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汉末皇戚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皇戚

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线

书籍名:《汉末皇戚》    作者:泉释一切
    《汉末皇戚》章节: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线,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三日后,大军休整完毕,伏泉各部也一一召回,同时,又在不少人疑惑之下,征召云中王峭王维栋入军营为自己的佐吏。
        之后,伏泉便与张昶一起,率领麾下可入京的汉军将士,驱赶着鲜卑男女俘虏,齐齐往京师雒阳献俘而去。
        至于那些缴获的牲畜,除了象征性的选了马匹和牛羊以外,便全部按照刘宏的命令,交由并州刺史赵苞管理,或卖入民间,或为军备,为国谋利,毕竟真要把这些牲畜全部运到京师,那估计沿途要准备的草料就要令人吃惊了。
        汉军约有近七千人入京,这里面除了伏泉的原有的五千余手下外,也就是张昶的一千多西凉兵,他们都是此番大战立功颇多,可以入京献俘嘉奖的汉军将士。
        其余的汉军,则各有原因,不是了自己该得的赏赐后遣返本州郡戍守,就是因为身体伤残原因,在得到足够的赏赐以后,卸甲归乡养老。至于张昶的父亲张奂,则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远行,可是皇帝刘宏严令的献俘日期又很紧迫,也只能令张昶代他入京送俘,留小儿子张猛在身边侍奉。
        因为时间紧迫,大军沿路也不多停留休息,幸好此番出塞缴获马匹很多,而且多为良马,所以汉军将士皆是乘壮马,又令云中城中工匠做了不少马车,载着一车又一车的鲜卑妇女,以及部分俘虏的鲜卑贵族,往雒阳而去。
        有时候,伏泉望着自己这支汉军样子,不由的想起了“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这诗,当然,现在没有人头,并且幸好这是自己大败鲜卑的场景,而不是后来的乱世。想到后世汉族要面临的无数灾难,他的心里也是一阵快意,最起码,自己这一世,已经将未来的汉族威胁,极大削弱了一些。
        一行人,规模浩大的由云中郡直入司隶,沿路经常有汉民见到他们俘虏的鲜卑妇女,知道消息的还好,皆是为大汉再次称霸塞外而一脸兴奋之色,而不知道消息的,只能是分在道路两侧,对这一行人指指点点。
        大军出了云中,一路从云中往南,途经西河郡,便到了司隶境内蒲子县。
        蒲子县,其名亦有典故,相传,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的“五帝”之一的伊放勋,人称尧王。
        尧王自觉年事已高,精力乏困,想找一名圣哲之士禅位。尧王查访很久,听说石门山有位叫蒲伊子的隐士德高望重,于是决定亲自上门拜访。尧王来到石门山下,在河湾处遇见一位村夫,问明蒲伊子住址。尧王顺着村夫指引的方向,来到一条沟口,碰见一位挑着柴担的樵夫,此樵夫正是蒲伊子。尧王高兴万分,忙见礼,两人就势坐在沟口的一块大青石上交谈起来。尧王本想禅位于蒲伊子,不想蒲伊子比他年龄还长,随即改变主意,虚心向蒲伊子请教富国强民的治国之策。蒲伊子借古喻今,阐述治国之道,侃侃而谈。尧王聆耳恭听,获益匪浅,相见恨晚,当即拜蒲伊子为师。后来,蒲伊子和尧王坐过的石头,被命名为“进道台”,这条沟也被取名为“如意沟”。
        临别时,尧王把这次来访的真意告诉了蒲伊子,并请蒲伊子推荐一位可接任帝位的贤哲之士。蒲伊子便推荐了舜。从此蒲伊子隐居之处取名为蒲伊村,石门山一带统称蒲子山,蒲子县也因此而得名。
