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从1983开始

宠文网 > 都市言情 > 从1983开始

第671页

书籍名:《从1983开始》    作者:睡觉会变白
    《从1983开始》章节:第671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如果《无名之辈》获得提名,您会参加今年的金鸡奖么?”
“不会。”
刷!全兴奋了。
“您说设新奖,有计划了么?”
“还是为了向金鸡施压,口头说说?”
“您会在今年启动么?名称有了吗?”
许老师宛如食堂大妈,看着一群来打饭的屁孩子,开始习惯性手抖:“之前比较忙,没顾得上,已经在酝酿了。”
“是以跟传媒合作的模式么?”
“不错。”
“合作方选定了么?”
“全国这么多家优秀媒体,老实说很难。我看这样,改天一块碰个头,互相聊聊想法,看跟谁能达成一致。”
“您的意思是,不止跟一家合作?”
“这么大的一个奖,一家媒体能托起来么?或者说,费尽心力搞出一个不尴不尬的破奖,有意义么?”
许非站起身,“好了,到这吧。”
“……”
又安静了一小下,忽如沸水烧开,几乎每个人都摸出手机,第一时间给主编打电话。
…………
新闻爆出去,自是一片吵杂。
还没等各方行动,张国师先急了,赶紧找到许非:“哎呀,你怎么不跟我商量就说啊?”
“说什么?”
“武侠大片啊,我什么时候要拍武侠大片了?我这是文艺片的剧本,而且还没想好拍不拍。”
“你这剧本都写半年了,咋又没想好?”
“人家《卧虎藏龙》拿奥斯卡,那么成功。我再弄个武侠,肯定有人说跟风……”
张国师担心。
许非拿过剧本,随便翻了翻,果然是文艺片的路子。
结尾就是之前说过的,秦王把刺客一顿忽悠,让其甘愿赴死,被射成刺猬,然后众大臣齐道:
“恭贺大王又逃过一劫!”
他合上剧本,道:“我已经把它列入五年计划,别再搞什么艺术片了,变成大片的路子。”
“大片?”
张国师挺心动。他这种地位的导演开新戏,要么碰到好故事,要么想尝试点新花样。
大片自己没试过。
“能赚钱么?你别赔本了。”
“现在市场好,东方武侠热,你尽管拍。需要多少人,多少马,多少道具,我给你找。
演员也没问题,程龙、李连结、周闰发、张蔓玉、张国荣、葛尤、巩丽、章子仪、周逊随便挑。”
嚯!
张国师都开始心跳了,“那我试试?”
“试试!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就一点……”
许非提要求:“《卧虎藏龙》是赚美刀的,但我们看太闷了。
这片也是要赚美刀的,我不要求你平衡海内外观众,那太难了。你别拍的那么闷就行,国内也得有点票房。”
“有点是多少?”
“嗯,怎么也得2亿吧。”
张国师:“???”
(还有……)


