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大明侠帝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侠帝

第39章 劝谏愈急妃子现

书籍名:《大明侠帝》    作者:焕明八威
    《大明侠帝》章节:第39章 劝谏愈急妃子现,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虽然周遭众人此刻心中千转百回,但正在忘我交谈的朱厚炜和杨氏二人却并未注意到众人的情绪波动,而是兀自沉浸在药香和彼此的言语之中。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天色将近晌午之时,朱厚炜才与杨氏女子依依不舍地走出药局大门。
  就在这时,朱厚炜先是让左右人等离自己和杨氏远一些,而后他就微笑着主动对杨氏说道:“我知道这京城的崇文门外有个药王庙,不知姑娘近期是否有时间可以赏光同游。”
  当朱厚炜主动发出这一邀请,那杨氏女子不由脸色微红,而后就微点臻首,算是答应了下来,紧接着朱厚炜就与杨氏女子定好在三天后早晨的辰时,在杨氏女子所住宅邸的巷口汇合。
  临了到了要分别之时,朱厚炜还特意低声问这杨氏女子道:“今日相聚甚是投缘,不知姑娘是否能透露一下芳名?”
  这杨氏女子见朱厚炜这么说,就更害羞了,只见她当即低声说道:“小女子的名字就在刚刚送你那本医书的备注中,医书的作者是家母,而书中各种备注所写的名字便是小女子的名字了。”
  朱厚炜听后当即了然,随后二人欣然分别离去,同时也各自期待着下次相见。
  当朱厚炜目送杨氏女子远去后,他就立马打开了杨氏女子送她的那本名为《女医杂言》的书,发现上面备注颇多,且写明了备注的名字叫杨月,而作者的名字则叫谈允贤,想来这就是杨月的母亲了。
  看到了杨月的名字,朱厚炜心中相当愉快,当他满面笑意地转身回返时,他就习惯性地扫了一眼身后诸位官员的神色,发现他们此时表情各异,不过整体气质却很一致,那便是浓浓的见证之意,见此情形,朱厚炜就知道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少不得要被史官记载了。
  朱厚炜想到这些,就着重看了一眼身旁负责修史的几名翰林官员,发现他们都用无可置疑且无法商量的眼神看着自己,朱厚炜见状只能淡淡一笑,并若无其事地吩咐道:“行了,今日便就此回宫吧,朕还得去处理奏疏咧。”
  看着将时间管理得如此行云流水的皇帝,众人无不叹服,随后朱厚炜就在众人的簇拥下安然回返到了紫禁城内。
  三天以后晴空万里,朱厚炜此次特地坐马车来到了那杨月住所的巷口处,此时杨月也已经上了自己的马车在此等候,当出行所需物件准备妥当后,这两辆马车就一前一后地被众多骑马且身着便衣的锦衣卫兵将给护卫得严严实实,直接朝崇文门外的药王庙行去。
  这一次,朱厚炜和杨月在药王庙周围那是游玩了整整一天,玩得相当尽兴,等到夕阳西下时,他们方才回到杨月住处的巷口附近。
  等到朱厚炜相当愉快地目送杨月回去之后,巷口处却突然有三人驭马奔来,此刻翰林编修杨慎也随驾在旁,正好看见了这三人当中领头那人的面貌,这让他不由一愣。
  不仅如此,三人之中领头的那人也看到了杨慎,只见这名五十岁左右的老伯此刻急忙下马,随后就跑上前来对杨慎作揖行礼并说道:“大公子,您怎么来了。”
  杨慎认得此人,这是他父亲杨廷和的老管家杨利,他看见杨利出现在这里是比较意外的,所以他就问道:“杨利,你们三人匆匆忙忙地来这里有何事?”
  杨利见自家公子问起,就急忙答道:“回大公子的话,咱这是到杨大夫这给夫人拿药来了。”
  杨慎听见杨利的这番回答,当场就瞪大了眼睛,一时间思绪百转千回,心中已明了一切,虽然他也没见过那位远房堂妹,但此刻他已知道老管家所说的杨大夫定是今日与皇上会面的杨氏女子无疑了。
  一时间,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发愁,因为眼下皇上明显对自己这远房堂妹相当中意,若是远房堂妹今后入宫为妃,自己父亲会不会因此受到士林非议说他有意媚上。
  不过杨慎知道此时不是多想的时候,所以他就点了点头,并对杨利说道:“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老管家杨利见公子一旁还有许多人随行,其中甚至还有与大公子同为翰林修撰的自家杨阁老的大女婿余承勋,他见到此景便以为公子和姑爷此时定然公务繁忙,所以他就急忙对杨慎和余承勋二人说道:“那公子和姑爷在此稍待,老仆就先去杨大夫府上拿药了。”
  在看到杨慎和余承勋点头后,杨利就脚步匆匆地奔入了杨月所在的宅邸拿药去了。
  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朱厚炜也无意在这个场合公开问杨慎什么,在他将要启程回宫时,就对侍立在身侧的东厂提督李芳说道:“大伴,将杨月着实保护好了,不要让杨月过早察觉。”
  李芳一听朱厚炜的这番吩咐,知道朱厚炜这是将家事交予他们东厂处理了,于是李芳就立刻简短地说道:“老奴明白。”
  李芳这边刚将差事应承下来,跟在李芳身旁的一名东厂掌班就当即领命前去办差了,只见那东厂掌班先是安排随行的便服东厂番子守在了杨月宅邸附近,随后这名东厂掌班又火速找到了明时坊内管理此片区域的里长,并在杨月宅邸的巷口对面直接买了个小院作为此次办差的专用场所。
  在往后的十几天时间里,朱厚炜与杨月相见的次数是越来越多,杨月对朱厚炜也是情根深种,这两人的感情已经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了。
  与此同时,劝谏朱厚炜纳妃的奏疏是越来越多,上疏的已经不仅限于都察院和在京官员了,就连各省布政司和按察司的官员以及巡按御史,也有不少官员上疏劝谏自己纳妃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政,对于朝政这一块,朱厚炜已经观察出了些心得,比如他已经知道大明的文官总是会出于各种目的给皇帝提意见立规矩,而自己还得指望这些文臣们抚民理事,没办法甩出太难看的脸色,那样容易让自己成为文官们的集体攻击目标。
  万一到时候冒出许多官员堵宫门劝谏自己,那就难看了,到时候自己打他们也不是,关他们也不是。
  再说了,自己还得靠着众多类似王守仁这样的文武全才的文官督抚带着大明军队扩张海外呢。
  一念至此,朱厚炜决定自己一定要当好裁判员的角色,不能轻易错位,要平衡好朝廷内各个派系的势力,同时也得尽快摆脱大臣劝谏自己纳妃的这股风波。
  现在朱厚炜办法已经有了,具体实施就得等年后了,因为嘉靖元年的元旦已经快要到了,得过完年再把这事办妥了,比如将杨月娶进宫来成为自己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