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娇宠冬官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娇宠冬官

第四百五十五章 局势与压榨

书籍名:《娇宠冬官》    作者:绯我华年
    《娇宠冬官》章节:第四百五十五章 局势与压榨,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敢死队是大军先锋里的最前面的那十排。



        大战一起,这些人最前冲锋。



        两军对垒,又是都全力准备,谁最先冲过去,谁就有最大概率的死亡。



        侯勇这么选,显然是想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顾晟却不想满足他。



        侯勇眼见顾晟头也不回的离开,忙砰砰磕头。



        袁宝儿走得慢些,眼见着他磕得额头都破了皮,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等到回去主帐,她低声道:“不然就给他个机会?”



        顾晟冷笑,“他一心念着亲情我,枉顾兄弟们性命,他想要恕罪,我却偏偏不要。”



        “我就要让他这辈子都在悔恨愧疚中度过,让他这辈子都过的生不如死。”



        “顾晟,”袁宝儿不赞同的叫了声。



        “那是他妹妹,他没可能放任不理,而且他也有了悔意,不然也不会束手就擒,跟着回来。”



        “你也看到才刚帐里的人了,他们能在那儿,必然是跟侯勇关系匪浅,若真把他狠狠处置了,我担心他们心里有想法,不利于大战。”



        顾晟拧着眉头,不怎么好看的问:“你是在以监军的身份建议?”



        袁宝儿立刻知道,他不高兴了。



        她低下头,一副很柔顺的姿态。



        这是两人吵架时,袁宝儿求和的专用姿态。



        顾晟无声别开眼,坐去案几后面看公文。



        袁宝儿去隔间泡了茶汤过去。



        顾晟似乎看得入迷,一看都没看过来。



        袁宝儿等了会儿,还是乖乖的送了过去。



        顾晟很冷淡的接过来,放在手边,就是不喝。



        袁宝儿无奈,“我错了,以后绝不干涉你的军务。”



        顾晟这才转过头来,十分严肃的道:“此事关系到这里所有的儿郎,绝不是儿戏。”



        “我知道,你是觉得侯虽犯了大错,可是事出有因,又知错了,就该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可他犯得不是小事,闵家在朝廷和叛军之间一直摇摆,还跟右相勾连不清。”



        “一旦他们心生恶念,受伤害的就是咱们麾下的儿郎。”



        “他们也是有父母亲人的,他们难道不挂念不想念?”



        “若如此宽宥了侯勇,我将来如何面对因为闵家或者候小妹死伤的弟兄?”



        “若大家看到侯勇被宽宥,有样学样,我要如何领军?”



        袁宝儿被问得哑口无言,她知道他说得很对,是她没有道理。



        她有些感慨的道:“都说慈不掌兵,这话真是至理名言。”



        她心肠太软,总是没办法下狠心,对自己的兄弟做什么。



        所以她没办法好好掌兵。



        也亏得当年,她手底下的那些兵能干,每人都接管一摊,帮她把军中所有事都料理得明明白白。



        顾晟见她深有感受的样子,不由得笑了。



        “你本来也不擅长这些,要不是陛下实在缺人,也不会要你顶上。”



        袁宝儿点头。



        她的专长在庄稼上,让她研究怎么增加亩产可比带兵出征要容易得多。

>


        “这些事你就不要管了,好好呆着,要是觉得烦了,就去下面转转,”顾晟笑着说道。



        袁宝儿也有些兴趣。



        南地和北地的土地气候湿度都不通,袁宝儿一直想让北地的庄稼也想南地这边似的,哪怕不能达到一年两茬,也起码一茬收成能高一些。



        北地比南地土地广,只要产量提上来,只一茬也足够养活大多数的百姓。



        隔天,袁宝儿便精神抖擞的准备去非战区。



        才要出门,就见一小队兵士跟上来。



        “大人,”来人拱手,规规矩矩的站着。



        袁宝儿一看就知道是顾晟的主意。



        “我不用人跟着,你们留下来,”她摆了下手,径直往外面去。



        “大人,”兵士动作很快,一下子把她拦住。



        “大人,我们接到保护您的命令,您可不能撇下我们。”



        袁宝儿不习惯耍官威,在军营里一向随和,兵士们跟她混熟了,行事上多少也都随意了些。



        袁宝儿瞪着拦着她的几个兵士,“干吗?还想拦我?”



