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苏州“老乡”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苏州“老乡”

第6章

书籍名:《苏州“老乡”》    作者:杨守松
    《苏州“老乡”》章节:第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渐渐地人们就习惯了,就遗忘了,就不再去议论了。

            与这《思想者》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进宾馆楼便是一座铜塑的大肚弥勒佛,佛的双手托举着一个金宝宝。

            恭喜发财!

            "思想者"和财神爷,他都要。

            我们上楼。他的办公室他的会客室。其豪华程度令人咋舌。一套红木的办公台、文件橱,就是十四万元……

            他本人的形象和这一切完全吻合。他爱美,头发总是吹得平滑光亮。浅灰色的名牌西装衬出来一个英俊潇洒春风得意的老板脸。

            就是这个沈奎生,坐在我面前。开始他说了什么我竟没有听进去,我只是看着他,我想进入他的内心。

            一炮轰响之后

            了解一下他的发迹过程是必要的。

            初中毕业当生产队会计,参军入党,复员后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知青农场场长、粉丝厂副厂长,后来去濒临倒闭的针棉厂任副厂长。他用自己的经营头脑和辛勤劳动使这个厂扭亏为盈。但年终总结表彰时,却功归别人。他气愤不已,白天阴沉脸,晚上拿起笔,四十三页稿纸洋洋万余言。"万言书"竟落到"被告人"手里!他不得不请"病假"。之后让他到乡里跑采购。他通过部队战友弄来六车皮"落叶松"。战友托他为老母买十五根梁造房子。他答应了。但回来后说他"只有采购权,没有分配权"……

            "在人屋檐下,能人莫抬头!"

            "要干就干一把手!"

            他又提笔疾书。

            他含着泪写出一份快板书式的辞职报告。

            夫妻两个双双辞职,就在当时成为爆炸性新闻:沈奎生发疯了?

            沈奎生当然清楚,丢了"铁饭碗",那将意味着什么。风险是必然的。但风险后面不全是毁灭,风险往往也是成功的信号。

            十五个朋友,十五个村民,每人紧紧凑凑拿出一千元。沈奎生大汗淋漓赤膊上阵,五天五夜,五间工房拔地而起。"支塘炒货厂"伴着燃烧的夏日在风风火火的一群赤脚农民手里诞生了。沈奎生手上炒出血泡,脸上炒成了黑炭,然后像跑单帮的小贩,背着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走街串村去叫卖。

            "奎生瓜子"(后来叫"阿里山瓜子")名扬四方!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金钱,沈奎生傻眼了。他缺乏思想准备。他原来的"野心"是一年当个"万元户"人前人后好抬脸。而照眼下这势头,不是"万元户"而是"十万元户"、"百万元户"。这还了得!他是从磨难挫折中挣扎过来的,但他决没有想到会一下子"暴发"。钱太好赚就有些烫手,再说,本村的父老乡亲想富没有路,有路不敢走。可不可以把炒货厂交给集体,把几百个村民全都"炒"得热热烘烘呢?

            月明星稀,秋高气爽。沈奎生就像当初辞职归里一样推开了村领导的家门。

            "是不是怀疑政策会变?"

            "有一点,"他说,"但不是全部。"

            这回答极有分寸。沈奎生有着惊人的坦率,又具有十分的机警。他吃透了国情和民心。所以他的选择既可万无一失又能名利双收。

            他把炒货厂无代价地奉送给集体,并且要求,由他个人承包。

            "一年上交六千元吧,"在确定承包基数时村支书说,"我们纯粹是集体捞私人的油呢!""六千元?太少了。""那……一万元吧。""还太少……起码六万元。"

            "六万!"村支部领导心里喊了声"乖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沈奎生从容地签了字。并由司法机关作了公证。

            一年后,按照合同完成六万元净利后按四四二分成:上交四成,职工二成,厂长得四成。这一算,沈奎生好拿十万元。沈奎生又一次傻了眼。他的每一个细胞都蕴藏着奋斗人生的活力,改革的鼓点把这种活力激烈地震荡起来--在多数人没有警醒觉悟而极少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不少是逼上梁山)被驱赶到商品经济的初潮当中,往往事半功倍事一功十。对此,就是他们本人也始料未及,社会的承受力也一下子适应不了。但是常熟市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现了对政策的严肃性。十万零六十五元一角一分应得的,全数用一个大红纸包裹着送给了沈奎生。

            如梦似幻,如云似烟。沈奎生好开心好激动!可他却没有去想一想,由于他和全厂职工的艰苦努力,净赚利有四十多万元,他自己是按劳取酬,照合同兑现,合情合理合法,又何来"激动"二字?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然而",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种"然而"恐怕又是不可避免的--过去"爬泥虫"爬了几十年也"爬"不出金"爬"不到银,习惯的思维被这仿佛是突然从天而降的十万元耀红了眼也搅歪了心:沈奎生这小子成了"暴发户",咱哥儿们明里不敢打家劫舍暗地里也要让你寝食不安叫你六神无主!

