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第42章

书籍名:《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作者:一刀客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章节:第4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但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使政界要人都对军事具有特别的兴趣以及过人的敏感,同样渴望能有显赫的军功流芳百世。宋子文将税警总团拨给十九路军,也是有这样的意图吧。

        不管怎样,税警总团的到来,使十九路军如虎添翼,为抗日大业平添一支劲旅。总团司令部设于上海徐家汇,下属3个团,第1团(团长赵君迈)驻徐家汇,第2团(团长古鼎华)驻南翔,第3团(团长张远南)驻闸北。每团约2000人,总团的总兵力在6000人以上,仅此就足以与日军24旅团单挑。由于总团配有德国装备,当时还有8名德国顾问。

        税警总团装备情况是:每团直属1个迫击炮连(6门德国81毫米迫击炮)、1个平射炮连(6门德国37毫米平射炮)、1个小炮连(6门瑞士索罗通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1个通信连、1个特务连。团辖3个步兵营,每步兵营直属1个机炮连(有6挺“马克沁”式重机枪,2门德国81毫米迫击炮),每营辖3个步兵连,每连有9挺捷克式轻机枪,90支德国毛瑟式步枪。

        不仅如此,税警总团直属1个炮兵营,装备12门德国造“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直属1个重型迫击炮营,有12门德国105毫米迫击炮。特别值得一提的每团的特务连,大量装备德国冲锋枪,这又是对付日军的利器。

        冲锋枪(当时中国叫手提机关枪)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单人近战武器,由于火力猛烈、使用灵活,很适合于冲锋或反冲锋,以及丛林、战壕、城市巷战等短兵相接的战斗。二战中日本陆军一个盲点,就是轻视冲锋枪,信奉“武士道”精神,片面强调精确射击和白刃格斗,追求“一枪一个”,认为冲锋枪大量浪费子弹,所以二战中极少装备冲锋枪,只用于特种部队和空降兵,野战部队几乎没有。二战的实践表明,无论太平洋战场还是中国东北战场,日本兵都在装备大量冲锋枪的美军和苏军面前吃了大亏。德军和美军对使用冲锋枪最为热心,苏联红军开始与日军一样,对冲锋枪存在错误认识,直到卫国战争爆发,红军士兵在德军冲锋枪、突击步枪猛烈打击下伤亡惨重,才算醒悟过来,大量装备“波波沙”式冲锋枪(就是弹夹是圆盘的那种),才算挽回了近战火力劣势。战后,苏军更是长期装备了闻名于世的AK-47式冲锋枪。

        税警总团装备的冲锋枪,是仿造德国的“柏克门”式冲锋枪,20年代初中国就大量生产,其中巩县的兵工厂制造的“柏克门”性能最好,口径7.63毫米,表尺射程1000米,射速每分钟600发,国产的用30发弹夹,德国造的用50发弹夹。抗战中的国军冲锋枪手往往在与日军近战中,突然开火横扫准备拼刺刀的日本兵,给其造成大量伤亡。现在,我就准备在淞沪战场上,首创冲锋枪横扫日本兵的先例。

        我与王赓商量,由税警总团派出一批使用现代化武器经验丰富的官兵作为教官,到十九路军各团教授“中正”式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的使用。还有一个巧合是,税警总团的第2、3团大部分是广东子弟,不少人还是原第4军的铁军旧部,因而和十九路军的广东兵甚为默契融洽。总团的官兵早就看到十九路军的广东老乡用劣势装备屡次重创日军,不由得豪气冲天,心想以自己国军第一的装备,当可创下更辉煌的抗日战绩,对早日进入阵地已是迫不及待。我深知现代化通信联络的重要性,凑巧在南市的海军仓库还发现一批电台,于是又商请王赓派出一批通信兵安排到十九路军各师、旅、团,随时加强联系,因为打起来电话线往往被打断,历史上十九路军的通信兵在战斗期间维修电话线路时损失非常惨重,有的电话线竟有30多个接头,可见战况之烈。现在有了无线电台就好办了,而且正合王赓的胃口。

        7日下午,我与王赓来到了庙行镇一带查看地形,王赓用望远镜巡看一番,说:“叶参谋长,我看将炮兵阵地设在赵家宅比较合适,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前两年我专门从德国进口了一批‘蔡司’测距仪、炮队镜、瞄准镜等先进军用光学仪器,只要日军炮兵一开炮,不难测出其方位。我意见将山炮和迫击炮全部集中于此组成炮兵群,压制日军炮兵,随时对各部进行支援。”

        王赓西点出身,对炮战特别重视。他早年回国时曾在军阀孙传芳手下当炮兵旅长,对炮战是很有一套的,而日军炮兵确实是对我最大的危险和威胁。

        “王旅长,除了炮队测距,是否有更好的观测办法,比如飞机校射测距?”