        春秋时为晋蒲邑,后来重耳奔蒲,便是此地,后来汉置此地为蒲子县。望着面前的悠久县城,伏泉知道,后来五胡时,刘渊起兵后最初定都离石左国城,后迁都黎亭,之后最终又迁都到蒲子县。
        想到这里,伏泉不禁捏紧拳头,转身望向自己刚刚离开的并州,似乎看穿了空气,看到并州境内,那些成为汉族附庸军的匈奴人。出塞灭鲜卑的一战,虽然伏泉没有见过匈奴人的战力如何,但是对方的实力却是在慢慢强盛。
        对方汉强时甘为附庸,汉弱时便会噬主,若是汉一直不乱,倒是无事,相信再过数百年,终可如后世一般将他们彻底同化。可是再过几年,一场各种阴谋交织的大乱,便会倾覆席卷整个大汉十三州,大汉也将彻底陷入内耗,最终削弱大汉国力,彻底将大汉的制度崩盘。
        只是,即使知道,伏泉也无法改变什么,因为这次大乱,有人不知,有人明知纵容,更有人甘愿助其成乱,想要改变,毫无办法。
        十一月,河南一带大雪停止,难得的几天好天气,正好就被伏泉这一支汉军遇到,眼看京师雒阳愈近,连番赶路的汉军将士也是一脸兴奋,就是伏泉自己,一路以来的疲态,也是尽数缓解。
        眼看再有数日就到了,众人便稍缓脚步,过了蒲子县以后,不再日夜兼行,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
        入夜,汉军营寨内,一股烧烤野味的肉香蔓延,整个汉营皆是一片喧闹。旁人见之,若非知道这是张凉州和伏巴郡二人麾下,刚刚出塞得胜而归的汉军兵卒在庆祝,说不得还以为是拿一支军纪败坏的汉军了。
        一处处点燃的篝火旁,被架好的羊肉正在篝火之上被汉军兵卒来回翻滚,汉军缴获鲜卑牛羊颇多,基本上行军路上每几天就会有一次大的烧烤宴会。一方面是为了补充赶路的体力,另一方面就是补充营养,毕竟要去京师雒阳见皇帝献俘,兵卒不吃好喝好,有好的精神面貌,那该如何见皇帝呢?
        在汉军营寨某处篝火旁,马腾呆呆望着东南方向,那里是京师雒阳的地方,是他即将要成名的地方。只是,这也只是他成名的第一步而已,若想像他开始从军那样,想要进入右扶风茂陵马氏的核心圈子,无疑还差的很远。
        远处,伏泉陪着马腾慢慢走来,见到马腾,笑问道:“寿成何故如此模样?”
        这边马腾听了,顿时回过神来,连忙行礼道:“见过伏巴郡。”至于伏泉身旁的王峭,马腾只是点头示意,并未过分行礼,毕竟身份使然,马腾至不济也是汉军中层军官,而那王维栋只不过是伏泉新收的书吏,根本不值得他行礼。
        伏泉含笑点头,虽然他对于马腾很是看重,不过在这个出身决定一切的时代,纵然马腾也是大族出身,但毕竟其一支已经没落,伏泉若是表现的太过刻意,反而会令马腾觉得不妥。至于伏泉身旁的王峭,则是还礼马腾,并未对马腾有些无礼的行为感到不妥,终究对方的身份的战功,不是王峭这个靠着拉皮条的行为可以比的。
        “寿成可是在想扶风马氏?”见马腾行礼之后,并未言语,伏泉便主动问道,西凉军那些这段时间认识的潜力股里,伏泉也只有把握暂时能够拿下马腾,至于其他张修胡封之流,暂时下手既突兀也有难度,毕竟没有什么交情,相反也只有马腾两人相识甚久,并且也有一起作战的经历,倒是最有可能下手。
        马腾听了,点了点头,并不言语,表示默认。
        “说来孤掌巴郡时,寿成与孤有书信往来,可惜一直无缘一见,未想此番于大战之中,寿成领军救援,想来也是缘分,真是多谢寿成。”
        “救援伏巴郡,本乃腾分内之事,伏巴郡勿需如此!”马腾听到伏泉言谢,连忙回道,伏泉来意不知如何,他可不敢轻易接话。
        “当如此!当如此!”伏泉摆手,然后继续道:“说来孤与马大夫有旧,寿成既为马大夫同族,此番入京,孤可带寿成与马大夫一见。”
        话语一落,马腾心态一惊,随即脸上神色快速变化,先是面目欣喜,接着突然冷了下来看了伏泉几眼,似乎要从对方脸上看出什么,不过并未发现不妥,他不明白伏泉为什么要如此帮助自己,自小在西北闯荡的他,可不信真的会有贵人会如此帮助自己。<br  />        在一番抉择之后,最终马腾还是出口反问道:“伏巴郡为何如此助腾?”
