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基辅会战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基辅会战

第4章

书籍名:《基辅会战》    作者:维尔纳·豪普特
    《基辅会战》章节:第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这样,该集团军群就既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其北翼渡过第聂伯河,也能按计划掩护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第二种可能性是,两个集团军群同时发起进攻,使其位于第聂伯河东部的部队汇合,从而解决普里皮亚特问题。这样,也许还能建起一个使这两个军团最后从这里直接向莫斯科发起进攻的出发基地。陆军总司令部直到这时仍把莫斯科视为进攻的首要目标。

            希特勒和陆军总司令部就分歧意见所进行的讨论和磋商并不都是客观和公正的。希特勒最后表示愿意达成和解。7  月30日,他签署了第34号指令(国防军统帅部指挥参谋部作战处第441298/41号文件,绝密)。据此,北方集团军群要在没有第3装甲集群支援的情况下单独向列宁格勒突击,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并准备进军莫斯科,而南方集团军群则继续进行其当前的作战任务。

            在8  月12日下达的关于第34号指令的补充命令中,对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任务作了如下说明:南方集团军群在乌曼会战后已相当强大,足以赢得在第聂伯河彼岸实施大纵深作战的行动自由,并达到规定的作战目标——克里木、顿涅茨盆地和哈尔科夫,而对基辅的进攻则必须停止。

            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接到这一补充命令之前,于8  月4  日,在位于诺维鲍里索夫的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所里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希特勒与他的首席副官施孟特参谋部上校参谋部上校(Obserst  im  Generalstab)是德军的一种军衔,此外还有参谋部中校、参谋部少校、参谋部上尉。被授予这种军衔的军官通常在高级司令部和参谋部工作,他们均经过严格挑选和专门培训,佩带特殊颜色的领章,在晋升方面优于其他军官。和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豪辛格参谋部上校出席了这次会议,希特勒听取了中央集团军群各司令官的情况汇报。

            冯·博克元帅和他的集团军司令官们一致认为,必须无条件地继续向莫斯科方向进攻,而装甲集群司令官霍特大将和古德里安大将则请求停止进攻,以使他们极度疲惫的师得到恢复和补充,但这两个装甲集群能分别在8  月15日和8  月16日作好进攻准备。

            希特勒默默不语地听完了他的将军们的陈述,然后开始了他那众所周知的冗长而又充满政治色彩的讲话。他断然拒绝进军莫斯科的建议,认为现在必须占领列宁格勒和乌克兰。最后,他将乌克兰放在了首要地位。他认为,从这里能够得到工业原料和粮食,而没有这些,要想继续进行两线战争是不可能的,此外,他还想通过占领乌克兰来打击和摧毁“对罗马尼亚油田”造成威胁的“苏联航空母舰”。

            在尔后的几天里,各集团军群均在按原计划行动。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自然仍是以进攻莫斯科为中心,只有其右翼的集团军,即由大将冯·魏克斯男爵指挥的第2  集团军,企图夺取东南方向的戈梅利以保障右翼的安全。与此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却在积极准备从已经夺取和准备夺取的桥头堡强渡第聂伯河。

            陆军总司令部这时仍未放弃这场爆发在最高领导层的权力之争。冯·布劳希奇元帅令其作战处处长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备忘录再次明确地将莫斯科作为德军进攻的中心目标,并严辞拒绝了希特勒提出的关于将兵力转调北方和南方作战的要求。拒绝的理由是,过不了几个月冬季就要到来,而且北方的冬季比南方来得要早。

            在这些天里,南方的集团军群在宽大正面上占领了从第聂伯河河口到基辅南部的第聂伯河沿岸。这种自然形成的态势引起了希特勒的极大兴趣和注意。8  月20日,整个战线上出现了一幅令人叫绝的景象: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向东突击的两支先头部队已形成齐头并进之势,几乎成了一条直线,两者相距约550  公里,直线中心距后方也大约550  公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几乎等边的三角形地区,苏联一个完整的方面军便位于这个三角形地区之内,这大概是每位统帅都梦寐以求的军事势态。

            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立即被希特勒抓住了。到1941年8  月中旬,他对国防军统帅部的影响已如此之大,以致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炮兵上将8  月20日,也对向其递交陆军总司令部备忘录的豪辛格上校说:

            “目前出现了打击苏军有生力量的更好前景。苏军最强大的集群就部署在基辅东部。”

            大概在这个时候,在约德尔和希特勒的头脑里就形成了一个计划的轮廓:如果上述三角形地区的两支先头能够会合的话,就能一举将基辅附近的敌人歼灭。然而,这时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现实问题即保护翼侧的问题出现了。这个问题在迄今所有有关战史的论述中几乎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央集团军群在向莫斯科进军时可能出现一个漫长南翼,掩护这一翼侧需要大量步兵师,而德国陆军在1941年夏季却没有这么多步兵师。南方集团军群由于被牵制在普里皮亚特地区和基辅城下,不但无法保障这一翼侧的安全,而且还要竭力保护自己的北翼,因此,便出现了一个这时大概尚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

            然而,靠“可能”、“也许”和“大概”是不能赢得战争的!

