员工振奋。
        陈大老板可是说了,上市前会让员工以一股一块钱的价格购买原始股。
        这个才是重点。
        稍微懂点行的都知道原始股的价值,一旦上市至少翻十倍。
        陈老板以前说要让兴邦农业的员工富起来。
        大家嗤之以鼻。
        现在总算信了几分。
        家里。
        姜苗苗也在问男人:“老公,有必要上市吗,我听说企业一旦上市,就很容易被资本家控制,好多创始人都被挤走了,到头来白忙活一场。”
        “那只是少数。”
        陈耀东道:“要是所有的上市公司创始人都担心企业被人抢走,就没人去上市了。上市的目的有多种,要么是缺钱需要融资,要么是上市分钱。前者为了获得融资,不得不受制于资本,后者上市只是为了让资产增值让员工手里的期权兑现,比如那些不差钱的公司。兴邦农业将来要上市也必须要先实现盈利,不差钱了才会去上市,目的也只是为了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财富增值,给那些跟着我创业的员工们一个财富增涨的机会,而且兴邦农业在上市前也只会融一次资,拿出一部分蛋糕给金融机构去分,想控制兴邦农业那是想屁吃的。”
        姜苗苗不太懂这些,有听没有懂。
        陈耀东也没有解释,资本市场太复杂。
        好多东西他也只知道个皮毛。
        忙了几天,王雪梅又给他放了个大招。
        “停止和淘宝合作?”
        陈耀东很意外:“说说你的理由。”
        王雪梅显然早就有准备:“这些年移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但还有一种声音说,互联网大公司在改变消费者习惯的同时正在形成行业垄断,我觉的很有道理。”
        “行业的变革从来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为短时间内察觉不到,所以等大家真正反应过来,就会发现为此已晚,就好像十几年前的网购平台,那些开商店卖衣服的从来没有想到他们会被电商逼的生存不下去,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我们也应该警惕。”
        “这些年电商正在渗透各个行业的角落,虽然生鲜蔬菜这一块因为产品自身的特性还无法全部被搬到线上,但各大互联网企业一直都在尝试,这几年我们为了打通线上订单的配送服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淘宝却没有什么投入,这种合作模式有问题。”
        “虽然平台给了我们流量支持,但如果有一天人都习惯了坐在家里等菜送上门,不愿意再出来买菜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成为平台的搬运工,生死都捏在别人手里。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淘宝有意在其他省份找实力雄厚的线下实体复制这种模式,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自己布局互联网平台,尽早和淘宝终止合作。”
        陈耀东没说话,上下打量着王雪梅。
        对这个女人真有些刮目相看。
        他都没想到这么远。
        这女人一个初中生,竟然能有这么长远的思考,却一次又一次带给他意外。
        王雪梅还在说:“我们和超市相比,有一个最大优势,那就是离生活区非常近,所有的门店要么开在小区里面,要么就在小区门口,线下渠道是线上竞争的基础,如果我们做线上业务,别的不敢说,蔬菜生鲜油粮这一块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比我们更有优势,而且我们是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全产业链,只要我们掐住全省蔬菜流通的脖子,即使将来和互联网公司竞争,别的地方我不敢说,至少在河西省内那些互联网公司别想涉足生鲜蔬菜领域。”
        陈耀东揉了揉眉心,这个问题他之前也想过,但毕竟不是他关注的重点,想的没有这么深远,现在给王雪梅一提醒,也意识到了里面的问题,确实藏着危机。
        这两年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平台经济垄断效应逾发显著,各种质疑的声音不少。
        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所有人都习惯了坐在家里等菜送上门。
        到了那个时候,兴邦农业还真的有可能沦为平台的搬运工。
        别太淘宝现在一分钱的点都不扣,像是在免费给兴邦农业帮忙做好人。
        可企业又不是慈善机构。
        等哪天市场真正成熟了,看人家扣不扣点。
        将心比心,换了陈耀东也会是同样的选择。
        这世上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
        韭菜养熟了才好割。
        到时说卡你脖子就卡你脖子。
        “你考虑的有道理。”
        陈耀东琢磨了一会,道:“跟淘宝的合作可以终止,但要不要自己做电商,还是要充分论证一下,我们都不熟悉互联网,要不要做具体怎么做,先拿个东西出来。”
        王雪梅答应了一声,坐了半个小时才出去。
        今年的春节在月底。
        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年前该付的款项都按照进度给结完了,压力不大,陈耀东也不想再去站台了,去省城待了几天,就和姜苗苗带着陈语汐去了保府。
        陈爸陈妈今年要在盐城过来,不回景安了。
        陈耀东正好去陪老丈人丈母娘过个年。
        出了机场,来接人的不是老丈人,而是姜苗苗小叔。
        姜有信逾发气派了,之前说白了就一包工头,这两年干了兴邦农业几个亿的工程,挣到了钱,男人有心气和派头就有了,精气神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社会就是这样,只要女婿混的足够好,媳妇的小叔也是愿意来接机的。
        姜有信开的一台奔驰S600,还是兴邦农业当初处理掉的陈耀东结婚买的车。
        还以为早就卖掉了,没想到自己留下用了。
        姜有信把一家三口送到了大哥家,陪着聊了会就离开了。
        姜爸把人送走,进来才问陈耀东:“南山平原的工程明年能结束不?”
