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晋击天下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晋击天下

第257章 举贤不避仇

书籍名:《晋击天下》    作者:湘南笑笑生
    《晋击天下》章节:第257章 举贤不避仇,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公元339年,咸康五年,春。
        江北之地,经过卞诞、沈劲和荀蕤的经营,庐江、合肥和历阳三地,竟然收留了难逃的北面流人达二三十万人口之巨。
        而荆北之地,更是因为司马珂两年前的抵抗胡虏的大胜,引得北面的流民纷纷南下,逃往荆州北部。坐镇荆州的纪睦,更是在两年之间,收留了五十多万北面的流民,使得荆州的人口激增。
        由于人口急剧增多,而且难逃的流民又不乏士民,众人在司马珂的授意之下,广招士民为右第八品以下官吏,协助治理地方,使得三地迅速繁荣起来,隐然有小江南之势。
        除此之外,南豫州之地,在虞洪的治理之下,也迅速得到了稳定和发展,加之红薯和土豆的种植,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也变得富庶了起来。
        而京口的天策军、虎卫军、神策军、骁烈军、羽林骑、背嵬营、陌刀营等几只兵马,原本兵精粮足,在司马珂的训练之下,愈发精锐无比。
        十万斤的占城稻的稻种,也分发到了诸州都督手中,开始进行屯田种植,并且尝试一年两季,以解决后续的粮米问题。
        除此之外,京口互市的贸易,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每天来互市交易的,不下五千人,每个月的人流量更是达到十数万人。
        而占城稻米也作为一种商品,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司马珂所收购,使得司马珂的军粮已经达到两百万斛米,可谓库房充盈。
        而此时的赵地,正与前燕交战。前燕的主帅乃战神慕容恪,羯人虽然凶残,但石虎的部将都不是慕容恪的对手,屡屡败北,唯有冉闵没有在燕军面前吃过亏。
        由于讨伐前燕的失利,使得石虎暴怒,准备集中兵力,与慕容鲜卑决一死战。
        无论内外形势来看,适合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
        就在此时,朝廷的诏书,也传到了京口。
        小皇帝司马衍连下了两道诏令。
        第一道诏令,便是拜司马珂为征讨大都督、假黄钺,统领六州兵马,全力北伐,务必收复黄河以南之失地,再图河北之地。因此次北伐,任重而道远,绝非一年半载所能成,故让司马珂筹备半年,拟定秋收之后出兵。
        第二道诏令,陛下亲自赐婚西阳王司马珂与秣陵纪氏之女纪笙,责成其在北伐出兵之前完婚。
        当北伐的诏书传到京口,便迅速的传播了开来,数十万北府军民无不欢欣鼓舞,激动欲狂。一时之间,整个京口都是“杀胡,杀胡,杀胡”的喊声。
        有了北伐的准信,众北府兵训练愈发勤恳刻苦,而数十万的北面流民的垦荒种地的干劲也十足,整个京口喜气洋洋,激情澎湃。
        司马珂却忙得不可开交,一面安排筹备北伐之事,一面准备聘礼,准备奔赴建康下聘。
        ……………
        这年三月,司马珂带着数百人马,带着价值数百万的聘礼,浩浩荡荡的奔往了建康城,前往纪府下聘。
        下聘的当日,纪府内外,张灯结彩,全府上下,喜气洋洋。
        廷尉纪友,乐得嘴都张不开来,见谁都是乐呵呵的,像个老顽童一般,没有半点公卿的风范。
