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清十四的奋斗史

宠文网 > 杂文随笔 > 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278章 康熙五十六年

书籍名:《清十四的奋斗史》    作者:初吻江湖
    《清十四的奋斗史》章节:第278章 康熙五十六年,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太和殿原来叫奉天殿,后来,改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因为皇极殿的名字,冲撞了祖父皇太极的名讳。
  “太和”的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
  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
  太和殿高三十五米,东西长六十四米,南北宽三十三米,面积为两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嵴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
  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六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
  传说真假不知道,反正十四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到底是不是有这么个功能。
  他又不能坐上去试一下。
  不过现在嘛,他皇阿玛十分有气势的坐在龙椅上,很多人都有些无法直视这个时候的皇帝,或者说,这个时候是皇帝的“高光时刻”。
  很多人都山唿万岁呢!
  十四也跟着山唿了一把。
  这次宴会大家过的比往年都要辛苦一些,还了钱的人自然是一身轻松,可是有的人没还银子,这就有些遭罪了。
  而且太和殿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进去用膳,很多人都是在太和殿广场上的露天吃饭的,这是御膳,加上人多啊,这上来的时候,菜是热的都少,一般都是炖锅居多,底下烧着炭火,这热度能保持住,其他的菜肴,即便是热乎的出锅,端上来的时候,也就剩下温热了,不一会儿,在寒风里,就剩下一盘冰碴子菜了。
  殿里头好一些,起码遮风挡雪,温度也高一些。
  饭菜也是最好的,十四爷执意跟年羹尧坐在一起,索性他们俩都是康熙看重的人,坐在一起,周围不是皇子就是龙孙,几个年轻的皇子还跟十四和年羹尧拼酒呢,十八皇子明年就要去下聘,后年成亲。
  “十四哥哥,你说我下聘,要给什么合适啊?”十八皇子是见过未婚妻的人,他对那女孩儿很满意。
  “你只管给金子,粮食,布匹和茶叶,盐巴。”十四爷很有经验的道:“蒙古就缺那些东西。”
  “那给多少合适啊?”十八皇子现在绝对是个小富翁。
  “黄金就给两千两,成双成对么,粮食两千斤,布匹两百,茶叶二百斤,盐巴一千斤。”年羹尧道:“在蒙古,这些都是硬通货。”
  年羹尧在青海那地方待过,知道当地的人都喜欢什么。
  十八皇子想了想:“那金银珠宝呢?我看他们也爱戴一些。”
  “单独给那位贵女打造一套头面就是了,单独送给她。”年羹尧道:“用黄金和红色宝石打造,这在蒙古可是不多见的宝贝,对了,再送两个珊瑚盆景过去,给你老丈人,那就更好了。”
  虽然蒙古没有海,可是他们却喜爱珊瑚饰品,大概是跟佛教有关系。
  因为珊瑚是佛教八宝之一。
  “这个有,哥哥家里头有一对儿珊瑚金盆景,珍珠做底,给你了。”十四爷家里的东西,那是大清皇家海军舰队的人“孝敬”给他的东西,不止一对儿,而是十对儿。
  送给十八一对儿,让他拿去讨好一下老丈人,也没什么嘛。
  十五跟十六,一人出了一千两黄金给十八皇子,让他当聘礼的礼金。
  皇子成亲,其实内务府有一定的流程,但是额外给的那就是皇子对媳妇儿的看重了。
  康熙很满意十八皇子的知情识趣儿。
  王氏也将自己的一些好东西收拢了一下,其实她的好东西并不多,德妃这个时候联合了敏嫔,跟王氏打好关系,没少借口赏赐王氏东西。
