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人间四月天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人间四月天

第56章

书籍名:《人间四月天》    作者:王蕙玲
    《人间四月天》章节:第5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如果照山画山,照马画马,那干脆拿照相机拍照得!来,我也题一首诗,和他唱个反调。

            杏佛拿起毛笔即兴题道:

            手底忽视挑花源,胸中自有云梦泽,

            造化游戏成溪山,莫将耳目为桎桔。

            ——小曼作画,适之讥其闭门造车,不知天下事物,皆出

            意匠,过信经验,必为造化小儿所笑也。质之适之,小曼、志摩

            以为如何?

            "给你这么一说,我又感到你的话也有道理了。不过,适之的意思也有其正确的一面。倒霉的还是小曼,她的画变做你们这两位大教授打笔墨官司的公堂了9甘?年后,我们都作了古,小曼这画有了你们这些题跋,可就真具有不朽的价值!"

            "话虽这么说,志摩,小曼的画,你看,"杏佛指着山石闻的法和雏法和丛林间的点染,"虽是有灵气,笔底功夫毕竟还是不够纯熟的。我看,多临摹点古画,提高技巧,也是必要的。"

            "对,这就像写诗,胸中纵有万般情绪,不能纯熟、精确地驾驭文字,还是写不出好诗来的……"

            杏佛在跋语后的落款下盖上了印章,又洒上珊瑚粉;志摩欣喜万分地收起画卷。他很不得这时挟了画卷插翅立刻飞到小曼身边,让她看看这些跋语并告诉她大家对她的夸奖……

        (十八)

            生活一直没有给志摩以宁静问学、潜心创作的机会。

            硖石一纸急电催返,母亲钱太夫人病危了。

            经年以来,老人家的健康即已不好。入春以来,竟日见疲弱了。志摩接电,即刻南奔。路过上海,小曼急急地说:"我要跟你一起回去看望母亲。她待我,还是有情义的,只是碍于父亲,她不便对我如何亲热罢了,我心里很清楚。"

            志摩微微皱眉,为难地说:"这样吧,眉,我先走一步。到家探探爸爸的口气,如没有障碍,给你打电话,你再来,好吗?"

            小曼满腹委屈:"摩,连你都不让我回去看看婆母?你也这般欺侮我?万一老人家不好……这可是一辈子的遗憾呢。"说着,她流泪了。

            志摩急了:"眉,你也不了解我!我哪有不要你回去之理!只是,爸爸是肯定会急电召幼仪回去的,他心里只有她。我是怕你到时受窘明。"

            "我不怕什么窘不窘。"小曼昂起头,"我是媳妇,婆母病危我安坐上海不动脚是万无道理的。幼仪要去让她去好了,她回去看看老人家也是应该的,我也不怕碰见她。她是徐家以前的媳妇,我是徐家现在的媳妇,我哪一点上矮人一头啦?"

            "道理,你是绝对正确!可是……"志摩急得抓耳挠腮。

            小曼让步了。

            志摩迈进家门,扔下行李,径直走到母亲病榻前跪下请安,两行热泪扑籁而下。志摩爱母亲;用他全生命的热诚,用他不泯的童心,始终以一种赤子之情眷恋着自己的生身之母。见到她那病弱不堪,气息奄奄的模样,他啜泣了。

            母亲停止呻吟,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伸手抚摸志摩的头颅,过了一会,她说:"谁叫你回来的?这么远的路,你又有功课要教,来回多不方便……"

            志摩说:"我自己要回来的。现在学校放春假了,早就决定乘便来看看娘的。"

            娘点了点头,又说:"我早就想写信向胡老爷、胡太太道谢的……你借住在他们家,我是一万个放心……"她又看看志摩的脸说,"胡老爷、胡太太待你这么好,这不是,去了几个月,人也胖了,面色也好看了!"

            志摩说:"是的!孩儿住在胡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在方便,很快活呢!"

            "我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如此平白地搅扰人家!"

            "娘,你还不知道,胡老爷、胡太太固然待我思至义尽,还有杨妈妈、大爷、小爷,也把我当小孩儿一般看待,可小心周到呢。我在那里,真是舒服得比在自己家里还好呢!"说到这里,志摩把一个盒子打开,"娘,这是胡老爷嘱孩儿带给你吃的鲜葡萄,你尝尝吧!"

            "唉,"娘支起身子,看着那盒子,"你去搅扰人家,反而又叫胡太太费心带东西来送,叫我益发过意不去了!你谢了人家吗?"

            "谢过了。"志摩说着,练了一颗特大的葡萄送到母亲嘴边,"你尝尝吧,娘!"

            娘张嘴含了那颗葡萄,志摩问:"可是很甜?"

            "很甜。我现在吃不得东西,等几天胃口好了再吃吧。你得好好向老爷太太道谢!"

            "回头我就给他们写信。"

            "你告诉他们,说我已经稍见松动了,叫他们别挂念着,还有,再好好的替我谢谢他们!"