        兵士们忙束手而立,不敢造次。



        袁宝儿哼了声,提步出了大营。



        身后跟着一长串的兵士。



        他们也不敢跟太紧,也不敢太远,就隔着半丈开外,却又不靠上来。



        袁宝儿走,他们就走,袁宝儿停,他们也停。



        如此僵持了一盏茶,还是袁宝儿妥协了。



        她叫来众人,“留个人,其他人都散了。”



        众人还想再说,袁宝儿板起脸,“不然就一个也别跟,就是你们大人来了,看他怎么说。”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众人面面相觑,再不敢坚持。



        为首的队长站出来。



        “我陪着大人去,”他大声说道:“你们回去复命吧。”



        众人生怕再把袁宝儿激怒了,也不敢多言,纷纷拱手离开。



        队长这才上前,“大人。”



        袁宝儿点了点头,转头往外去。



        队长急忙紧追上去。



        “大人,您要去哪儿,这边我都熟,”他很小心地说道。



        袁宝儿本就是随意出来溜达,看到哪儿算哪,听到队长说,她也有了兴致,“这周围,哪边比较富庶?”



        “东边,”队长立刻朝一个方向指去。



        袁宝儿有些惊奇的看他。



        队长不好意思的笑了下,“之前兄弟们肚子里头少了食,大人曾命我们去那边请好心人捐赠。”



        袁宝儿很认真点头,心里却呵呵。



        就这些人,还请,能不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要钱要粮,那都是客气的。



        “不用去城里,就去周围的村子就好。”



        袁宝儿的目的就是庄稼,南地的庄稼一年四季都是种着的,袁宝儿想找当地经验老道的庄户人家好生请教一下。



        队长想了会儿,总算想起来回来的路上好像经过几个庄子。



        “那边也有,还不少,不过路有些远,我去给您套车?”



        袁宝儿点头



        她本来是想就在附近转转,不过既然有人认路,哪怕远些,也比她胡乱去转要好得多。



        队长一溜小跑的回去军营,没多会儿就赶了辆车出来。



        不得不说,这位很有眼色,眼见袁宝儿一身粗布麻衣,就干了辆破旧的平板车。



        袁宝儿端量着一块还破了个洞的平板,心里啧声。



        队长见袁宝儿看得这么仔细,生怕自己体悟错了,毕竟这车子实在太过简陋。



        “这边人因为战事都紧张得很,这车是这边惯用拉粮食的。”



        “我寻思,赶着这个,他们不会提防。”



        袁宝儿点头,“你做的对。”



        她蹬着车轮,跳到车板上,队长见她利落的盘膝而坐,似乎半点也不介意的样子,这才跳上车辕,把车子赶了起来。



        队长说的地方确实距离不近,哪怕坐着车,也足足做了将近一个时辰。



        下了车,袁宝儿的屁股和腿都酸麻得厉害。



        袁宝儿用力跺了几下地面,感觉好些了,才溜着地沟慢慢的看着。



        南地多种稻谷,此时禾苗才刚抽条,迎着早晨的阳光,随风轻摆。



        “大人,”队长低声叫了声,指了指远处的低头。



        一个人从田里站起来。



        那人头戴斗笠,手和脖颈处都是重重的黑褐色,一看就是久经农事的老把式。



        “老丈,”袁宝儿溜下地沟,小心点的往他那边靠过去。



        队长也要跟过来,却被袁宝儿喊住。



        队长知道,她这是怕自己把地踩坏了,惹怒人家,便老实的站在上面。



        “老丈,跟你打听个道,”袁宝儿笑眯眯过去。



        老汉抬起头,见袁宝儿模样白净,衣裳也平整,瞧着像是好人家的娘子,便抬了抬斗笠,露出黑褐色,满是褶皱的脸。



        “去哪儿?”



        “董庄怎么走?”



        袁宝儿的口音明显是外地的,老汉又端量了她一会儿,才指了指前面影影绰绰的屋子轮廓,“那边就是。”



        老汉说话带着浓重口音,袁宝儿只能从手势和他的表情猜测。



        老汉见袁宝儿一脸懵,便抹了把手,往外去。



        袁宝儿下意识的跟上去,老汉就道:“你去哪儿寻谁?”