            最后,正当第2  装甲集群接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下达的关于令其不再向南推进、而将其装甲兵力撤往后方休整的命令时,希特勒于8  月21日签署了一项意义重大的指令,这一指令不仅对东方战局产生了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东方战局的命运。指令指出:

            “陆军于8  月18日提出的关于东方战局下一步作战的建议,与我的意图不符。

            我命令:

            1.    冬季到来之前必须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占领莫斯科,而是夺取克里木、顿涅茨河畔的工业区和煤矿区,切断苏军来自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补给……

            2.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必须毫不迟延地利用由于我军到达戈梅利-波切普一线而形成的极为罕见的有利态势,以其内翼兵力实施一次协同作战。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不仅通过第6  集团军单独实施的进攻将苏第5  集团军赶过第聂伯河,而且还要在该部敌军突破杰斯纳河-  科诺托普-  苏拉河一线之前,将其歼灭,这样,就可以使南方集团军群在第聂伯河中游以东地区站住脚,并保障其中央和左翼部队继续向罗斯托夫-  哈尔科夫方向实施突击。

            3.中央集团军群不必顾及以后的作战问题,  要派出较多兵力以达成歼灭第5  集团军之目的,  同时又能够在兵力较少的情况下击败敌人对战线中央的进攻……”

            “元首指令”的其他两点讲的是攻占克里木和列宁格勒,对基辅合围战的进程没有影响。

            8  月21日的指令将德军引上了“通向基辅会战的叉道”。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不得不根据这一指令全面变更兵力部署,以打一场人们迄今连想都未想过的会战。

            希特勒知道,他的这个指令使陆军总司令部有关进军莫斯科的所有安排都化成了泡影。因此,他故意将指令清楚地表明,他们仅仅是命令的接受者。他不仅仅签署了这个为一般人所知晓的指令,而且还于8  月22日为刚刚下达的指令制定了一个附本,并送达陆军总司令部。该附本的中心意思是,必须将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目标放在首位,莫斯科仅处于次要地位。

            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在战争趋于高潮的情况下却成了一个仅仅负责执行命令的机构。因此,哈尔德大将竟奉劝冯·布劳希奇元帅递交辞呈,但这位陆军总司令情愿听天由命,并以希特勒无论如何不会接受他的辞呈为由谢绝了这一劝告。

            哈尔德大将在他的私人日记中以“元首本人应比别人对这一段弯路负更大的责任”的话记述了当时的情况,但在下午和晚上,他却和总司令、作战处长一起根据“元首指令”对他们的要求拟定了第一批命令。

            这些命令在8  月22日夜间便通过无线电传送到了各集团军司令部,从而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合围战的序幕,这再一次显示了德国总参谋部军官的素养、总司令的战略眼光、部队指挥官的战术水平和士兵的无与伦比的牺牲精神。有了这一切,就能够实现总参谋长8  月24日在其日记里所写下的话。

            “……变不可能为可能!”

            第三章  向会战地区进军

            希特勒的计划与斯大林的失误

            大局已定,德国军队没有继续东进,而是挥戈南下了。

            8  月22日下午,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同他的作战处处长豪辛格参谋部上校进行了第一次预有准备的讨论,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后来也参加了讨论。这次讨论产生了基辅合围战的第一批预先命令。

            8  月22日黄昏,陆军总司令部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以戈梅利地区的所有兵力向切尔尼戈夫实施突击,以切断苏第5  集团军的退路。同时,就第二天的行动下达了详细的命令。命令(作战处第43540  /41号文件,绝密)指出,第2  集团军和第2  装甲集群须从戈梅利-  斯塔罗杜布一线出发,向杰斯纳河实施突击,与此同时,以右翼向切尔尼戈夫推进,“截往红军第5  集团军正在撤退的部队,使第6  集团军顺利渡过第聂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