            电话:"喂,沈老板吗?我警告你,你要收敛,否则……"

            "你是谁?"

            "叭!"电话断了。

            这是凌晨三点三十分。

            于是大街小巷议论蜂起:沈奎生被绑票了。

            公安局有辆小车到过他的厂,次日便又轰出一个爆炸新闻:沈奎生偷税漏税。沈奎生在瓜子里放了剧毒品山荼。沈奎生搞女人,还是军婚……

            十万金钱换来的,是十万谣传,十万谣传意欲把十万金钱的持有者陷于灭顶。

            穷人发财如受罪。沈奎生虽然坚强地站立着,但内心的惶惑与危机感与日俱增……

            市委书记孟金元又来了。沈奎生你别怕。沈奎生你要看到主流,看到多数人是支持你的,沈奎生你大胆地往前走……

            苏州市委书记高德正来了,省长顾秀莲来了……

            沈奎生挺起胸膛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时势造就了沈奎生。

            胡萝卜加大棒

            现在要听他自己说了。

            对过去,他差不多只字不提。那已经成了遥远的昨天。再说,他也不再是那个赤膊上阵炒瓜子的小作坊的小工头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大财东大老板。几年来,他的企业他的公司以神奇的速度持续发展。他已经拥有食品厂、电机厂、饮料厂、彩印厂、布厂等企业群体,其中有的是他兼并"吃"下的,当初一万五千元起家,现在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八千万元。去年的工业产值达到一点二亿元,净利一千四百万元。他的起家产品炒货年产一万多吨,他对人说这数字是全国的五分之一,他的炒货分厂遍及数省,销售点在全国星罗棋布。他自己在投资一千五百万美元办三个合资企业,还说这是"小来来",到本世纪末,要十亿产值,一亿净利……

            (常熟市的财政收入地方留成只有六千万元,就是说,沈奎生支配的资金比市长的还要多。

            这,怎么看?

            我以为,这将是一个必然也是一大好事。如果有那么一天,有一万至十万个企业家手中的钱比市长还多,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彻底成功了。)

            几十年是大政府小社会,我们企业希望小政府大社会,他说,对"大政府"表现了极强烈的不满情绪:我们办三个合资企业,就有人要卡我们,唯恐手中没有权。假如让我来当市委书记,我就放权,放得越多越好!

            常熟小城故事多,他是说是非多。"一个市长跌下来,两个书记调开来,三幢房子停下来,四部车子封起来。"为此他便说国家干部是"粉笔灰",擦掉就没有了。还有个坏风气,干的不如吹的,吹的不如拍的,他说他是干出来的,开始政府有人不支持,银行有人不贷款,干部有人不理解,群众有人不相信,四个"不"逼得我绞尽脑汁,卧薪尝胆。一九七五年我在村里当副书记,现在叫我当书记。"十八年才升半级",人生有几个十八年?我不在乎这个。我当我的工业集团总公司的董事长。乡农工商总公司副总经理是市里给我的头衔,我开会不去,工资不拿。我干我的实业。一次高德正来看我,我说我是"三明主义"起家的:政策英明,领导高明,我要精明;三明缺一明什么都等于零。

            "拼命创利润,再过三年超五亿,要做常熟第一村。"当然,我不只是为了眼前赚多少钱,我的主要贡献还在于培养了一批人。现在人财物我都下放到各个厂去了。我只管承包指标,只做三件事:决策我参与,办不到的事我出场,担风险的事我挑担子。

            沈奎生对下面是放权不放任。他规定中层以上的干部必须终日携带本子、钢笔、计算器,"三要素"缺一不可,遇事随时记录,随时计算,随时汇报;公司电话通知开会,五分钟内必须到场;科室人员案头必须有台账,每天记录要做的、已做的、还有要交办的。除了"大棒",他还有"胡萝卜":车子房子家具衣食煤气天天出气(香烟),他都管。他自己超豪华型皇冠,厂级领导桑塔那,科级坐面包,今年他买"奔驰",其他人"逐级提升";科级以上干部在本公司工作的家属,半天上班,工资、奖金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