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第137章

书籍名:《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杜晓勤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章节:第13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这一特点与诗人才思敏捷密切相关。而才思之敏捷又与经常饮酒、作诗时充满沉醉状态的灵感有关。意象跳跃的特点又是由于诗人用世之志和倔强性格与现实发生急剧冲突,创作时非常激动,思绪飞跃所造成的;也是由于诗人本身的精神状态经常处于非常矛盾的状态中,故而感情瞬息万变所致。文章认为李白诗歌这种意象的跳跃性,使其诗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感染力,而且在任意挥洒之中又保持着意境完整,注意到丰富含蓄,因此,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李浩文通过对李白文集的统计,发现李白诗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并非大鹏,而是凤鸟。该认为李白诗中所出现的神话传说中虚构的鸟类意象多带有典故本身所具有的原型性特点,同时又积淀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李白诗充满神奇瑰丽的色彩。文章还认为,李诗在禽鸟的意象构成上,具有对比性,即将含有不同象征意义,甚至相反意义的鸟类意象放到一块进行描述,产生映衬对照的作用,使善与恶、正与邪、喜悦与厌恶、欢乐与悲怆,在强烈的反差情境中更加鲜明突出。张天健文则认为,李白一是将月亮作为最美的物象,一是作为最亲近的物象。李白用月亮组象,寄托他酷爱自由、追求解放、同情不幸、鄙弃尘俗、叛逆不羁的思想性格

            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对李白诗境进行探讨的文章则有金性尧的《李白的梦境·仙境和诗境》、杨铁原的《李白的审美敏感阈及其艺术表现》、袁行霈的《李白的宇宙境界》、许总的《论李白自我中心意识及其诗境表现特征》、陆惠解、陈尚铭《李白诗歌与灵感思维》等。其中金性尧文从文艺心理和大脑功能的角度探索了李白诗歌的梦境、仙境和诗境的关系,认为对于李白诗歌中的一些复杂的矛盾现象,都应该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他的心理、意志、情欲、智力方面去考察探索,笼统地用"精神面貌"之类的话表述是不够的。杨铁原文认为李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敏感阈,他豪放无拘的个性和躁动不安的心态,使他对那些呈现激烈运动和冲突状态的事物有特殊的兴趣,并在审美观赏和艺术创造中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高度的亢奋、紧张、不假思索,惟求一泻为快的创作情绪。袁行霈文则指出,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他往往是从大处把握对象,得其神气略其形色,得到大气象;其次,李白处理人事的态度往往是极其洒脱的,对其所爱的人有火一般热烈的感情;第三,最重要的是李白既然感到自己与宇宙等量,遂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文章还指出,李白诗歌的宇宙境界的形成,跟诗中运用的意象有很大的关系,李白常常用自然意象特别是宏伟的自然意象,还常常把两个宏伟的自然意象重叠起来,造成更加宏伟的效果。另外,李白宇宙境界的形成还和他所使用的语言风格有很大的关系,李白的诗歌语言是大容量的,能容纳宏伟的带有强烈色彩和力度的感情;李白诗歌语言里沉淀着战国时代纵横家的热情与气质,还沉淀着道家和方士的气质和言辞,有一些仙气,所以李白诗里多的是出人意表的大言,冯虚凌空的神仙,虚无缥缈的仙境。许总文认为,自我中心意识的空前强化,构成了李白文学创造力的心理基础与内在动因。李白诗歌创作既以自我意识为中心而展开,又充满天国仙界的神秘氛围,更采取"援笔三叫,文不加点"的情感爆发式表达方式,因此,在其创作出空前宏大的艺术境界的同时,还表现出一种神奇之气的通体充盈。

