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爱在官场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爱在官场

第44章

书籍名:《爱在官场》    作者:光州王小毛
    《爱在官场》章节:第4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最新网址:wurexs
                                    由于这些公子哥们到了异国他乡寂寞空虚,正愁找不到玩伴,于是这个组织便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来尝鲜因与蓝知州过从甚密,虽非衙内身份亦得以进入其中,不足为奇。

            如今,来尝鲜在米国逍遥法外,日子过得滋润无比。他还说道:“王大人,人无千日好,花有几时红?依我之见,你再当几年官,还是见好就收,带上积蓄到这里来一同享乐,岂不快哉?”

            我笑笑不置可否。毕竟当官的好处太多,尤其像我这般费尽心机才荣登州判的位子,岂可轻言放弃?来尝鲜问起我的行程安排,我说观光非我所欲,可以让蓝衙内带着其他人去,我只想了解一下洋衙门的情况,来尝鲜笑我三句话不离本行,他想了想,说赶巧有个朋友是富州的州判,姓马,由官府出资在这里进行中长期的岗位培训学习,现如今正在甲州州衙门见习,可以请他作为向导。我想起前些日子《光州日报》详细报道了此事,还说受到朝廷的高度关注及重视,选派州衙门中高层官员到外国培训,是官员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按事先的约定,次日考察团的其他人由蓝衙内带去饱览异国的大好风光,我则与来尝鲜驱马车前往甲州州衙门,马州判已然用飞鸽联系好,正在那里恭候我们的大驾光临。

            对于米国,我虽则知之不多,但打小就从国学馆的书本里得知那里的“腐朽”、“堕落”、“日薄西山”、“奄奄一息”……诸如此类,及至成人后,便从各种途径听说米国是个经济强国,十分发达。

            眼下行驶在米国的城市里,所见所闻却与我的期望大相庭径。本以为按大元帝国蓬勃发展的房地产盛况来推断,米国也必然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还有千万间拔地而起的广厦。谁知观察一阵不免感到失望,这里并没有多少崭新的房屋,房产开发更是不值一提。大元朝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宽马路,大广场,在这里也是凤毛麟角,莫非米国人居然不懂得拆迁改造?真是笨到家了。

            

            正文  第十九回  飘洋过海我之见(3)

            来尝鲜却道:“洋人其实并不比咱笨,不是他们不懂这些名堂。一则米国人衡量马路与广场的唯一标准就是‘实用’二字,而非指望靠这些项目挣钱、充门面或者显示政绩;二则修路修广场要花纳税人的钱,就要州议会拍板通过这笔预算,而议会又完全听从民众的意见,这样即便某个高层官员拍脑袋决定将城市旧貌换新颜,却对于资金短缺也无计可施;三则这里的地产一旦购买便属私人财产,官府也不能随意征用,上回本州要建一座大型市场,可是规划用地上的一个洋老头住户,愣是不肯答应官府巨资收购他的房产,按咱大元朝的规矩,此举无异于螳臂当车,但在这里,却是官府不得不放弃规划另谋出路。”

            我听着觉得新鲜。如此说来,官府一难以动地,二难以动钱,那这官未免当得太过郁闷了。还是咱大元朝的官当得舒坦,花钱、用地何曾要哪个许可允诺,一纸公文,该花的银子得花,不该花的也得花;该用的地得用,不该用的地照样用。反正银子是府库中提取的,大笔一挥立马兑现;土地是国有资源,官府叫你三更搬,不敢延迟到五更,区区一个草民,胳膊还能拧过大腿不成?

            我又注意到一个细节:马路上很少有“缝缝补补”的痕迹,一路上也没见到大元朝随处可见的在路面上“打补丁”之现象。问起来尝鲜为何这里没看见路面施工,答曰:这里的每一条路施工之前都经过市政厅或州衙门多个部门的严格审核认证,所有管线、管道、管路、管口、管位……都一步到位,预设预埋完毕方才铺设路面。我想,到过大元朝的米国人一定会嘲笑那里的路面每日都惨遭凌辱,体无完肤,其实,大元朝的官员是大智若愚,若是一次全部弄好,找什么借口申请工程款?要知道挖路的那铲子一下去,跟挖煤挖矿没啥区别!

            路过一条街,我见街上甚多黑头发黄皮肤之人,便问来尝鲜这是何处?他说此处叫唐人街,许多大元朝的子民在此出没,只不过他们如今都入了米国国籍。他还说你看那些驾着豪华马车,住着深宅大院,满身珠光宝气,出手阔绰异常的元朝人,有不少是弃官外逃到这里的原元朝官员,更多的是与他一般无二,在国内借助官员之权势捞足不义之财,便来这里潇潇洒洒过余生。

            说到马车,在大元朝的官员看来,马车的牌子及大小关乎城市的地位与形象。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有些州衙门不惜出资支持本地的“马的”更新换代,更有甚者,还让高档的“裸奔”马车屈尊成为“马的”。不提其他州,单是光州城内,大“裸奔”、大“宝驴”、大“悍牛”……比比皆是,大“宝石界”、大“马拉驴”、大“劳死累死”也不稀奇,一律骏马奔腾,马力强劲,马车车身也大过其他中低等马车不少。

            本以为米国如此强大发达,这些大型马车自然遍地都是,不料所见却多是小马车,跟光州城里的马车一比都成了“小字辈”。

            看来,泱泱大元国虽只是发展中国家,却瘦死的骆驼强似马,纵然强盛如米国,一看马车便知差我大元帝国远矣!

