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穿成玛丽苏女主她妹

宠文网 > 都市言情 > 穿成玛丽苏女主她妹

第71章 番外二

书籍名:《穿成玛丽苏女主她妹》    作者:北冥有条酸菜鱼
    《穿成玛丽苏女主她妹》章节:第71章 番外二,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我生来就是高贵的郡主,  只可惜我的父王不成器,不过也幸亏不成器,才能成功躲过夺嫡之争,成为整个大雍最为尊贵的亲王。
  我的父王不成器,  他却想有一个成器的儿子,  让江宁王府的荣光能够在下一代发扬光大,只可惜儿子肖父,  我的哥哥们和他一样,  比起读书更喜欢寻觅美人,  饮酒作乐。
  可我不一样,幼时我因为受到父王宠爱,同哥哥一同读书,  夫子时常夸赞我才思敏捷,  眼光独到,  只是随后便只是惋惜的摇摇头,彼时我不懂那摇头的含义,  而是兴冲冲的去寻找父王,想让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是多么优秀吗,  可是他只是从美人怀中回过头来,  一脸慈爱的对我说:“湖阳,  你是女孩,比起这个你更应该读读女则,  学着成为一名名门淑女,  将来找个优秀的郎君。”
  我终于知道,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女子,  便只能屈居人下,  等着日后相夫教子,  辅佐丈夫建功立业。而我的哥哥们再无能也能继承江宁王府,入朝做事。
  我不服气,若是我的才能不足便罢了,是我技不如人,仅仅只是因为我是女儿身,便不能建功立业,只能等着嫁人?
  我也学着哥哥们那样,他们寻觅美人,我也寻觅美人,所有人都说湖阳郡主是一个女德不修,肆意妄为的女子,我的名声坏了,没有哪家愿意娶我这样的女子,可是这岂不是正好?
  整个京城的闺秀们嫉妒我得到了父王哥哥们的宠爱,身份高贵比肩公主,羡慕我自由自在肆意妄为,却更加嫌弃我不守女德,名声败坏,背后对我指指点点。只有邢尚书府上的小娘子邢文可的眼中满是对是我的赞赏。
  在我很这世道对女子不公时,她会信誓旦旦的告诉我,总有一日,女子也可以站在朝堂之上,不输男子。当我调戏俊美郎君时,她会和我评价各个男子的长相气质,在背后给我加油。我们兴趣相投(臭味相投),终成挚友。
  只可惜她也只能背后支持我,不能同我一起,她说我是皇家郡主,这些人至多背后议论,而她只是邢府一个庶出的小娘子,她还有爹爹和母亲,还有一个号称京城明珠的姐姐,她不能因为自己给他们带来困扰。好吧,想想也是,毕竟就连我,若不是父王护着,恐怕母妃也要打我了。
  我曾想过让邢文可嫁给我的一个哥哥,这样她就可以到江宁王府继续和我愉快玩耍,只是我打量遍了我的哥哥们,没有一个配得上她的,遂只能放弃。可是没有想到,她竟然被指给了东宫太子,最后竟成为了太后!
