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民族团结的故事

宠文网 > 诗歌戏曲 > 民族团结的故事

第6页

书籍名:《民族团结的故事》    作者:佚名
    《民族团结的故事》章节:第6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看到淑珍这个样子,阿尼帕那作为女人最原始的母性,最自然的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她心疼地一把把小淑珍揽在怀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可怜的孩子呀,你原本该是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呀,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呀,要是妈妈看到这样,会心疼的。”
        
  阿尼帕烧了一锅热水,轻轻地将小淑珍浑身上下搓洗干净,换上暖和的衣服,给小淑珍做了一盘香喷喷的拌面。为了治好小淑珍头上的头癣和癞疮,阿尼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复原了她那张清秀的脸。就这样,在阿尼帕这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维吾尔妈妈的一抱一洗一治疗后,改变了王淑珍一生的命运,让这个街头流浪没人疼的孤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胜似亲生母亲的爱。
        
  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着过膝的长发,她说,是妈妈给了她这头青丝,她要用这长发见证和铭记这份无私博大的母爱。如今,王淑珍和女儿的户口还在阿尼帕妈妈的户口本上,结婚十几年了,丈夫的户口本上还是一个人,她真不想把自己的户口从这个大家庭中迁走,在妈妈这里能待多久就待多久。命运不济,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
        
  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带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金学军因病去逝,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莲3个孩子,阿尼帕又义无反顾将这3个回族孤儿接到家里。
        
  被阿尼帕收养的这10个不同民族的孤儿们既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这些孩子们在这个家里重新获得了温暖,10个孩子都让爸爸妈妈给自己起了维吾尔族名字。王淑珍叫哈比扎,是“保护”的意思;王作林叫“切布”,意思为大树分出来的枝桠;王淑英名字叫“热孜亚”,春天的意思;王淑花叫“阿依古丽”,意思是月亮花;金花叫“玛丽亚”,意思是对父母好的女儿;金海叫“热马赞”,意思是男孩要像太阳一样热情、有力量;金雪莲叫“索菲亚”,意思是清秀、鲜亮,在收养的孩子里数她最小,也最受疼爱。名字就说明了一切。每一个名字都表达了阿尼帕夫妇的一种爱意和希望,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承诺。
        
民族团结的故事篇14
          爱心妈妈库里加依娜·热依木江
        
  库里加依娜〃热依木江是裕民县人民检察院公诉检察科公诉人,多年来她工作在维护和谐稳定,打击犯罪分子的第一线,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始终牢记检察官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库里加依娜还是裕民县“爱心妈妈”协会和“裕民志愿者”协会的一名成员,她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协助爱心妈妈协会工作,积极引导会员增加了关心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的人数。这些年来,她与其他会员一起前后捐助12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贫困妇女和孤残儿童改善生活、帮助患病村民早日康复、指导和协助妇女就业。和田于田县“2.12”7.3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爱心妈妈协会”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在加依那古丽的倡议下,发动协会的力量,号召协会全体成员积极募捐献爱心,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地震灾区同胞的关爱,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作为裕民县第二小学的法律副校长,她还经常深入校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法律,预防犯罪,她是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爱心使者”,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检察官,她又心思细腻、富于爱心,时刻心系弱势群体,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博爱把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在象征公平正义的公诉席上得到充
        
  分体现。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对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无论是在讯问、调查还是出庭公诉时,她都循循善诱,以她特有的“爱心、细心、耐心”使其知法、服法、守法,做到了教育与挽救相结合,并对已判刑的未成年人进行定期回访考察。她在办理阿XX强奸案时,她发现被害人吐某年仅12岁,案发后家人不让吐XX再回到学校。为了挽救这个心理和生理饱经痛苦的女孩,她四处奔波,多方联系,说服了女孩的亲属,女孩回到了学校,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受伤的心灵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慢慢的从阴影中走出来,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这些年来,她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把爱心和温暖传送给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库里加依娜〃热依木江同志正是发扬了这种民族精神,为我们展现了民族大团结的和谐景象。
        
民族团结的故事篇15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民族团结的故事篇16
          在首歌中曾这样唱道:“家是一个家,国大是中国……”大概从秦时起我国便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追溯着古老的记忆,翻开泛黄的历史书页,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逐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茫茫大漠,河西走廊中一支风尘仆仆的队伍在艰难西行。这是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正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环境恶劣,险象环生,但自此西域三十六国呈现在我们眼前,一条横跨西亚的丝绸之路贯通东西,各民族始通音韵,礼尚往来。
        
  再看东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从此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了我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追着唐人的步履,我们看到了布达拉宫中文成公主的身影,北魏孝文帝强劲的改革,再至康乾盛世中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悠悠千年历史,中华的发展伴随着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民族共识和凝聚力日渐增强。时至今日,中华民族正在展现着空前的世界影响力,这是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