第八百三十三章  我的话讲完

数日后,还是昆仑饭店。
签到处热热闹闹,于佳佳亲自接待。每个来签到的,都要扫一眼名单,末了心里一惊,面带复杂的微笑。
于佳佳就见他们一写,一看,一抽,一笑,流水化作业。
其实也没啥,她抖了抖名单:
《京城晚报》《京城青年报》《三湘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华商报》《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扬子晚报》……
无非全国发行量较大的晚报、都市报都来了嘛,外加一个京城电视台。
今天的会比上次规格高多了,时代传媒的几位高层都在,现场像模像样,每人都有大枣茶。
许非穿了西装,准时到场。
众记者瞧着他,心思莫名。
假如许老板没提设奖,南都也就偷偷做了。
可许老板先提了,南都的计划暴露,偷偷摸摸的事变得大张旗鼓,各家盯着这块,无形中已是风口浪尖。
谁再想振臂一呼,就得考虑服众的问题,否则你凭什么牵头?各家想推他出来,黄袍加身,实惠是均分的。
那有人问,媒体自己联合不行么,为啥拽着许总?
你评的是电影奖,还是新奖,正需要明星助阵。80%的明星都在他旗下,100%的大片都是他在做。
他不陪你玩,评个什么劲?
“好了,开会。”
“今天针对设奖这个事,第一次跟大家碰头。别的方面不谈,先聊聊两件事:评什么、怎么评?
我的意思是囊括大陆和港台地区的作品,初期不采用报名制,每年1月-12月上映的自动纳入范围。
然后在次年上半年,评出这个奖。”
“那难度很大啊!其它的不说,港台地区的电影怎么选片,评委怎么看?”
“不如就大陆的,港台多麻烦。”
“对啊,还得报内阁批准。”
“没意思!没意思懂么?”
许非敲敲桌子,道:“要评这么一个奖,我在网上就能搞投票,随随便便几百万点击,但有价值么?
入世在即啊朋友们!明年又是十六大,电影改革肯定向前发展,而不是后退。内地与港台的合作必将更加紧密,猜都猜得到。
香港金像,台湾金马,在很多人眼里都比金鸡奖重。
但他们的市场在萎缩,我们在慢慢好转,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一旦崛起不可估量,必须要有个匹配的奖项。
另外强调一点,我不是非得做这个奖,只是事情赶到这了。谁想做,先听我的意见。”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说说评选规则。
金像奖分两轮,第一轮由选民和初选评审团负责。选民就是观众,评审团是业内人士和媒体人员。
他们投票选出入围名单,每奖五个。
第二轮由专业评审团和十三个协会成员投票,评审团还是业内人士和媒体,协会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灯光、美术等等。
两轮的评审不可重叠。
金像有点学奥斯卡,两级架构,协会成员居多。”
“金马奖则是三轮。
初选评审比如18人,负责挑选一个大的入围名单。
复选还是这些人,但人数缩减,比如11人,选出各奖项的具体提名。
终选在复选的基础上,另加入终选评审团,比如6人,达到一个单数人数,17人。
当然,金马奖以前由于评审团长期不变,屡遭抨击。这点我们要避免。”
许非介绍完,道:“各有各的优势,我综合一下。
我准备分两轮,在港台发展自己的初选评审,由他们进行港台的首轮选片,择出每奖三个提名。有特殊情况,或少或多,可申请增减一个名额。
大陆也由业内人士和媒体组成,每家媒体可以出一名评审,同样择出三个提名。
即内地、香港、台湾各有一份提名名单,综合为首轮提名。
第二轮单独邀请评审团,投票得出获奖者。有至少两周的审片期,非引进片怎么办?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在北电、中戏放映。
最终获奖者只有一个。
而第一轮的评审,隔几年换一批,避免长期占岗。”
“为什么是三个提名?”记者问。
“初期阶段,简便为宜。如果搞五个,审片量巨大,周期会拖长,以后可以增加。”
“假如我是初选评委,看电影花钱么?”
“选片期内,凭票报销。”
“主办方给报么?”
“对,有执委会和评委会,执委会不可参与评审,评审也不可评与自己相关的作品。在讨论、投票的过程中,要请公证人员公证,保留视频、文字资料,甚至可以公开直播等。
这是大概,细节还需完善,尤其是公正公开原则。”
“您决定设几个奖?”记者问。
“最佳影片、导演、男女演员、剧本、男女配角、新人导演、新人演员九个,技术类暂且不设。”
“少点吧,比如一部电影票房高,一部电影艺术性好,那怎么选?”
“对啊,而且没有观众票选。”
“有的演员红,只是差一点没拿奖,要不要搞个安慰性的?比如最具人气男演员?”
“再搞个传媒奖,突出性质,比如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
“可以啊!”
许老师拍桌子,笑道:“这些还不够!最好再来个最具才华奖,最具实力奖,最佳全能奖,最佳飞跃奖,年度最受瞩目奖中奖!”
“呃……”
众人尴尬。
“诸位,扔掉过去的习惯,别特么分猪肉了!
你怕不给奖,明星就不来?放心,他们不敢不来。”
许非一条一条反驳:“票房高,艺术性好,怎么选?评审团怎么选就怎么选!没有一个奖可以让所有人信服,只要过程公正,奖就是公正的。
我也从未要求偏袒商业片,只求公平的竞争环境。
你觉得这部片可惜,应该给个奖;你觉得这个演员可惜,干脆并列影帝吧……那跟分猪肉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