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回到三国做刘禅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344章 诸葛谨之谋

书籍名:《回到三国做刘禅》    作者:排骨
    《回到三国做刘禅》章节:第344章 诸葛谨之谋,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几度夕阳红。
  「弱者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当然,弱者并非马上就会挨打,这要看强者想不想打你。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
  长江之上,江水滚滚东去,不时有商船匆匆而过。
  抬眼望去,一条特殊的艨艟战船逆流而上。
  船头,矗立着一个身形单薄,年近七旬的老者,他手持符节,须发皆白,脸上带着几分沧桑和惆怅。
  这名老者,正是吴国当前的宛陵侯、豫州牧、大将军诸葛谨。
  现在的吴国,西有即将东进的蜀军虎视眈眈,北有司马懿趁虚兵进九江郡。
  在吴国的扬州,东、南面皆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吴国已经无路可退。
  此刻的刘闪,不用猜也知道诸葛谨来此的目的,他是想给身处夹缝、风雨飘摇的吴国寻得一线生机。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加之诸葛谨是大汉前丞相诸葛亮之兄,刘闪感其才能和忠贞,对其礼遇有加。
  入殿之后,未等酒菜齐备,诸葛谨就拱手说道:“陛下!今,司马懿大军南下,屯大军于合肥,他看起来是谋我吴国江北二郡,实为对蜀不利。外臣恳请陛下明鉴!”
  诸葛谨即是谋略之臣,又是舌辩之士。
  诸葛谨所说的「司马懿的企图」,不论刘闪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被诸葛谨引到「吴、蜀联盟」的话题上。
  刘闪不想被诸葛谨牵着鼻子走,为了断绝诸葛的念想,他不动声色地说道:“大将军,自朕亲政以来,我朝中君臣一心,将「复兴汉室」视为最终的目标,不论司马懿是否南下,这个目标都不会改变。”
  刘闪的话回避了「一统天下」或是「灭吴」的说辞,顾及了诸葛谨身为吴国使臣的的身份,但其野心已经袒露无疑。
  诸葛谨见刘闪并未上当,只得说道:“陛下,现天下三分,魏强而吴蜀弱,魏国一直在筹划着南下伐吴或伐蜀,蜀、吴两国唯有联盟方可图存;近年来,蜀、吴两国不断地陷入摩擦,魏国大军趁虚南下,陛下不可不防!”
  诸葛谨还是回到自己的话题,刘闪索性只顾饮酒,未置可否。
  “陛下,魏国若大举南下,我吴国就算不敌,却可暂时退守江南,依靠长江天堑与其对峙;
  魏国虽夺我九江、庐江二郡,却未伤我吴国之根本。然而,魏国却增加了一条平坦的伐蜀通道!
  正所谓唇亡齿寒,魏军受阻于长江,大军必会转向西边,对陛下来说,这可是后患无穷啊!”
  诸葛谨说的话确实有道理,这也是刘闪最担心的事情。在刘闪看来,设法将司马懿调回洛阳或南阳,这才是上上之策,不过很难实现。
  在刘闪看来,司马懿大军南下,必是觊觎九江、庐江二郡。
  对于蜀军来说,就算抛开已经存在的「魏、吴联盟」不谈,仅从攻城掠地来看,蜀军从吴国手上夺取这二郡比较容易,要从魏国手中夺取这二郡,则会难上加难。
  刘闪正是考虑到「魏、吴」联盟,刘闪已经考虑过魏军会沿长江以北的大道西进。
  与此同时,吴国也有可能沿长江以南西进,再加上吴国神出鬼没的水师,蜀军真是防不胜防。
  对蜀军来说,这是最糟糕的境况,刘闪不得不有所准备。正因为如此,刘闪才紧急调回交趾郡的马忠、霍弋和五万无当飞军,同时在蜀中征兵五万以做后援。
  即使有了这些准备,魏、吴两国将近三十万的联军屯于扬州,蜀军的东进战略受阻不说,一不小心就会伤亡惨重,恐怕几年也难以恢复元气。
  “依大将军之见,我该如何?”刘闪问道。
  至此,刘闪不得不进入诸葛谨设计好的话题中。
  “陛下,蜀、吴两国素来交好,其间多有摩擦,但两国间的联盟仍占主流。今,魏国大举南下,对蜀、吴两国皆有不利。
  外臣以为,两国应该抛弃前嫌,暂且罢兵止战,共同抗击曹魏,方为上上之策!”