  在邢文可成为太后的前夕,她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让我说服我的父王支持她垂帘听政,因为只有她才能理解我的抱负,能够将我们的憧憬化为现实,她也希望我能够有朝一日光明正大的站在朝堂之上,大展宏图,而不是隐在幕后。姐妹齐心,其力断金。
  我心动了,我说服了父王,理由是他不是一直想有一个孩子发扬光大江宁王府,既然哥哥们不行,那就靠我,既然因为我是女子不能上朝,那就改变这个规则。
  最终,事情一点点朝我们的设想推进,女子也可以考科举,虽然现在参加的人还很少,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而我也终于由湖阳郡主变成了湖阳郡王,光明正大的站在了朝堂之上。
  本来以为我们做的这一切一定会受到所有朝臣的阻拦,没想到王太傅竟然从始至终鼎力支持,可以说没有他,我们很难这般顺利,也难怪,毕竟王太傅可是文可的老情人,看着他们在朝堂之上携手共渡难关,我竟然有些羡慕。
  以前,我寻觅貌美郎君,京中盛传我乃是好色之人,如今我大权在握,竟有不少人愿意将自己的儿子与我联姻,甚至有不少长相清秀的男子自愿寻我,可是我却再没有丝毫兴趣。
  我已经做好终身不嫁的准备,因此便对我的外甥们的教育分外上心,毕竟他们不能再像我哥哥们那般无可救药,找个靠谱的先生为他们启蒙成为我的当务之急。
  这日天光大好,我打算去京城附近的明远书院去找上一位夫子,明远书院中的夫子基本都是举人出身,有不少出身贫寒的举子为了留在京中备考,都会前去明远书院教书赚钱。
  坐在马车上,一路朝著书院走去,外面景色不错,我便忍不住拉开马车的窗帘,打量着四周的风景,路过一个木头搭建的简易凉亭时,我听到里面传来了争辩声。
  “当今太后垂帘听政,本是因为新帝年幼无奈之举,可是竟然允许无知妇人与我们一同参加科举,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一道声音传来。
  “不错,天有日月,地分阴阳,女子参加科举入朝为官,本就是牝鸡司晨!”很快便有人附和。
  我忍不住冷嗤一声,身旁的贴身丫鬟小翠忍不住出声道:“郡王,这群酸腐书生,不如奴婢下去将他们训斥一番  ?”
  我摇了摇头,与这些人计较什么,刚想让车夫走进些,却听见有一道清亮还带些少年音的声音传来:“依小弟看,朝廷用人本就应该依据才能,正如寒门也能出贵子一样,岂能因为对方是女子的身份便完全否定。”
  听到这个声音,我倒是来了兴致,示意车夫在这凉亭附近停下,想听听这些人还会说些什么。
  听闻这话,一个男子一脸不赞同:“不管是寒门还是朱门,我们都是男儿之身,自是应该建功立业,女子就应该安心在家相夫教子。现在一个湖阳郡主竟然成了湖阳郡王,堂而皇之立在朝堂之上,何其可笑,依我看,这女子科举恐怕就是这湖阳郡主与太后一同做出来的事,头发长见识短。”
  身旁的小翠听到这话更加生气,刚想起身,被我止住,我想听听刚才那个声音会说些什么。
  “小弟仔细研究过湖阳郡王的治国方策,认为其皆言之有理,况且如今湖阳郡王主管吏部,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不论门第,早已远胜不少老臣。”那清亮的声音如是说道。
  其余之估计大多数也是寒门之人,因此闻得此言倒不再多言,只有旁边一个男子眼轱辘一转,开口说道:“这湖阳郡王以前是湖阳郡主的时候,就不守妇道,听闻时常找些俊美郎君,谁知道是不是早就有了苟且之事,以至于到如今都嫁不出去,也不知道谁敢娶这样的女子,啧啧。”
  “刘兄怎么能这般说,这些不过是京中传言,并无真凭实据,刘兄怎能空口污蔑他人清白,你我熟读圣贤书,当知君子不避人之美,不言人之恶。”清亮男声说道。
  其余人哈哈大笑起来:“苏小弟,你呀,就是太古板,那湖阳郡主能成为湖阳郡王,当朝太傅鼎力支持,指不定他们就有什么。”
  我闻言只觉好笑,倒是小翠一脸愤慨,忍不住大声呵斥道:“一群男子,背后议论人的是非,随意污蔑他人,是君子所为吗?还是说这明远书院的人都是这般品行。”
  几个高谈阔论的男子这才发现,不知何时旁边的路上停着一脸高大华丽的马车。
  这马车一看就属于权贵之家,众人都一脸心虚,只有一位圆圆脸蛋的年轻男子一脸羞愧之色:“是吾等失礼了。”
  我看着这男子,知道他便是一直为我说话的男子,心中生出好感,将头伸在车窗前,笑着说道:“不知这位公子尊姓大名。”
  那年轻公子见我突然出现在车窗前开口询问,估计有些惊讶,盯着我怔了半晌,才不好意思轻笑一下,开口说道:“小生苏唯安。”
  我点点头,坐直了身子,示意车夫继续行驶,心中却想着这苏唯安公子笑起来脸上竟然还有两个小酒窝,倒是分外可爱。
  这时耳边传来小翠的声音:“郡王,那些人说话这么难听,咱们为何不惩治他们,郡王还能笑得出来?”