  王氏感激涕零,她三个儿子成亲,都多亏了德妃的帮衬。
  康熙也赏赐了王氏不少好东西,让她充门面的同时,在过了新年之后,还没出正月里,后宫又大封了一次。
  王氏终于熬出了头,她被封为了嫔,终于不再妾身不明下去了。
  所有生了皇子的女人,最低的都是个嫔位,包括生了二十一皇子的色赫图氏。
  所有生了皇女的女人,最低都是个贵人了。
  所有生育过的女人,都成了常在,脱离了庶妃的境地。
  后宫倒是喜气洋洋了,前朝却是一片惨淡。
  十四爷过生辰,好么,送礼的都排成了大长队,恂亲王府的门好进,只要说是给恂亲王过寿辰送礼的就行了。
  但是进了门,喝一杯茶,吃点点心,再来一顿流水席,就完事了。
  见不到恂亲王,最好的就是见一见王府长史佟佳庆桂。
  可是佟佳庆桂别看是王府长史,却滑不熘秋泥鳅一样的让人抓不住。
  以前佟佳氏一族对这个长史也没什么看重的,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佟佳氏一族也欠债很多啊。
  想跟佟佳庆桂借钱的人可不少。
  但是佟佳庆桂没钱,别人跟他哭穷,他就跟人耍无赖;别人跟他耍无赖,他就比别人更不要脸。
  所以别看佟佳庆桂只是恂亲王府的长史,却是个越来越有名了的人。
  见到他一面,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他太忙了。
  大家流水席吃着,可见不到正主儿。
  正主儿在宫里头呢!
  十四爷照旧去给康熙请安,去给德妃磕头,德妃给他煮了长寿面,卧了荷包蛋。
  “这一过就是一年。”德妃看着小儿子,心里总有事情惦记着。
  “嗯,额娘,还是跟去年一样漂亮。”十四爷撒娇卖乖:“燕窝粥要喝,还有那海参也要吃着。”
  “知道了,这么多好东西补着,你额娘我啊,还真没气色不好的时候。”德妃摸了摸脸颊,这些年,小儿子就没断了各种好东西的孝敬,大儿子也是如此。
  后宫妃子里,两个儿子都是亲王的,就她这独一份儿。
  光是这件事情,就够她压了宜妃一头的,同样是做买卖,宜妃的九皇子,就不如她的十四。
  其实在德妃看来,不是九皇子不会做买卖,而是九皇子不会做人。
  十四同样是做买卖,可是十四的重点在孝顺上,在大局上,不像老九,她都听说了,垄断了京城茶叶的行当,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想开了,又放弃了这个买卖,还把自己一个庶福晋给废了。
  “那就好,额娘好好保养自己,长命百岁!”十四爷吃完了长寿面,康熙派人来接他过去,一起用晚膳。
  其实离吃晚饭还早呢。
  但是康熙召唤,十四爷马不停蹄的去了干清宫养心殿。
  康熙在冬暖阁看书呢,旁边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在写字,是弘晖。
  “十四给皇阿玛请安。”十四爷请安行礼,非常标准。
  “起来吧。”康熙放下了手里的书,摘下了眼睛上的老花镜。
  “侄儿给十四叔叔请安。”弘晖大阿哥出熘下火炕,给十四行礼:“侄儿祝愿十四叔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好,乖!”十四笑的见牙不见眼,从自己身上摸了一块玉佩,那是一块碧绿的翡翠雕琢而成的竹报平安,塞给了弘晖大阿哥:“十四叔给你拿去玩儿吧。”
  “谢谢十四叔。”弘晖大阿哥还挺喜欢十四给的东西。
  “好了,别练字了,出门去走走,看看远处的风景。”康熙打发弘晖大阿哥出门去走走,孩子不该这么圈在屋里一个劲儿的读书的,得出门去放放风。
  弘晖大阿哥穿戴整齐之后,就出门去熘达了。
  十四爷跟康熙坐在炕上,爷俩儿没干什么,就喝喝茶水,吃吃点心,倚在那里聊聊天儿。
  “这几年就别离开京城了,你皇阿玛我老了,很多事情都有些力不从心了。”康熙难得感叹了一句。
  十四爷点头:“儿臣明白。”
  如今已经是康熙五十六年了,康熙在位六十年,还有四年的时间,十四不知道自己的出现,是不是能影响历史。
  他也不想康熙早早地就逝去。
  现在看来康熙的身体还挺好。
  配备了老花镜之后,他的心情好像也好了很多。
  “朕打算让你哥来帮一下朕,看一些无关紧要的折子。”康熙闭着眼睛道:“朕有些累了,想去小汤山行宫住一阵子。”
  “行。”十四爷道:“儿臣带着火器营,给您站岗放哨!”
