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第40章

书籍名:《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作者:张秀平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章节:第4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他父亲旧稿基础上,他几经删改、增补,于贞观十年(636年)修成了50卷的

        《齐书》(后人为与《南齐书》区别,改称《北齐书》)。

        《北齐书》的撰修,吸收了前人修史的成果,北齐历史的撰修,从高齐政权到隋朝,

        一直未曾中断,修成了多部起居注、实录和国史。此外记录北齐历史的专著还有李德林

        《齐书》24卷,王劭《齐志》20卷,复为《齐书》100卷,崔子发《齐纪》30卷,杜台

        卿《齐纪》和姚最《北齐纪》20卷等。

        这些史书经李百药别择去取,充实了《北齐书》的内容。

        《北齐书》贯彻了以史为鉴的宗旨。李百药自身经历过朝代更迭之时的盛衰变化,

        对于总结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是很有一些看法的。他在书中集中揭露了以高洋为代表的

        北齐统治者的淫逸残暴,总结了北齐灭亡的教训。如文宣帝高洋是开国之君,建国之初,

        还留心政务,注意兴利除弊以安定天下。过了六七年之后,他原形毕露,肆行淫暴。他

        征集妇女在宫中与从官yin  luan,观之以取乐,又昼夜酗酒,酒后则以杀人为戏。为了满足

        奢欲,他不惜劳扰民众,使百役繁兴,民不聊生。对于臣下他肆行杀戮,结果把自己弄

        成了孤家寡人,把天下搅得不得安宁。高洋以后的政治状况也是“政塞道丧”、“主暗

        时艰”,结果等待高齐政权的就只能是败亡的命运了。《北齐书》详记了当时阶级斗争

        的情况,也有很突出的借鉴意味。在原书17卷中记载了杜洛周、葛荣、韩木兰、柴览、

        卢仲延、田龙、潘集、李延孙、张俭、路绍遵、刘盘陀、杜灵椿、陈暄、郑子饶等数次

        各族人民起义的事实。这些记载虽稍简略,却是研究东魏、北齐时期有关农民起义的重

        要史料。这些史料在《北史》中多被删除,更可见其价值的珍贵。

        书中关于思想文化方面的记载也是丰富的。在科学技术方面,书中记载了信都芳和

        綦母怀文的事迹。从《北齐书》的记载中我们了解到:信都芳是个发明家,他明习算学,

        为发明之事常常废寝忘食。他著有《器准图》3卷,书中把古来浑天、地动、欹器、漏

        刻等发明汇编在一起,配上图样及文字说明,是一部可贵的古代科学发明史专著。綦母

        怀文是灌钢技术的发明者。他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发明了用生铁灌注熟铁之中的灌钢

        冶炼法,用这种材料制造的刀,能砍透三十层铠甲。通过《北齐书》,我们知道灌钢技

        术的发明在我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比欧洲的炼钢法要早上1000多年。在学术思想方面,

        书中记载了佛、道二教在当时的流传情况,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此的一些看法。《樊逊

        传》记载樊逊评论二教:“……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乔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

        之说。……又末叶以来,大存佛教,写经西土,画像南宫。昆池地黑,以为劫烧之灰,

        春秋夜明,谓是降神之日。”

        这样的思想材料是很宝贵的。书中的《杜弼传》反映邢邵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论辩,

        具有理论性质。邢邵继承范缜的唯物主义思想,对佛教生死轮回、灵魂不死等教义进行

        了批判。

        他说“人死还生,恐为蛇足”,对生死轮回的说法加以否定。

        他继承东汉桓谭以来用烛与火来比喻形神关系的说法,指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

        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有力地回击了佛教灵魂不灭的谬说。邢邵的思想在中国

        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北齐书》对此加以记述的意义则不言自明。

        《北齐书》在体例上也有可取之处。北齐朝建立于文宣帝高洋,但他的开国事业是

        由高欢和高澄奠定的。《北齐书》在本纪中首列《神武本纪》和《文襄本纪》,追叙北

        齐建国前的史事,既可交待清楚北齐建国的历史起源,又可补充北魏晚期的历史事实,

        是很得史学要领的。这种写法创始于陈寿的《三国志》,魏收写《魏书》改造运用了这

        一方法。李百药把它运用于《北齐书》的撰写之中,体现了他历史见解的卓越。

        《北齐书》还具有叙事简要的特点。李百药修史态度认真,下笔不苟,对于琐言碎

        语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史实,作了大量删削,这是本书的一个很大优点。但由于作者水平