        “自是一为报恩,二来不愿良将埋没,自与寿成书信往来事,孤便知寿成他日必不凡也!”伏泉淡淡回道,他相信,自己说了这些话之后,马腾肯定明白自己所想。
        果然,听了这话,马腾眼中一亮,没有太多犹豫,直接兴奋的语音急促
        道:“谢过伏巴郡,此番恩情,腾必效死相报!”
        无怪乎马腾如此兴奋,毕竟他们这一支马氏族人已经落魄太久了,想他和马举的父亲一生仅做到县尉,以致失官后家贫无妻,只好娶羌女,甚至马腾当初年少时要砍柴去养活自己的弟弟马举及一众亲人,如今伏泉要介绍马大夫给他认识,他能不兴奋吗?
        至于马大夫是何人,马腾知道,那是现任扶风马阀的家主光禄大夫马日磾,他是以前马阀家主经学大师马融的族孙,也是现任马氏嫡系族人中,学问最高的一人,据说其人年轻时已传承了马融的学说。如今伏泉要介绍马日磾给自己,马腾当然兴奋,因为只要自己这个在大战中有过不俗战功的马氏族人出现在对方眼前,再有伏泉为他说情,就不愁如今武将缺乏的马氏,不会接纳自己,他刚才为何愁眉苦脸,还不是因为他自己没有门路和马氏联系吗?
        毕竟,此番大战,马腾就算受功,最多也只能做一个千石司马而已,甚至可能只会是从假军侯转为正军侯而已,这点职位,对马氏而言,明显还弱了些,进不了对方的眼中。相反,如果这之中有伏泉的说辞,令的马氏正视自己,那么他的前途就十分可期了。
        谈话过后,羊肉已然烤好,几人便和其他汉军一起,取了羊肉,对着从蒲子县带来的酒水,吃喝起来,好不热闹。
        吃饭之间,王峭望着伏泉和马腾说话,心中若有所思,伏氏是琅琊望族,世代高官,皇亲国戚,观对方对马腾所为,自己这一次付出果然正确,搭上了伏泉这条线,他家族想要超过本家太原王氏必将指日可待。

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
        光和三年十一月,洛河之北,雒阳北效,祀祇之坛,一片肃穆。
        大汉皇帝刘宏上午便率雒阳城中百官公卿,羽林郎、虎贲郎等一众宫中的郎官,并京师所剩北军兵马,齐齐集结于北效,等待着早已传了消息,今日将进京献俘的汉军将士。
        黑甲红袍的汉军兵卒,一眼望不见边,挺身肃立,面容肃穆,翘首等待着胜利之兵。之所以将京师兵马大半集结,除了为了在北效献俘祭天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备外兵了,毕竟虽然这次献俘的都是大汉得胜之师,但是纵然如此,对于外兵入京,即使皇帝再信任对方将帅兵卒,也得做好万全之策,无论对方人数多寡,皆是如此。
        这次出塞作战,取得了自先帝以来,鲜卑崛起肆掠边塞后,前所未有的大胜,即使这些汉军没有出塞,但也并不代表雒阳的兵卒没有想法。当然,现在大汉得胜,他们最多也就只能被调来北效值守,显然是没有其他机会去立功了,不过能有幸目睹今日盛况,至少也能以后和子孙吹嘘不是?
        将要至午时许,西北方向的上空,突然烟尘飞舞,还未等众人看清远方出了何事,却见一黑甲铁骑,绝骑而来。
        那黑甲骑士到了之后,勒马停留,然后下马向等待已久的皇帝刘宏行礼道:“启禀陛下,得胜大军已至北效。”
        话音刚落,便听早就有些等得不耐烦的皇帝刘宏道:“善!诸卿与朕迎吾大汉王师!”
        “诺!”
