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第22章

书籍名:《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杜晓勤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章节:第2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辨体篇》主要对唐诗的各种体式及其流衍变化进行美学上的考察和辨析,揭示了多样化的诗歌体式所产生的多样化的美学原则和美学功能。著者还根据唐诗学的进程,大致划分了五个时期:一,唐五代――酝酿期;二,宋金元――形成期;三,明代――发展期;四,清及民初――总结期;五,"五四"以后――创新期。

            在这本书出版以后,陈伯海和朱易安一起,继续对唐诗学的建立作更细致的工作。他先后与朱易安合编了《唐诗书录》,主编《唐诗评论类编》、《唐诗汇评》。其中《类编》以"总论"、"外部关系论"、"流变论"、"各体论"、"题材作法论"、"流派并称论"、"作家论"、"典籍论"诸目编列历代评论,可以说是一部综合性的古代唐诗研究资料集成。《汇评》则是一部以诗系评的大型选集,收诗人498家,诗作5127首,外加附录。该书采辑的评论非常丰富,每位诗人有汇评,每首诗有汇评,一组诗后还有总评。李白、杜甫一类的名家自不必说,就是一些中小作家,也尽可能搜集到了一些优秀篇章的评论资料,书后还附录了《唐诗评论辑要》,实际上是《唐诗评论类编》的普及版。

            朱易安除了和陈伯海合著了一些唐诗学著作,还独立发表了《略论唐诗学发展史的体系的建构》一文。该文探讨了唐诗学的存在基础、形成及其意义、研究体系和建构、与社会文化背景之关系、唐诗学与诗学方法等理论问题,对唐诗学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另外,黄炳辉近年来也颇致力于唐诗学的建立,他除了发表了一系列阐述他对唐诗学理解的文章,如《唐诗创作论》、《唐诗学历史回顾和走向预测》等,还出版了一部《唐诗学史述论》。他在《唐诗学历史的回顾和走向预测》一文中探讨了唐诗学史之史学性质、诗学性质,对唐诗学的发展走向进行了预测,提出要建立文化唐诗学。                                                              

        第三章  初唐文学研究      

            初唐文学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整个唐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间诗坛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初唐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和发展,文风纤弱、绮靡,因而在本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初唐文学的研究不够重视。这突出表现在:对初唐作家尤其是一些在当时影响极大后来名声浸寖微的作家的生平、仕历以及作品的系年很少有人考证;对当时文坛的创作主体--宫廷文人的研究有简单化的倾向;对初唐文学史的研究也多习惯抓住一两条线索进行论述,未能深刻揭示出其固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然而,纵观这一百年的初唐文学研究,还是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尤其是本世纪最后二十年中,由于人们研究观念的改变,研究方法的改进,无论是史的研究还是作家作品研究,都有实质性的突破,还出现了一些很有开拓意识的论文和专著,使得初唐文学研究成为世纪末唐代文学研究中一个热点。                                                              

        第一节    初唐诗歌综合研究      

            一、本世纪前四十年

            在本世纪前四十年,对初唐诗歌进行综合研究的专题论文一篇也没有,相关的论述散见于一些文学史、断代史和诗歌史中。

            文学史和诗歌史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对初唐文学的论述虽简约然颇精到,此书第四编"近古文学史"分三章阐述初唐文学的发展进程,第一章"唐初文学与隋文学之余波",着重论由陈隋入唐的诗人,谓其皆"名振于前代,骋翰于新朝";在论"太宗之文翰及十八学士"时,说"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启之",对唐太宗的文学史地位加以肯定。但是,就唐初文学风尚而言,唐太宗亦有因袭前代遗风、张扬宫体之责任:"盖太宗虽好文学,仍慕绮丽之风。上有所好,下必有甚。当时唯魏徵《述怀》,犹有古意,而他篇什罕传。其余如谢偃之诗赋,长孙无忌之《新曲》,李义府之《堂堂词》,并是宫体之遗。上官以后,遂为沈宋,其流益靡,虽有马周之章疏,颜岑之笔札,然犹未能蘧进于古也。"第二章"上官体与四杰",先论上官仪、上官婉儿祖孙对律体形成之贡献:"自梁陈以还,诗已进于律体,作者竞拘声病,沈约之后,继以徐庾。唐兴则太宗好宫体。上官仪出,益为绮错,更立六对之法。逮夫沈宋,又加精切,虽属词浮靡,然美丽可观。婉儿承其祖武,与诸学士争为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相慕,遂为风俗。故律体之成,上官祖孙之力尤多矣。"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将初唐四杰也归入"上官体"一派,他认为初唐四杰"承江左之风流,会六朝之华采,虽亦属辞绮错,而视上官体尤波澜深大,足以代表初唐之体格者也。"第三章"武后及景龙时文学"极赞武后时文学之盛:"唐兴文雅之盛,尤在则天以来。虽当时则天诗笔,多崔融元万顷等代作,而内有上官之流,染翰流丽,天下风闻,苏李沈宋,接声并骛。文士之多,当推此时。"谓武后朝文学之历史地位云:"盖武后在高宗时,已奖进文学,始则以北门学士诸人,纂集群书;革命以后,又有《三教珠英》之集,引拔尤众,一时文士,如苏李沈宋之闳丽,陈子昂卢藏用之古文,富嘉谟吴少微之经术,刘子玄之史学,以及张说之词笔,徐坚之博洽,并腾誉文囿,上总初唐之丽则,下启开元之极盛。有唐一代,律诗与古文之体,最越前世,皆发于武后时,可谓异矣。"