            从创作手法、表现艺术等方面分析李白诗歌艺术的成果则主要有:房日晰的《论李白诗歌中感情表现特色》、胡遂的《道教与李白诗歌的想象艺术》、朱易安的《庄周梦蝴蝶――李白诗歌用事小议》、张瑞君的《浅论李白诗歌的时空描写艺术》、陈尚铭的《试说李白诗中的意识流》、〖日〗松浦友久的《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等。其中房日晰文认为,李白诗的特点在于"以情纬文"。他的感情抒发,有时如山洪爆发,直泻而下;有时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前者大多是长篇,感情冲动,情绪激昂,以致表现出若断若续、意接词不接的现象,因而主观色彩很浓,自我形象非常鲜明。后者则大多是短小的抒情诗,一气呵成,诗人将其主观感情巧妙地隐藏在诗意浓郁的画面背后,诗的情调谐和,诗味深厚隽永。胡遂文从道教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李白诗歌中的想象艺术,认为李白诗歌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李白诗歌的超人境界,奇幻境界以及情化自然的境界三个方面,它不仅可使李白诗歌特别是山水之作返璞归真,而且还使李白及其诗歌热爱自然的审美神韵得到充分表现。朱易安文通过对李诗中一些用典之作的具体分析,发现李白用事比其他唐人更具有"天成"的特点,比别人更多地反映出作者的潜在意识;他的比喻和寓意的对象往往即是自我,历史人物在李白的作品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被纠集到一起,通过互相映衬和补充,按李白的价值观,塑造出一个理想的、完美的人生世界;隶事中人物形象的替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白在出与隐问题上的矛盾和忧虑,因此,他找不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来展示他的模式,而只能组合。张瑞君文则指出,李白时空描写艺术是极其丰富的,诗人不仅可以将过去、现在、将来的空间境界互相沟通,可以将天各一方的空间境界同时展示。而李白连接这些互不相关的时间、空间境界的艺术手段有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空间境界所表达的内在意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内在体验等多种。这就是李白诗歌为什么气势宏伟,包蕴深厚,境界广阔的重要原因。陈尚铭文则从广义的意识流的角度探讨了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一,连喻式诗意识流,跳喻式诗意识流,变喻式诗意识流,突喻式诗意识流,文章还对《远离别》等诗的意识流结构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图解。松浦友久的著作主要从"题材及其心象构造"角度来论述李白诗歌的素材与主题,从"样式及其艺术表现功能"角度来论述李白诗歌诗型与风格问题。作者在分析李白诗歌的感觉基调时指出,李白诗歌之所以被人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精神和色彩",直接原因就是"李白诗歌语汇本身就有很高的光明度";在探讨李白诗歌主要题材及其心象构造时,作者指出,行旅、离别、饮酒、月光等,"构成了极其独特或相当独特的李白世界","这些题材内所具有的某种共通的因素或特征,同李白诗歌整体所体现的李白创作风格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四、李白诗歌分题材研究

            李白诗歌表现的题材丰富多样,学界从题材角度对李白诗歌进行探讨的成果也较多,而对山水、游仙及爱情、妇女题材的关注尤甚。

            山水诗、游仙诗  就单篇论文而言,本世纪研究李白山水诗、游仙诗的成果主要有:裴斐的《谈李白的游仙诗》、韩式朋的《李白山水诗的写意特征》、乔象钟的《论李白的山水诗》、张家琪的《应怎样评价李白的山水诗――兼与王运熙同志商榷》、王许林的《阳春招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论李白山水诗的宇宙意识》、王定璋的《李白山水诗文的个性特征及其时代意义》、韩经太的《善游皆圣仙――李白山水仙游诗的兴象特征与文化底蕴》等。

            其中裴斐文认为,李白入宫以前所写的游仙诗,基本上属于《文选》注家李善所谓"正格"游仙诗,其后期的游仙诗有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诗人把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愤懑心情带进了作品,使作品具有反抗现实的意义,从而在艺术上也出现了气势奔放的诗风;其次是可以从中看出诗人自己的鲜明形象;再次是他笔下的神仙大多富有人情味。韩式朋文从李白山水诗与中国写意画的关系考察了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独创性,认为李白的山水诗有四个写意特征:"以神托形,以小观大";"景淡情浓,物我相契";"重实求虚,虚实结合";"山水写意,诗画相通",且认为对宋以后中国山水画和山水诗有较大影响。王许林文指出,李白的山水诗包含着一个人们长期忽略了的美学意蕴――宇宙意识的觉醒和探求,而李白的山水宇宙意识又呈现四种表现形态:探索型、创造型、伤感型、空灵型。王定璋文认为,李白的山水田园之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豪放浪漫的个性基调和夸张写意的艺术手法;其二,变化多样的艺术风貌与气势恢宏的独特意境;其三,模山范水之作与诗人建功立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表现形式。这三个特点就是为什么李白笔下的山川景物浸透了他的个性色彩和主体意识,为什么他那大鹏般的志趣总要曲折隐微地折射于其作品之中的原因之所在。王兆鹏等文则指出,李白当李白的美好理想在现实冲突中碰成碎片时,一方面构成了"我欲因之壮心魄"的伟岸精神和"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山水豪情;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他对人的命运和出路的反省,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沉思,而这种反省和沉思往往是借助对自然景象的叩问来实现。韩经太文探讨了李白一生豪游山水的文化驱动力,认为以大为美而又迷狂于幻想的真实,循着生之快乐的方向运筹神思而又追求于一时尽兴的淋漓痛快,秉持着豪雄侠士的奇险心理而又沉溺于美色的温香暖玉,这诸多层面的驱动因素,辐凑于道教氛围作用下的仙游意念和自然山水呈示中的赏心悦目,便构成了李白那独特的山水仙游诗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