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步兵战术学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步兵战术学

第51章

书籍名:《步兵战术学》    作者:李洪程
    《步兵战术学》章节:第5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每个防御要点都应具备相应的战术容量。在布局上,主要防御方向上的要点要多于次要防御方向,要点之间应互为依托,形成相互有效策应的犄角之势。当两个要点的“险”、“要”程度相当时,要把整体布局更趋合理的地点确定为防御要点。防御要点布局的形式,亦为多种多样,究竟是前三角,还是后三角,或是梯形,均需依防御任务需要和地形条件而定。

切实形成防御要点,是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环节。与形成主要防御方向同理,防御要点若离开足够的兵力、火力、战斗物资储备,若离开坚固而完备的阵地、工事与障碍物,亦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步兵必须认真贯彻集中兵力、重点防守的原则,在战斗打响前,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形成各防御要点的重点部署.使之奠定能打、能藏、便于长期坚守的良好基础,以便切实发挥应有功能。战斗打响后,要针对战斗情况的发展变化,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巩固已经形成的防御要点。作为分队,在巩固防御要点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点内与点外的关系。分队的防御要点,地幅较小,易遭敌集中火力突击。

在这种情况下,坚守分队若据守在要点之内,必然会增大伤亡。为确保防御要点得以巩固并发挥作用,应确立“护面保点、守点制面”的战术思想,即在战斗之初,围绕各防御要点,兵力适度外张,扩大面状部署,占领要点周围的有利地形,抗击敌人对防御要点展开的攻击;待战斗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外张的兵力再逐步向点内收缩,最终在与敌短兵相接中转入守点抗击,扼制敌在正面的攻击。这样既能减少我坚守分队的伤亡,又能充分发挥防御要点的抗击功能使战前形成的防御要点,在战斗中得到巩固。

第四节防御体系

防御体系,是防御诸要素经科学组合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实施防御战斗的基础。防御要素主要由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工事构筑和障碍物设置等五大要素构成。

在防御战斗中,这五大要素各有其独特作用,但只有联系成一个整体,才能成为抗击敌人进攻的坚固“盾牌”。步兵防御战斗,受其个性特征的影响与制约,建立防御体系的方式和内容有别于合同防御战斗。

步兵指挥员要把建立合理的防御体系,当作组织与实施防御战斗的基本内容,当作提高防御稳定性的根本措施,依据主要防御方向和防御要点,着眼整体,关注联系,科学组合,切实建立起符合具体防御战斗实际的、功能完备的防御体系,为达成防御目的奠定坚实基础。

一、兵力部署:兵力部署,是对建利和配属分队所作的兵力编组、配置和任务区分。兵力是构成防御能力最基本、最具活力的要素。步兵分队受领防御任务后,将由平时的建制序列变成战斗编成序列,除本建制内的兵力外,还可能得到坦克、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炮、便携式防空导弹、工兵、防化荨兵种分队的配属,以及压制炮兵的支援,兵力规模明显扩大。

兵力部署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诸兵种整体抗击合力的充分发挥,对于顺利完成防御战斗任务至关重要。在高技术条件下,由于进攻之敌拥有较强的突击力和多种打击手段,强调翼侧、侧后攻击,注重立体打击,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多波次连续重点突击,致使我防御分队承受的各种压力空前增大,确定兵力部署面临诸多挑战。为使兵力部署在防御战斗中发挥应有作用,分队在部署防御兵力时,必须针对新情况,采取新对策。

针对敌在主攻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在助攻方向上只配置牵制兵力的情况,分队要敢于在次要防御方向节省兵力,给主要防御方向上的坚守分队赋予较窄的正面,给予较多的兵力兵器加强,将上级支援的兵力与火力尽可能地使用在该方向上,并做好适时从次要防御方向向主要防御方向机动兵力的部署准备,以便主要防御方向始终保持有效抗敌进攻的力量。

针对敌善于实施全纵深立体攻击的情况,防御分队的兵力兵器应构成纵深、环形、梯次配置,要沿防御正面向纵深疏开战斗队形,形成富有弹性和韧性的梯次抗击部署,搞好对地和对空火器分队相结合的战斗编组,使各支撑点均具备全方位的环形、立体抗击侧力。