            胡小石的《中国文学史讲稿》则从"齐梁派"和"复古派"的变迁论初唐文学,其论"齐梁派"时说,"唐自开国以后,本袭江左余风,又加以上官仪之推波助澜,时尚较前尤为绮丽,他的孙女婉儿后来在武周时也掌握文学的权衡。她的作品及对于文学的见解,却是承袭她的祖父而来的,当时一般人的风气,当然可以想见了。"和上述谢著一样,本书也将初唐四杰与上官仪、沈宋等人划为一派──"齐梁派",并谓"这四位不消说是齐、梁派中的健将,不惟作诗负盛名,即骈文亦华赡可观。他们大半是学庾子山的。他们的才调纵横,气象亦甚阔大,虽多为后来复古派所讥评,但大诗人杜甫等对于他们也有相当之敬意。"本书对齐梁派的总评价是他们"其实与六朝不同之处有最显著的几点,就是较之从前词句更加长密,律调更加谨严,而文气亦更加壮盛。"其论"复古派",亦多新意,他认为,唐初"最早对于六朝艳体生反动的,要算虞世南,他劝太宗不可作宫体诗,但他的话在当时毫未生效力,即他自己做的诗,也不脱齐、梁圈套。"又说姚思廉"是一位初唐时散文中复古派的代表","作诗与当时潮流反抗的,最初有王绩",然而他们"虽有心复古,但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对于当时并未发生什么影响。最先把复古的旗帜张展起来的,还要让到武周时的陈子昂"。

            与当时大多数文学史不一样,胡适的《白话文学史》着重论述了初唐的白话文学,他认为,"向来讲初唐(约六二○───七○○)文学的人,只晓得十八学士,上官体,初唐四杰等等。我近年研究这时代的文学作品,深信这个时期是一个白话诗的时期。"  具体说来,唐初的白话诗,"似乎是从嘲讽和说理的两条路上来的居多。嘲戏之作流为诗人自适之歌或讽刺社会之诗,那就也和说理和传教的一路接近了。唐初的白话诗人之中,王梵志与寒山拾得都是从打油诗出来的;王绩的诗似是从陶潜出来的,也富有嘲讽的意味。"本书还认为,初唐四杰虽然"都是骈俪文的大家","但就现存的诗看来,其中也颇有白话化的倾向。短诗如王勃的绝句,长诗如卢照邻的歌行,都有白话诗的趋势。"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对初唐诗歌的概述亦不无己见,他把初唐文学分成"唐初文学"和"律诗的起来"两部分,认为,"所谓初唐的诗坛,相当于李渊及其后的三主的时代,即自武德元年到弘道元年的六十余年(618──683)之间。开始于陈、隋遗老的遗响,终止于王、杨、卢、骆的鹰扬。这其间颇有些可述的。",书中特别指出,"许多人都以为初唐时代是改革六朝文风的开始,却不知道六朝风尚,到了初唐却更变本加厉。在唐代的初期的近一百五十年间,无论在诗与散文上都是这样。""在嗣圣之前,是初唐四杰的时代。他们禀承了齐、梁的遗风,更加以扩大与发展。在五言诗方面,引进了趋于"律体"的格调,在七言诗方面也给她以极可能的发展的希望。在嗣圣到安史之乱的七十几年间,便是律诗的成立的时代了。""这七十余年的时代,又可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律诗的成立时代,也可以名之为沈、宋时代。"在论述'沈宋时代'时本书除了对沈宋等人于律体的成立之贡献作了较为深细的论述,亦述及沈宋同时代的诸诗人:苏味道、李峤、杜审言、崔融、崔湜、崔液、上官婉儿、乔知之、、刘希夷、陈子昂等人,并旁及唐初的散文(着重强调了唐初若干部史籍的编纂和佛经的翻译)。

            李维的《诗史》是本世纪出版的比较早的诗歌史,该书卷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初唐诗体与沈宋",可见其对初唐新体诗派的重视,唯所论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