        而女主纪笙,更是喜极而泣,高兴的如同天上的仙女一般飘在云端。
        与纪家联姻的褚氏和谢氏等,也纷纷前来纪府道喜,并奉上重礼。
        而此时的褚蒜子,更是为这个表姨终于嫁给了心目中的如意郎君而兴奋。
        古者自受聘成婚之期,各有定例:天子一年,诸侯半年,大夫一季,庶民一月。司马珂参照大夫之礼,下聘之后,要三个月以后才能与纪笙完婚。
        纪家原本在帮司马珂照看管理在建康城的宅子,这下便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司马珂府上的女主。在司马珂待在建康城的期间内,更是在后罩房的女主人房内心安理得的住了下来。
        这期间自是夜夜与司马珂享受鱼水之欢,如胶似漆,只要司马珂一回到府上,整个人一直粘在司马珂的身上。
        好在司马珂天赋异禀,能征善战,没过几天,纪笙便自己败下阵来,不敢再轻易招惹司马珂。
        而在此期间,司马珂除了入宫觐见之外,又去拜访了郗鉴、何充和陆玩等人,除了进一步巩固了关系之外,司马珂还与三人就荐举谢安为中书监之事讨论了一番。
        最后,三人经过讨论,同意了司马珂的意见。毕竟谢安出自陈郡谢氏,算是北方士族,又是小皇帝司马衍的宠臣,司马珂的拜弟,让其出任中书监,有利于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朝局的稳定。
        随后,依旧是太傅郗鉴,向朝廷荐举陈郡谢氏之子谢安,为中书监,这一次并没有什么人反对,而司马衍也的确对谢安甚为喜爱,故此很快便同意了郗鉴的荐举。
        如此一来,年仅十九岁的谢安,便晋迁为右第三品的中书监,成为东晋政坛之上冉冉升起的政治之星。而陈郡谢氏的声望,也接近了高光时刻,内有中书监谢安和太常卿谢裒,外有领军大将谢尚,使得谢家成为了北面士族的顶流家族之一。
        除此之外,司马衍又拜他的至交好友荀羡为右第七品的殿中监,开启了司马珂的这个小徒弟的仕途之路。
        经过一番安排之后,整个朝中,围绕在小皇帝司马衍身边的近臣,大都与司马珂交好,为司马珂的北伐中原也免去了后顾之忧。
        司马珂不想自己在北伐的紧要关头,被人使绊子拉后腿,甚至出现类似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的事件,导致功亏一篑。
        他既然为后来者穿越而来,当然要以史为鉴,尽力杜绝一切风险和隐患。
        ………………
        接到了北伐的诏令之后,司马珂开始全面策划北伐的部署。
        按照他的计划,征讨的主力军以天策军、北府三军、羽林骑、陌刀营、背嵬营为攻击箭头,而沈劲所领的控鹤军、卞诞的解忧军和荀蕤的荆州军主要负责防守已攻占之地。这样便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打了前面,被人断了后路。
        天策军还是以他兼领主将,督护纪敏协助。然而纪敏虽然忠心耿耿,又是他的大舅子,但是其能力终究是不足统领一军。而陌刀营和背嵬营同样缺乏能征善战的主将。
        于是他想到了在南郡太守庾翼。
        庾亮在的时候,他和庾家是不共戴天,但是经过江陵水战之后,他和庾翼的关系有所缓和。况且庾翼这人也是心怀大志,颇有将才,对于江陵水战的胜利,功不可没。
        司马珂当即便修书一封,派快马加急送到江陵,请庾翼一同北伐,为他统领天策军。天策军以北面的降卒为主,排外思想极其严重,恐怕也只有庾翼这样的名将才能掌控。
        江陵城。
        南郡太守庾翼,端坐在府衙之中,手里捧着一把宝剑,那剑刃已出鞘一半,庾翼望着那剑身发呆。
        部将曹据轻轻的走了进来,望着庾翼的模样,低声问道:“使君听闻到西阳王受诏北伐之事?”