        的缘故,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在书中是存在的,这又成了书中的一个缺点。对此

        刘知几、王鸣盛、赵翼等史家都曾作过评论。

        其中赵翼的说法比较客观一些。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把《北齐书》和《北史》作

        了比较,举出实例论证这两部书在记事的繁简方面互有得失。因此从史料价值上看,二

        书长期并存,互相补充还是比较适当的。

        《北齐书》贯彻了封建正宗思想。对于北齐政权的建立,书中作了一些神异的描写,

        如写高洋出生前有赤光照室,出生时“鳞身、重踝”,即位时“京师获赤雀”等等,以

        此证明封建政权的建立是天命所归,这是书中最主要的糟粕所在。

        《北齐书》的列传中,存在着叙事年代紊乱的毛病,对此刘知几在《史通》中作过

        分析。

        ------------------

        北极星书库||http://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http://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45  《周书》

        “旁征简牍,意在摭拾”

        《周书》是唐初所修八史之一,它的成书与初唐著名史学家令狐德棻有着密切联系。

        令狐德棻是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出生于名

        声显赫的士族之家。青年时代便以博学多才而知名当世。隋朝末年他被任命为药城长,

        因世道混乱没去就职。反隋义军兴起之时,他在李渊从弟手下任记室参军。李渊入关后,

        他担任大丞相府记室。高祖称帝,任他为起居舍人,又升为秘书丞。唐太宗贞观年间,

        他任过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后转任太子右庶子,受废太子李承乾牵连,他被免职。后

        被召回参加修《晋书》工作。书成后升为秘书少监,以后又任过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

        太常卿、国子祭酒、崇贤馆学士等职,并被进爵为公。年近80致仕之时,加金紫光禄大

        夫。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逝世,年84岁。

        令狐德棻的一生为史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初唐史学的第一要人。在唐朝初

        建时期,针对丧乱之后书籍严重缺乏的情况,他向高祖建议购求天下遗书,统一组织抄

        写。这一建议得到高祖批准,使数十年间,群书毕备,为唐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良好

        条件。唐初史学堪称繁荣,这个繁荣局面,发端于令狐德棻修撰前代所缺各史的建议。

        武德五年(622年)令狐德棻向高祖进言,提出近代以来各朝正史大多缺略,现在应该

        趁周、隋等朝灭亡未久,材料还好收集,抓紧修出这些朝的史书,以备鉴戒。他的建议

        得到唐统治者的重视,高祖下达了著名的《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作出了由萧瑀等人

        修魏史,陈叔达、令狐德棻等人修周史,封德彝等人修隋史,崔善为等人修梁史,裴矩、

        魏征等人修齐史,窦琎、姚思廉等人修陈史的安排。可惜这次修史工作没有取得什么成

        果。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重提修史之事,下诏由房玄龄和魏征任总监修,由诸大

        臣分别撰写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其中周史的修撰由令狐德棻和岑文本负责,令

        狐德棻还负责对五代史作总的协调工作。《周书》的修撰工作后来又加入了一个助手崔

        仁师,但是岑文本只是写了全书的史论,崔仁师也只是协助令狐德棻工作而已,全书的

        修撰工作基本上是令狐德棻一人完成的,贞观十年(637年),《周书》与其他各史全

        部完成。令狐德棻由于修史有功,得到了赐绢400匹的赏赐。贞观二十年(646年),唐

        太宗又作出重修《晋书》的决定,并组成了一个由20余人组成的写作班子,令狐德棻和

        敬播担任着实际主编之职,全书的体例均由他们二人裁定。令狐德棻参加编修的著作还

        有《艺文类聚》、《氏族志》、《五代史志》、《新礼》、《太宗实录》、《高宗实

        录》、《唐律令》等。此外《北史》和《南史》两部重要史著,也是经他之手推荐行世

        的。

        《周书》有帝纪8卷,列传42卷,共50卷。记载北周(包括西魏)的历史,时间溯

        自534年东西魏分裂,止于581年隋文帝灭周立隋。

        《周书》的修撰有一个很大困难是文献资料缺乏。除隋朝牛弘的18卷《周纪》之外,

        就没有什么现成的著作可供取材了。而《周书》却以材料丰富见长,可见令狐德棻搜罗

        材料的功夫下得相当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举“《元伟传》后,于元氏戚属,事

        迹湮没者,犹考其名位,连缀附书”的例子,评论“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是有说

        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