  十四知道,康熙现在越发的注重自己的安全了,他值得信赖的人不多。
  “嗯。”康熙满意了。
  晚膳是康熙、十四和弘晖大阿哥一起用的,祖孙三代还挺其乐融融。
  八爷那里经过婉转周折之后,终于打听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十四爷过寿辰,康熙却留了弘晖大阿哥在养心殿一起用膳。
  不由得叹了口气,弘晖都十岁了吧?他的儿子才六岁。
  何况,如今他已经无法入宫了。
  诚亲王在过了年之后,十四过寿辰的第二日,就进献了一本书。
  修《周易折中》成,颁行学宫。
  康熙为此赏赐了诚亲王,当然,内宫也赏赐了荣妃,荣妃跟诚亲王算是从泥地里爬出来了。
  八爷为了此事也是着急上火,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咬牙……没还户部的钱。
  而康熙就在出了正月之后,去了小汤山行宫。
  早春的寒风,挡不住小汤山行宫的暖意,康熙来了之后,就亲自去了一趟菜棚子,在里头呆了半天才舍得出来,自己采了一大堆的青菜。
  十四爷笑着道:“咱们晚膳就吃您的这些青菜了。”
  “行啊!”康熙很有成就感:“让人多做点。”
  果然,晚膳的时候,蔬菜丸子,滑熘里嵴,香菇扒油菜等等,都是新鲜现做的,还有炸鲜蘑,这是十四爷爱吃的菜。
  十四爷来了,年羹尧也来了,他带着丰台大营的人来的,戍卫万岁爷的安危。
  其实就是给康熙一个定心丸,他们俩带着兵,保护着康熙,而康熙呢,则是让四爷放开了手脚去做,按照他们原来说好了的去办。
  十四爷每日陪着康熙,带着弘晖大阿哥,祖孙三代玩的可嗨皮了。
  年羹尧甚至教弘晖大阿哥骑马射箭,他又是翰林出身,文武全才!
  康熙也听之任之,觉得弘晖大阿哥跟年羹尧学也没什么不好的么。
  一直到端午之前,康熙移驾畅春园。
  而同个月,九卿议王贝勒差人出外,查无勘合,即行参究。
  意思就是,皇亲国戚们,按照规矩,是不能离开京城百里地,要想离开的话,得给上面打报告,得到了批准才行。
  但是这上有规矩,下有对策啊!
  人出不去,却可以派人出去,只要拿着自己帖子啊,印信啊,就能当自己出去了,这样一来,这规矩对皇亲国戚们的约束,就差了很多,尤其是一些皇亲们,朝廷养着还想吃着碗里的看着盆里的,还惦记着锅里的!
  康熙批复了这个折子,以后再有王贝勒差人出外,没有勘合,就可以参他一本,御史们都眼睛雪亮呢。
  端午节到了,畅春园里赛龙舟,同样的,没来畅春园的人呢,只能在干清宫那里,对着空空的御座磕头。
  而八爷,连对着空空的御座磕头都没这个机会。
  七月,策旺阿拉布坦遣将侵扰西藏,杀拉藏汗,囚其所立达赖。
  军报到了朝中,康熙生气的摔了杯子:“策旺阿拉布坦是不是疯了?”
  “皇阿玛息怒,西北军那边留了不少火器,八成能用上了。”十四爷道:“要不,就让年羹尧走一遭,把雪山轰塌了,他就知道咱们大清的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