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都市弃少归来

宠文网 > 都市言情 > 都市弃少归来

第490页

书籍名:《都市弃少归来》    作者:依旧
    《都市弃少归来》章节:第490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当然!”林青州一边说,一边扭过头看了看身后。

        “叶先生也知道,出了咱们江南,往下是沿着南海是三个身份,分别是余杭,闽南,和岭南。”

        “这三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蛮荒烟瘴之地。早就形成了自制的传统。”

        华夏一直奉中原为正朔,向来不太喜欢边远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以往的中原王朝,对于边远沿海地区从来是缺乏管辖的。

        像岭南,琼岛,闽南等地。一直是中原王朝,发配犯人,和流放官员的首选之地。以往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一直不得朝廷信任,又被朝中中枢一再弹劾,便一直从开封府,贬到了余杭临安,后来又在好几个省流放了一段,最终贬到岭南惠州,甚至琼岛。

        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几乎将这种地区流放了一遍。

        余杭从南宋开始,还稍微好一点,而往下的闽南和岭南,一直是疏于管辖的。

        好在这些地区,虽然偏僻但毕竟沿海,这边的商人,便自己想办法存活。

        一直到了明代,开启了华夏闭关锁国的历史,这几个沿海省份的商人,也开始了偷渡存生的历史,许多岭南闽南的商人,擅自偷渡出海,一是为了谋生,二也是为了做一些生意。

        “所以,这南海三省的商人,抱团的历史,已经有了四五百年。那边的商人,蛮横,霸道,做的生意,大多也是出海贸易的生意。”

        所谓天高皇帝远,华夏地大物博,在以往的朝代,很多地方无力管辖,南海一代便形成了出海贸易的传统,将闽南的茶叶,余杭的丝绸,岭南的水果等出口国外,一直做的也都是整个东南亚,乃至中东太平洋境内的生意。

        “这南海商会,可不仅仅存在于南海,在华夏宝岛,东南亚非律宾,马莱西亚,越兰等国,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且都设有分会。”

        听到这,陈可莹也插言道:“表哥说的,的确是。我曾经听父亲说过。这南海商会,每天都会在整个东南亚有比较大的动作,很多小国家的经济,直接受控于南海商会,小国朝廷,有时候都得听这南海商会会长的吩咐。”

        “南海商会看着在华夏南海三省很低调,但在东南亚,其实是一个很让人后怕的组织。我们陈家的生意,许多都得依靠出口,所以一般也不敢得罪南海商会。”

        华夏这些年,对地方的管控十分严格,就算南海商会在外面闹得多凶,但在华夏本土的地盘上,一向行事也是格外低调的。

        所以,除了南海三省以外,嫌少有人会提及他们。东海若不是一个巨大的贸易港口,经常有东西要出口,也不会和南海商会的人打上交道。

        虽然在华夏本土拥有庇护,但出了海,很多事情都说不准。

        “南海商会,几乎是一个海盗帝国。”

        “嗯。”

        听到这,叶轩略微点了点头,之前他对南海商会的确不是特别了解,现在听他们这么一说,看来这南海商会,的确势力支系庞大。

        难怪这唐玉玲习惯带着墨镜看人了。

        “这南海商会,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型的海上组织。他们的根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

        林青州想到这,居然将车速降慢了许多,只以低速行驶,随即扭头看向身后的叶轩。

        “叶先生,您知道郑芝龙吗?”

第580章  南海商会前身

      第580章:南海商会前身

        “船王郑芝龙?”

        此人的名号,叶轩自然是听说过的。这是明代名副其实的东南沿海的大海商,兼大海盗。

        明代中叶,明成祖朱棣,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整肃海上政权,安抚周边邻国。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巩固了明朝为中原正朔的根基,也让大明朝彻底看清了周围邻国的面貌,拉拢周围国家,对大明进行朝贡。也让大明朝看清了一个事实,就是周围国家实在是太穷了。

        和这帮小伙伴玩,没有任何好处,郑和下西洋虽然巩固了大国威严,但郑和每一次出海,花费的经费,都是一笔国家承担起来吃力的经费。

        长此以往,吃力不讨好,更加上海上海枭海盗不断。

        明代后叶,便开始闭关锁国。

        从此明朝官方从海洋退缩,海商和海盗成为海上的统治者。

        原本在日国发展的郑芝龙,成为了南海以及东南亚的大海枭。

        后来郑芝龙在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强盛,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明政府既无力剿灭郑芝龙,又为了利用这支海上势力与荷兰人抗衡,镇压其他“海盗”,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所以,那时候的郑芝龙,在海上是海枭,在沿海陆地,也是名副其实霸占一方的海商。

        素有船王之称。

        “这郑芝龙当年,在海上,可是有军队的。”

        “当年海上马车夫荷兰国,在东南亚还与郑芝龙的队伍碰过面,最终荷兰国军队整个败北。从此以后不再敢踏入南海。郑芝龙在东南沿海的威名,从此名扬海内外。”

        “更关键的是,他的儿子,可是国姓爷,郑成功!”

        如果说郑芝龙的名号,还有人不知道。

        但郑成功,可谓整个华夏,乃至整个东南亚无人不知。

        那可是海上的潮王,收复宝岛的华夏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庙宇,在海峡两岸到处都是,是真正名副其实的海上之王。

        当年清朝入关,打败大明,郑芝龙被清朝软禁北京,郑成功继承父亲产业,奉大明为正朔,北面抗清,南面剿匪,海上与荷兰国斗智斗勇。

        那时候,荷兰企图将宝岛纳入自己的殖民地,也是郑成功维扬海面,直击荷兰,这才平定了宝岛。

        郑成功在宝岛建立自己的政权,一方面培养军队,一方面在整个东南亚经商,使得宝岛一直安于华夏之内。

        后世之人,直到如今,都仍旧享受当年国姓爷郑成功创立的这个局面之下。

        可谓华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叶轩自然知道这位国姓爷的名号,不过此刻脸上仍旧略有疑虑。

        “青州兄说的这些,我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这国姓爷郑家一脉,和南海商会,有什么牵扯呢?”

        其实说到这,叶轩也大概猜测到了,这南海商会和当年郑家的势力,可能有些脱离不了关系,只不过事到如今,肯定是时过境迁了。

        “叶先生,实不相瞒。这南海商会,很大程度上,有一部分是东南郑氏的产业。”

        林青州徐徐淡淡透漏出这句话来。

        “当年,郑氏在宝岛发迹,而郑家手底下的头号大将,就姓唐。这唐家跟着郑家一起打江山,主要负责郑家的商场上的事情,基本上是郑家的钱袋子。”

        “这就是南海商会的前身。”

        “原来是这样?”

        听到这,就连陈可莹都有些震惊。

        以往她只是多多少少知道些南海商会的势力,但却并未真正去了解南海商会的历史。

        如今听到表哥这么一说,简直是让人后怕得不行。

        之前就听说这南海商会存在了是五百年,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海商会的背景,还是这么复杂。

        “这么说来,这南海商会不只是在经商啊,起背后可能还有一个强大的势力背景。”

        “没错。这国姓爷郑成功,当年可是有军队的,旗下光战船就有一千多艘,手底下的将军,以及海上的武者,无计其数。而唐家虽然只是他的附属,但也是不可小憩的。”

        “这么说来,南海商会,向来就有统治东南亚海上贸易的传统。”

        叶轩也是点了点头。

        这样的唐家,的确是整个东海任何一家家族都无法比拟了。就算是东海首富贾家,富裕也不过一代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