        百官公卿,齐齐一拜道,随后便随刘宏下了祭坛,直往西北方向,迎接汉军归来王师。
        过了不久,西北远方,近七千前来献俘的汉军,终是感到了北效地点。人人脸上多有疲惫之色,不过想到之后他们将要在大汉京师,受到大汉国最有权势的皇帝的赏赐时,眼中都有一股兴奋之色,倒是在精神上看不出那股疲惫。
        “臣泉见过陛下!”
        “臣昶见过陛下!”
        ……
        自伏泉、张昶二人下马行礼觐见后,汉军其余将士也是纷纷行礼,一时间只见黑色的铁甲洪流此起彼伏,汉军将士的喊声连天空也被震彻。
        “诸将士免礼!”皇帝刘宏对众人喊道,待众将士起身后,这才道:“此战乃诸君奋勇杀敌之功,大汉兴盛,多赖诸君也!来人,奏乐!”
        少府的乐师们也奏响了著名的诗经乐曲《小雅·出车》,激扬向上的乐曲,带着丝丝的悲壮与哀伤,如泣如诉。
        然后,便听到随着乐曲起伏,少府早就准备的一些人,跟着乐曲,也开始轻轻吟唱起来。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这段话出自《小雅·出车》,是西周“宣王中兴”时,周宣王时的大夫尹吉甫在南仲出征玁狁平定敌国凯旋而归之后,奉周宣王之命写的一篇诗歌。诗的含义为的是称颂天子的功德与英明,同时也反映了战事的艰苦和统帅南仲的英勇与忠心,表达了出征的在外的思念,也描写了得胜的喜悦。
        现在用在此处,自然是作为汉军战胜鲜卑之后,作为纪念胜利的曲目而已。其实,那诗歌唱到中途,不止是少府的人在吟唱,刚刚得胜归来的很多汉军将士,也是不由自主的跟着吟唱,此情此景,心中激动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自然要寻找途径宣泄自己心里想法了。
        待奏乐结束,刘宏看了眼汉军将士道:“此番大军出塞,将士辛劳,数万汉家男儿沉尸塞外,皆大汉忠魂也!”
        说完,刘宏像身边一看,很快,便有几名举着灵幡的太常官吏走出,在乐师又一番伤感的乐曲中,低沉的吟唱道:“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兮!不可以讬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这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子屈原所作的著名的诗《招魂》,大意是指引英灵魂魄回归故里桑梓的诗句,汉家虽然暂时没有将那些在塞外战场战死的袍泽尸体带回,但并不代表这招魂仪式不做。
        待这些仪式做完,献俘仪式便开始了,在刘宏拿着早就草拟好的诏书,登坛祭天祷告,只听他道:“惟光和三年冬十一月,汉伐鲜卑……”
        之后,刘宏将记载祷告词的纸张落入熊熊烈火中时,献俘仪式正式开始。
        先是汉军象征性的将精心挑选出来的牛羊马匹,一一赶到祭坛之外,展示着汉军武力征服获得的战利品。
        汉军兵卒一边驱赶牲畜的时候,伏泉也在一边喊道:“启禀陛下,此番汉伐鲜卑,俘鲜卑牲畜二十余万……”
        说完,刘宏听了连连点头,心中也松了一口气,此番出动了大汉大半精锐出塞远征,花费的钱粮不计其数,可以说直接将他作为私房钱库的西邸几乎都打光了。有时候,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桓帝不作家居,宁愿省着钱去给段颎征讨羌人的原因,实在是打仗太费钱了。
        这次汉军虽然胜了鲜卑,彻底将自先帝桓帝以来,汉对鲜卑的窘境逆转,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即使此番大战缴获的牲畜很多,价值不菲,但真要算起来,这些东西,显然不可能尽数填平大战之后所需要的各式花费。
