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第2章

书籍名:《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作者:一刀客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章节:第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改称中山舰),指挥一部分海军在珠江勘乱,并令北伐军回师讨贼,继于1923年1月,策动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部讨陈,第1师起义响应,参加讨陈,随后又讨伐沈鸿英。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随后,又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黄埔军官学校,为组建新军及整编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经过两次东征及南征战役,消灭陈炯明、林虎及邓本殷部,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9月,将所统辖部队整编为三三制的6个军(1-6军)。这次整编的特点是学习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规定军队不拉夫,不筹款,不扰民,军人不准嫖赌抽大烟,进行三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与反军阀制度的教育,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和政治部,各团、连设政治指导员。各部政治工作人员多由共产党员和左派担任。如第1军之周恩来(周在此之前就是黄埔军校及东征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主任),第2军之李富春,第3军之朱克靖,第4军之罗汉、张善铭(后),第6军之林伯渠等。1926年夏北伐军出师前,又建立总政治部,以左派杰出革命家邓演达为主任。领导全军政治工作。国民革命军经过一系列的整顿,政治素质大大加强,成为具有革命信仰的军队。

        由粤军第1师扩编而成的第4军,李济深任军长,陈可钰任副军长,罗汉(共产党员)、张善铭(共产党员)、伍朝枢(国民党左派)、廖乾五(共产党员)先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0、11、12、13共4个师。这支部队不仅保留了粤军的精锐,又从黄埔军校补充了一批具有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的官佐,更为重要的是,部队中有一大批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全军上下,士气奋发,斗志昂扬。北伐时,军长李济深率第11师和第13师留守广东,副军长陈可钰第10师、第12师(欠第34团)和叶挺独立团作为前驱。因此,所谓铁军,是指参加北伐的第10师和第12师及独立团。

        称为铁军的第10师和第12师共有5个团。第10师,师长陈铭枢,副师长蒋光鼐,政治部主任徐名鸿(共产党员)。辖28团,团长蔡廷锴;29团,团长范汉杰;30团,团长戴戟。第12师,师长张发奎,副师长朱晖日,政治部主任廖乾五。辖35团,团长缪培南;36团,团长黄琪翔(还有34团,团长许志锐,当时留守琼州,北伐军攻下武昌后,该团归还第12师建制)。叶挺独立团归12师指挥。

        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其前身是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铁甲车队。它是由苏联顾问向孙中山建议建立的。在筹建中由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选派徐成章、周士第、廖乾五、赵自选、曹汝谦等共产党员去工作。1925年11月,以铁甲车队全部并从黄埔军校抽调部分人员为骨干,组成为34团,以后改称独立团。该团连以上干部大部分是共产党员,班排长也有一些是共产党员,团成立了共产党支部,支部成员又是团的主要指挥官和部队中若干军官,党的方针政策可以直接贯彻。1926年5月,独立团即作为北伐先遣队,开赴湖南前线。在从肇庆出发途经广州时,周恩来曾亲作动员,要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起先锋和模范作用。独立团在向湖南、湖北进军中,真正起了这种作用。过去有一种说法,似乎铁军就是指独立团,这是不正确的,但独立团的确是铁军的拳头。

