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国公府的小媳妇

宠文网 > 都市言情 > 国公府的小媳妇

第14章 初入伯府风云起

书籍名:《国公府的小媳妇》    作者:崔淇
    《国公府的小媳妇》章节:第14章 初入伯府风云起,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崔然粲然一笑,如名花倾城,继续道:“我跟太夫人说,《评鉴阐要》曾记录本朝太宗与文德皇后夫妻恩爱。”
  “太宗说:夫闺门,王化之始也。诗三百而必以关睢为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子天真烂漫,太过拘束,反而失了生活意趣之美。皇后识见广博,言辞诙谐有趣,观之可爱可亲。”
  “及后《起居注》中又记文德皇后遵太宗诏编《女德》,太宗阅后夸:皇后读书循理,恭顺节俭,固足为贤,而《女德》,识见卓越,当为后世妇人表。”
  “当今圣上一直仰慕佩服本朝太宗,言行处处以之为榜样,皇后及宫中各贵人自然相随。京中命妇们皆言跟着天子行事,总没有错……”
  孙希听得云里雾里,顿感自己在古代,简直是个文盲。
  什么评鉴阐要,什么起居注,听都没听过。
  诗经的关雎倒是背过,但这种用法,没法贯通。
  京中风尚,更是一无所知,祖母听了这小子的话,放她出去长见识,也算与时俱进了!
  孙希自穿越回古代以来,思想还停留在现代,认为背古文是科举贡生们的事,且她听孙府众人言语,也都是大白话,哪有文言?
  她没有立志要成为李清照那样的才女,最大的愿望就是嫁入一个普通的富足之家,做一个衣食丰足的小媳妇。
  现在看来,是她日子过得太平顺。
  孙家骤逢大变,允良整顿家风后,秩序井然。
  兄友弟恭,姐妹和顺,更没有刁奴敢欺她这个主子。
  她懈怠至今,从未发觉,有何不妥。
  但她罔顾了一个事实,伯爵府嫡女,将来论及婚嫁,便是门第再低,也低不到哪去。
  累世官宦,逃不了。
  届时人家全是之乎者也一通,再来个引经据典,她恍若文盲,肯定被大大笑话一场。
  想我莫南前世何等要强,三好学生、复旦大学一等奖学金,哪样落下过?
  到了古代,怎能做差等生?
  万幸如今才五岁,盲羊补牢,为时未晚!
  崔然看孙希脸色,一会儿钦佩,一会儿失落,一会儿又好似斗志昂扬,不免觉得好笑。
  不知这福娃娃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才会出现这等变幻莫测的表情。
  孙希当然不会告诉他,她原本以为自己领先这个时代这么多,过起日子自是如鱼得水。
  但经这家伙一比,立马自惭形秽。
  现代生活里的常识,常言,那是历经千年,诸事提炼,方成大众共识。
  古人尚未教化,怎会随意认同?
  有句成语叫“抑郁而终”,如果在宅斗里天天被堵的说不出一句话,肯定短命。
  孙希心想自己若真的要在这个古代社会活得顺心顺意,就必须打起精神学习古人的规定俗成。
  她走下圆凳,敛衽整裾,郑重其事地福了福,一派天真烂漫:“子期哥哥真是厉害,妹妹真心拜服。”
  说完再拜。
  崔然冷不防她来这么一手,备好的说辞倒不好往下说了,只好讪讪道:“能帮到妹妹,是我的福气。”
  “不知子期哥哥可否告知,女子于内宅行事上,有何书籍可学习借鉴?”孙希真心求教。
  崔然哂笑:“妹妹这话岔了,我堂堂男儿,女儿家事,怎会知晓?”
  孙希也觉自己鲁莽,赶紧岔开话题,“子期哥哥家里除了甲鱼,可还有其他有趣的?”
  “自然有,妹妹去了便知。”崔然添上一句:“我家都是兄弟,妹妹去了,肯定众星拱月。”
  孙希黑眸清澈,盯着崔然,不置可否。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帝京冬夜,寒气逼人。
  申太夫人并孙希一行人到达东京忠勇伯府门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
  崔然等人拜别申太夫人,打道回定国公府。
  早有允善媳妇李氏领着众姨娘丫鬟等在大门口。
  老太太等下了车,便由李氏扶着坐上辇轿。
  一路穿堂过道,至垂花门前缓缓落下。
  众婆子上来打开轿帘,李氏上前扶老太太下轿。
  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正中是园林假山,山下有洞。
  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是正房大院。
  正面六间上房,皆是雕栏画栋,对联匾额,字字贴金。
  众人走进朝晖堂,伯爵府大公子现任忠勇伯孙允善居所。
  老太太快步走到床边,见允善躺在床上,眼睛半闭,脸色透着不正常的白。
  两颊潮红,直喘气,旁边彩环拿着痰盂立在床头,彩霞拿着锦帕在揩拭允善嘴角。
  老太太再也忍不住,大哭道:“善儿啊,你怎么了?”
  林妈妈赶紧领着秦大夫过来为大公子把脉。
  允善虽袭了忠勇伯,但因常年缠绵病榻,未领实职。
  看到母亲,他便想强撑起来,奈何一用力,又咳嗽起来。
  老太太按住他:“你别动了,躺着,让秦大夫好好看看。”
  朝晖堂左厢房。
  老太太坐在暖炕上,大娘子李氏侍立在旁,双眉紧皱,常年的忧虑,让她比同龄妇人更显苍老。
  “老夫人,请恕老夫回天乏术,伯爷,怕是就这几天了。”秦大夫为难道。
  申太夫人虽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话,一下心神俱碎,坐不住往后仰倒。
  众丫鬟妈妈赶紧撑住老太太,扶到炕上躺好。
  孙希爬上炕,握紧老太太的手,哭道:“祖母,你别吓我。”
  老太太缓了口气,拍着炕沿,训斥李氏:“允善病成这样,为什么不早点来信?”
  李氏垂泪:“母亲息怒,您一定要保重自个身体。原本秋日里伯爷吃了二爷寻来的张大夫开的药,已有所好转。太医们来瞧,也都说伯爷熬得过今年冬天,过了开春,继续调理好的话,还能,还能再撑几年。”
  “既如此,为什么又会这样!”老太太垂泪哽咽道。
  李氏斟酌着说辞,继续道:“可不曾想,过了冬至,伯爷突然就没命的咳嗽起来,太医们都说是寒气入体,导致病入膏肓,药石无灵,张大夫也无能为力。所以我才急派孙管家前往江宁,请老太太回来主持大局。媳妇怕您骤闻此信,身体不支,才瞒着……。”
  “寒气入体?你们怎么照顾的?”老太太坐起来,厉声道,“荀妈妈呢,赶紧给我滚过来。”
  李氏赶紧跪下,荀妈妈匍匐着跪到炕边,害怕得浑身发抖。
  众丫鬟妈妈也跟着乌泱泱跪了一地。
  老太太目光凛冽如腊月冻霜。
  荀妈妈声音颤微着:“老奴悉心照顾伯……爷,不敢有丝毫懈……懈怠……怠,冬日房里三个大铜火炉,窗户也是拿纸糊得严严实实,外围还钉着毛……毛毡……皮袄子,就怕漏风,朝晖堂就连门帘子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袄子。”
  “既如此,怎还会寒气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