        毕竟,三边和京师汉军就共计损失了万余人,主要是伏泉和张奂麾下的兵马,而其他被汉朝征召的羌胡等异族仆从军,阵亡的也更不少,还不要说那些受伤残疾的兵卒。虽然汉军此战是真的彻底打碎了鲜卑崛起的希望,甚至于将鲜卑剩下的多数不敢投降汉军的兵卒彻底驱逐出草原,但这一战汉军所花费的钱粮也是不计其数,恐怕三边数年之内都要因此休养生息了,就算有汉军缴获的那些牛马牲畜,也估计很难弥补损失。
        之后,在参观战利品以后,鲜卑特选的战俘便在汉军的押送下,走向祭坛,他们都是汉军挑选的一些俘虏的鲜卑贵族首领。当然,伏泉一路以来实行的都是杀光的屠戮政策,这些俘虏自然后来何进的并州军和宋酆的幽州军,清理草原鲜卑余孽之后,送来的俘虏,否则,恐怕这场献俘仪式,恐怕根本就没有什么鲜卑俘虏了。
        只见,祭坛之内,在众人眼中,那些往日里不可一世,丝毫不在乎汉军的鲜卑俘虏们,此刻正颤栗的被汉军绑缚后,强制压在地上,面色惶恐的看着汉国皇帝,口中用胡语或者他们会的简单汉语求饶,因为这种仪式,他们这些草原鲜卑人也经常干过,自然知道汉朝人要用他们做什么。
        祭坛之上,刘宏冷冷的看了眼这些异族人,其实说来年幼时便长于深宫的他,对于这些鲜卑人,并没有什么恨意,毕竟,所谓的国仇家恨,在他这个自幼便生活在太监和宫女掌握下的孩子而言,还是不能深刻体会到。
        不过,因为刘宏继承的是桓帝的社稷,一来是为了桓帝当年未尽的事业,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向那些对他执政以来,不断挑衅他的百官,证明自己的能力,才会发动这场战争。
        如今,战争结束,刘宏自然没有任何理由,留下这些鲜卑人的性命,只见他对着面前那些被绑缚着身体的鲜卑俘虏大喊道:“行礼!”
        一句话出,宣布了这些鲜卑俘虏的命运,顿时,那些能听懂汉话的鲜卑俘虏,立即就露出一抹惊恐状,不断用自己被绑缚的身体反抗,可惜一切都是徒劳的。
        “行刑!”在一声大喝之后,早就准备好的刽子手们。拿起手中的屠刀,对着跪倒在地的鲜卑人,砍去。
        顷刻间,鲜血染遍祀祇之地,数十颗人头腾空跃起,而与此同时,却是无数文武百官,以及汉军将士齐齐行礼大喊道:“陛下万岁,大汉永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见到麾下文武如此,刘宏哈哈大笑,然后对太常执行献俘的官吏道:“执蛮夷之头往太庙!”
        “诺!”
        只见数名太常官吏齐齐行礼回应,然后哪起地上的鲜卑贵族人头,并着他们早已准备好的鲜卑大人和连的首级,送往祭坛不远处的明堂里。
        所谓的明堂,便是王朝先祖之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至今,则称之为“太庙”。
        望着那些被汉军献人头入太庙祭祀先祖的鲜卑贵族,伏泉心中不由松了一口气,好在此番汉军作战的主帅是自己,选择献俘人员的也是自己。不然若是慕容拔被其他人选了,慕容拔成为汉军刀下的献俘头颅的话,恐怕自己刚刚纳为小妾的慕容水苏,会成为自己附中的定时炸弹。
        此时,献俘仪式便到了尾声,接下来要进行的,自然是对此番参战汉军的封赏了。
        只见,随着刘宏一番点头,其身旁的中常侍张让,便拿起手中早就起草好的诏书道:“光和三年……汉军出塞……鏖战数久……汉军胜鲜卑,特诏:封巴郡太守泉为阳都侯,加食邑万户,凉州刺史奂……追封新丰县侯、越骑校尉颎为太傅……”
        冗长的诏书被张让一一念完,从活下来的到死了的汉军将士,一一都被封赏,在他念完后,一众汉军将士,也都齐齐行礼道:“谢陛下隆恩!”