  我笑了吗?我摇摇头:“这世间有这般想法的男子不在少数,惩治了这些人有什么用处?浪费本郡王的时间,只有咱们女子自己更加努力上进,更多的女子通过科举入朝为官,掌握权力,用自己的实力将他们压在脚下,这群人迟早统统会闭嘴。”
  看着身边的丫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笑着问道:“让你读的书你都读了吗?写的策论你写了吗?”
  小翠一张小脸顿时皱了起来,可怜巴巴的望着我:“郡王,奴婢就算了吧,奴婢只要照顾好郡主就好了。”
  听着小翠情急之下竟连郡主这样以前的称呼都说了出来,我也只好点点她的额头:“你呀。”
  很快就到明远书院,明远书院的院长知道是我前来,早已等在书院之前恭敬地迎接我:“恭迎郡王。”
  明远书院的院长乃是进士出身,早年厌倦官场,辞官前来这书院教书育人,为人德高望重。我赶紧上前搀扶起老院长:“院长客气了。”
  有年轻学子听到了这个称呼,知晓了我的身份,一脸惊讶好奇的看着我,也有年龄较大的夫子模样的人虽表面恭敬,但眼中不屑的看着我,虽与这些目光我早已习惯,视若无睹。
  倒是进入院内之时,有个中年女子带着三个学子向我行礼,这三个学子虽然也穿著书院的衣服,梳着学子得到发髻,却明显能看得出是三个小女娘,这三个小女娘都一脸星星眼的看着我,眼中满是敬佩和憧憬,惹得我也忍不住朝着那三个小女娘微微一笑。
  院长见我目光放在那几人身上,边走边一脸自豪的抚摸着自己雪白的胡子说道:“那是我的女儿,听闻如今女子也能科举,便也非要教书,还要招收女学生,这不是,就招了三个。”
  我笑着说道:“今年是三个,明年就是三十个,后年就是三百个,若是女夫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可以来王府找本郡王。”
  到了院长的房间,又闲聊了几句,将此次我的来意告诉了院长。
  院长略作思索,开口说道:“我这里有个人选,才华横溢,为人正直,若不是上次科举之时患了风寒,以他之才,定能够榜上有名。只是家境十分贫寒,若能够去江宁王府教书,赚得一份束脩,正是两全其美。”
  听到老院长如此赞扬一个学子,我好奇问道:“是谁?”
  老院长面带微笑,竟隐有骄傲之色:“苏唯安。”
  苏唯安,我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忍不住轻笑起来,想不到我们挺有缘。
  作者有话说:
  谢谢大家写的支持,这本小说彻底完结啦,写的不好还望大家见谅啊。说点题外话,在这本小说里,作者的初衷是所有的女性角色没有反派,包括白贤妃,只是立场不同,对于大雍来说她是恶毒的反派,可是对于胡人,对于她的族人来说,她是英雄,她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族人,为此不惜抛弃一切,来到大雍,她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族人奋斗。如果说谁是反派,大概只能是皇帝了,他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稍一挑拨,就对忠臣心生猜忌,其实他的本意只是除掉许平远,只不过被白贤妃和杨展鹏利用,害死许平远的同时坑害了几万北疆军和百姓,最终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不过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很多想表达出来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塑造的人物也有很多缺陷,在这里只能向大家说声抱歉啦,希望能够和大家下本书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