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我的历史聊天群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历史聊天群

第137章 自愿……

书籍名:《我的历史聊天群》    作者:一缕烟丝
    《我的历史聊天群》章节:第137章 自愿……,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华夏帝国,南京{应天府},应天城。
        应天府,是明朝的前帝都,这里也有宫殿。
        今日,就在应天府皇帝上朝宫殿内,聚集了一百多人,其绝大部分是南明朝廷,不,是前南明朝廷的臣。
        他们呢,有的是自愿前来的有的是被迫而来。
        来这里,接受他们未来的命运:生或者死。
        虽然南明朝廷投降后,吴三桂派人看管他们,待遇还不错。
        但是在华夏帝国大明王王宇还没有明确做出决定之前,人人自危。
        大殿正上当的龙椅上,前不久还是南明朝廷的皇帝坐在上面,现在确实空空如也。
        龙椅的正下方,站着的是:户部尚诸葛亮,礼部尚陈确,兵部左侍郎任斌,刑部左侍郎刘升,吏部左侍郎唐进伦,工部尚曾辉,都察院右都御史申毅。
        部一院的来了七个大臣,其三个尚也就是三个内阁大臣,足见对今日事情的重要性,以及十分的重视。
        但,光是重视还不够。
        这不,无论是殿内还是殿外,都是魏东带来的一百禁卫军,个个孔武有力,身上携带的是最新制作而成的后堂qiāng!
        目前也只有一百多支后堂qiāng,先武装了一百人,这次给带了出来。
        除了这一百后堂qiāng军队外,此次前来的是一个营,三千多人的队伍。
        魏东带来的军队,站在这里就是示威,代表华夏帝国和大明王的威严。
        诸葛亮,陈确,任斌,刘升,唐进伦,曾辉,申毅等七人,并排站在一百多人的前面。
        七人,有几个人是眼前一百多人或多或少认识的,比如:礼部尚陈确,工部尚曾辉……
        户部尚诸葛亮,左右看了看身边的人,然后上前一步,冷静而有气势的注视着眼前一百多人。
        诸葛亮这一站出来,就成了焦点。也让众人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肯定不一般。
        或许是个重要的传话人。
        但是他们万万想不到,诸葛亮的身份地位以及名字都令人难以置信!
        只见,诸葛亮声音铿锵有力道:
        “诸位,我是华夏帝国户部尚诸葛亮,同时也是内阁大臣兼军机处参谋……”
        诸葛亮?
        众人目光无不诧异。
        还是户部尚,内阁大臣?……如此年轻,怎么可能!
        众人诧异的眼光依旧,不过又多了不少质疑之色。
        面对众人异样的目光,诸葛亮习以为常,继续说着:
        “我身边的分别是:礼部尚陈确,兵部左侍郎任斌,刑部左侍郎刘升,吏部左侍郎唐进伦,工部尚曾辉,都察院右都御史申毅……我们前来此地,是代表华夏帝国,代表大明王而来……来表明对你等的态度和处置。”
        说到这里,诸葛亮停了下来。
        场面气氛,突然变得异常死静!
        因为,决定众人命运的一刻马上到了。
        或许大明王不敢杀他们所有人,但是杀十几个来,杀鸡给猴看,完全是有可能的。
        不到最后时刻,谁都有可能成为死亡名单上的人。
        所以啊,众人心里恐惧。
        一时间完全没心思在意诸葛亮等人的身份。
        终于,诸葛亮又开口说话了,同时拿出一份诏,念道:
        “华夏帝国,大明王诏令:对于南明朝廷旧臣,一律既往不咎,愿意为华夏帝国效力者,可自荐,经考核后,视情况,委以职务!”
        大明王王宇的诏令,出奇的简单明了,但仔细想想,就觉得其富有深意。
        开玩笑,这可不是大明王王宇随便说说的,而是经过张良和诸葛亮斟酌后才如此定下来的。
        就是这听起来简单明了的诏令,却让眼前一百多人给听懵了?
        如此简单?
        这就没事了?
        是不是太儿戏了?
        许多人心里落差很大,而且矛盾的觉得有些莫名的失望。
        “华夏帝国,大明王……什么意思,不管我们了,让我们自生自灭?”
        许多人一时间都有类似的想法。
        不处置,也不任用,让许多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时,诸葛亮的话,打断了众人的错愕和思绪:“诸位,都是有一定才能之人,华夏帝国现在很缺人才,但绝不会强人所难,是否愿意为华夏帝国,为大明王,为天下百姓做事,全由你们决定。
        对于愿意为华夏帝国效力者,吏部和都察院会对其进行考核,但只是考核其过去的品德和才华,不会对其过去的过错进行追究。
        也就是说,华夏帝国,大明王,都不会追究任何人过去的过错。只要将来,成为了华夏帝国的国民后,严守华夏帝国律法便可。”
        意思就是:过往不再追究,华夏帝国新国民,一切从新开始!
        同时,诸葛亮也说明,华夏帝国需求人才,重视人才,不过是否愿意出仕,自由决定,不强迫。
        这种说法,思想,有些奇特,不符合时代主流,众人有些懵,心里疑惑更多了。
        诸葛亮又说道:“从此刻开始,诸位就自由了。不过,有些人在离开前,需要把一些职务上的事情与我们交接一下。
        对了,若是没人主动辞官,就是默认要为华夏帝国效力。我们会安排人对其进行考核,合格者依然可以继续留任。”
        最后这句话,是给那些要面子的人一个台阶下。
        说完,诸葛亮示意魏东,把军队撤离。
        殿内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在离开前,诸葛亮补充道:“诸位,华夏帝国部和都察院暂时都会安排人就在这里,有要自荐或者辞官,或者其他什么事,都可前来找我们。”
        接下来,才是诸葛亮等人的重要工作:维护治安,稳定民心,恢复农耕,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的种植等等。
        一百多人,有些失魂落魄的慢悠悠的出了宫殿,出了皇宫。
        除了皇宫后,发现没有人跟随,才真的意识到:他们自己似乎真的没事了!
        “没事了,真的没事了,难以置信!”
        渐渐的,有的人开始欢呼。
        许多三五人一堆议论着。
        他们刚出宫门,就发现宫门外以往张贴告示的地方围着许多人。
        “华夏帝国第二次科举,将在秋季举行,凡满十岁,无论出身如何,不分男女,只要遵从华夏帝国者,皆可报名参考。
        此次科举,将分为南北两场同时进行,就在顺天府和应天府。”
        告示旁边站着的官吏,过一段时间,就会念一次其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