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第146章

书籍名:《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作者:一刀客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章节:第14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座众人,都是当年北伐军名将,李济深是铁4军的军长,李白黄是钢7军的首脑,陈铭枢、张发奎是4军参加北伐的师长,蔡廷锴、叶挺是团长。至于来的这位神秘人物,则是北伐军的总政治部主任,声望还在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之上,风头一时无两。

        此人就是国民革命军著名领军人物邓演达。

        邓演达,字择生,1895年3月1日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永湖村鹿颈村(与叶挺同乡),系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邓演达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和器重。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等职。他早期曾与蒋介石合作共事多年,因此也较早地识破了蒋介石的野心与阴谋。当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邓演达迅速走上了反蒋之路,并于1930年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与蒋介石展开了决死之争。

        邓演达与铁军有极深的渊源。当年孙中山为使粤军成为真正的革命武装,特派参谋长邓铿创建粤军第1师(兼任师长),为其他部队作示范。邓演达任师部少校编练参谋兼军管教育班主任,分批轮训下级军官。邓演达在第1师的职位并不算高,可是他为官兵所拥戴,也深得邓铿的信任。因此,无形中成为第1师的核心人物,与邓铿同心协力建设第1师,使它渐具革命军队的素质,后来成长为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铁军”——第4军,为中国革命培育出不少杰出将领,如叶挺、叶剑英、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孙中山先生对邓演达非常赏识和器重,调邓部拱卫大元帅府和广州,并授予他少将参军之职,并亲自题赠半身照片一帧和对联一副,上书“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命贪生之性根”。又让他筹办黄埔军校。时粤军第1师的师长李济深为邓演达饯别时说过这样的话:“没有邓仲元(即邓铿)师长的伟大、毅力,就不可能有革命的粤军第一师,并为其他部队的模范;没有择生(邓演达)同志的忠贞和热诚,也没有巩固的第一师,并坚定地为革命事业效命。”由此可见邓演达在粤军第1师中的重要作用和崇高威望。

        1924年国共合作,邓演达衷心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三民主义,积极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是军校7个筹委之一。孙中山拟委任他担任教练部主任,他谦虚地推荐李济深担任正职,自己甘居其副,并兼学生总队队长,后升任教育长。他尊重苏联顾问,与共产党人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密切合作,知人善任,广泛吸收德才兼备的人才。他办事认真,雷厉风行,为人师表,住在校内与学生朝夕相处,打成一片。每次野外演习,必亲自参加并进行讲评。清晨与学生一起出操跑步。

        说到跑步,还有一个小插曲。按照军校的惯例,每天雄鸡鸣白时,只要不是雨天和雪天,全校各科各连的学生,都要围绕黄埔岛公路列队跑步,绕岛一周,大约有15公里的路程。一天,素以严厉著称的邓演达教育长到校视察,全校学员早典跑得又快又齐。突然,步科3连的方阵中有一个学员“扑通”一下倒在了地上,整齐的队形被打乱了。邓演达疾步搀起这名扑倒在地的学员,大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啦?”

        这名学员满脸羞色,难过地说:“报告教育长,我叫林彪,刚才吃不消了。”

        “停止跑步!便步走!”邓演达告诉值星官:“跑步要兼顾学员体力,逐渐增加路程,不可硬来。体弱多病者应视情况分别对待。”

        黄埔军校的早跑,既是一种纪律的约束,又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以后林彪也逐渐适应了这种马拉松式的早跑,体质渐渐增强。到后来,身体虽然仍旧那样瘦削,但已经炼成了一副经得起摸爬滚打的筋骨。由于邓演达的这次关怀,使黄埔四期生林彪对邓演达终生感激。

        邓演达每周还对学生做一次国内外形势报告,讲解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进行爱国主义和纪律教育,反对封建主义,抨击旧军队的腐化,宣传重视农民力量和解决土地问题。邓演达军容威武,昂首挺胸,脚步坚定有力。他的高尚品德,渊博学识,英武从容的风度,龙马不羁的精神,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甚至把邓演达的举止当作规范来模仿,被称为“邓演达式”的学生。

        北伐战争开始,邓演达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共产党员和革命左派人士,如恽代英任秘书长,郭沫若任宣传科长。国民革命军8个军中,除第1、5军外,全部由共产党员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各师团政工人员也多由共产党员担任。