        袁宝儿就是随口说了队长提及的地方,哪里知道那里有谁。



        所以她就装作什么也没听懂的样子。



        反而是队长听懂了,他凑上前去,眼珠滴溜溜的看着两人。



        老汉立刻看向队长,十分警惕的样子。



        “这是我哥,”袁宝儿道:“我两过来寻亲。”



        老汉看向队长,队长忙朝老汉笑了下。



        “你们找哪家?”



        “找姓周的,”队长立刻回答。



        如此快的速度,显然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老汉想了下,村里确实有户姓周的。



        “周伢子家,”老汉道。



        队长不好意思的笑了,“是啊,那是我们远方表哥。”



        老汉点头,又看队长衣着,都是板板正正,干干净净,不像是逃荒一类的,这才往村子里去。



        袁宝儿四下端量,东问问,西问问。



        老汉以为她的对这里新奇,想着都是同村的亲戚,对她的问题回答的也算详尽。



        袁宝儿把他的话一一记在心里,好似不经意的道:“怎么不重麦和粟啊?”



        “那个种不来,”老汉道:“那东西在咱们这儿养不好,要是种了,来年家里可就不够嚼用了。”



        大夏的庄稼都是要交田赋的,元哥儿这两年也曾尝试减轻赋税,但有左右相作梗,施行的很不顺利。



        过重的赋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哪怕是富庶的南地都觉得负担,何况是收入一向赶不上南地的北地。



        不过这事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袁宝儿绕开这个话题,说起了种子的品种。



        这边中的稻谷是这里独有的稻种,成熟之后,米都是淡绿色的。



        不过这种米要求很高,很多成熟之后达不到贵人们想要的颜色,那些达不到的就只能当做普通稻谷卖掉,或者只留。



        那些能达到的,一部分留下来做种,余下的卖出去,得到的钱用来支付家里的开支。



        “那您一年下来,家里能有些盈余吧?”



        袁宝儿知道,那米叫碧梗,价格十分昂贵,在京都能买到十两银子半斗。



        要知道,哪怕是京都,米的价格也不过是十个铜钱而已。



        这样的价格已经是天价了。



        老农闻言苦笑着摇头,“若是能收上十斗,年时还能给家里的孩子添些新衣。”



        袁宝儿表情微变。



        老农说过,合格的碧梗,一亩里未必能出一斗,这么算来,十几亩地才或许能让家里略微宽裕有些。



        想想京都的天价,她脸色有些难看。



        “那米都是谁收走了?”



        “镇上的大人物,”老农哪里知道那些是什么人,以他的身份也不过是见个个把仆从而已。



        袁宝儿跟队长对视一眼,又改问这里的治安以及县令如何。



        老汉忽的警觉。



        “你们是谁?”



        袁宝儿本想说明一下,队长却拿出令牌,“上面办事,问你就答。”



        此时的他板着脸,疏冷威严,把老汉吓得狠狠哆嗦了下。



        “老爷您问,”他颤巍巍的说道。



        袁宝儿不想吓着他,便温声道:“老丈您没别怕,我们就是下来问问。”



        袁宝儿指了指周围广阔的田地,“我们家大人听说这边的上官治下风评极好,就让我们过来取取经。”



        “这是他们大人之间的事,您不用怕,跟你牵连不上。”



        话虽是这么说,可老汉却再也不肯开口了。



        眼见打听不出什么来,两人只好跟老汉作别。



        待到远离老农,袁宝儿脸色才沉下来。



        “去镇上。”



        队长立刻请她上车,带着她直奔远处。



        镇子距离董庄不远,没过午就到了。



        因着临近饭点,周围满是饭菜的香味,袁宝儿就和队长就近挑了个热闹的饭堂落座。



        队长本想去厢房,但袁宝儿想听一听镇上的事情,就坐在大堂的角落。



        大家正就当下的局势进行讨论,袁宝儿垂着眼皮,听着大家众说纷纭。



        待到吃完饭,她归纳出来一点,那就是大家希望战事平息,但也希望叛军们平安,因为叛军遭受的一切,他们感同身受。



        出了饭堂,袁宝儿一直沉默。



        队长小心翼翼的瞟着她道:“那些人都是胡言乱语,大人没必要往心里去。”



        袁宝儿这才回过神,朝他笑了下:“我知道,先去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