        税警总团划归十九路军直辖后,因该部很大一部分军费来源于八国财团,为避免八国财团对该部卷入战斗的非议,遂改称独立旅,王赓任旅长。其实这个旅的火力比整个十九路军都强。

        “想不到啊,叶参谋长,前段时间你屡挫日军,我还不觉得怎么样,认为换了我也行。但你居然连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校射方法都懂得,确实有过人之处啊,在下佩服。这一点我不是没想过,只是别说空军,就是陆军也给我们白眼,大家各成系统,老死不相往来。再说,我知道我国飞行员训练的是空中格斗和对地攻击,对测距校射这么精深的课目还没有搞过,要进行空地协同,只怕是一厢情愿啊!”

        王赓说的是实情。税警总团标新立异,以众多的留学生来管理训练,试图在传统排外的国情之下鹤立鸡群,无论其效果如何,首先就令人非常看不顺眼。加之总团的军官们无视环境如何,相互之间开口就是洋文,更加使得旁人无形中感到自卑,进而将这些“海归”军官视为异类。孙立人将军在回忆中明显指出了这一点。

        孙立人与王赓经历非常相似,文武全才,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赴美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获工程学士学位。后转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结识许多美军高级将领,如史迪威等人,为其以后的升迁打下了基础。1927年毕业后,赴英、法、德等国考察军事。1928年孙立人回国,因不是黄埔、陆大出身,也不是国民党员,更不是蒋的同乡亲戚,所以得不到重用。于是投到宋子文的门下,任税警总团第4团的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税警总团改编为新编第38师,参加远征军印度、缅甸抗战。孙立人先后指挥该师和以该师为主力的新编第1军,先后取得仁安羌、胡康河谷等大捷,击毙日军数万,号称击毙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日军惧称其为“丛林之狐”,新1军也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但因上述原因,孙立人并非蒋介石的嫡系,所以得不到重用,抗战后在与林彪争夺东北的大战中,孙立人尽管取得四平等战役的胜利,仍被蒋介石剥夺兵权,贬到台湾训练新兵。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又疑神疑鬼,认为孙立人与美国人走得过近,害怕美国人用孙立人取其而代之,于是搞了个莫须有的“郭廷亮匪谍案”,硬是将孙立人彻底打倒。税警总团出身的军官在国民党军嫡系中受到歧视和白眼,确实是存在的事实。

        想到这,我不禁一丝遗憾:可惜孙立人现在还没来到税警总团(9个月后才到),否则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独特的练兵方法(“孙氏操典”),对付日军又多张王牌。不过凡事不可过分追求完美,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不错了,再多奢求只怕过犹不及。

        “王旅长,中国飞行员没有受过空地协同训练,美国人有啊!”

        王赓吃了一惊:“现在去哪找美国人?”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我说的是美国飞行员肖特。

        肖特是中国空军的教官,“波音”218号战斗机的试飞员。历史上在上海虹桥机场期间,肖特就对日军狂轰滥炸中国平民的野蛮行径义愤填膺,主动驾机参战,击落日军攻击机1架,击毙其机长长谷进大尉。但肖特孤机陷入敌机包围,不幸被击落,飞机坠毁于苏州东南高庄别墅湖中。肖特是为中国抗战、捍卫正义与和平献出了生命的第一位国际友人。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为我国反侵略战争献身的英雄,征得他母亲同意后将他安葬在虹桥公墓,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现在与历史不同,日军航母已退出战场,与日本暂无空战可打。我要王赓去找肖特,商量地空联络问题。这样更能发挥他的长处。

        王赓大喜:“原来这里就有美国飞行员!这就太好了,美军对空地协同最重视,飞行员无不精于此道,我这就找他去!”

        此时,突然从吴淞方向传来隆隆炮声。我知道,日军混成24旅团已开始在吴淞登陆了,海军的军舰则对炮台进行压制。一场空前的大战,已经揭开了序幕!

        作为上海的大门,吴淞是日军增援部队登陆上海的必经之地。吴淞要塞位于长江和黄浦江会合处,三面环水,外来船只必须从这里进入黄浦江才能开到上海,所以在沪日军必须先攻击或占领吴淞要塞地区。开战以来,日本海军不断对要塞进行轰击。战前的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平日总在上海花天酒地过生活,淞沪警备司令部一再督促加强战备,他毫不在意,1月28日开战才当晚跑来警备司令部,说炮台还缺少配件需要补充,并说自己已请求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