        庾翼轻轻的叹了口气,将手中的剑刃收回剑鞘,无奈的说道:“本将平生之志,便是北伐中原,收复故土,不料这一日真正到来之际,却没有本将的份……”
        庾翼说这话的时候,满脸的惆怅之色。
        曹据也沉默了,过了许久,才悄声道:“不若修书一封,向西阳王请战……”
        曹据说完这句话,便后悔了。庾家曾几乎灭了司马珂满门,而司马珂也斩杀了庾家三兄弟,两家几乎是不共戴天之仇,怎么可能会并肩作战。
        庾翼也沉默了,思索了许久,终于露出决然的神色,缓声道:“或可一试,取我纸墨来罢。”
        两家之仇,虽然经过江陵水战之后,有所缓和,但双方都是最亲近的人被对方或其家族所杀,未必能做到一笑泯恩仇的地步。
        他庾翼为了心中的大志,可以做到,西阳王可以吗?
        不管如何,终究要试一试,就算未能成功,也最多吃个闭门羹,折了脸面而已。
        曹据听得庾翼吩咐,急忙让侍卫取来笔墨纸砚。
        正倒了清水,准备磨墨,却见一名侍卫急匆匆的奔了进来,禀道:“启禀使君,门外有信使求见,说是来自京口的大将军府。”
        庾翼一听,顿时腾身而起,急声道:“速速有请!”
        不一会,一名信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恭谨的递上一封火漆密信,呈给庾翼,说是大将军府密信。
        庾翼谢过那信使,便急匆匆的拆开了那火漆密信,匆匆看了一遍之后,眼中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又重头到尾,反反复复的看了三遍之后,这才露出惊喜至极的神色。
        他呆了半晌,许久才道:“西阳王殿下,真当世之英雄也,其胸怀天下,无人可比!”
        对于不共戴天的世仇,不但邀请其一通北伐,并肩作战,而且还将一只两万人的重兵交给其统领,的确一般人难有如此胸襟。
第258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司马珂向庾翼跑出橄榄枝,得到了庾翼的积极响应之后,立即向朝廷荐举庾翼为讨虏将军,官阶为右第四品,统领天策军。
        又拜曹据为天策军长史,而纪敏改为大将军府参军。
        小皇帝司马衍接到司马珂的奏疏之后,大喜过望,立即予以批准。
        庾翼终究是他的亲舅舅,而司马珂又是他的皇叔,两家之前是死仇,令他一直头疼。想不到司马珂居然举动荐举庾翼参与北伐,而且还独统领一军,由此也可证明司马珂北伐是没有私心的。
        除此之外,司马珂又征召驻守邾城的毛宝,以辅国将军之名,统领重甲铁骑。并将背嵬营自天策军中独立出来,改为背嵬军。
        毛宝是东晋少有的悍将,曾在苏峻之乱时,登上城楼一人射杀数十人,足见其悍勇。而更令人敬畏的是,毛宝在与祖涣的叛军大战时,曾腿上中箭,箭穿过大腿钉入马鞍,毛宝让人踏着马鞍把箭拔出来,血流满靴,包扎伤口后,又继续率军作战,十分的刚烈。
        这样的猛将,又戎马十余年,作战经验丰富,足以胜任重甲铁骑的统领。
        毛宝接到司马珂的征召之后,也是大喜过望,急忙按照司马珂的意思,留下樊峻率兵继续镇守邾城,连夜便带着一干亲兵启程,乘船顺江而下,奔往京口。
        随后,司马珂又任命殷浩为庐江太守,而征召王恬为大将军府长史。
        殷浩此人,治理内政还是不错的,但是善于清谈,对于作战之事,喜欢夸夸其谈,其实并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而已。跟桓温、谢尚和夏侯长等将领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所以司马珂还是决定将其放任地方为官,治理一郡之地。