            志摩点头说:"娘,我一会就去写……娘,我回来路过上海时,小曼说想回来看你。"

            "那,她怎么没跟你一起来?"

            "我就去打电话唤她来。"

            娘点点头,轻轻地说:"这几年,也难为了她……"

            志摩在客堂里见到父亲,恭敬地垂手而立:"爸爸,小曼想来看娘。"

            徐申如老先生板着脸没有作声。

            "爸爸……"

            "幼仪明天就到。"

            "幼仪能来,为什么小曼不能来?"

            "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我不认这个媳妇。"

            "爸爸!小曼不也是你明媒正娶的媳妇吗?"

            "不必多说了!"

            "爸爸……"志摩万分痛苦,"娘也盼她呢……到了这个时候,你还不能宽容吗?"

            "要是她来,我立刻就走。"

            "爸爸,不管怎么说,小曼终究是我的合法妻子呀,现在娘病得这样,你何忍让她们婆媳不能相见?叫我做儿子的如何向娘交代?"

            徐申如一言不发地走了出去。

            过了几天,徐申如去上海,志摩随即跟到上海。他对小曼说:

            "眉,爸爸还是冥顽不化,怎么办呢?"

            小曼在沪等了几天,不见志摩来电,已经又急又恼了,听志摩这么一说,不由得涨红了脸,忿忿地说,"怎么办?我自己去见他。

            我单身一个人去。我不是去争什么名份——这些我根本不在乎。——不过,我倒是要问问他,他这样不准我回去看望病危的婆婆究竟说得出什么冠冕堂皇的道理。

        后记

            那条弄堂,不知怎的,似乎比以前窄多了。房屋从两边挤迫过来,压得我们的胸膛沉闷闷的。天空很阴,好像要下雨。

            底层一扇门里走出来一个女人,眼光怀疑、冷漠、毫无友善之意。把头转过去时,她总算答了一句:"早就搬走了——谁知道她们家还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

            走在延安中路上,我们两人很久没有说话。只想追抚小曼师的音容笑貌、她的引导勉励以及她的殷殷嘱望在我们心上留下的未被磨灭的印记……我们默默地往回走着,在惆怅的压抑中,一个蛰服已久的心愿在我们的胸中复活了。——那是一九八○年冬天的事。

            我们多么愿意回到那些日子里去。那时我们才二十出头。在曼师的卧室内,火炉上铝壶里的水沸着,室内弥漫着水汽和温暖,一只老猫懒洋洋地打着呵欠伸拳舒腿,暮色愈来愈浓了;曼师轻声说着志摩的往事,宛如一溪清涧,几圈涟漪,几分潺流,缓缓流淌;她的两只眼睛闪着光,那些话仿佛是从那两只眼睛里面说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我们不再是师从她学习绘画的学生了,我们成了聆听她的追怀往事的对象;她像讲一个梦、讲一篇小说,讲着被岁月被回忆磨圆润的数十年前的充满矛盾、苦恼、眼泪、狂热的恋爱故事,她用她自度的优美曲调吟咏着志摩脍炙人口的名篇《沙扬娜拉》……我们渐渐明白,是什么支撑着她的羸弱身子,抚慰着她的寂寞心灵。一天,她让我们从床底下拖出两只大箱子,打开,里面满是手稿和纸型——那是解放后商务印书馆退回给她的当年准备出版《志摩全集》的全部文稿。"我此生的唯一心愿是替徐先生写一部传记。可是,我老了,又多病,这个心愿要靠你们俩来协助完成了。"

            由于旋风一般的突发事故,我们与小曼师离别了,一别竟成永诀。

            我们终于转辗找到了小曼老师的侄女陆宗麟女士和表妹吴锦女士,知道了许多还是不知道为好的后事。心里的沉痛和悼念促使我们决心兑现当年以少不更事的胆量和冒失然应承下来的诺言。徐志摩是在我们的文学发展史上居有绝非无足轻重的一席之位的一个复杂人物。他有缺点:在政治上、生活上,任性、不成熟、感情易冲动、思想混杂、易趋极端,下笔说话都带夸饰……一千个缺点,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他的纯真,他不虚伪、不做作、不欺人欺己;他有同情心、正义感、爱国情;他爱艺术,爱人生,爱青年,像火一般的炽热,像水一样的清澈;人生、命运对他无情,后人对他有失公允;惨死横祸,身后还拖着一长串的误解、指责……

            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对历史却可以作出各种解释。要做到公允、准确,既需要立场、见地、胸襟、辩证法,更需要爱,对凡曾给我们民族、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过财富的一切人和事的爱。志摩的许多作品至今在海内外犹有大量的读者,这一点足以证明他在文学史上的业绩不容抹煞,他的生动形象不容在历史长河中湮灭。

            是政坛、文坛的清明正气,给了我们实现这个压在心底二十多年的心愿的勇气和安全感,也为这部传记小说得以与读者见面创造了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