针对敌进攻灵活、突发因素增多的情况,防御分队应掌握必要的机动兵力,以便应付意外情况,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步兵防御战斗的兵力部署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部署时,要结合具体防御任务、地形条件和防御目的灵活确定部署样式。当正面与纵深适中时,一般成两个梯队部署;当正面较宽、纵深较浅时,可成一个梯队部署。当正面较窄、纵深较大时,可成三个梯队部署。成两个梯队部署时,一般不建立预备队,第一梯队约占总兵力的2/3,任务是防守前沿支撑点。第二梯队约占总兵力的1/3,任务是防守纵深支撵点,实施反冲击和反击,增强或接替第一梯队防御。成一个梯队部署时,除以1/9—2/9的兵力建立预备队外,其余兵力部编为一梯队,防守各自的支撵点阵地。成三个梯队部署时,也不编预备队,以各占总兵力1/3的力量,编成第一、二、三梯队,依次防守各自的阵地。在进行兵力编组时,要注意发挥各兵种分队的特长,使各梯队均具有打步兵、打装甲目标、打直升机的能力,以利于形成整体抗击力。在具体配置样式上,亦应不拘一格,可成前后三角队形、梯形队形,也可成横队队形、纵队队形和环形队形,一切服从于防御战斗的实际需要。总之,步兵防御战斗的兵力部署,尤其要在增强战斗编组的合理性和兵力配置的灵活性上下功夫,使兵力部署方式更趋多样化,以满足防御战斗的需要。

二、阵地编成:阵地编成,是指按照防御战斗的需要,把各种阵地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阵地是防御步兵抗击敌人进攻的依托,是有效保存自己、大量消灭敌人的重要条件。对于步兵来说,依靠劣势装备和兵力抗击优势装备和兵力之敌的进攻,更需要讲究阵地这个条件,更需要依托功能完备、打藏结合的阵地来增强抗击力和生存力。显而易见,阵地编成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综合抗击能力,以粉碎敌进攻企图,保持防御稳定。

在高技术条件下,敌人对我防御阵地的突击破坏能力和攻击突破能力大为提高,使我步兵防御阵地面临的反破坏、反突破问题更加突出。步兵防御战斗的阵地编成,必须正视这些新情况,继承以往的成功经验,依据上级意图、本级任务和决心、兵力部署、敌情和地形条件等,按照增强防御阵地韧性和弹性、提高防御阵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进行全面、科学的筹划与组合,建立纵深、环形的防御地域,并在防御地域构建若干个支撑点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阵地,实施不规则的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便于独立防守、互为依托、互相支援的联系紧密的阵地体系。阵地编成的合理性,既表现为总体布局的合理,也表现为局部结构的合理。阵地编成总体布局的合理确定,要求步兵指挥员站在本级防御任务的全局,着眼整个防御地域的总体情况,本着有利于抗击敌主要攻击,有利于各个阵地互为依托,有利于灵活变换的思路进行,切实做到该建的阵地要建全,该设的位置要设到,该达到的标准要达到。

可考虑以本级的下一级分队为基本单位,将整个防御阵地区分为几大组成部分,明确每一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搞好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间隙控制,以增强整体结合的紧密性。阵地编成局部结构的合理确定,则要求步兵指挥员围绕总体布局给该局部阵地规定的地位作用,根据敌在这一局部阵地要达成的企图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地形的基本结构情况进行设计。具体应着眼千下一级的防御地域,考虑到下两级的阵地需求,重点解决好阵地设置的种类,相互间如何搭配,怎么满足隐蔽、机动、打击和对地对空需要,怎样为打、阻、反、袭、伏提供条件等问题。可利用高地向敌斜面设置阵地,也可利用反斜面设置阵地。

对于重要反坦克火器发射阵地、防空火器阵地、主要防御方向和要点上的主要防御设置等,应着重关注其配置位置、射击方向和区域、预备阵地设置和机动路线等诸方面,以使阵地编成的合理性在各个层次上都得到全面落实。

步兵阵地编成样式,是一个在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体系。阵地自诞生那一天起,就不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存在于战场,而是因时、田地、面敌而不断变化。实战经验证明,这种变化越巧妙,越富有创造性,其功能发挥得就会越充分。步兵在未来防御战斗中,可对多种阵地进行排列组合,以形成切合于具体战斗实际的阵地编成样式。这些阵地主要包括:

具有防敌侦察、渗透和接近等预警功能的阵地,营可设战斗警戒阵地,连只设直接警戒,可置于前沿前,亦可派至翼侧。具有抗敌正面攻击功能的前沿支撑点阵地,由堑壕、交通壕、各种射击工事和掩蔽工事组成,主要设置在便于观察和发扬火力,便于抗敌进攻、独立坚守的有利地形上,根据需要可将部分战斗工事前伸到障碍区内,形成阵障一体的前出阵地。

具有抗敌实施翼侧、纵深攻击和支援前方坚守分队战斗功能的纵深支撑点阵地,其具体构成与前沿支撑点大体相同,设置于本级防御地域的纵深;具有反坦克功能的各种反坦克火器发射阵地,设在防御地域内受敌坦克威胁最大方向,便于隐蔽机动的有利地形上;具有突击压制进攻之敌的迫击炮阵地,主要是在前沿支撑点之后,或纵深支撑点之侧,设置1个基本阵地和数个预备阵地;具有打击敌空中目标功能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阵地,设置在受敌机、直升机威胁较大的方向和便于掩护主要部署上空安全的地形上;具有对突入、迂回之敌实施突然打击功能的伏击阵地,主要设在各支撑点附近的有利地形上。