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第81章

书籍名:《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作者:一刀客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章节:第8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红军开到沙窝镇,遇到的是严格的坚壁清野。进攻高家寨的战斗打了7天7夜,由于缺乏重武器,久攻不下,粮食又极度匮乏,再加之上山的农民全都追随顾敬之,坚决与红军作战,红军仰攻到山顶城墙壁脚下时,弹雨挟着滚木擂石,以及烧沸的大小便一齐打下,最终寨子没能打下来,红军反倒伤亡了上千人!

        对于兵败高家寨,张国焘、许世友等在各自的回忆录里,都有详尽的记述。

        红30团是红四方面军主力团、著名的“老30团”,当时的2营营长就是许世友。许世友在打新集时担任敢死队队长,因夜袭县衙,刀劈敌守军团长孟云卿,生擒敌县长刘芳,威逼刘芳下令守城敌军向红军围城部队缴械投降而威名远扬。然而就是这员超级猛将、少林高手,这次战斗也身负重伤,差点丧命,还几乎废了武功。

        攻打高家寨,许世友仍担任敢死队队长,但仰攻到城墙脚下时被滚木砸中脑袋,当场昏死过去。幸亏当时的敢死队员、如今健在的罗应怀将军等弟兄拼死将他救回,躺了一个多月,命虽保住了,但一身武功却从此大打了折扣。此后许世友曾与张国焘的“御前带刀侍卫”何福圣比武,败下阵来。其实按照许世友扎实的少林功夫,其“少林铁腿”应在何福圣的“铁砂掌”之上,此次败阵就与攻打高家寨受重伤、武功大失有关。

        顾敬之和顾鲁丞不但善于防守,还学了红军的战术,频频出击,袭扰红军。曾中生手中无粮,眼看着要与“顾三毛子”转入持久战。军内主要将领坚决要求回撤。曾中生再次派人向张国焘要求,改变红4军的作战方向,“立即南下,解决吃饭问题”。张国焘对这种要求看作对其领导权威的公然挑战,勃然大怒:“这个曾中生,刚揭开了立三路线的面具,又来了一个实际工作的机会主义!”张、曾之间原来还被掩饰着的矛盾,渐渐表面化。以此为肇始,张国焘为清除异己、树立权威,在鄂豫皖开始了大规模的“肃反”。

        所以我主张打掉顾敬之,就触及到曾中生等人的伤疤。但我当然有绝对的把握,要拔掉顾敬之这个“刺头”,一来解除心腹大患;二来为红军报仇,震慑敌军特别是反动民团。

        1月1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军、近4万人冒着大雪,由红安大举北上。其中,许继慎的红1军由新集西北的斑竹园出发,直奔国民党军汤恩伯第2师的师部所在地北亚港;头等主力王树声的红4军则由白雀园向东北直扑商潢公路中段的傅流店和江家集,以“腰斩”汤恩伯第2师。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27军与炮兵群、少共国际团等方面军直属部队跟随红4军前进;我与方面军炮兵司令员朱瑞、红9军军长刘英、政委陈奇,则率红25师(师长许世友、政委詹才芳)由新集北面的浒湾向东直扑商城南面的沙窝镇高家寨,准备打掉顾敬之的民团。

        到了高家寨下面,我才知道地形是如何的险峻。从远处望去,起伏的丘陵中异峰突起,宛如海浪;高家寨恰似搁在浪峰尖上的一条船。古老的城墙均是大条石,据称82毫米迫击炮弹打上去也只能留一个白点。而四周皆是陡峭的绝壁,只有一条小路可上。而由于地形太险,笨重的82毫米迫击炮根本抬不过来,就是抬过来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小路蜿蜒崎岖,红9军的特等射手将顾敬之民团的冷枪手逐一打掉。顾敬之看来也没指望阻止红军上这条小路,将全部兵力都收缩在高家寨里面,准备又象以前一样倚仗厚重的城墙,居高临下打垮红军的进攻。

        红9军象往常一样逼近了城墙附近。但我不会傻得派出敢死队蛮攻。

        在敌军射不到的死角后面,我军沿着陡峭的山路从上到下排开了20个大“汽油桶”。许世友率领敢死队准备待命。

        行军途中各人都好奇地问道打高家寨带汽油桶干什么。我则笑答保密,届时就知道了。

        炮兵专家朱瑞用炮队镜(黄安战役所缴)测距后,下令“汽油桶”开炮。

        伴随着沉闷的响声,20个黑点飞上了天空,砸上了高家寨高大厚实的城墙。只听得一片震天动地的巨响,宛如沉闷的冬雷,地动山摇。山顶的高家寨被漫天炸起的雪雾笼罩。雪雾散后,只见似乎坚不可摧的城墙已经坍塌了一截,碎石瓦砾堆满了城墙下面的山路。

        成功了!“天雷炮”成功了!