        大将军府长史,为幕僚之首。征召王恬为大将军府长史,既遂了王恬随自己北伐的心愿,也能关照王曦。王曦的府邸之内,只有一个女主,司马珂终究是不放心,又不方便让她坐到自己的府邸之内,而王恬的到来,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司马珂的征召,王恬自是乐于接受,第二天便率着亲兵快马加鞭,直奔京口而来,前来赴任。
        司马珂的北伐之师,既有桓温这样的皇家驸马,又有夏侯长这样的流民帅,还包括了北方士族顶流的琅琊王氏及颍川庾氏,当然也包括了陆纳为首的江东士族之子,再加上毛宝这样的庾亮的旧部,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力量。
        尤其是对庾翼的任用,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庾家和司马珂可是不共戴天的世仇,司马珂不但任用了庾翼,还将一只数万人的兵马交到其手中,足见心胸之宽广。
        北伐之策已定,司马珂任人唯贤的名声也广为传播开来,使得整个东晋的士族及文臣武将,都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北伐充满了兴趣。更有人也跃跃欲试,欲派族中子弟参与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来
        ………………
        晋阳郡城南门,眼看红日偏西,入城的人也逐渐少了起来。
        此时马蹄声嘚嘚,十数骑直奔南门而来,眼见得离城门只不过二三十步远,这才一勒缰绳,翻身下马。
        不等他靠近城门,便已被城门守卫所注意,只见领头者十六七岁左右模样,身着一袭白袍,身材长大,豹腰猿臂,右手执一杆一丈多长的长枪,左手牵一匹八尺高的战马,英气勃勃,威风凛凛。
        在他的身后,又跟着十数骑亲兵,也都是勇悍之辈。
        好一个少年壮士!
        那守卫不禁暗暗称赞,不过称赞归称赞,郡城之内,不得带长大兵器入城。如果是腰刀之类,用来防身,倒是可以。
        “郡城重地,不得带长大兵器入城!”那年长的守卫,满脸络腮胡子,显得极其威严。
        那白袍少年抬起头来,朗声道:“听闻王师北伐,特来从军,欲投西阳王殿下,故此携带家传大枪,还请诸位放过。”
        说完,又从口袋之中,掏出一份符传,递给那守卫,那守卫见得有符传又听说是前来投奔司马珂北伐的,便不再为难他,当即放行,并告诉他大将军府就在东门附近。
        那少年别过守卫,率着众亲兵,缓缓牵马入城,顿时被晋阳郡城的繁华所吸引,一路牵马而行,暗自赞叹那一城的繁华风流。
        左转右转,终于来到东门附近,那少年就近找了家客栈,与众亲兵一并入内休憩,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那少年便早早起床,洗漱一番,吃了早点,问了店家大将军府的方向,便急匆匆纵马而去。
        大将军府。
        司马珂正与庾翼、桓温、谢尚、夏侯长、王恬和周琦等人刚刚讨论完北伐筹备之事,一名侍卫轻轻的走了进来,低声向司马珂禀报着什么。
        平越中郎将、都督广宁两州军事、宁州刺史、宜城伯、假节邓岳遣人前来致书……
        司马珂一听,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邓岳也算东晋硕果仅存的名将,曾参与平定苏峻和郭默之乱,两年前曾攻下夜郎郡,也算是战功赫赫。但是其镇广、宁两州,并非司马珂的下属,又一向没有来往,怎么会突然致书给他。
        司马珂对那侍卫道:“带进来罢。”
        不一会,侍卫带进来一个十六七岁的白袍少年进来,司马珂一看那少年,不禁眼中一亮。
        只见那少年生得极其魁梧高大,至少一米八以上,因此时已是农历三月底,此少年仅着薄衫,全身的肌肉更是在衣衫之下隐隐显露,显得极其彪悍。
        那少年见到司马珂,不禁神情一愣,他知道司马珂很年轻,但是却没想到却是个比他年纪略大的少年。
        那少年收敛心神,迎着司马珂,弯腰一拜:“小民邓遐,拜见西阳王殿下!”