            在与来尝鲜的谈笑风生中,不觉来到了州衙门。下车一看,有没有搞错?这……这也叫州衙门?太寒碜了,整个一座古旧危房+违章建筑!说好听点像是大元朝的民房,说难听点比我光州衙门大院里的茅房还差那么一大截!

            看过洋衙门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才叫“穷得揭不开锅”,百多年的建筑用到现在……米国人真是又穷又寒酸!咱荷花镇的镇衙门,也比它强上不知多少倍!这更证明了我刚刚冒出的念头——米国有啥了不起?不过如此而已!

            想想咱大元朝,与米国可是天壤之别。虽则多数民众穷得买不起房,可是各处的州衙门、县衙门,花起纳税人的钱何等爽快,那叫一个气势磅礴,豪华气派,环境优美,视野开阔!一句话,无限风光在衙门,方显我朝精气神!

            马州判看见来尝鲜的马车,迎上前来。彼此相互介绍认识之后,少不得几句寒暄。我见州衙门人来人往好似过江之鲫,问道:“看情形州衙门的官吏不在少数,这座老房子怎能容纳如许多的人员?”

            “王大人此言差矣!整个州衙门不过几百名官吏。这些来往的都是前来办事或者慕名参观之人。”

            什么?州衙门就几百名官吏?如何能管理偌大一个州?要知道大元朝一个县编制内的官吏就是这个数字的几倍!

            还有这是衙门不是菜市场,怎能允许民众自由出入?看看大门口并无半个岗哨,我心说万一有恶徒混进去伤害官员那可如何是好?这米国也未免对官员的安危太漠不关心了!

            相形之下还是咱大元帝国的州衙门好,官满为患,缺什么都不缺人——人多真是力量大,何惧事情乱如麻?一个萝卜一个坑,清闲自在乐哈哈。

            同时咱们的衙门还比较有安全感,门口全副披挂的公差,寻常草民望而生畏,勉强鼓起勇气往里走的,也是有事才登三宝殿。然而且慢,门房会拦住你的去路,先是查验你的大元身份证,还要查验你的腰牌,然后审犯人一般盘问半晌,以判断是否放行,若是闲杂人等,一律拒之门外。真不知是防盗贼还是防百姓。

            马州判见我满脸诧异,笑道:“也难怪王大人不信,我初来乍到时,听说有路人居然进州衙门的茅房解手,亦是大惑不解。州衙门向来‘只许州官大便,不许百姓小解’,怎可容忍外人到此撒野?我还建议为了官吏的方便,应该禁止民众随意出入州衙门。你猜州长怎么说?他说州衙门的工作就是为民众服务,服务就是要方便民众。这些洋官员,全然不懂为官之道,真是无可救药!”

            及至进了州衙门内部,里面的陈设更是简单,与大元朝衙门至少还有五十年的差距。问及马州判的办公房在哪里,他苦笑一声:“就这么点地方,哪还有多余的空间设办公房?除了少数的高层官员,其余人的位子都在几个大办公厅里。”

            如果说只是外面旧点也就算了,里面破点也就罢了,堂堂一个大元朝州判来此实习,居然连独立的办公房都没有,是可忍孰不可忍?我¥%※◎#%※#¥!

            

            正文  第十九回  飘洋过海我之见(4)

            也亏得马州判受得住这份苦,须知大元朝似他这般职位,办公房都是参照九星级酒店设计,铺金缀玉,无比奢华,方圆不少于10丈,官员们在里面办公,方能充分体现他的高级/高贵/高雅/高尚。

            在接待房里落座后,马州判端来三杯西洋的饮品“咖啡”。喝着这难咽的洋玩意儿,马州判乘兴与我们聊起到米国甲州衙门实习后,所发现的洋官员与我朝官员之间的差异,大家可谓感慨万千。

            首先是“有效期”不同——

            洋官员分两种,一是技术型官员.,算是衙门的雇员,做自己专长的工作;另一种是民选的官员,包括国家/州/县三级的议员、县长、州长、酋长(洋人的叫法),他们来自三教九流,当官之前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登上官位后都有一定任期,任期一到若是选民不满,立即可以赶他出局。这些人退位之后与平民一般无二,必须自谋出路,多数还得重操旧业再作冯妇;大元朝官员如若没有中风卧床、暴毙身亡、事发东窗等天灾人祸,便会端着铁饭碗一劳永逸,终其一生都是官家之人,做一辈子的官,退位之后外人把他们奉若神明,呼为“老官部”,由官府全资供养,享受寻常人无法企及的种种好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urexs。手机版阅读网址:m.wur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