        这些“汽油桶”,就是淮海战役中使用的“飞雷”,由于结构简单,是我少数记得原理的大威力武器之一。我将之告知叶挺后,叶挺利用他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的便利条件,组织老炮兵和从上海炮厂高薪雇请的老工人进行试制,很快就取得成功,后来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大显身手,让日本人吃够了苦头。叶挺在试制成功后,将有关资料放到了我和他预先约定的地点,我则通知胡底派袁殊定期去取。袁殊利用掌管电台的条件,秘密将资料发到了胡底负责的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的电台。这些资料随后转给了朱瑞。之前我则将“天雷炮”的原理告知了朱瑞,但没有透露其起源,只说是苏联红军新发明的简便武器。朱瑞是在苏联学习炮兵的,当然知道苏联红军的炮兵天下第一,对如此大威力的武器出自苏军自然深信不疑。由于叶挺的资料,兼之朱瑞本人就是炮兵专家,朱瑞秘密试制“天雷炮”也迅速取得成功,这次第一次用于实战,一举奏效。

        “天雷炮”就是我对付“顾三毛子”的秘密武器。别说什么民团,历史上就是全美国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第18军,都在淮海双堆集被“天雷炮”炸得七零八落。叶挺在上海也让现代化武装的日军知道了厉害。现在提前16年使用,正好拿顾敬之的小小民团开刀。

        “天雷炮”就是我来到这个时空改写历史的“杀手锏”。我估计它对此后战争的影响,恐怕不下于马镫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

        当古代欧洲仍然在沿用亚历山大步兵方阵的时候,大汉与匈奴在北方草原上拼死搏杀,双方均使用精锐骑兵作为主要核心力量。大将军卫青,骁骑将军霍去病动辄率数万精骑出塞,直捣匈奴龙庭,而匈奴更是拥控弦者数十万,双方远则箭射,近则刀剑砍杀,骑兵的迅猛威力令其他兵种难以匹敌。而欧洲的骑兵在作战中起不到决定的作用,骑兵只是被用来侦察,骚扰和追击。欧洲骑兵战斗力弱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马镫。

        没有马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靠手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要有效控制马匹需要一只手抓住缰绳),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因此这一时期欧洲无马镫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

        “由于有了马鞍和马镫,匈奴骑手们能在骑马的过程中朝每个方向射箭。”正是由于马镫这个小小的、似乎根本不起眼的简单器具,却使骑兵仅靠双脚就能有效控制马匹,并解放了双手,从而能顺利使用弓箭和刀枪,极大地增强了骑兵的突击力。在马镫发明后近两千年的中国古代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汉族的作战大多保持巨大的优势,人数居于绝对劣势的少数民族,无数次入主中原(特别是北宋以后),就是因为马镫这个小玩意的巨大作用。

        被东汉王朝驱赶走的匈奴人,辗转流落中亚,仗着马镫的优势,横扫中西亚和整个欧洲,在公元四世纪阿提拉大王时代,匈奴骑兵更是打到法国大西洋沿岸(比成吉思汗还远得多),几乎覆灭整个欧洲。阿提拉被欧洲人敬畏地称为“上帝之鞭”,这就是“黄祸论”的肇始(并非源自成吉思汗)。马镫随之传入欧洲,在欧洲还被称为“中国鞋”。至于成吉思汗的无敌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就更不必说了。

        我这个利用汽油桶改造的“天雷炮”,看似简单无比,实则威力巨大,什么现代化的日军精锐师团,全美械装备的国军“五大主力”,统统砸个稀巴烂。近代中国没有现代化军事工业,连75毫米山炮也不能制造(只能制造轻型迫击炮),至于红军更不必说了,制造手榴弹都成问题。这些我无力改变,不可能变戏法创造出巨大的现代化兵工厂。但这个汽油桶和黄色炸药组合的简便武器,却非常适合中国军队和红军,可称为“中国炮”或“红军炮”(此后红军决定统一使用“红军炮”这个名称,就象苏联红军亲切地称火箭炮为“喀秋莎”一样)。有了这个“汽油桶”,红军就可进行大规模野战作战、攻城作战,就不必象历史上那样往往被迫避开敌军主力、迟迟无法攻城作战了,可以说完全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形势。所以这个不起眼的“汽油桶”,就象历史上的马镫一样,将极大地改写历史,是我手中的一大“法宝”。

        朱瑞这次在高家寨使用的是30公斤的大号装药,就是钢筋混凝土一样能炸垮。黄安战役时缴获的10吨黄色炸药,提供了充足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