        不过,有人感激,却有人非要作祟,却见那第一个被册封,明显得功最大的伏泉,突然向刘宏行礼道:“启禀陛下,万户侯爵,臣不敢受!望陛下收回成命……”
        这话说完,顿时令得在场汉朝文武惊讶万分,就是在刘宏一旁,带着自己亲眷刘华等人出席的伏完,在听到自己侄子又要做出一些他看不懂的事情时,也是先是一愣,随后大怒,恨不得现在就要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带回家去好好教导。
        只见,随着刘宏一番点头,其身旁的中常侍张让,便拿起手中早就起草好的诏书道:“光和三年……汉军出塞……鏖战数久……汉军胜鲜卑,特诏:封巴郡太守泉为阳都侯,加食邑万户,凉州刺史奂……追封新丰县侯、越骑校尉颎为太傅……”
        冗长的诏书被张让一一念完,从活下来的到死了的汉军将士,一一都被封赏,在他念完后,一众汉军将士,也都齐齐行礼道:“谢陛下隆恩!”
        不过,有人感激,却有人非要作祟,却见那第一个被册封,明显得功最大的伏泉,突然向刘宏行礼道:“启禀陛下,万户侯爵,臣不敢受!望陛下收回成命……”
        这话说完,顿时令得在场汉朝文武惊讶万分,就是在刘宏一旁,带着自己亲眷刘华等人出席的伏完,在听到自己侄子又要做出一些他看不懂的事情时,也是先是一愣,随后大怒,恨不得现在就要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带回家去好好教导。
        这话说完,顿时令得在场汉朝文武惊讶万分,就是在刘宏一旁,带着自己亲眷刘华等人出席的伏完,在听到自己侄子又要做出一些他看不懂的事情时,也是先是一愣,随后大怒,恨不得现在就要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带回家去好好教导。

五百一十三章  无地百姓出塞屯田
        献俘仪式上,一片寂静,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小吏兵卒,皆是一片震惊。
        毕竟如果是他们,在被封为万户侯的话,肯定要巴巴的接受,而不会像伏泉这样,竟然向皇帝推辞爵位,这可是他们万万想不到,也不敢做的。
        刘宏面色一冷的看着面前的伏泉道:“卿此言何意?有功不受,岂为人臣乎?”他的话很冷淡,虽然没有多加批评,但话中意思已然说得明白。
        “启禀陛下,臣既为人臣,亦为人侄,家叔尚为三千六百户食邑不其侯,臣若为万户侯,岂非不敬尊长乎?不敬尊长,即为不孝,臣自幼便习《孝经》,自知人臣尽忠,人子尽孝,故臣不敢受也!”
        伏泉行礼正声回道,他的意思很明确,毕竟他的叔父伏完也才有三千六百户的食邑,而他自己却即将要有一万户食邑,这从另一种方法理解的话,那就是他与伏完相比,食邑比对方多,如果强行追究的话,伏泉在这方面的确会因为官职比对方大,而显得“不孝”了。
        此言一出,刘宏一愣,却是不知何言,毕竟谁也没有想到伏泉这么较真,自古就没有人不愿意坐官的,即使晚辈的官职爵位比长辈高,但很多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自动忽略这一点,如今却被伏泉当众拿出来揭穿,明显让刘宏十分不满。/>        只是,不满归不满,可刘宏自己却是不便多说,毕竟大汉以孝治国,伏泉自己先把他放在孝义的第一位了,刘宏自然不可能要伏泉背着“不孝”的名义去做万户侯。
        场面一时僵住,无人敢多言,直到刘宏身边的皇后宋氏喝斥道:“大胆逆臣,君命难违,陛下有令尔不从,岂非尔不忠乎?来人,将这不忠之臣押走!”
        话语一出,又是满场惊讶,无数文武面目震惊的看着皇后宋氏,纷纷为她竟然喝斥伏泉而吃惊不已。毕竟,谁都知道伏氏和宋氏的关系,如今伏泉拒辞,宋氏不是应该去劝说皇帝不要动怒吗?怎么现在突然喝骂伏泉不忠呢?这反转也太令人接受不了了。
        当然,不只是满朝文武,就是刘宏本人,也是惊讶万分。不过,当他听到宋氏要驱逐伏泉时,连忙阻止道:“皇后息怒,阳都侯年幼,不其侯养他多年,今日不敢不孝,实属情有可原。罢了,张常侍何在?”