        邓演达支持农民运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迅猛发展。邓演达十分重视和支持农民运动:以党中央农民委员会名义发表《对农民问题宣言》;担任农民部部长;与毛泽东、谭平山等人成立土地委员会;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自兼所长,邀毛泽东为副所长。在湖北省农民代表大会上,旗帜鲜明地宣讲农民运动的重要意义,驳斥“糟得很”、“痞子运动”等攻击农民运动的论调。毛泽东同志盛赞邓演达在农民运动方面同他的合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另组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邓演达积极投入讨蒋斗争,由此愈加遭到蒋介石的忌恨,多次在公开场合诬陷邓演达煽动暴乱,下令通缉。邓鉴于革命形势急剧逆转,而自己虽弹精竭虑也无法挽救革命的失败,于是决定从武汉出走,转道陕西潼关,抵达莫斯科。邓演达到达莫斯科后,受到共产国际的热情接待,11月他与已在那里的宋庆龄、陈友仁等商量,决定成立一个临时性的革命领导机关——临时行动委员会,由邓演达起草《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即莫斯科宣言),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3人署名,表示要在孙中山革命精神领导下,“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完全实现”而斗争,痛斥蒋、汪是旧势力的化身、军阀的工具、人民的公敌。

        在国内革命同志的一再敦促下,邓演达决定回国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春,邓演达从欧洲回到上海。当时,一个由谭平山等人所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人员主要是前总政治部人员,在国内已存在了两年。1930年8月,该党召开会议,正式命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选举邓演达为总干事。会议还通过了邓起草的《政治主张》,随后在14个省市建立了组织,开展活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主要矛头指向蒋介石的独裁令制反动统治,愿意在特定条件下与共产党合作,企图建立第三种势力,走第三条道路。因此,当时很多人将其称为“第三党”(这个组织于1947年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为新中国建国后八大民主党派之一)。一些外国人也用最高级的赞美词赞扬邓演达,说“他这位革命伟人象美国华盛顿、法国拿破仑,是中国空前绝后的人物。”

        邓演达不仅在政治上积极进行反蒋宣传,还积极准备军事倒蒋。他在国民党军队中广泛开展联络和策反工作,如对江西的陈诚、陈铭枢,陕西的杨虎城、邓宝珊,山西的冯玉祥、阎锡山,河南的郜子举、张轸,四川的孙震、邓锡侯,武汉的胡伯翰,福建的卢兴邦等,都以反蒋为基础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联系,邓宝珊等还参加了第三党。

        当邓演达回到上海时,黄埔军校的一些毕业生如胡宗南、李延年等就秘密到上海和邓见面;陈诚也秘访过上海。为了将一些黄埔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邓演达发起成立黄埔革命同学会,作为建立平民武装的骨干。这个革命同学会在18个省市建立了分会或支部,从国民党军队中吸收和联系了黄埔学生近6000人,其中的骨干分子和部分会员参加了第三党。陈诚也参加了第三党,是国军中著名的“第三党分子”。陈诚投奔粤军时,就是投奔邓演达,以后又随邓进入黄埔军校,陈诚和邓演达有着非同寻常的私人关系。从陈诚的思想和作风看,是属于励精图治,对国家、对民族都要有所贡献的一类,这一点他也更接近邓演达。1930年邓演达回国后,忙着在上海组织第三党,经费无着,陈诚到上海看望邓演达时,仍表示支持邓的政治主张,愿从18军11师公积金内,为邓提供活动费用。陈还请邓派人到18军中工作,18军的一些军官,除陈诚而外,如主力11师的师长萧乾等对邓演达也相当尊重。

        邓演达特别重视军事工作,强调“军事第一”,把武装斗争看作是夺取政权的根本手段。反蒋各派势力都跃跃欲试,冯玉祥、杨虎城等均派人秘密与邓演达联系,希望他率先发难。为此,邓演达专门讨论制定了以江西为中心,武汉、陕西、四川、河南、山西、福建等省所有建立联系的军队一齐响应的武装起义计划,以推翻蒋介石的统治。

        邓演达对他在粤军中的号召力颇具信心,认为粤军主要将领和他都很有渊源,因此只要他义旗一举,粤军将领必然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