        施礼完毕,又恭恭敬敬的递上一封书信,恭声道:“家父乃平越中郎将、宁州刺史,特遣小民前来致书于殿下。”
        长史王恬,向前接过那书信,递给了司马珂。司马珂拆开书信,细细阅读了一番,眼中露出奇异之色。
        邓岳的来信,大意是听闻西阳王殿下北伐,有意跟随殿下左右,一同出征,奈何广宁两州之地,近来不太平静,不能脱身;今遣犬子邓遐,愿供殿下驱驰,以效鞍马之劳;犬子年纪虽幼,但是颇有勇力,还望殿下勿弃云云。
        司马珂又仔细打量着面前的邓遐,这才想起历史上传说中这厮任襄阳太守期间,居然斩过蛟龙。“襄阳太守邓遐入沔水斩蛟”,见《初学记》卷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
        民间的蛟,大概就是鳄鱼,能斩杀鳄鱼者可不是一般的勇悍。
        历史上的邓遐勇力绝人,气盖东晋,时人譬之为樊哙,号称东晋第一猛将。历史上的桓温在在潼关败给前秦太子苻苌,被苻苌乘胜追击。邓遐独自殿后,射伤苻苌。前秦军因此不追,晋军才能缓缓而退。
        司马珂望着邓遐,笑问道:“令尊荐举你来投孤之麾下,你可知此事?”
        邓遐急声道:“此乃小民主动请缨,因担心殿下不收,故请家君致书于殿下。小民自幼习武,颇有勇力,能开三石弓,在广、宁之军马中,并无敌手。听闻殿下欲北伐,故此来投,原追随殿下左右,效鞍马之劳,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大堂两旁的诸将,一听邓遐居然能开三石弓,顿时一阵哗然,纷纷露出不信的神色。就是司马珂也露出了疑惑的神色。因为他自己虽然能开五石弓,但是其他人只听说冉闵用的三石弓。但冉闵几乎是此时除他之外的第一勇将,难道这邓遐的勇力居然能跟冉闵不相上下?
        司马珂笑笑,对邓遐道:“你既能开三石弓,且先把门口的石狮抱进来罢。”
        门口的石狮,按照时下的重量为七百斤,实际约合三百市斤,当年司马珂初见郗鉴时,曾单手举起此石狮。
        邓遐当即应诺,大步而出,随后便走了进来,只见他双手抱着那三百市斤的石狮,缓缓的稳步走了进来,走到大堂中央,轻喝一声,居然双手将其高高举起,然后又轻轻的放了下来。
        两旁的诸将,顿时轰然叫好。
        司马珂眼中更是神色大亮,在他看来,未来的陌刀营主将已经入了他的彀中。陌刀营作为一只悍勇的奇兵,更需要极具勇力之辈所率领,就像大唐的李嗣业一般,很显然邓遐正适合此职。
        司马珂当即任命邓遐为陌刀营司马,协助夏侯长统领陌刀营,待得日后建功,再逐步晋升其职位,直至陌刀营独立成军,尤其单独统领。
        ………………
        除了邓遐来投没多久以后,太原王氏的也派一名宗族子弟,带着二十余名家生子前来投司马珂。
        太原王氏这名宗族子弟叫王辉,乃太原王氏庶支少主,骑一匹八尺大马,手执马槊,极具勇力。
        虽然只是太原王氏的庶支,但是太原王氏作为一流士族之一,宗族之内行事都要禀报家主,没有家主王述的同意,王辉是不可能擅自来投的。所以这王辉也是手持临海太守、蓝田侯王述的亲笔推荐信,前来投奔司马珂的。王述信中对司马珂极其尊崇,语气也十分谦恭。
        司马珂见那王辉颇有勇力,又来自士族之家,读了不少书,看起来极其灵光,便让其在自己身边,做了个亲兵队主。
        邓遐出自陈郡邓氏,而王辉又来自太原王氏,都是北方士族,虽然算不得顶流的北方侨姓高门,但是两人的加入,意味着北方士族不再是铁板一块,也逐渐出现了分化,不少人还是对司马珂报有好感,甚至颇为尊敬。
        这样一来,司马珂北伐之事,比起历史上的祖逖北伐和桓温北伐,更占据人和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