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我在明末有套房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138页

书籍名:《我在明末有套房》    作者:tx程志
    《我在明末有套房》章节:第138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全旭大院开始烧上了煤炭,这种用粘土与煤炭混合而成的煤球,成了全旭大院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种煤球炉与后世的煤球炉几乎如出一辙,做饭、烧水,非常方便,最关键的是,随着这种东西出现,反而成了一个盈利点。

        别看这种煤球没有技术难度,随着煤球炉的出现。

        大名府城很多人也前来采购,就是这样简单的煤球炉,成本不到一百钱,卖到三百钱居然供不应求。

        农村的百姓还好说,他们可以捡些柴火或者砍柴,解决生火做饭的问题,然而城中的百姓就只能买柴,这反而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随着煤球炉的出现,这种方便的炉子,迅速成为大名府以及周边的一种紧俏商品,不过仅仅半个月之后,仿制品就开始出现。

        好在全氏的煤球炉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销量也在节节上升,有大名府、也有开州甚至东昌府、广平府的商贩前来进货。

        经过周宏儒的计算,仅仅煤球炉这一种商品,每天可以为全旭带来将近一百两银子的进账。

        一百两银子全旭虽然没有看到眼里,不过这却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要知道需要卖出去三百多个炉子才能赚钱一百两银子。

        至于煤球,这种东西的利润更高。

        一颗煤球,需要用一斤多煤灰,一文钱的煤炭可以制作成三颗煤球。

        至于其他成本,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全旭给工人的费用就是三顿干饭,约合每人三斤多米,可是他们每名工人一天至少可以做六七千颗煤球。

        煤球虽然不值钱,可架不住数量多啊,尽管多次增加人手,一天可以生产煤球五十万颗,依旧供不应求,五十万颗煤球,就是五十万文,约合五百两银子,利润就是三百多两。

        一天三百多两,那么一年下来就是上万两银子。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个煤球场也被全旭独立了出来,直接建造在夹沟河河畔,划出四五百亩的空地,用来晾晒煤球。

        以牛结实的儿子牛欢喜当煤球厂厂长。

        通过女人坊的口碑发酵,女人坊的营业额在节节攀升,事实上,虽然女人坊只是在大名府府城里,就连远在京城的贵妇也前来消费。

        她们不仅仅是前来采购奢侈品,最多的则是为了享受SPA,享受美容护理。

        进入二月底,女人坊的会员存款正式突破百万两。

        全旭刚刚开始想着拿着明代的古银,放在后世贩卖,然而购买工业白银,铸造银币花出去,结果呢,随着全旭拿出来的银锭越来越多,苏彤提醒全旭,他已经进入有关部门的视线,有人开始调查全旭。

        全旭吓得只好取消了这个打算,他将女人坊的存款,抛出火耗,铸造成银币,虽然只是加入了百分之五的锡,但是由于采取的镀膜工艺,全旭的银币不仅成色靓丽,而且图案美观,更重要的是,份量足。

        无论再精确的称,两枚银币之间的差距不到一厘(05克)

        全旭铸造的锤子银币却非常受欢迎,使用方便,一枚就是一两,二两就是两枚,一目了然。

        不像那些乌黑的碎银子,用的时候还要称。

        不过,没有人称全旭的银币为银币,人们总是习惯的称呼为全氏银饼。

        这是全旭最无奈的事情,银行没有正式开业,但是,经过女人坊流出去的银币就多达三十余万枚。

        当然,由于女人坊的会员存款的流通,全旭成功利用这些银子,进行铸造,累计铸造两百万枚。

        经过陈应的反复磋商,二月底,全旭买下预订的十三万余亩土地。

        进入崇祯二年的三月,大名府本地的农民,离开了建筑工地,返回家中开始准备春耕,城堡的工程进度一下子慢了下来。

        全旭似乎没有把春耕的事情放在心上,他带着三娘、二娘、乘坐着他的马车,袁世卿乘坐着一辆普通马车,其他几辆大车上放着柴米油盐,数十名家丁跟随。

        名义上,全旭是在巡视自己的田地,事实上,他就是在春游。

        由于去年冬天的雪很大,此时的田地还不算干旱,小草吐出嫩芽,春风拂面,颇为舒适。

        与全旭的心情愉悦不同,袁世卿可是愁眉不展,他是真愁。

        “东家,咱们什么时候开始耕地!”

        “不急。”

        可是作为外院管事,袁世卿却不能不急,他前往开州、广平府、甚至东昌府去打听,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卖牛。

        没有牛,全旭的十五万余亩地,拿什么耕种?

        十五万亩有多大?差不多相当于一百多平方公里。

        当然,全旭的田地并全是在大名县境内,大名县境内的有七万余亩,而在开州一部分、彰德府临漳县也有一部分。

        临漳县的南岗,这是全旭位于大名县最远的一块地。

        全旭站在周围,仔细观察着这里的土地,地界碑已经换了,现在换了全旭的名字。

        周围佃户可怜巴巴的望着全旭,他们没有土地,也担心全旭不给他们土地种。

        “东家,再不耕地,时间就来不及了!”

        袁世卿急上嘴上都起了水泡。

        “不用着急,你现在通知,原来的佃户,让他们过来开会!”

        除了全旭大院周围二三十里没有村落之外,高岗这里反而有大大小小的十几个村落。

        袁世卿听到这话,他还以为全旭是分配人手,准备开工。

        袁世卿的脚上仿佛像长了弹簧一样,非常开心的去通知这些佃户。

        众家丁则开始南岗的高地上,搭建了一座座帐篷,又从随行的马车上卸下来柴米油盐。

        附近的村落叫高家庄,面积不大,总共才二百余人。袁世卿通知高家庄的青壮,这些青壮分头通知周围的村落。

        这些村落有远有近,有大有小,足足两个多时辰,这十几个村落,三千余人这才抵达现场。

        全旭吃过午饭,已经睡了一觉。

        此时,等到所有人到齐了。

        全旭伸伸懒腰,拿着喇叭望着众人道:“我姓全,是你们的新东家,现在吩咐你们几件事。”

        全旭刚刚开口,把这群没有见识的百姓吓了一大跳。

        全旭的声音仿佛像炸雷一般响起,他们人数虽然多,却能清楚的听到全旭的话。

        众人不明白这是大喇叭,对于这位新东家敬畏起来。

        “你们想不想种我的地?”

        有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颤颤巍巍的道:“不知东家要收几斗租子?”

        “我不准备把地租给你们种!”

        听到这话,众人神色变得煞白。

        不给他们租地种,这让他们怎么活啊。

        “扑通,扑通。”

        全旭面前跪了一地人。

        “求求东家发发慈悲,给条活路吧!

  第一零八章家丁兵第二次扩张(三更求订阅)

        第一零八章家丁兵第二次扩张

        “求求东家,给俺们一条活路吧!”

        众人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

        众人哀嚎连天,不少人眼泪鼻涕横流,让人看着心酸,闻着落泪。

        全旭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他不想继续采取明朝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

        明朝的这种落后模式,直接束缚了太多的农民。

        而农民偏偏是最可怜的,最穷的一群人。

        对于明朝的改革,要从根子上改革,就是直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美国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只有不到四百万人口,却拥有高达二十八亿亩耕地,土地相对集中,农产品的价格就可以降下来。

        很多人会认为,美国经济如此发达,生活成本肯定非常高,就像北上广深,收入虽然高,生活成本也是全国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