        陈耀东道:“就剩些尾巴活了,开春干上几个月就差不多了。”
        姜爸说道:“这么大的投资,你也不怕打了水飘。”
        陈耀东笑着说:“打了水飘也没关系,也没多少负债,还拖不垮我。”
        姜爸就不再问这个,这个女婿一直让他觉的很神奇,事业上的事很少过问。
        写兵书的,最好不要去指点人家带兵打仗的。
        指点对了,在别人看来那在情理之中。
        要是指点错了,脸得被打肿。
        姜教授还是很有分数的,即使是女婿,也从来不胡乱指点江山。
        最多和女婿讨论一些经济格局和行业发展,遇到观点相左也会主动避过。
        和别人争论一下没关系。
        和女婿争论就不太好了。
        对错都没什么意义。
        时间比较充裕,年前的一个星期,姜家和韩家的亲戚轮流请客,陈耀东一家天天不是在饭桌上就是在酒桌子上,再不就是在牌桌子麻将桌子上
        真正放松了几天。
        女婿是岳父的面子。
        姜爸姜妈对这个女婿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长相差了一点,不够英武和帅气。
        但有事业加成,依旧是别人眼里的香馍馍。
        而且娃都快三岁了,纠结这个没意义。
        第一次在老丈人家过年,感觉挺没意思的。
        除夕之夜,除了看春晚没有别的活动,人也不多不够热闹。
        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
        只有陈语汐最快乐,拿着外公外婆给的一沓压岁钱喊着买买买。
        也不知道她想买啥。
        晚上睡觉,小丫头不知道哪根筋错了,不和妈妈睡了。
        非要和爸爸睡。
        陈耀东就搂着她睡了一晚上,第二天眼圈都是黑的。
        初一开始走亲戚家,去年前年都没走,今年时间充裕就走了走。
        一圈下来,陈语汐是发财了,陈耀东和姜苗苗破了不少财。
        一直走到七,陈耀东才去了京城。
        过年完马上要开工,得去准备资金了。
        还得继续辛苦一年。
        年前早早给店员放了假,休息了将近二十天。
        节后刚刚开门,店员们还有点不习惯,满脑子都是过年的氛围。
        适应了好几天,才算回到了正轨。
        期间去了两趟保府,看老婆女儿,一直干到四月底,才飞回了景安。
        马上要春耕了。
        今年不同以往,南山平原上百万亩地要播种,工作量之大不是三营能比的,郭老头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也得回去看看,顺便还有几件大事也要拍板。
        春暖花开。
        四月的景安又绿了。
        陈耀东是一个人回来的,姜苗苗和陈语汐还在保府。
        家里没人,也没回去的意思。
        出了机场上车,连家都没回,就让司机直接去了南山平原。
        引水工程已经全线贯通,去年没来得及蓄水,春节过完后五个大型水库开始蓄水,正在对灌溉管网进行最后的负载运行,施工单位忙的脚不沾地,播种前必须要全部验收完。
        地全面犁完了,也耙平磨碎整好了。
        就等播种。
        总长达一百多公里的围墙正在分段施工,本来老早规划的是铁丝网,结果陈耀看了高速边上的那些铁丝网,就把铁丝网围栏改成了砖砌围墙,宁可多花点钱也不天天修补。
        哪天放羊的看着庄稼长的挺好,弄断几截铁丝网羊就进来了。
        明天谁家想用点铁丝了,拿着钳子就能剪断。
        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种事在农村太常见了。
        不如直接用砖头把墙砌死来的安稳。
        偌大的平原上,分布着五座超大的养殖基地,东西南北中各一座,每一座都是按照年出栏四十万头育肥猪的规模规划和建设的,还有相应的饲料储存库。
        加工车间则建在中间的一号养殖基地内。
        陈耀东去看了看设备,一百多万亩地光是买大型农机设备就花了好几个亿。
        关键南山平原的地和三营的不一样,三营灌溉是漫灌,没有那么麻烦。
        南山平原却是滴灌,一百多万亩地靠人铺设滴管那是瞎扯蛋,全都是机械,陈耀东还没见过机械怎么铺设滴管的,所以挺好奇,专门问了问。
        郭老头指着一台和播种机差不多宽的机器道:“就那个东西,都是进口的,到时候装到播种机的后面,种播下去滴管就直接铺好了,现在的机器是越来越方便了。”
        陈耀东拿了一截滴管看了看,问:“一个出水头能管几颗苗?”
        郭老头道:“一个头管一颗苗,多了不行。”
        陈耀东放下滴管道:“铺的时候有机器是方便了,收的时候就是大麻烦。”
        郭老头道:“这是滴管的局限,也是最大的麻烦,这种一次性的管子在地里晒上一年就废了,手一掰就断,机器暂时没办法回收,只能靠人力回收,秋天得找不少人工。”
        “先种一年看看吧!”
        陈耀东也没什么好建议,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去猪场看了看,还在调试设备。
        去年没能干完,留下了一些尾巴活。
        牛志刚升官了,现在是猪场总场厂,几个猪场都给他管,三营那边走上正轨,基本上不怎么管了,大半时间都在这边泡着,督促施工单位抓紧赶工。
        陈耀东看了圈,问:“什么时候能启用?”
        牛志刚道:“六月份,我给他们的时间是最迟五月底完成验收,六月份应该能启用。”
        陈耀东道:“别乱拍脑袋,五月底能完工不?”
        牛志刚道:“问题不太大,设备已经全到了,就剩安装调试了,再一个月够了。”
        陈耀东问:“人呢,人手够不够?”
        牛志刚道:“够了,一期是五十万头的规模,饲养员培训一下就可以上岗,现在已经招了一千人正在培训,技术员和兽医资料员等等三营的基地已经储备的足够。”
        “好好干,郭老不可能一直在这顶着。”
        陈耀东随手给画了张饼,牛志刚就有点飘。
        兴邦牧业已经独立出来,主要是两个基地,目前主要靠郭老头顶着,但谁都知道郭老头顶不了多久的,毕竟岁数在这放着呢,六十多岁了还能给陈老板卖几年老命。
        过几年稳定了,肯定要给年轻人让位的。
        谁能接过大棒,可就全看陈老板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