        对刘宏而言,伏泉可以说是他一手提拔的为数不多的大将之才,刘宏可不愿就因为这点事情,而废了他的前途。要知道真要背上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即使情有可原,那以后就算刘宏要大力提拔他,估计也要仔细考虑的,因此刘宏自然要阻止了。
        那边一直在刘宏身边观看好戏,心中暗暗窃喜,希望伏泉就此被刘宏厌恶的张让听言,有些失望的应道:“奴婢在!”他失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从刘宏的话里,已经听出刘宏不愿严加追究伏泉的意思,这自然让一直对伏泉不满的张让非常失望。
        “诏:巴郡太守泉,不敬上谕,特削食邑九千,改两千户阳都侯!”
        “诺!”
        随着张让行礼离开,刘宏这才笑着看伏泉道:“阳都侯乃尔先祖伏惠公初封之爵,当年高庙事后,尔祖免爵,改任不其侯。今尔复爵,亦复先祖殊荣,必为佳话也!”
        这一次,伏泉并未拒绝,而是恭敬行礼接受道:“臣谢陛下厚恩!”
        一场闹剧也就此突然收场,这边见皇帝高兴,并未因此责备伏泉的皇后宋氏,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看着面前的伏泉也是不禁埋怨,这家伙真是不让人安心,好好的万户爵位都不要,也不知心里想着什么,幸好对方送来的书信有用,自己按照皇帝喜欢逆反的性子反着劝说,否则若不是自己相助,恐怕这家伙根本不会如此过了今日之祸。
        见事已成,伏泉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看着面前高兴的刘宏,以及他身边的皇后宋氏,对于宋后的想法,伏泉自己心里当然清楚。不过有些事情自己不便明说,他之所以拒绝万户侯爵,当然不可能是因为会背着不忠的名声了,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为了不想做树大招风之人。
        来时路上,伏泉便已经得到消息,知道刘宏因为这一次他率领汉军出塞征讨鲜卑的功劳,要赏赐自己为万户阳都侯,本来伏泉也是对于自己能这么快得到这万户侯爵位十分高兴,毕竟大汉立国至今,真正得到万户侯爵位的也是屈指可数,普通文臣武将,能有千户侯爵就算不错了,他这么年轻就得到万户侯,可不知道会让多少人抓狂。
        不过,后来贾诩突然找到他,给伏泉类似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警醒之后,伏泉考虑良久,便决定要辞去这万户阳都侯的爵位。
        其实伏泉明白,贾诩不可能无缘无故给自己警醒的,后来仔细想想,一旦自己真的接受了万户侯爵之位,那样虽然看上去十分威风,甚至因为伏泉伯父伏完不其侯的缘故,一门双侯,而且还不是那种关内侯、亭侯那样,有食邑无名号的侯爵,而是有着自己封国的名号侯爵,可谓是显贵无比,但是却隐患重重。
        旁的不说,就说满朝文武,除了平日和伏氏、宋氏交好的人,在知道伏氏突然如此显贵之后,肯定会十分高兴的。但是其他的人,特别是伏氏的政敌,显然根本不会高兴的,毕竟伏氏富贵程度越大,那就代表这伏氏越得皇帝宠幸,这让其他想要在朝堂一路爬的官员该如何去看?