        (二)铁军之名

        铁军,意谓有战斗力的军队,它冠之于第4军,是因为它在北伐战争中有辉煌战绩。

        北伐战争初期,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分三路向两湖、江西、福建进军。第4军在两湖战场作战,这是当时北伐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战场。这里有第4、6、7、8军以及第1军一部,而以第4军打得最好。1926年5月,第4军独立团首先进入湖南。途中接唐生智告急电,叶挺未待后续部队到来,即于6月2日进到湖南安仁县城,应援在敌重兵攻击下开始溃退的第8军第29团。经两三天苦战打垮谢文炳独立旅4个团和赣军2个团,解安仁方面唐军之危,并粉碎了敌人占领湘南的企图。初战告捷,开北伐胜利的先声,使第4军主力及其它部队进入湘南后迅速展开,一举突破渌水防线,打败数倍反扑之敌,攻占醴陵,其它各部,齐头并进,敌人全线败退。北伐军攻占长沙。8月,4军又攻打平江,突破敌人汨罗江防线。在湖北境内,第4军攻破号称天险的武汉南面门户汀泗桥、贺胜桥,打败了吴佩孚亲自指挥的敌军主力,奠定了北伐战争胜利的基础。8月31日至10月10日,第4军各部队又参加围攻武昌的战斗,此役俘获守敌湖北督军陈家谟、守城总司令刘玉春以下万余人,完全打败了最大的北洋军阀吴佩孚。武昌克复,第4军又以主力进至江西,击败军阀孙传芳主力一部于赣北之马回岭,截断南昌至九江敌主要后方联络线,利于右翼军之攻下南昌。至此,第4军半年时间,奔驰数千里,转战于湘鄂赣三省,经历了7个重要战役,其战绩之辉煌,为诸军之冠。1926年11月下旬,第4军从赣北凯旋武汉,各界联电致贺。1927年1月15日,武汉粤侨联欢社把在汉阳兵工厂特制的一面铁盾赠给第4军。这面铁盾下面铸有“铁军”二字,上款写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全体同志伟鉴”,铁盾背面有一首四言题辞,全文是:“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振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催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担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亿万年。”此题辞概括了铁军之名的来历和含义。

        铁军,最先是群众叫起来的。1927年初《四军周报》第8期上有一篇题为《听副军长训话后的感想》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说:“国民政府委员蒋作宾同志在朱师长叶副师长就职那天说:‘第四军是铁军,完全是民众说出来的,民众已十分认识第四军是他们的军队’。”至于铁军之名兴起的时间,大约在1926年9、10月间。1926年9月30日《广州民国日报》发表的《第四军前方破敌志要》中提到,第4军“自克平江之后,即兼程追敌,奋不顾身,故汀泗桥与贺胜桥,独奏奇功,将吴贼精锐,全数扫灭,铁军之号,遂洋溢于湘鄂间。”从这则报道中可以看出武昌城未攻克之前,第4军就已被湘鄂人民称为铁军了。而铁军之名见诸于报端被广为传颂,则是在9、10月间。据查,1926年9月15日、30日和10月7日、9日的《广州民国日报》,都有报道介绍铁军。看来,铁军之名是四军在湘鄂之间行动中传扬开的。

        (三)两次整编与一次高中级军官调整

        铁军自北伐以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整编和一次高、中级军官的调整。

        第一次是1927年1月。北伐军攻克武汉之后,武汉政府将原来的2个师,扩编成2个军。第4军名义保留,仍以李济深为军长,留守广州,副军长陈可钰因病离职赴上海就医,由张发奎升任副军长,廖乾五为政治部主任。指挥前方的第12、25两个师。第12师师长黄琪翔,副师长廖培南,下辖34团,团长许志锐;35团,团长马少屏;36团,团长李汉魂。第25师师长朱晖日,副师长叶挺,下辖73团(独立团改编),团长周士第;74团,团长张弛;75团,团长开始由叶挺兼,后为李江。另由第4军分出一部扩编为第11军,由陈铭枢任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徐名鸿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0、24师及由归顺国民革命军的黔军杨其昌部改编之第26师。第10师师长蒋光鼐,副师长范汉杰,辖28团,团长黄质胜;29团,团长张世德;30团,团长范孟声。第24师师长戴戟,副师长蔡廷锴,政治部主任陈兴霖,辖70团,团长古勋铭;71团,团长毛维寿;72团,团长许继慎。第26师师长杨其昌,副师长吴仲禧,辖76团,团长沈久成;77团;78团。

        在整编后两个多月,铁军高级军官发生分化,随即进行组织上调整,这次调整有鲜明的政治背景。北伐军攻下南昌后,曾经为北伐战争作出贡献的蒋介石开始了军事独裁,反对工农运动,并企图将由广州赴武汉的部分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党中央委员抑留南昌,以军队控制党和政府。3月底北伐军占领南京、上海,蒋介石和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军阀勾结愈益紧密,变本加厉地进行反革命分裂活动。

        武汉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合作下发起了“党权活动”,反对蒋介石的个人独裁。武汉及两湖党政军群,纷纷卷入了这一汹涌澎湃的洪流中,铁军官兵也是如此,但其中一些偏右的高级军官却离开武汉,跑到南京蒋介石那边去了。第11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光鼐、第24师师长戴戟,还有一些团长都离队而去。

        在这种情况下,武汉政府就对铁军的高中级军官,进行了一次调整。张发奎升任第4军军长,黄琪翔升任副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