  诸葛谨说罢,刘闪始终默不作声。
  刘闪已经做好应对魏军西进的措施,但这毕竟是无奈之举。
  在刘闪看来,如果双方暂时罢兵,吴、魏两国必会围绕着合肥、寿春大打出手,自己坐山观虎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然而,对蜀军来说,「坐山观虎斗」的最终结果,必须是吴军获胜,或是魏、吴两败俱伤,这才符合自己的最终利益。
  刘闪最担心的,反而是吴军战败:若是吴国战败,司马懿必会率军席卷扬州。
  司马懿向吴国「借」九江和庐江二郡,此事刘闪并不知道;
  司马懿已经有了取扬州的阴谋,刘闪也不知道。但是,不论刘闪知道与否,他肯定不能容许司马懿先取扬州!
  这个道理很简单,其实就跟九江、庐江二郡的归属一样:蜀军从吴国手中取扬州,要比从魏国手中取扬州容易得多。
  “想必大将军也知道,盟约不过是一张废纸。就算蜀、吴两国暂且罢兵止战,孙权必然对我有所防备。
  孙权必不敢撤走柴桑、武穴的兵马!以吴国现有的那点军力和国力,如何与司马懿的大军抗衡?”
  “陛下之言,确实不假!”诸葛谨坦然说道:“对吴国来说,西大门的武穴、柴桑绝不能有失,我皇必会以重兵把守。想必陛下已经知道,我国正在征召一支十万人的新军,我很快就能集结十五万大军与司马懿作战。只要蜀、吴暂时休战,我定能击退司马懿!这对蜀、吴两国皆有利。”
  诸葛谨并未提「联盟」二字,他从两国利益出发,只用了「休战」二字,这已经反应出两国势如水火的境况。
  “在朕看来,就算我与吴国暂且罢兵,就算我全军退出江夏,吴国也胜不了司马懿!
  原因很简单:魏国在西面的潼关、武关驻有重兵;
  在南阳郡也驻有重兵,我无法从这两个方向调回司马懿!大将军所言之「共同抗曹」,这很再难实现。”
  “唉!现在的吴国,国力衰弱,早已今非昔比!”诸葛谨长叹口气后说道:“不瞒陛下,这几日,我吴国朝堂一直争论不休,鉴于蜀、吴两国势同水火,魏军又势大,朝中众臣皆向陛下上表,纷纷建议向魏国称臣纳降!唉!大厦将倾,国之将亡,以老臣一己之力,实在难以力挽狂澜……”
  诸葛谨说着,突然掩面涕泣不止,此情此景,见者无不动容。
  此时,刘闪却不为所动,手中的酒碗即没送到嘴边,也没有放下。
  刘闪正在苦思诸葛谨的本意,特别是诸葛谨提到朝中众臣皆在请降,这又是何意?
  直觉告诉刘闪:诸葛谨肯定知道吴、蜀联盟难以修复,他来此意欲何为?绝不是痛哭流涕这么简单!
  “唉……罢了!罢了!”诸葛谨起身向刘闪请辞:“外臣一生致力于蜀、吴两国之联盟,奈何世事变幻无常。今,吴国大势已去,再也无力逐鹿中原,外臣告辞!告辞!”
  一叶孤舟顺江而下。
  建业……
  所有人都在等待诸葛谨出使的结果。
  在孙权和文武众臣期待的目光中,诸葛谨叩拜后自信地说道:启禀陛下,阿斗之意,臣已探明,我可按计而行!”
  “甚好!”孙权欣喜地说道:“我大吴的兴亡,在此一搏!就请陆丞相和大将军依计而行!只要能退魏、蜀两军,朕重重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