        无论古今,同行之人都会有红眼病的人,当官小的要眼红官大的,写书不火的会眼红写书火的,一切利益使然,不可避免。因此一旦伏氏冠绝于朝堂,那么对伏泉或者整个伏氏而言,必将会有一个又一个显贵高官视其为眼中钉,这很显然不是伏泉想要的,终究伏泉现在在大汉的势力根基而言,还是显得太薄弱了,这又不是后来武力便可占了极大上风的乱世,
        如果他能掌一州之地的话,伏泉也就根本不惧朝堂攻伐了。
        综上种种原因,最终伏泉考虑良久,选择放弃万户侯的爵位,而找的理由也是想了好久,才想到的“不孝”的理由。毕竟,如果选择其他理由的话,很显然,都没有这“不孝”更有说服力。
        为此,伏泉也就特意在离京之前,去书一封给皇后宋氏,希望宋后在合适机会,为自己辩言几句,从而才会有刚才的事情发生。否则,没有宋后的逆言劝服,恐怕伏泉这一次还真的难过这一关,而之所以选择宋后,自然是因为她和刘宏是夫妻了,这世上再没有任何说服方式有枕头风好用了,当然,刚才宋后突然的喝骂伏泉,也是把伏泉吓的一头冷汗,就是他自己当时也是猜不出伏泉到底想要干什么。
        只是,和伏泉有些想的不一样的结果却是,刘宏依旧封了他为两千户阳都侯,削减了很多食邑,这样伏氏还是一门两侯,看着依旧有些刺眼。不过,毕竟没有万户侯那样耀眼,而且汉室以来,一门出过几侯的也不是没有,即使会让人眼红,但无疑不会令他们有那种刻意针对的嫉妒程度,倒也算不错了。
        至于刘宏口中所说的伏惠公,自然说的是伏泉的七世祖伏湛,世祖光武皇帝刘秀麾下的名臣。当年刘秀即位,知悉伏湛为名儒旧臣,于是封伏湛为尚书,令他典定旧制,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刘秀命伏湛为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每逢刘秀车驾出征,都会令伏湛留守京师雒阳,总摄群司,可谓是位高一时,极其得刘秀信任。
        也因为伏湛的种种功劳,到了建武三年,刘秀念其苦劳,便命伏湛代邓禹为大司徒,并封其为阳都侯。只是,在其年冬天,刘秀率领车驾征伐张步,留伏湛镇守京城,当时群臣在高庙举行蒸祭,而河南尹、司隶校尉在庙中争论,而伏湛一直有着儒臣和稀泥的性子,不想得罪二人中的任何一人,所以没有向刘秀报告这件事,后来被刘秀知道,坐罪免官。到了建武六年,也因为前事,被刘秀削除了阳都侯的爵位,改封为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户,领旨后立即前往封国就任,彻底被赶出京师。
        现在刘宏说伏泉恢复祖先荣光,也就是如此,毕竟事隔百余年,后辈同样获封和先祖一样的爵位,明显传出去,就是佳话,更何况是一门文武双侯的世家。伏泉想来,如果现在有人修后汉书的话,恐怕有关于伏侯世家的记载,自己和伏完肯定要被单独提及列传并列了。
        三日后,朝会,伏泉与群臣跪拜行礼,目视刘宏在羽林郎、虎贲郎的护送下,登上皇帝宝座,开始朝会。
        此番朝会的议题早就通知了众臣,没有其它内容,就是大汉征讨鲜卑之后,对于塞外的安置事情,有了窦宪驱逐北匈奴,从而让鲜卑人崛起的前事之鉴,大汉文武自然不可能灭了鲜卑之后,就此不管草原。
        毕竟虽然他们不在意塞外的土地,但也不能就置之不理,让草原经过修生养息之后,再诞生出下一个不亚于匈奴、鲜卑的势力。那样的话,无疑是在纵容自己有强敌诞生,这可不是汉室的传统,终究虽然汉室一直在让异族内迁,还给他们土地生存,但是无论是匈奴、乌丸、羌人等异族,都是在汉朝管制下,除非大汉出现极大的虚弱,否则即使他们心有二意,也根本不是汉朝的对手,甚至在汉朝的命令下,只能不断抽调兵马做汉军的仆从军,用自己的族人性命,去为汉军送命做炮灰。
        群臣的建议很多,不过在伏泉听来都很糟糕,或者说眼界太浅,就是嘴巴上说的扩地移民,利用肥沃土地牧马养边而已,都是汉室的老一套。
        待一堆朝中有名望的群臣一一慷慨陈词,谏言以后,伏泉这才幽幽出列,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奏疏,大声谏言道:“启禀陛下,臣泉有奏!”
        那边刘宏没有多想,如同往常习惯道:“卿有何言?”
        其实在刘宏心里,他根本没有想过朝会会有什么实质性建议,甚至满朝文武众臣也一样,在他们看来塞外之地,只要掌握可用的肥美草原就行,大汉只要保证草原异族不会轻易壮大,让他们在恶劣环境自生自灭就行,反正那些土包子对他们而言,数十年内不会再有太大的威胁,这样就安全了,根本不必再花费太多的精力。
        只是,伏泉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众臣大惊,只听他言道:“臣请陛下实行假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